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故事的首要原则,就是适宜,即符合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睡前故事也不例外,“听不懂”往往会成为孩子拒绝听下去的理由。如果是只有两岁的孩子,睡前给他讲《彼得兔的故事》,他肯定会因听不懂而抗议的。这个时候,如果给他讲讲系列绘本“小熊宝宝”里《睡觉》的故事,他就会欣然接受了。
第二,让孩子感到恐怖、紧张的故事。
入睡需要昏暗的灯光、适合的温度和温馨的氛围,平和安宁的故事有宜于孩子入眠。如果睡前给孩子讲一些关于黑暗、紧张、恐怖的,或是画面太过具有冲击力和动感的故事,将会使孩子本来松弛的神经变得紧张,反而无法入睡。比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野兽出没的地方》、《狼婆婆》等,是不适宜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不太具有情节性的,比较平和的,甚至带点儿诗意的故事,例如《逃家小兔》、《晚安,大猩猩》,《你睡不着吗?》、《春天的兔子》、《风到哪里去了》、《下雪天》,等等。
第三,会让孩子兴奋、大笑的故事。
恐怖和紧张的故事,容易导致孩子因害怕而无法入睡。而过于好笑、情节夸张、画面滑稽、人物搞怪的故事,也不适合在睡前给孩子讲。入睡需要平和的情绪,太过兴奋,孩子就更无法入睡了。睡前的故事书应该选择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画面温馨,色彩柔和(不要太过鲜艳)的图画书。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讲故事时的声调和语气。
一般来说,为了让孩子心情平和、安宁,我们讲故事的语气也要尽量平缓,而不要太抑扬顿挫,或者过于生动地模拟故事人物。并且,声调放低一些,不要太大声,也不要有重音,尽量轻柔。另外,语速放慢一些,甚至到最后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把速度放得越来越慢,也能起到很好的催眠作用。
跟绘本学待人接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
所以说,培养孩子待人接物,也要从小抓起。
1.《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教会孩子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首先体现在家里,孩子对待长辈要有礼貌,懂得尊重与分享,懂得关心老人。
现在,有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自己工作太忙,无暇亲自照料孩子。于是,把父母接来身边帮助照顾孩子,或是不得已把孩子送回家乡由老人抚养。虽然爸爸妈妈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但孩子的童年因为有了老人的疼爱,而有了一种别样的美好。
中国有句老话“隔辈儿亲”。其实,在很多从国外引进的经典绘本中,也有表现祖孙之间这份浓浓情感的故事,比如《外公》、《爷爷一定有办法》、《会飞的抱抱》、《神奇的窗子》、《长大做个好爷爷》、《爷爷变成了幽灵》、《亨利爷爷找幸运》、《我的爷爷真麻烦》、《我的奶奶真麻烦》、《我爱我的爷爷》、《花婆婆》、《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没关系没关系》,等等。
【绘本故事】
美国绘本作家汤米·狄波拉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看了令人非常感动。这个故事记录了汤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展现了祖孙三代之间互相关爱的、其乐融融的生活,也是作家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个星期天,4岁的汤米都会和家人到外婆家登门问候。楼下的外婆总是很忙碌,但是楼上的外婆却终日躺在床上,因为她已经是位94岁高龄的老人了。汤米很爱他的两个外婆,并且特别喜欢和她们在一起。每到星期天,汤米总是跑进屋子,先向外公和楼下的外婆问好之后,就一口气跑上楼去看楼上的外婆。楼上的外婆会高兴地给汤米吃糖。然后,楼下的外婆会上来把汤米和楼上的外婆各自绑在椅子上,他们就一边吃糖,一边聊天。
楼上的外婆给他讲童话故事,楼下的外婆给他烤蛋糕。汤米喜欢看楼下的外婆帮楼上的外婆梳头,然后再自己梳成牛尾巴辫儿。当哥哥看到楼上的外婆头发披散在肩上时,觉得她的样子很可怕,像一个巫婆。可是在汤米眼中,虽然她年华逝去,满头银发,却依然是那么美丽。他会帮楼下的外婆把点心端上去给楼上的外婆吃,依偎在楼上的外婆身边,亲热地与她合影。
后来,楼上的外婆去世了,汤米非常伤心难过。于是,爸爸妈妈告诉他,只要他想念楼上的外婆,她就会回到他的记忆里。
这个故事用淡淡的笔调,将祖孙间浓浓的亲情体现得感人肺腑。而我更看重的是,这个故事中,楼下的外婆作为女儿是如何孝敬楼上的外婆,以及作为曾外孙的汤米是如何对待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去看望两个外婆,到了门口一定要礼貌地问候大家,然后才跑到楼上去看望他最喜欢的曾外祖母。和祖辈在一起的时候,他尽情地享受她们的疼爱和呵护。而他也能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汤米还会帮着端点心到楼上,给楼上的外婆吃,那是楼下的外婆精心烹制的。他还陪伴94岁高龄的曾外祖母聊天,这对于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宽慰,也是最好的精神礼物。老人年纪越大,越怕孤单寂寞。哪怕只要陪他们说说话,或是静静地听他们说话,他们就觉得很愉快、很满足了。
