【写作背景】唐刘禹锡曾作《淮阴行》,自序云:“古有《长干行》,备记三江之事。禹锡阻风淮阴,乃作《淮阴行》”。但此后鲜有备言淮阴之事的诗文。本文作于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四年前作者中举,后赴京师参加会试并游学,深感世人对淮郡知之甚少。“为光吾淮”,作者以深厚的历史知识积累力成此篇。全文以主客对话的形式,逐层展示了淮阴在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上冲要的位置和英才荟萃的人文优势,以及重礼教、崇信义、喜学问、敦教化的风俗习尚,证明“淮壖一隅,天壤百郡,莫之能及”,堪称是一篇文采斐然、情深义切的“淮阴礼赞”。
【注释】
(1) 淮阴:此处泛指以山阳、清河县为代表的淮安府,以秦时古县淮阴而名之。全文叙述内容也以山、清两县为主,兼及他县。
(2) 柘塘:古地名,据清同治年间《重修山阳县志》,今洪泽县岔河镇即古柘塘,镇东北并有古柘塘城遗址,盛产水稻。秔稻即粳稻。
(3) 射阳:古水名,即古射阳湖,因处古射水之阳而得名,在今楚州区东南、宝应县西北,大部已淤浅,现楚州与宝应之间大片湿地即其遗踪。
(4) 丹台:此处指钵池山。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载此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王乔即王子乔。相传王子乔炼丹于钵池山,旧有丹台、丹井及王子乔祠等遗迹,故云。
(5) 陆羽:唐时人,精研茶道,著有《茶经》,有“茶神”之誉。茶陂,古地名,陆羽《茶经》云:山阳南二十里有茶陂。现旧址已不可考。
(6) 褣:襜褕也,一种短的便衣。江淮南楚一带的方言。
(7) 赀布:淮地特产。《唐书·地理志》载楚州贡品赀布、苎布。
(8) 高丽之鼎:即高丽古鼎。唐代征高丽时得之,宋朝赐给楚州报恩寺作为镇压之宝,其制玲珑虚廓,花柳鸟羽,镂错精巧。清常循《高丽古鼎歌》曰:“唐宗用兵致远物,宋主檀施博禅喜。”
(9) 娑罗之碑:即娑罗树碑。唐淮阴县城(今淮阴区码头镇)南数百米有两株娑罗树,邑人视为菩提圣树,传高僧义净于此树下悟道,开元十一年,著名书法家李邕撰并书《娑罗树碑记》。该碑后亡佚,明嘉靖年间淮安知府陈文烛从吴承恩家得其拓本,复勒诸石,立于府署。
(10) 宴花之楼:即宴花楼。据山阳县旧志载,该楼为唐时建,即城府南门,时郡守每宴新科进士于其上,为之簪花,故称曰宴花楼。
(11) 开元之寺:即开元寺,楚州名刹,唐开元五年建并赐额,后圮废,元时重建,现不存。寺内旧有枸杞井,白居易禹锡等都有诗吟咏。
(12) 地舆:即大地。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
(13) 分野:我国古代星占卜概念之一。认为,地上各州郡帮国和天上一定区域相对应,在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对应地方的吉凶。划分分野初以十二为准,后又以二十八宿,两种分野又逐渐协调互通。淮安府地跨上古扬州、徐州之域,其分野分别是二十八宿的斗宿、牛宿和奎宿、净宿,故云:斗牛之躔,奎娄之次。躔,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14) 步天:步,即推步,古称推算历法为“推步”,意谓日月运行于天,犹如人的行步,可以推算而知。步天与推步意同。唐王希明曾著《步天歌》,将星空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编成七字一句的歌词,介绍各个星官,历代相传作为观天认星的指南。
(15) 星纪:十二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丑,与二十八宿相配为斗、牛二宿。
(16) 七政:《书·舜典》云:“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七政”说法不一,有北斗七星说,有日、月、金、木、水、火、土说,另还有数说。
(17) 海若:传说中海神名,此处即指大海。
(18) 四渎:指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四水。
(19) 《夏书》兼淮扬之境,有玭珠之贡:《夏书》是《尚书》的组成部分,相传为记载夏代史事之书,内有《禹贡》等篇。据《禹贡》,淮安府地跨昔徐、扬二州,另《禹贡》云:“淮夷蠙珠暨鱼”,故有此说。玭,珠也。蠙珠即蚌珠。
(20) 《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记载周代史事,于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尤详。
