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懂管理不如懂心理
23389800000012

第12章 团队管理的心理操纵术:抱团打天下,联手淘黄金(4)

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为,最短的木板对最长的木板起着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木板达到长木板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木板维持“足够高”的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但是至今仍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原理称得上是极为巧妙的。现在对它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比喻,而是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木桶”可以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工作小组,也可象征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某软件公司从高校新招了两名应届生,这两名学生的在校成绩都是出类拔萃的,所以,经理以为,他们到了公司也一定会很优秀,就直接把他们带到技术部和大家一起工作。

正好,公司接了一个新项目,经理也给他俩一人分了一个模块。经理没想到的是,其他老员工负责的模块都完成,也测试通过了,他俩的却迟迟还没完成。一天,两天……时间一天天往后拖,大家都很着急,但谁都不好去帮他们做,怕他们受到打击,毕竟这是他们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看到大家急,他俩也有点急,可越急越出乱子。

经理新招两个人进来本是想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缩短做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没想到适得其反。

眼看项目约定的期限已经逼近,为了不违约,经理只好让部门里两个高手分别接过他们的工作,加班加点把程序赶了出来。

经理这时候才明白,校园里的高材生只是理论知识很优秀,但缺乏实际操作的技巧。必须想办法尽快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不然,下一个项目他们还得拖后腿,这样严重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于是,经理就安排了两名老员工在每天午饭后和下班后,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专门给他们培训,传授他们一些实战中的技巧和经验。

高材生就是高材生,学习、理解能力就是高,一个月时间就掌握了许多技巧,下一个项目中,他们虽然还是最慢的,但已经与大家距离不远了。

经理看到后感到很欣慰,并且决定,以后不管哪个部门,如果招来的是应届生,都先让老员工给他们培训一段时间,由老员工带着,慢慢熟悉公司及工作流程,然后再让他们独立工作。这样,新人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工作,不至于拖整个团队的后腿。

在中国家电的发展史上,百家争雄,海尔却跑在最前列。海尔的资本并不比别人雄厚,引进的国际人才也并不比别人多,人才素质更不比别人高……一句话,海尔的“高木板”并不多,但它有一个好的团队,其整体绩效不比任何“高木桶”差。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对“长木板”的利用,而忽视对一般员工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如果企业长期忽略占公司多数的一般员工,而把大多数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少数“长木板”身上,必定会使团队的整体士气受到打击。

一个企业要想成为一个结实耐用的“木桶”,且能盛更多的水,首先要想方设法提高其“短木板”的长度。只有让“短木板”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只要团队里有一个员工的能力很薄弱,就足以影响整个团队的计划进展。要想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并将他们的力量有效地积聚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目前许多企业都很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因为企业培训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根据权威的IDC公司预计,截至2005年,在美国,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总额高达114亿美元。通用电气对外宣称通用电气每年对员工培训的费用高达5亿美元,并且将成倍增长。在惠普公司,其内部有一项培训项目,是关于如何规范管理的,每年公司花在这一培训项目上的研究经费就高达数百万美元。他们除了研究培训内容,还研究哪一种培训方式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实质上就是通过培训来提高“木桶”上一块块木板的高度,从而增强企业的总体实力。

心理学智慧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必须注意改进团队中的薄弱环节。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的能力高低不一,公司应该对那些工作能力较差的员工进行指导、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9、皮尔斯定律:建立健全的接班人培养制度

“要追寻有效的企业经营发展前途,选择企业的后继接任人是件相当重要的事。公司执行主管应该将此事提到与企业财务收支同样重要的层面上。”英国宇宙航行组织总裁奥斯汀·皮尔斯曾经这样说。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他资源,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对于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而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接班人制度。

有继承,有发展,才能有延续。企业后继有人,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仅需要非凡的才能,还要有宽广的胸怀来容人、助人、培养人、扶植人,甘愿做人梯。

通用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对培养接班人身体力行,他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如果做不到,就算不上是称职的。他在担任通用总裁的第20年时,就开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他选好了伊梅尔特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很平静地完成了职位交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韦尔奇才65岁,精力充沛,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退位实在太可惜。而韦尔奇自己认为:作为总裁,为企业选择好接班人是其职责所在,自己必须为企业的未来进行文化投资,只有这样,通用才能走得更远、更久。他说:“我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老了或是累了才决定退位的,而是我认为我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20年,时间太久了,公司应该用一个新人给它带来新的开始。我的成功,要是确实有的话,要由我的继任者在未来的日子里来决定。”

通用公司有注重接班人的培养和挑选的优良传统。杰克·韦尔奇的前任总裁雷吉·琼斯花了七年的时间才最终选定他,这被人们视为通用发展史上最为成功的一项决策。在通用公司,有一套严格的选择接班人的制度,被人们称为“采用系统方式选拔接班人”。这种制度在实施上,大体是先提前几年拟出一个候选人名单,这个名单是保密的,甚至连候选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以后,公司会密切注意候选人的一切动向,所有董事都会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和打分。韦尔奇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最终选择了伊梅尔特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这个选择过程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由于通用公司坚持一种系统的选人方式,从而使公司内部人才云集。韦尔奇经常自豪地说:“这是一家由众多杰出人物管理的公司,而我的功劳,仅仅是为公司物色到了这些杰出人士。”

摩托罗拉公司也是以善于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而著称。在摩托罗拉公司,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与公司的业务发展密切挂钩,两者做到有机协调,共同推进。正是因为推行了一套旨在发挥每位员工之长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机制,才使得员工都主动、积极参与工作,让员工的职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公司的人才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摩托罗拉公司,每个职位一般有三个接班人,第一个是直接接班人,第二个是三至五年内的接班人,第三个是少数民族或者女性接班人。而第三个接班人涉及到该公司目前实施的员工多样性发展计划,也就是需要形成多民族、多种族和性别平衡的人员发展结构。公司将所有的接班人,根据其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进行排名,然后针对不同排名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正是有了这些制度,摩托罗拉公司才形成了一个人才的发展梯队,从而使人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公司业务持续、长久地发展。

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对接班人的培养极为重要。可口可乐公司以前的古巴籍老板在位期间,公司快速发展,价值不断提高,但是他却忽略了对接班人的培养。他的突然离世,使得可口可乐公司的管理者一时间慌了手脚,匆忙间让财务总监接任。结果就在原财务总监在任的两年里,可口可乐公司不断出事。

而百事可乐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CEO就将1/3的时间都用在接班人的培养上。当百事可乐公司准备投资韩国时,管理者就把这个投资行为当成培养人才的工具:通过人力资源部在国际各部门中找出10个有潜力的人作为培养对象,派他们到韩国去作调查分析。这10、位精英回来后要告诉他们的CEO,去韩国投资到底行不行。继而,副董事长会亲自带队,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分析,通过这位副董事长,总部的文化、理念、经营思维都传递给了这10位精英。一个项目10个星期下来,这10位精英在理论、文化、气质上都和总部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企业又把这个投资项目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这10位精英各自回到岗位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到不同的地区做负责人。百事可乐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做一次类似的培养。正是对培养继任者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乐”的不同发展结果。

企业的每个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生涯都是有限的,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地发展,领导岗位的在任者就必须在管理生涯结束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企业接班人计划的工作,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后继管理人才,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持续性发展。

心理学智慧

培养接班人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保证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力资源,使企业的正常经营不至于因人员短缺而发生断裂,致使企业走向困顿。一个完善的培养接班人制度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可以让公司的员工感到自己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有机会得到升迁和提拔,这对提高员工士气、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从而为企业长远的、健康的发展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