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上一讲,纪连海老师说到,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兵打败了李自成,定都北京之后,多尔衮马上开始实施了他的十四大正确决策,成功地维持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但是,恰恰就在多尔衮即将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时候,多尔衮却奇怪地颁布了他的六项新政策,就是这六项新政策直接导致了多尔衮统一大业的彻底失败。并且使年轻的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遭到了致命的威胁。那么,多尔衮究竟为什么在即将功成名就之时,突然推翻了他曾经的正确决策,断送了他统一中国的宏图伟业?在曾经的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一个聪明睿智的多尔衮怎么会突然之间做出如此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呢?这件事情会不会和孝庄有关?她和多尔衮的越来越火热的关系,与多尔衮的这一奇怪举动会不会有什么牵连呢?还有,多尔衮的这六大弊政究竟都是什么?它怎么会导致了多尔衮统一中国的失败?怎么会让刚刚入主中原的清朝在中国的统治陷入重重危机之中呢?
纪连海:
这六大弊政,第一项就是颁布圈地令。这个圈地,我们要注意,世界史上有圈地,那是英国的圈地运动,他圈了地是为了养羊,养羊的目的是要羊毛,是为了卖,是商品经济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说,多尔衮的圈地和英国的圈地目的不一样,清朝军队清军入关,入关以后,他吃什么,他要有自己的土地,所以,他就要展开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有三次,小规模的不算。
第一次,1644年11月22日,他下令颁布圈地令,将近京各州县,凡无主荒地,及明朝的皇亲国戚、驸马、公侯伯、太监的土地,死于战乱的这些人的土地,一律没收,分给诸王,贝勒,勋臣,还有八旗的兵丁。这是1644年11月22日,这个是旧历。
第二年,1645年9月,他又颁布了圈地令,把他圈地的范围,扩大到除直隶之外,扩大到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越来越大这规模。
第三次,到了1647年的正月,他颁布第三次紧急圈地令,这次扩大到全国42个府,经过上述三次圈地运动,16万余顷土地,被多尔衮手下的这些高级将官给圈了去,有的人说,我听着刚才圈的是一,无主荒地,另外一个是明朝的皇亲国戚的地,跟百姓没关系,话可不是这么说,他是跑马占地。表面上,你说这是民田,他说这个明朝的官庄,你说这是我们家地,他说这是无主荒地,所以,在圈地的过程当中,你的政策是一回事,他执行的时候就走板了,所以他这么一走板不要紧,就出现了下面这种情况。
一来人圈地,跑马占地,画一圈,这地,我的了,所有地里的人,村庄的老百姓统统出去,怎么走?一个人出去,你们家的家产,就都没主了,这是明朝皇亲国戚的,你就倾家荡产,你就自己走吧。转眼之间就破产了。圈地运动前后25年,直到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亲政,擒了鳌拜以后才下令,停止圈地运动,刚才我们进的是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其实这种圈地一直在执行,不但圈农村的地,城里的地也圈。把所有原来北京城,今天我们进东西长安街以北,东之西、北,二环路以里,东西长安街以北土地上的老百姓,所有住家一律轰走,撵到外城去,撵到今天的崇文、宣武居住,这个东城、西城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土地,归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旗人居住,其他人统统走人。不但北京城里圈地,南京城,各地城都在圈地,所有城市都要首先照顾八旗,三个八旗兵,这是第一项,颁布圈地令。
画外音:
1644年,对于刚刚被清军占领的北京城来说,是一段苦难的日子,就在八旗兵在北京城跑马圈地的时候,多尔衮已经在酝酿一项新的政策,而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即将彻底改变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传统,也将因此造成无数人命丧黄泉。这究竟会是怎样一项危险政策呢?
