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淮安文学史
23405000000014

第14章 宋代淮安文学:坚贞、痴癫的多彩画卷(5)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三月初,元将张弘范率水军赶到。他先控制了崖山之南的入海口,再包抄切断了宋军的所有退路,让南宋朝廷陷入了绝地。

这年的三月十九日,是一个暴风雨交加的早晨。早晨,海水退潮了,向南流去。南流的海水,却将元军偷袭的战舰带过了浅水弯。元军在宋军意想不到的北面向宋军水寨发起偷袭。至中午,水寨北面的宋军溃败。中午涨潮,海水由南北还,元军的主力乘大潮由南面向宋军发起总攻。宋军南北受敌,全线溃败。到黄昏时,宋军大将张世杰见水寨已无法坚守,下令砍断绳索,率十余战舰护卫杨太后突围。

张世杰率帅船杀到外围,见皇帝赵昺的御船过于庞大,被外围的船只阻隔,无法从水寨中出来。张世杰便放下小舟去接皇上。当时天色已晚,风雨大作,伸手不见五指,陆秀夫唯恐小船为元军假冒,断然拒绝来人将赵昺接走。张世杰无奈,只得率战舰护卫着杨太后杀出崖门。

宋军败局已定,御船又开不出水寨,陆秀夫便有了必死的决心。他先让自己的妻子、儿子跳海,然后对赵昺说:“事已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八岁的小皇帝赵昺十分懂事,他穿好龙袍,挂好玉玺,伏到陆秀夫背上,由陆秀夫背着跳海自尽。官员、妇女、将士们也纷纷随之跳海。

这是一个悲壮的场景。崖门之战结束时,海面上到处漂浮着尸体。文天祥此时正被拘捕在崖山元营,亲眼目睹了这一惨状,他在诗中写道:“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陆秀夫尸体几天后浮出海面,被乡人收葬。元军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金玺,上书“诏书之宝”四字。金玺送交张弘范辨认,确认是赵昺所用。张弘范再派人寻找赵昺尸体时,末帝赵昺的尸体已下落不明。还有一说法是,几天后渔民看到了他的尸体,就把他葬在今天潮洲赤湾村的宋少帝陵里。

张世杰带着杨太后冲出重围。听到昺帝的死讯后,杨太后痛哭道:“老妇迢迢千里而来,是为了赵家的骨肉,今天儿子死了,老妇还需要活吗?!”说着跳海自尽。

张世杰逃亡海上,突遭暴风雨。张世杰仰天大呼:“我为赵氏已经尽心尽力了,一君亡,又立一君,如今又亡矣。现在又遭逢大风,不知天意如何?若老天不要我存复赵氏,就让大风吹翻我的船吧!”话语刚落,狂风吹翻战船,沉于海底。

南宋在崖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送至元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元来软的劝降文天祥不果,又将他关进兵马司大牢,一连捆绑带枷十余天。之后一连关押三年。在狱中,元朝故意让他收到女儿柳娘来信,让他知道妻子和两个女儿在元朝宫中为奴,生活十分凄惨,逼他降元。文天祥不为所动。《古文观止·正气歌并序》中介绍,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到:“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三年监狱生活,文天祥写出了《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不朽名作。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八月,元世祖问大臣们:“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答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令,打算强行给文天祥授高官。但文天祥断然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亲自召见文天祥,以授以中书省高官为诱劝降。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见劝降没有希望,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在上述这段时光国,龚开是没有什么作为的。他在随乱军溃败。但在1279年听到好朋友、老乡陆秀夫先让妻子儿子跳海,自己再背着皇帝殉国的消息后,便动手为陆秀夫作传。再后来,在1283年,听到文天祥不屈就义后,他再为文天祥作传。正因为有了他的传《宋陆君实传》、《宋文丞相传》,《宋史》陆秀夫的章节和文天祥的章节才显得那么厚实,才有了我们以上那段详实悲壮的南宋王朝最后的描写。

也因为“两传”,本应当是大画家的龚开,也成了文学上的大师。

固穷方显侠肝义胆

元统治中原后,开始招降汉族官员。但龚开竟以卖画为生,不仕元朝。

那时的龚开,相貌堂堂,正气凛然。史载,他年过七十,身高八尺,雪髯及腹,行走如飞,能食五鼎肉,“颀身逸气,如古图画中仙人剑客”。(龚开朋友柳贯《题江矶图卷后》之语。)

那时的龚开,还十分仗义。某次看到集市上有一方汉印,便出手买下。但回来后才知道是好友权道衡订下了,只是在他回去拿钱的当口,龚开来了。见他出钱多,商家就卖给他。龚开马上包上印,送到好友处。权道衡当然也不收。互推许久,龚开就将印包好,投水中,让水代为保存。此举大有吴季子宝剑挂秋墓的高风。