(21) 神禹:即大禹。庚辰:传说中随大禹治水的英雄人物。无支祁:传说中的淮河水神,力逾九象。淮涡:淮水和涡水。龟山:今洪泽县老子山西南。据宋《太平寰宇记》,昔大禹治淮,无支祁兴风作浪,独庚辰能扼而制之,锁其颈于龟山之足,淮水、涡水始安。唐代曾于龟山修淮渎庙,庙后并有井曰支祁,今皆不存。
(22) 吴子胥穿邗江:为北上伐齐通粮道,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遣人从长江边邗城开筑邗沟,中穿射阳湖等湖泊,至山阳池北末口入淮,由此沟通了江淮。子胥即吴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曾谏吴王伐齐。作者此说乃据卢恕《伍相祠记》。
(23)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广陵太守陈登筑捍淮堰(后名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北段)30里,以御淮河洪水东浸。陈登,字元龙,淮浦县(今涟水县)人,曾任典农校尉、广陵太守,助曹操杀吕布,加封伏波将军。
(24) 北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时任西溪盐官的范仲淹带领楚、海、通、泰四州民夫修筑捍海堰长180多里,以防御海潮,后人为纪念他,称该海堤为“范公堤”。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今苏州)人。
(25)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封平江伯,任漕运总兵官,总督漕运,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凿清江浦河20里,导水由山阳城西管家湖至鸭陈口入淮,河上递建四闸以调节水位,使漕船可直人黄河。清江浦镇由是而兴。
(26) 潘季驯:明代治河名家,先后四次出任总河,首倡“束水攻沙”、“蓄清刷黄”之策,即加固抬高洪泽湖大堤,使淮水专出清口会黄水,合力东向入海,以水力冲刷黄河带来的泥沙,使河床不淤垫。洪泽湖石工大堤由其主持开始修筑。
(27) 清口:古地名,在今淮阴区杨庄附近,原为古泗水入淮之口,因古泗水一名清水,故名,亦称泗口、清河口,原为交通要津、军事重地。金、元后黄河夺泗入淮,清口又为河防要地,黄河、淮河于此交汇。
(28) 云梯关:古淮水入海口,海水下退渐落沙滩,有一套至十三套之地,故名,属安东县(今涟水县),今其地已为平陆,在响水县境。
(29) 山阳池:又名山阳津,水名,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云,其所在不详。此句指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为伐吴率水师南幸广陵,临江观兵后,弃战北返,水道难通,数千战船皆滞不得行,蒋济凿山阳池遏断湖水,使舟师得以入淮河。
(30) 老鹳河:水名,据旧志载在旧山阳城西,一说即沙河也。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伐南唐,水军至楚州北神堰,因齐云舰大不能过,乃开此河以达江。
(31) 谢元:即东晋名将谢玄,为避康燕皇帝讳,改“玄”为“元”,字幼度。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谢玄领兵抵御前秦入侵,取得淝水大捷,收复淮北大片失地。
(32)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为北方士族大姓。西晋末年,率亲党数百家南移。后请命北伐,被朝廷任以豫州刺史,率部曲渡江后,即屯兵淮阴,冶兵募勇,向黄河以南进发,收复大片失土。
(33) 韩世忠:宋抗金名将,延安人,行伍出身。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率部镇守楚州,与军民同甘共苦,“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夫人梁红玉,楚州北辰坊人,助夫抗金,留下许多佳话,楚州今有梁红玉祠。
(34) 赵立:徐州人,抗金骁将。曾官楚州刺史、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赵立率楚州军民与强敌相持、周旋数月,终因众寡悬殊、粮尽无援而陷落,赵立战死,全城军民除数千人突围外,余皆战死。楚州守卫战是宋金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
(35) 徐宗偃:南宋绍兴年间任楚州通判。
