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
23374500000018

第18章 跟绘本学好习惯(1)

习惯,是我们生活中相对稳定的部分。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常说,对孩子的教养,除了知识的、才艺的,还包括道德的、情感的。成才必先成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懂的道理。培养孩子有礼貌、爱劳动、守纪律、尊长爱幼的习惯,更需从生活点滴入手。

跟绘本学饮食起居

孩子的生活习惯包括哪些呢?具体来说,可以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起居习惯,等等。

1.《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如何对待孩子的偏食

“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这是个令许多爸爸妈妈伤透脑筋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宝宝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状况,也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一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定点吃饭,不偏食,不挑食,宝宝能自己吃东西,不随便吃零食、喝饮料,等等。

【绘本故事】

《我想吃一个小孩》以一种3~8岁孩子也能欣赏的黑色幽默,启发着为孩子不吃东西而头疼的爸爸妈妈。

故事里的小鳄鱼都是吃香蕉长大的,可是有一天,小鳄鱼奇奇忽然不想吃香蕉了,并且萌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想吃一个小孩。鳄鱼爸爸和鳄鱼妈妈想尽各种办法,搬出各种好吃的东西,小鳄鱼奇奇还是只想吃一个小孩。没办法,鳄鱼爸爸和鳄鱼妈妈只有让他自己去尝试一下。结果,由于小鳄鱼奇奇太小了,在小孩面前就跟一个玩具鳄鱼差不多,不但没能吃小孩反而被小孩玩了一会儿后丢进了河里。

读到这里,看着书中那滑稽的画面,相信孩子们都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我想吃一个小孩》的故事,元元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都会欢笑连连。

于是,妈妈问他:“你说小鳄鱼奇奇为什么放着有香蕉不吃,非要去吃小孩呢?”

元元想了想说:“因为天天吃香蕉就觉得腻了呗!”

妈妈进一步追问:“那他后来为什么又没吃到小孩呢?”

“因为他太小了啊!”元元觉得这是一个明摆着的问题。

妈妈接着问:“他为什么这么小呢?你看鳄鱼爸爸和鳄鱼妈妈多大啊!”

元元若有所思,突然大笑了起来:“哈哈,因为他不吃香蕉,也不吃东西啊!”

每个小孩都会有就是不吃某样东西,就是不做某件事情,这种莫名任性的时候。其实,孩子最初的任性行为只是一种试探,但如果不断得到满足,就会逐渐变成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我们发现,男孩与女孩相比,女孩更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因为很多家庭都有“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的观念。而过度的娇宠和溺爱,毫无原则的爱和照顾,毫无保留的给予和付出,会让孩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越来越强,也很容易养出任性的孩子。

绘本“查理和劳拉系列”中的《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可谓集中了高超的智慧,一定能帮助爸爸妈妈找到解决孩子偏食、挑食的好方法。

【绘本故事】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故事一开始,作为哥哥的查理就无奈地告诉我们,妹妹劳拉是个挑食的家伙。她不吃豌豆、胡萝卜、土豆、蘑菇、面条,也不吃鸡蛋、香肠、花椰菜、卷心菜、烤豆,还不喜欢吃香蕉、橘子、苹果、米饭、奶酪、炸鱼块。并且,她向全世界宣称:“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面对如此任性的挑食的妹妹,查理将如何应对呢?

查理若无其事地说:“你运气挺好的,因为你说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我们不用吃豌豆、胡萝卜、土豆、蘑菇,也不用吃面条、鸡蛋或者香肠。我们不会有花椰菜、卷心菜、烤豆、香蕉和橘子。我们也没有苹果、米饭、奶酪和炸鱼块,当然,更没有番茄。”当劳拉指着胡萝卜好奇地询问哥哥时,查理知道,劳拉已经落入了他的圈套,进入了他编制的游戏当中。

然后,他把胡萝卜说成是“从木星上来的橘树枝。”这无疑激起了劳拉的好奇心。“如果是从木星上来的,那我倒是愿意尝一口。”查理又把豌豆说成是从绿色王国来的绿色圆球,它们是用绿色的东西做成,然后从天上掉下来的;土豆是从富士山尖飘来的云朵;炸鱼块是海底超市小人鱼的小食品……就这样,宣称不吃这个不吃那个的劳拉,结果却尝试了所有的东西,发现这些都好吃得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于是,不用吹灰之力,查理就让劳拉主动要求吃番茄。不对,那不是番茄,那是喷水月光!

也许有爸爸妈妈会说,这个故事的创意和构思都很好。但是直接用查理的方法,来解决现实中孩子的任性挑食,好像并不能完全奏效。因为现在我们的孩子可没有那么简单啊!

实际上,孩子对某些东西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成年人早已把自己的孩童思维和体验忘得一干二净了。比如劳拉,她不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又有什么道理可言呢,她就是不吃,你说再多营养啊长大啊什么的,都没用。还好,劳拉的哥哥是个聪明的孩子,用充满幻想的游戏,完成了劝说劳拉吃东西的任务。

【绘本故事】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绘本是给孩子一些反面的例子的话,那么《多多什么都爱吃》中的多多,可是为孩子树立了不偏食、不挑食的好榜样呢!