那时的龚开,十分贫穷,且一直贫困到去世。史载,他在两淮制置使府中,管理“茶盐酒税、场务征输及冶铸之事”,但他却两袖清风。不肯做元朝的官,导致经济拮据,《山阳志遗》记载:龚开“立则沮洳,坐无几席”,“儿浚俯伏榻上,就背按纸作唐马图”。(龚友吴莱《桑海遗录序》所语)意思说,他家里很是低湿,没有几张座椅。儿子就趴在床上练习画马。

但那时的龚开,却极得爱戴。入元后,他在苏州黾山隐居起来。史载,他的画一画好,“一持出,人辄以数十金易之去”。人们,即是看重他的才艺,更是看重他的侠义。龚开就这样与二子一女过着清贫却问心无愧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里,他会走动于苏杭之间。他还做的与写“两传”齐名的事是,写出《宋江三十六赞并序》。他为民间传说的宋江等三十六人每人做了一幅画,让之后《水浒传》的英雄们既有了绰号,又有了直观的形象。由这宋江三十六人,后来发展到一百零八将,现在公认龚开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书的先驱者之一。

当然,龚开还是书画大师。龚开以“学古”为标榜,以创奇为目的,墨法十分丰富,以泼墨画梅天趣巧成,用焦墨写乱山峥嵘嶙峋,他的《中山出游图》卷和《瘦马图》以其流传有绪和画风、书迹贴切被公认为是仅存的两件真迹。

《中山出游图》卷,画钟馗与小妹各坐一肩舆,在鬼卒的簇拥下乘兴出游。全图可分三段,卷首的钟馗回首与妹相互呼应,将卷首与卷中衔接起来,馗妹身后的一侍女回眸尾随而来的鬼队,最后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卷尾。作品的构图似不经意,杂乱的队列全凭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统一起来,两乘肩舆呈八字排开,打破了因横线过多而产生的呆板。人物在平中见奇的构图里更是奇中见奇,钟馗豹鼻环眼,髯须丛生,猛气横发,在炯炯的目光里显示了文人的智慧和潇洒的气度。钟馗妹和两侍女以浓墨代胭脂,自目下到颈根由深变浅,嘴唇留白,面部的内轮廓以白线空出,人称“墨妆”,鬼分男女,大多牛头马面,卷末的鬼卒们扛着卷席、酒坛,挑着书担和待烹的小鬼,他们瞠目凝视、举止痉挛,急行的鬼队与缓行的肩舆不仅在节奏上产生变化,而且反衬出钟馗气吞万夫的威力。怪异荒诞的造型与作者奇谲的表现手法合璧。画家不囿于元初盛行的李公麟白描法,衣纹以中锋行圆笔,有如行书,简括疏松,粗厚古拙而飘洒不滞。鬼卒的用笔短促简劲,顿挫有致,勾画的肌肉颇合人体解剖,作者以墨画鬼,手法多样,鬼态各异:有的勾勒后以干笔皴擦出鬼毛和阴阳,也有双勾后用淡墨渲染出鬼骨,还有以焦墨作没骨鬼。

这种深含寓意的内容在《瘦马图)里通过画家的题画诗表现得更加鲜明:“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今日有淮怜骏骨,夕阳沙岸影如山。”卷首书“骏骨图”,卷尾题“龚开画”。本图绘的是一匹瘦马,但马虽瘦却伟岸如山,蕴含了沉重的精神力量;形瘦也是廉洁的象征,表征了两袖清风的人格魅力。此画的价值正如他的挚友龚埔后来在此画上题诗所曰:“骨如山立意如云。”

另外,从吴莱的《渊颖集》卷三一首诗《观淮阴龚翠岩所修古棋经》可知,龚开是修订过一本《古棋经》的,可惜此书失传。

到了晚年,两子先他而去。84岁时(公元1304年),他携女回到淮阴,一年后溘然而逝。随着南宋最后一位大师级文人去世,宋代文学也可以划一个句号了。

§§§第八节 相关文学之一:清馨蕴哲理 淡定何悲愤——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赏析

楚州,在南宋时已是边境,其盱眙县,隔着淮河与金国对峙,宋廷每年的贡奉都在这里向金国交割。

南宋时,有一位力主抗金的第一等的大才子叫杨万里。他力主抗金,却要陪着金国傲慢的使臣四处周游,还要一直送出边境,杨万里的心情是何等的不堪!表面上,出于礼节,他很谈定。内心,为国家悲,为自己无法实现的抱负而悲,悲痛万分!