(36) 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为唐末割据江淮的军阀,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封吴王,后其子建立吴国,故称吴杨行密。朱全忠即朱温,今安徽砀山人,始从黄巢起义,后降唐并镇压起义,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此句指: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全忠两路大军攻杨行密,其东路至清口,屯驻汙下之地。行密遣部属壅塞淮水上游,水灌全忠东路大军,取得东路大捷,继又乘胜追击,大破西路大军,是即清口之战。“行密由是遂保据江淮之间,全忠不能与之争。”
(37) 路振飞;字见白,曲周人,明末漕督。祟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路振飞于清河筹练“义勇”二万多人,准备抵御李自成起义军。五月,起义军伪装难民乘船将近清河,为路部识破并击败,继又大败起义军于淮北,起义军遂拔营弃淮而去。
(38)飞刍挽粟:迅速运送饭草。
(39) 鬻盐:指淮郡盐运之利。自唐代起,淮安盐运兴,明清更设淮北盐运转运分司。榷关:明代于淮安始设榷关。负贵收取船钞兼榷工商各税。盐运和榷关是当时国家收人的重要来源,时谓:“天下财用赋籍半给之于东南”,也对淮安城市繁华起过重要作用。
(40) 韩侯:淮阴侯韩信。秦汉之际淮阴人,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率军暗渡陈仓,智下三秦,袭魏破代,平赵,定齐,灭楚,为“兴汉三杰”之一。始封齐王,后徙楚王,再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安长乐宫。
(41) 步骘:字子山,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人。东汉末年避乱江东,后仕吴,历官至丞相、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刘备畔吴,“武陵蛮夷蠢动”,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42) 枚叔:即枚乘,字叔,淮阴人,西汉著名辞斌家,因曾官拜弘农都尉,亦称枚都尉。其作品以《七发》最为有名,后人竞相攀仿。《文选》为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也称《昭明文选》,为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文选》收录古诗十九首,枚乘居其九。
(43) 陈军谋:即陈琳,字孔璋,东汉广陵射阳(今淮安市楚州区)人,因曾任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主记室,故称陈军谋,也称陈记室,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并以诗文列“建安七子”。
(44) 吉侍郎:吉中孚,唐楚州山阳县(今楚州区)人,因官至户部侍郎,故称。有诗名,“大历十才子”之一。
(45) 赵倚楼:赵嘏,字承祐,唐楚州山阳县人,曾为渭南(今陕西渭南县)县尉,亦称赵渭南,为晚唐著名诗人。因其《长安秋望》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被人称为“赵倚楼”。
(46) 张文潜: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楚州淮阴县(今淮阴区)人。少有文名,受知于苏轼、苏辙兄弟,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47) 卫朴:宋楚州山阳县(今楚州区)人,盲人天文历算家,曾由司天监沈括推荐主持修订《奉元历》。叀术:测算之术。
(48) 秋夫:南朝宋人,姓徐,仕至射阳令,医术高明。淮邑流传,其曾为鬼针炙治病。故云。
(49) 龚高士:龚开,字圣予,号翠岩,宋末元初淮阴人,为当时著名画家,开明清写意画之先河。善画墨鬼、钟馗,工马。
(50) 陶山人:画家,善画雪兔。当为明代陶成。据隆庆《宝应县志》载:成,字懋学,成化辛卯举人,“负异才,工诗画篆隶书,号云湖仙人。睥睨公卿间,虽当路强有力者,视之蔑如也。然程学士敏政称其当作意处,伈伈类处子佛士,非他才士比。”“成虽工诗及篆隶书,而工画尤甚。随意作山水、花鸟、人物,逼肖南宋人。”宝应、山阳二县毗连,疆界时有盈缩,故旧志记载人物等亦各有参差。且成久居山阳。
(51) 黼黻:古代礼服所绣之花纹,也泛指花纹和有文彩。此为襄助意。
(52) 屯:艰难。