纪连海:
第二项弊政,颁布剃发令。1644年夏天,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所谓剃发我们知道,就是男子必须按照满洲人的习俗,把前面,额头前面的头发剃干净,周围剃去寸许,然后,没有被剃的头发,必须编成辫子,所有不听命令的,一律枭首示众。我们进按照常理,一个政权夺取全国天下,老百姓梳什么头发,穿什么衣服,这好像跟政权的巩固无关吧,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多尔衮不然,他赋予了这个头发,赋予了这个发式,服饰以新的含义,为什么多尔衮等人要如此作为呢?我们说,两个方面。
一方面,多尔衮等人,他们迷信武力,脑子里面还有着浓厚的种族歧视的色彩,他看不起汉人,你看我们,剃发的怎么样,把你们不剃发的给征服了吧。第二方面,他有着深谋远虑,我们如何保证我们这个民族不被汉人所融化呢?我要做到这点,我怎么做呢?关键的因素就是满洲人要保留自己的传统,所有传统都要保留,尤其是骑射,包括辫子在内,一定不能妥协,进入中原以后,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不但不能改,而且要改变他们,你不改变汉人,你怎么办?所以,他要剃发,所以他要易服。但是,这一点您想,汉人他能接受吗?他受孔夫子儒家教育几千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汉族人的服饰也几千年了,发式几千年了,您说换,他就换了?顾炎武第一个就不服,他就说你让我出山可以,我就这身行不行?我帮你不是不可以,我就这身行不行?不行,不行那我就不出,但是,清朝人不赖,你不出就不出,对他好一点,对别人就不这样做了,所以顾炎武写了一首诗,《断发》,这诗里头有这么几句话说,“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仪”,“髡”也是理发,但是不好的词,苟活不如死。顾炎武有这种想法,所以多尔衮实行这个措施,他必然就会激起汉人的强烈反抗,那多尔衮他还做了哪些弊政呢?我们稍事休息,然后再讲。
画外音:
刚才纪连海老师已经揭示了多尔衮六大弊政中的“圈地令”和“剃发令”,为此,多尔衮和他的清王朝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之中,然而,糟糕局势的蔓延并没有停止。随着多尔衮法令的出台,年轻的清王朝的统治将会怎样呢?
纪连海:
他的第三个错误政策,是颁布投充法,什么叫投充法呢?投充法它两个内容,你一个满洲人入关了,原来你自己家里照顾自己,原来咱是搭的窝棚,现在咱住好房子了,好房子谁伺候咱们?谁来伺候?所以,就得找人帮忙,找使唤人,使唤人哪来呢?多尔衮颁布了投充法,在1645年春天,这个法律规定,允许八旗官民招收少量的人,作为他们家的使唤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规定了,这些使唤人,他的身份是奴仆,他们是可以随便买卖的,投充法的结果,你想,您颁布了这么一个法令,我在执行过程中,肯定就走板了,没钱人被投充,有钱人也被投充,结果就引起人心惶惶,谁都怕,谁都不敢住北京,但得有点想法都跑了,这是一种,这是他的第三个措施。而这第三个措施,也会激发民族矛盾。
此外还有第四个措施,就是颁布逃人法。你被投充,你肯定不乐意,你就都想方设法去跑,逃跑,你逃跑以后,要让我逮着以后怎么办,多尔衮下令,颁布逃人法,也是在1645年春天,跟投充法同时颁布,逃人法。逃人法,三点,第一,逃跑的人被拿住以后,打一百皮鞭,然后该回去回去,该上谁家干活,还上谁家干活,还是奴仆身份。第二,你逃跑之后藏谁家了,藏他们家了,那得,这家的人全家问斩,你逃跑的人不能死,你得给我干活,藏匿你的人,他全家问斩,家产没收。第三,还要罪及邻居和政府官员,这逃人法一颁布,弄得人人自危,你也不敢藏,每天你都得心惊胆战,谁知道哪天有个逃人自己偷偷摸摸的人,跑到自己家的窝棚里头,或者柴火堆里头,我自己不知道,他跑来我不知道,那也是藏我们家了,我哪儿说理去,所以这个逃人法,弄得人人自危,也是激化矛盾的一个措施。