他家是世家,本是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氏。父亲杨芾是饱学之士,家贫却有藏书数千卷。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127年10月29日)杨万里出世。建炎是南宋第一代皇帝高宗赵构的年号之一。上一年金兵刚刚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徽宗、钦宗及太子、嫔妃、宗戚三千人被虏,造成有名的靖康之难或说靖康之耻。身为康王的赵构只身逃脱,在江南建立南宋王朝,都临安(今杭州)。

杨万里从小勤奋好学,有报国之志。他广拜名人为师,名人中多为抗金名士。在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他进士及第,走上仕途。二十九年,他任永州零陵县(现湖南省永州市)县丞,结识了谪居在家的主战派大臣张浚,得其“正心诚意”的鼓励,便起自己书斋名为“诚斋”,再让谪居衡州(今湖南衡阳市)的主战派大臣胡铨为他写了《诚斋记》。杨万里终身以这两位爱国名臣为榜样,称“一日而并得二师”。(后光宗皇帝又手书“诚斋”二字赐之以作弘扬,杨万里成名后的诗体就称为了诚斋体,这已是后话。)

高宗逊位后孝宗即位,有锐意改革之意,起用张浚为枢密使、宰相,张浚即举荐杨万里,但杨万里父逝,他回家守父丧三年。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千虑策》由“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共30篇组成,系统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枢密使虞允文读后赞叹:“东南乃有此人物!”他力荐了杨万里。杨万里遂任隆兴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知县。到任后,他放还牢中欠税百姓,放宽交税时限,得百姓拥戴,全县欠税在一月内交清。虞允文闻讯,再度推荐,杨万里回京为国子博士。他后知常州,再任广东提点刑狱。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十月再回京师任尚书右郎、吏部员外郎。之后他因直言得罪孝宗,出京任绢州(今江西高安)知府。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光宗,自己做了太上皇。光宗皇帝让杨万里回京,任了秘书监。十二月,金人派贺岁使来南宋贺岁,杨万里以焕章阁学士接待陪伴,在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淮河边,来到楚州(今淮安)。楚州,原为北宋腹地,淮河,原为大宋内河。现楚州已成边境,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界河。于是他感慨万端,写下《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其二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这四首诗,从诗风上讲体现了诚斋体的特点:一是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诗中的以“北去南来”来表达的“鸥鹭”、以“各背驰”来表达的“舟船”。二是淡定中有情感,清馨中有哲理,如“中流以北即天涯”句,表达丧国之痛,“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句表达苦长难表的寓意。这些诗语言平易自然,一读即懂。寄意客观景物,含深意以不言中。如第一首,写诗人入淮时的心情。“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山西省北部与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诗人说,本来那里才是国界,想不到现在淮河过了中流就相当于过去的天涯了。国土如此丧失,悲痛不说已深入骨髓。第二首中“刘岳张韩宣国威”是指南宋初年的名将刘锜、岳飞、张俊、韩世忠的功绩,“赵张二相筑皇基”是说赵鼎和张俊两宰相的功劳。一个好好的国家,曾经有过这么多人才,现在搞成这样,怨谁呢?悲苦欲说不能,才是最大的苦。

第三首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之景说开去。以此景描写国土的分裂最为真切,叹鸥鹭才是自由者,这是作者统一江山的抱负无法实现的一种无奈。第四首,中原父老的苦无处诉,只有南飞的无语的鸿雁,表达了遗民们对故国的向往。这份遗憾,是民族的遗憾,是含着难解的沉痛的遗憾,诗作也让此憾憾入了民族的历史。诚斋体就是这样,平易自然的语言,时用口语,造就的却是深邃思想境界的大作!

伴过金使后,因为孝宗老皇帝还是不喜欢他,他出京去任江东转运副使。又因反对推行铁钱,再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见自己抱负再难实现,便要求退休。做转运副使,有余钱万缗,退职时他全弃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老家南溪(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八日去世。相传写诗两万余首,现存《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有诗4200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一同被称“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还题有淮阴侯的诗两首,《桯史》卷12和《宋稗类钞》有记载,附在这里:

题淮阴侯庙

(一)

来时月黑过淮阴,归路天花舞故城。

一剑光寒千古泪,三家市出万人英。

少年跨下安无忤,老父圮边愕不平①。

人物若非观岁暮,淮阴何必减文成②

(二)

鸿沟秪道万夫雄③,云梦何销武士功④。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

古来犬毙愁无盖,此后禽空悔作弓。

兵火荒余非旧庙,三间破屋两株松。

【注释】

①“父老”句:说的是圮桥敬履事。张良在桥上(圮即桥)遇一老人,老人有意把鞋丢到桥下,叫张良去拾,开始张良愤怒,要揍他,后来勉强忍耐,替他拾起来,又替他穿上,由此得到兵书。

②“文成”二句:张良封文成侯。这两句说,评价人物,如不看最后结局,淮阴侯不一定比文成侯差。

③鸿沟:古渠名。故道大部循河南贾鲁河东,由荥阳北引黄河水曲折东至淮阳入颖水。秦末项羽刘邦约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即此。

④云梦:地名。西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汉高祖刘邦假借游云梦,让韩信等来会。韩信到时,擒之,将韩信从楚王王降为淮阴侯。

§§§第九节 相关文学之二:苏东坡与淮安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大文学家和大书画家,曾十余次来淮,其《淮上早发》一诗中写到:“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此外他写淮安的诗词《泗州僧伽塔》、《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永遇乐》、《十月十六日记所见》等可证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