(53) 臧洪:字子源,东汉广陵射阳县(今楚州区)人。汉灵帝死后,董卓进京擅权乱政。臧洪时为广陵太守张超功曹,说超起兵发难,并与超、超兄邈、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等会商讨董之策,歃血盟誓。后为袁绍所用,任为青州太守、东郡太守,因曹操攻张超而绍不救,而与绍绝。绍怒而攻之,城陷,不苟活斥绍,为绍所杀。
(54) 陈容:臧洪之同乡,为东郡丞。洪被杀时,容挺身而出,慷慨表示:“今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指袁绍)同日生,也被推出斩首。
(55) 陈球:字伯真,东汉下邳淮浦(今涟水县)人,历官至太尉。桓帝、灵帝之季,宦官曹节等专权。球与司徒刘郃、卫尉阳球等谋诛宦官,不慎谋泄,全部下狱,被迫害而死。
(56) 王义方:唐涟水(今涟水县)人,曾官侍御史,因弹劾丞相李义府,被贬为莱州司户参军。
(57) 刘仁赡:字守惠,南唐楚州山阳(今楚州区)人。南唐保大十四(公元956年),后周世宗督师攻打刘仁赡镇守的寿州(今安徽寿县),久攻不克,招降不成。次年正月,广陵(今扬州)等城池先后沦陷,刘仁赡仍坚守不让,其子崇谏欲降,被斩于军中。因愤惋交加,仁赡病重不省人事,属下(旧志载是其副使孙羽,而非周廷构)伪托其名义投降,是日仁赡即卒。南唐、后周都褒奖其忠节。
(58) 赵师旦:字潜叔,宋楚州山阳人,康州(今广东德庆)知州。皇祐四年(1052),壮族人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攻陷邕州(今广西南宁),顺邕江东下,沿途诸州守官皆弃城而逃。叛军攻到康州城下,师旦率仅有的300名兵丁出城迎战,坚守城池,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掳,高声骂贼,不屈而死。山阳建赵康州祠祀之。
(59) 扈再兴:字叔起,宋淮人。力大且机敏,每战则披发袒肉赤足,挥双刀,奋呼入敌阵。金人屡次来犯,再兴则无日不战。
(60) 黄文政:宋淮人。从左武卫将军马塈守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城破被元军俘虏,大骂不屈,元军断其舌,继又肢解其身体,至死不折。
(61) 缪朝宗:宋淮阴人。从文天祥抗元。兵败后,自缢于山间。文山即文天祥号。
(62) 张孝忠:字正纲,宋楚州山阳人。宋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在饶州安仁县团湖坪与元军的战斗中,力战而死。叠山即谢枋得号,枋得字君直,时知信州,孝忠为其帐前都提点。
(63) 陆枢密:即陆秀夫,字君实,宋楚州盐城(今盐城市)人,南宋大臣,官至左丞相,与文天祥等坚持执元。厓山(今广东新会南)被攻破时,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死。
(64) 徐节孝:徐积,字仲车,宋楚州山阳人。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也是有名的孝子,死后谧“节孝处士”。
(65)潘若稚:名弘,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人,知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李自成部来攻,弘据城力守。县内诸生暗地派人洽降,打开城门并绑缚弘献给李自成部,弘怒骂不屈,遭肢解。
(66) 赵世选:字韦所,明淮安府山阳县人。崇祯年间贡生,授和州(今安徽和县)训导,上任才九天,张献忠部攻城,世选与知州等官员分城固守。后城破,世选据城南门楼骂“贼”不屈死。
(67) 张世显:明淮安府山阳县人,万历年间中武进士,天启年间升辽东戚家堡游击。清兵渡河,世显提兵出战,单骑贯敌阵,三出三人。清兵大军至,其他部队皆逃走,其家人拉马劝其后退无效,仍奋身出战,力战死。
(68) 郭九有:字若无,明淮安府山阳县人。天启中恩贡生,授衡州府(今湖南衡阳市)通判,因功升岳州府(今湖南岳阳市)同知、知府。南明福王政权失败后,九有认为恢复明室江山不可为,遂放舟湖中泊岳飞祠前,北望泣拜作绝命词二章,自缢死。
(69) 朱日升:字君旭,号蓼庵,明淮安府山阳县人。祟祯年间进士,曾官乌程县(今浙江吴兴)令。明亡后,怀反清复明志向并因此而入狱。在狱中,取香的余烬在破纸上作仿“衣带赞”曰:“天地冥晦,人事决裂,万古纲常,维臣之节,文山叠山,于今为烈,报我先帝,一腔热血。”后被杀。
(70) 李干才:应为明末人,籍贯、事迹无考。
(71) 乐大章:同(70)。
(72) 淮壖:淮河边地,此指淮郡。
(73) 蔑:无。
(74) 周:西周王朝。荒服:荒,边疆;服,王畿以外的地方。丰镐:丰京和镐京,西周王都。淮夷:淮河中下游古族名,《诗经》、《尚书》中这一称谓含有贬义。
(75) 呰窳:窳,懒惰;呰与“窳”连用作劣、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