第五,颁布禁关令。多尔衮这个人在1644年下令,严厉禁止汉人越过山海关,进入满洲人的龙兴之地垦殖,这就叫禁关令。前面我们知道,整个满洲人当时就几十万人,而这几十万人的满洲人,他是倾族入关,所有人一律跑到北京来了,然后从北京向南继续打,占领了全国,那他东北呢?满洲人起家的地方,基本上就没人了,咱不能说一个人没有了,但是人很少了,非常非常之少,极少数老弱病残没跟着多尔衮入关,所以,东北很荒凉,但是,这个地儿呢,它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所以,多尔衮这个时候严厉禁止汉人进入他这块土地,借口保护参,人参,山上都有人参,参山珠河之利,所以,不让汉人越关,这禁关令,有禁关就有闯关,所以和禁关令同时配套的词汇还有两个,一个叫柳条边,一个叫闯关东,你禁关令一颁布,不是您一说了老百姓一听,哪也不去,不是那么回事,那你怎样我不去?山海关我一爬不就不过去了?长城不就那么高吗?中间有的是豁口,怎么办呢?你看,秦朝的长城是土坯的,明朝的长城是砖的,每一块砖都多沉是固定的,您的意思,多尔衮再修一长城?那不行,那得费多少劲,不能修长城,但是还得有效地防御,多尔衮想一办,单体夹筑,立两个木板,比一人要高,这木板开始可以低一点,在木板里面这么宽,里面铺一层黄土,黄土铺完以后再铺一层土,再浇水,再铺一层土,再浇水,一直很高很高的时候,然后在上面,这个墙很宽,倒不了了,在墙上种树,种柳树,你说多尔衮他想的是挺聪明的,还有绿化,挺高的墙,墙上还有树,你说你怎么过去,你怎么爬过去,这个墙可是直上直下的,你没法爬,上面还有树林子很茂密,你再爬过去,你跳下去,这很麻烦的,下面都是草,不是跟咱们长城似的,你看长城两边,咱一翻过去它有道,这没道啊,这个长城叫满洲长城,也叫柳条边,所以这就是闯关东,一百多年以后,我们说,中原地区,真的那几年,河北,那阵不叫河北,叫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大灾之年,很多人无以为生啊,黄河也发水,海河也发水,很多人无以为生,我知道的刘墉的后代,那时候就没法生活了,没法生活以后,仗着他们家曾经是刘墉的后代,仗着他们家曾经是清朝的官员原来,谁都知道,是刘墉的后代,偷偷摸摸就翻过去了,人家也没管,最后跑到东北,转眼之间,不到三年的工夫,开了500亩地,转眼之间成那地方地主了,后来挺受罪,那地你得想,咱能饶过他吗?后来咱再说。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了1840年以后,我们要基于两个事实,一,中原地区长期受灾,这是一个事实,第二,俄国虎视眈眈,你南边不让汉人进,俄国从北边过来了,你怎么防止他?面对俄国人的步步逼,1860年,那阵咱们的土地为什么都丢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怎么丢了,根本就没人住,是你们国家的不是,是,那你们国家人呢?没人,他占了,他说这个地方我来,我来没有人,这就是我们国家土地,你是不想割给他,你的理呢?你道理呢?你这边再没人,他就把你们家给占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清朝的统治者,从1860年开始宣布,局部开关,这一开关,转眼之间,东北三百万人口,三百万人,当时全国多少人?四亿多人,偌大的一个东北,它占有的人口相当于全国的1/130,它的面积相当于全国的1/10,人口1/130,到1897年开始,它全部开禁,到1910年,东北人口达到1800万,到1949年,东北人口接近四千万,接近全国人口的1/10.我们说,多尔衮的上述错误做法,毫无疑问,会助长民族矛盾,会延长中华民族的统一,会加剧中华民族的灾难。
画外音:
尽管多尔衮统一中国的梦想在他的这些弊政中即将化为泡影,但是他的八旗兵依然没有停下统一中国的脚步。而且,另一项恐怖的政策正在八旗兵南下的呐喊中悄悄地开始了行动。
纪连海:
他的第六项弊政就是屠城。我们说在清朝,军队对于中原地区的进攻当中,他想的是不杀无辜,但是,一旦遇到反抗,无论这种反抗是来自城市还是这种反抗来自农村,所有敢于反抗的,都要进行屠杀,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屠杀,我们在这儿,只举一例,嘉定三屠。
1645年闰6月,嘉定城有一个明朝的三品官员,他正好退休,他在家,明朝的三品官员,这个官职叫左通使,这个左通使侯峒曾和当时的一个进士,在家的一个进士,叫黄淳耀,这两个人,为抵制清朝的剃发令,号召嘉定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击清军。这个侯峒曾父子和黄淳耀几个人,就成为义军的领袖,从前到后打了12天,在这12天的战斗中,击毙清军75000人,很厉害。但是,嘉定那个地儿,毕竟在长江以南,天降大雨,最后嘉定城给浊塌了,清军李成栋部进入城内,侯峒曾一看,抵抗无望,与自己的两个儿子抱在一起,三人一起跳水自杀,进士黄淳耀英勇战死。在这个时候,李成栋这个人,他原来是个汉人,明朝的降官,他投降了,他看到人家不投降,所以,进了城以后,7月初4,嘉定城破,他下令屠城,转眼之间,仅仅一天的工夫,3万余人遇难,而且这些遇难的人,每个人都经过了严格的搜身,所有的财产一律收拾干净之后,再杀掉,一天以后,李成栋纠集了三百多条民船,押送着金银财宝,还有漂亮姑娘,一块儿都给运走,这是嘉定第一屠,三万多人遇难,他走了,百姓没走,结果有一个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纠集了50多个人,李成栋前脚一走,这个朱瑛马上就进了城,也是怎么样?见人就杀,这是抗清义士,见着剃发的他就杀,你杀我也杀,你杀的是没有剃发的,这回轮到我了,见着剃发的就杀,结果,李成栋刚走半截,听说,啊,马上派兵,派一个叫徐元吉的,杀,朱瑛的50多个人,转眼之间,李成栋的援兵到了,嘉定城遭到了第二次屠杀。这次屠杀,城里没人了,为什么?您还敢在城里呆吗?李成栋来了,留着头发的死,朱瑛来了,没头发的死,你让我们百姓怎么活?我们到底跟哪边?所以都跑农村去了,结果,你跑农村去了,这李成栋的部下不行,我不提溜两万颗人头,我的功劳在哪?一日之内,两万多人毙命。李成栋的做法,引起了李成栋一个部下的反对,这个部下开始不是他部下,后来也是投降的,李成栋是先投降了清朝,这个部下是后投降了清朝,结果他这个部下叫吴之藩,他一看,你太过份了,杀无辜百姓,他反了,他投入了反清复明的壮举当中去了,李成栋更生气了,怎么我自己窝里就反了,杀,见一个杀一个,结果这嘉定三屠,又有两万多人遇难,李成栋这个人,很值得我们回味。后来这个人,我们前面讲,他是汉人,他是明朝官员,他投降了,然后他制造了嘉定三屠,制造完嘉定三屠以后,他后悔了,他又投入了反清复明的宏伟大业中去了。有的时候,我们就在想,这事怨谁呢?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学了这么多年历史的我也是搞不清楚,我们说,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会迅速地改变自己的正确政策,而实行六大弊政呢?我们稍事休息,然后再讲。
画外音:
多尔衮的六大弊政彻底改变了他曾经的形象,也引来了无穷无尽的抵抗。多尔衮试图在短时间内就统一中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而且年轻的清王朝的统治,也因此遭到了巨大的威胁。我们不禁要问,多尔衮究竟是怎么了?他怎么会突然改变自己已经初见成效的策略,却干起这样的傻事来呢?在曾经的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这一切,会不会和他背后的女人孝庄有什么牵连呢?