多多是谁呢?原来,多多是一只什么都爱吃的小狗。这个绘本里隐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听到“什么都爱吃”这句话,通过这种正面的言辞的重复,来暗示和鼓励孩子不偏食。

和孩子一起欣赏这本书时,我们可以不必强调书中的“偏食”主题。不过,讲故事时可以把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孩子最近接触到的食物名称替换进去。比如,书里妈妈说:“多吃青菜,青菜有营养喔!”我们不妨改成:“多吃菠菜,菠菜有营养喔!”“多吃带鱼,带鱼有营养喔!”“多吃地瓜,地瓜有营养喔!”……

如果仅仅告诉孩子要多吃什么,因为什么有营养,恐怕还不足以说服他。那么,不妨学学“巧虎”里的营养知识。其中,有一首儿歌《食物宝宝有营养》:“多吃蔬菜有营养,多吃鱼让你聪明,多吃肉让你长壮,多吃水果助消化,多吃米饭有力气,食物宝宝有营养。”

营养均衡很重要,但换个轻松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对孩子的偏食宽容一些?或多用些有趣的方式来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受呢?

2.小熊妹妹的《坏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卫生好习惯

有一本育儿书里提到了25种可能出现在孩子身上的坏习惯,例如爱吃零食,用眼不卫生,忽视劳逸结合,不肯运动,随意浪费,花钱大手大脚,等等。有一些是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一些还涉及了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层面。但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养成,是意义同等重大的。

壮壮2岁的时候,就从当医生的爸爸那里学会了6步洗手法,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次洗手,先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搓;然后,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搓;接着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撮起小手指尖,在另一手的掌心擦一擦;最后手腕也要洗一洗。

有一次,见奶奶洗手三两下就完了,壮壮觉得很不满意,就对奶奶说:“奶奶,你洗手的方法不对,你忘了洗手指尖和手腕了。”于是,奶奶只好在他的监督下,把手又好好地洗了一遍。

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有勤洗手,早起后和晚上睡觉前洗脸、洗脚,饭后漱口刷牙,穿衣整洁,经常洗剪头发,修剪指甲,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并且,没有咬指甲,挖鼻孔,揉眼睛,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坏习惯。

“贝贝熊系列”是美国兰登书屋于半个多世纪前,推出的一套适合2~9岁儿童阅读的绘本。它以暗示、幽默、正面鼓励、换位思考等独特而婉转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着孩子。故事涉及了贝贝熊家的两个孩子——熊哥哥和熊妹妹的许多坏习惯,包括啃指甲、怕黑、做噩梦、懒惰、不愿完成作业、乱花钱、见啥要啥、迷恋电视、不会与他人相处、爱吃零食、爱逞能……诸多方面的问题,更被誉为“美国行为教育的范本”。

【绘本故事】

“贝贝熊系列”里有一个故事叫《坏习惯》,特别讲到了熊妹妹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咬指甲。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一上来就说熊妹妹咬指甲的习惯是如何如何的不好,而是先从咬指甲的起因说起。

熊妹妹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在学校里要学很多的东西,必须全神贯注。有时候,因为精力太集中了会令她和同学们感到紧张,慢慢地孩子就开始出现了用手不停地卷头发,不停地挠头,吮吸手指和咬指甲等坏习惯。

妈妈看到被熊妹妹咬得光秃秃的10个手指,心疼之余并没有过多指责,而是给熊妹妹的10个手指都上了药,为了保护伤口,还贴上了胶布。贴上了胶布的手指果然不能咬了,可是也给熊妹妹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更糟糕的是,熊妹妹觉得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她那贴满胶布的手指,知道了她是一个不爱卫生的孩子。于是,熊妹妹一气之下就把胶布全撕了。没有胶布保护的10个可怜的手指头,又成了熊妹妹的牙齿频繁光顾的地方。

妈妈面对愈演愈烈的情况,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她一边劳动,一边对熊妹妹说:“习惯就是你连想都不用想就经常做的事。大部分习惯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坏习惯。”熊妹妹立刻接口说:“比如咬手指。”其实,熊妹妹知道咬手指不好。可问题是,她自己也没办法控制。就像很多爸爸明明知道吸烟不好,会给自己的身体、周围的人和环境,都造成危害,可是他们自己就是没有办法控制,也总是戒不掉。

妈妈一边推着手推车,一边告诉熊妹妹:“其实,习惯就像是手推车下被压得很深很深的槽,每走一遍,槽就加深一道。”小熊妹妹在一边帮妈妈把陷入槽里的手推车拉出来,一边焦急地询问着改掉咬指甲毛病的好办法。可是,妈妈也没有什么好方法。爸爸想到可以用奖励的办法,一天不咬指甲就奖励一角钱。但这个办法并没能奏效。后来,反而是熊奶奶的电话给了熊妈妈启发,将这个奖励由加法改为减法。先给熊妹妹100枚硬币,如果咬了一个指甲,就还回去一枚。有了硬币的熊妹妹体验到了乐趣,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把硬币还回去。不知不觉中,熊妹妹咬指甲的次数减少了,而新指甲也长了出来。关键是,长出的指甲既好看,又能给熊妹妹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真是太好了!