在很多绘本中,祖辈往往是智慧的象征。他们告诉孩子生命的道理,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比如《没关系没关系》中,每次“我”生病、受了欺负,或者被狗吓着,爷爷总是说:“没关系,没关系”。这是爷爷教给“我”的咒语,它创造了很多奇迹。不知不觉中,曾经让小男孩害怕和担心的拦路虎,都在“没关系,没关系”的魔法中慢慢地消失了。他也不再怯懦和忧心,因为小主人公明白了:即使语言不通,心灵也能相通,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坏。
在这些故事的熏陶和影响下,孩子就会渐渐懂得要尊敬老人。
欢欢1岁5个月的时候,有一次,爷爷腋下长了脓疱,很疼。爷爷便把一只胳膊露出来,擦好药后也没有把衣服穿好,依然露着胳膊坐在电脑前。奶奶让爷爷穿好衣服,别着凉了,爷爷没有理她。欢欢听见了,跑到爷爷房里,拉起爷爷的衣服要爷爷穿好。为了保证爷爷不着凉,还要给爷爷扣好扣子。欢欢的举动把爷爷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欢欢2岁4个月就已经知道要尊敬爷爷、奶奶了。有好吃的,会先想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几次,欢欢有好吃的,第一个先给妈妈。妈妈就告诉她:“欢欢,爷爷、奶奶年纪大,你应该先给他们,再给爸爸和妈妈。”于是,欢欢便飞快地去找爷爷、奶奶。
3岁开始,见到爷爷、奶奶在沙发上睡着了,欢欢就会轻轻地给爷爷、奶奶盖上毯子。
2.《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学会与同伴相处
有时,爸爸妈妈可能已经察觉到,孩子在悄然发展着自己的社交能力了。儿童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成人世界,另一个是和其他孩子的同伴世界。
同伴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包括为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也是儿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儿童对环境积极探索的精神;同伴交往的经验也有利于儿童的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绘本故事】
“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系列”绘本在构思上绝对堪称新颖和独特。这一系列中每个绘本的封面都有一句主题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形式!朋友相处要敞开心扉!懂得接受朋友的劝告!试着了解别人眼中的世界!别怕,医生是我们的朋友!珍惜无处不在的美!学会体谅朋友的感受!好心帮忙,却越帮越忙!每个人有弱点,这并不可笑!结交新朋友,不要怠慢老朋友!”并且,每当我们翻开第一页,给孩子讲故事时,也都能看到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说的知心话:人与人想法总有不一样的时候,这时该怎么做呢?完全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换一个角度重新思考呢?……
说它是友谊的故事,没错,但还不够准确。这套书共有10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友谊,同时给孩子展示了不同情况下,与同伴相处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这题目听起来似乎很好笑,却是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思考了很久的一个问题。作为最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从早到晚都待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听音乐,一起跳舞,一起欢笑,可是却无法一起分享彼此喜欢的食物,因为兔子不能接受苍蝇的恶心,而青蛙也无法消化胡萝卜的纤维。这听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矛盾,却成了两个好朋友的沉重心事。
作为大人的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认为孩子的事情都微不足道。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对孩子来说,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周围环境以及世界的态度,从而也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当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为了彼此尽力地改变自己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两人无法分享彼此喜欢的食物,他们仍是世界上最最要好的朋友!