另外,佐佐木洋子的“小熊宝宝系列”绘本,也涉及孩子上厕所、洗澡、刷牙、尿床等,与孩子的卫生习惯相关的内容,很适合低幼宝宝和妈妈一起阅读。还有她的另一套立体书“噼里啪啦系列”也有不少这一主题的故事,例如《我要拉巴巴》、《我去刷牙》、《我要洗澡》。

嘟嘟1岁的时候就读到了“噼里啪啦系列”,他特别喜欢《我去刷牙》。

每次看到书上的河马、小猪和小老鼠并排站在一起刷牙,他就跟妈妈一起模仿着,一边刷还一边说:“上面的牙刷刷,下面的牙刷刷,左边的牙刷刷,右边的牙刷刷。”

有的时候,他来说,妈妈来刷。他说:“左边的牙刷刷。”妈妈就假装用手指放在嘴边,刷左边的牙齿。他说:“右边的牙刷刷。”妈妈就做出刷右边的样子。然后,母子俩互换角色,妈妈来说,嘟嘟来刷。如此反复,其乐无穷。

嘟嘟两岁的时候,有一次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刷牙,我都好几天没有刷牙了。”

其实,在阅读这些习惯养成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也在慢慢养成日常生活卫生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那些讲卫生的事,就变成孩子想都不用想,每天都必做的事了。

3.《我不困,我不想睡觉》——如何应对孩子不睡觉

睡眠,是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的。人的一生,差不多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通过休息和睡眠,我们可以恢复体力,维持身体的健康,从而精力充沛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对于孩子来说,睡眠就更加重要了。据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增长受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影响,当人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会减少,而在睡眠中,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明显升高。因此,充分的睡眠能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并且,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还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可是,随着现代人夜生活的不断丰富,各种娱乐活动的增加,我们入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晚,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有个朋友曾自嘲:“我是晚上舍不得睡,早上起不来,一天晕乎乎。”而我们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不睡觉,有什么好办法呢?

绘本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关于孩子不睡觉的。例如《我不困,我不想睡觉》、《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快睡吧,小田鼠!》、《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该睡觉了,小熊奥菲》等故事,都描写了孩子不愿入睡的独特心理。

【绘本故事】

《不要睡觉,赛莉》绝对是一个令人茅塞顿开的故事。

晚上赛莉困了,提出要睡觉。可她的父母却一反常态地大声反对:犯什么傻?太扫兴了!来玩玩具、做游戏、烤饼干、跳舞、听音乐什么的。赛莉的台词则变成了父母一贯的论调:明天还要上学,如果现在还不睡,明天就不能表现得很好了,等等。

总之,父母想方设法拉着赛莉一起玩,百般拖延赛莉睡觉的时间。而赛莉却一直拒绝着父母的诱惑,坚持要睡觉,并请父母给她讲一个睡前故事。父母还嫌讲得太少:“一个故事?不够不够,四个才好。”后来,赛莉终于被父母激怒了。父母这才妥协,跟赛莉道了晚安。

不过,他们在私下里应该正在偷笑吧!

很明显,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被置换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当孩子拒绝睡觉时,如果父母并不是一味地劝阻和哄骗,而是反其道行之,给予孩子的比他所要求的还多得多,这时将会出现什么样情况呢?此时,上进的力量不再是外界强加的,而成为孩子自身内在的一种呼唤,孩子自己就学会了把握分寸,学会了自律。

就像《小熊睡觉啦》里的小熊,和妈妈经历了一天的雪地探险。到睡觉时间了,可他还不觉得困呢!于是,熊妈妈就带着小熊出去散步,看看别的小动物都是怎样准备睡觉的。走了一圈,看了一圈之后,小熊便真的困了。

妈妈是在程程不到两岁的时候给他买的绘本《小熊睡觉啦》。

当时,程程晚上入睡非常困难,总要折腾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儿子的睡眠时间急剧减少,做妈妈的内心十分焦急。书中那对北极熊母子,让程程妈妈感觉很温馨,即使宝宝不睡觉,熊妈妈也一直温柔地与他说着话。

于是,程程妈妈也学熊妈妈那样不急不躁,跟儿子躺在床上。程程要玩具小车,妈妈就给他拿;程程要听故事,妈妈就给他讲。讲到小熊“打了个哈欠”,没想到程程也和小熊那样打了个哈欠,然后就安静地睡着了。

慢慢地,睡觉成了程程和妈妈之间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之后,只要妈妈一说“时间不早了”,程程就会说“上床睡觉,讲故事”,然后自己就会往床上爬。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是可以起到催眠作用的。但是,如果故事的内容选择不好,讲述故事的方式不恰当,则会令孩子异常兴奋或紧张,反而让他难以入睡。

以下几类书,不适宜作为孩子的睡前故事:

第一,孩子听不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