《哟,我们家来客人了!》讲述了一个朋友来访的故事,他让蹦蹦和跳跳懂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要和别人友好地相处,就必须尝试去理解别人的世界和感受。
《别取笑我的朋友!》则告诉我们:就算是最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能随便伤害。友谊是需要朋友付出真心去维护的,懂得尊重别人,才能为自己赢得朋友。
《真雪人?假雪人?》让蹦蹦和跳跳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小的时候看电影,总是喜欢问大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然后,愤怒地指责自己所认为的坏人。可世间的万事万物,往往都是不断变化的。就像《真雪人?假雪人?》中的雪人一样,雪人既可以长一双像蹦蹦一样的长耳朵,也可以像跳跳一样不长耳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生活中不同于自己的事物,以及不同于自己的观点。
《我要去睡觉了,你呢?》更是把同处一室的蹦蹦和跳跳之间的矛盾放大到了极致,上演了他们的一出闹剧。晚上,蹦蹦和跳跳在玩纸牌游戏,蹦蹦困了,就躺在床上睡觉。跳跳拿了一本书坐在床上读起来,他看见蹦蹦枕着两个枕头,就想拿过来一个。这时,正好蹦蹦翻了个身,翻到床的中间,跳跳便拿到了枕头。但他却没有地方睡觉了,只好在床边躺着看书,一不小心从床上掉了下来,他很生气。于是,他使劲儿地推蹦蹦,蹦蹦也掉下了床。蹦蹦觉得很生气,他俩吵了几句后,蹦蹦就蒙上被子继续睡觉。跳跳趴在床上继续读书,但因为他的声音太大了,吵得蹦蹦睡不着觉了,他们俩又吵起架来。蹦蹦生气地说:“你根本就不会读书!”说完蹦蹦就后悔了,跳跳听后伤心地哭了。然后,他们都躺在床上谁也不理谁。过了一会儿,蹦蹦小声地问:“跳跳,你睡着了吗?”跳跳嘟囔了一声:“还没睡着呢!”蹦蹦说:“我给你讲一个晚安的故事吧!”跳跳高兴地说:“好啊!”他赶紧起来点着了灯。蹦蹦把跳跳抱起来说:“对不起!”接着就开始给跳跳讲故事了。
从这些故事中,孩子就会明白: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吵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好好商量,要多替他人着想。生气的时候也不能说难听的话,会让朋友很伤心的。
这些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理解,朋友相处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状态,也呈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这个系列绘本以新颖而生动的方式,告诉了孩子许多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也非常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从绘本中学行为处事
孩子在懂得了道理后,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事。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与命运较量的勇气,要有创造一番事业的决心。”是的,做事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关键。能否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是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能力。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对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养成做事的良好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适应劳动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行为技能和个人素质。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应学会哪些行为处事的能力呢?这就包括:学会表达情绪、管理情绪;学会与人谈判;学会等待忍耐;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合作;学会面对挫折,等等。
1.妈妈,《我要大蜥蜴》——学会与人谈判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意识太强,不喜欢与人分享,不善于与人沟通、交往和合作。
有一次,隔壁的大卫来小明家玩,小明家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大卫因为见到这么多自己家没有的新鲜玩具,而感到非常兴奋。可是,大卫一拿起玩具,小明就会立刻抢过去,嘴里还嘟哝着:“这是我的,我要玩儿。”结果,大卫只好沮丧地回家了。
一天,在超市里,小明想买一根巨型巧克力棒。妈妈不给他买,他就在超市里又吵又闹了起来,还不停地跺着脚,在巨型巧克力棒的货架前就是不肯走。最后,让妈妈感到很尴尬。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小明去吃快餐。小明也知道自己每次吃儿童餐都会剩下一半,可他还是一定要吃和爸爸一样的成人餐。妈妈说他之前儿童餐都吃不完,小明却说自己以前还小,吃不完儿童餐,现在长大了,儿童餐不够吃了。
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做大人的会有何反应呢?孩子出现哭闹的、无礼的行为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样的行为仅仅因为任性吗?当孩子的意愿和他人意愿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对?我们有没有教给他正确的应对和解决方法呢?除了哭闹、耍赖、沮丧,他还可以作出哪些努力呢?
【绘本故事】
《我要大蜥蜴》一书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故事写的是亲子沟通,儿子希望养一只蜥蜴当宠物,而妈妈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上小学的儿子充分运用讲道理、撒娇和“感性的要挟”,还包括眼神、肢体动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说服了妈妈,如愿以偿。
仔细回味其中的沟通方式,万变不离其宗,法宝就是对话。
有人评论说,这是一个丑陋组合的绘本——丑丑的小主角加上不太好看的甚至有些恶心的大蜥蜴。小男生阿力是一个非常想养蜥蜴的小孩,而这个小孩形象却被画家画得活像个小老头,额头上那一道一道的皱纹,夸张地表现出这个角色的喜剧效果。另外,故事中始终有一只想象中的难看的蜥蜴。它的难看绝对是有依据的:满身疙瘩、长长的须,也不擅长对主人亲昵和撒娇。而且,它还有可能越长越大,越长越恶心,甚至还会有攻击性。无疑这一切都激化了,想要养蜥蜴的儿子和不同意养蜥蜴的妈妈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