纪连海: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多尔衮改变政策的原因。促使多尔衮改变正确政策,实行六大弊政的原因,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多尔衮本身造成的,我们说,多尔衮本人他毕竟是一个清王朝的摄政王,他毕竟是一个封建统治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他的思想觉悟,肯定不高,他的执政能力,极为有限,也就是说,他不可能,尽管他有范文程那样的幕僚,但是我们可以说,他这样的人不可能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找到完完整整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套办法是什么呢?如何对付一个、如何管理一个、从内到外、水平完全高于自己的民族的一个民族。我们说,他肯定开始都是抱着良好的目的出发,我对汉人应该怎么做,我应该这样,我应该那样,但还是有的汉人怎么样?他不听你那套,你爱实行什么实行什么,我就是一个字,我要反,我就要推翻你,我是汉人,你是满人,两个民族之间就是你死我活了。所以,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下的时候,我们说,多尔衮面对着这种情况,他就会觉得怎么样?我的好心怎么不得好报,你瞧瞧你们汉人谁像我这么关心你们,怎么这么不知足呢?杀,所以,他必定很快地就会怎么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什么,矫枉必须过正的道理。我们说,多尔衮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一个摄政王,他绝不会摆脱阶级和时代赋予他的局限性。
第二方面,促成多尔衮实行六大弊政的第二方面原因,是由八旗官兵和满洲贵族造成的。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满洲贵族,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普通的八旗官兵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何执政,如何管理汉族人,这个民族比满洲人水平要高,这是你多尔衮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不需要替你考虑那么多,我需要考虑的是什么?你记着,你是个摄政王,我们是支持你的,你拿什么回报我们?我现在打完天下,我该怎么样?我该坐天下了,我吃糠咽菜帮着你,咱们共苦了那么多年,现在您享福了,这个天下是您的,咱们能不能做到同甘?我要享福,我要吃香的,我要喝辣的,我要掌权,你记着你是摄政王,我们能听你的,我们也能不听你的,多尔衮面对你属下这种很小很小的要求,尽管你知道夺取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尽管你想告诉我们要戒骄戒躁,但是他能明白吗?他能谦虚谨慎吗?他不想,你不照顾他的利益,他怎么来支持你?多尔衮他毕竟是一个摄政王,他必须得在某种程度上,向他的属下妥协,而恰恰是他的妥协,我们说,就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引起了尖锐的冲突,这是第二个方面,是他属下的八旗官兵和满洲贵族造成的。
第三是由于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官兵造成的。我们要注意到下面一个史实。以前,你比如说,你们两个,两支部队打仗,我投降了,你能瞧出来我是投降的吗?我往那儿一站,如果你不翻翻档案,你知道我是投降派吗?你不知道,但是,满洲人这儿就知道,汉人一看,一瞅,这是一到街上,一看,长得跟自己不一样,穿戴不一样,这一种可能,纯粹的旗人。第二种可能,投降派,会说满洲话吗?不会说满洲话吧,那你就是汉奸,他投降有记号,你只要一投降,你得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你得剃发,你不投降,穿的衣服是斜襟的,你投降了,穿的是圆领的,你穿的是长衫了,这个很明显,你站到那儿人家就知道你是投降派,所以你看,如果你是一个投降派,清军入关的时候,你原来是大明朝的官兵,你面对清军入关,浩浩荡荡,其实加一块儿不就20万吗?你们60万人,你们怎么做?不是抵抗,而是怎么样?迅速投降,投降还不要紧,还马上帮着人家打仗,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更重要的是,你的投降不是刻在脸上的,是刻在脑袋上的,那么,然后你在替大清朝打天下的时候,你面对着的对手,他不肯投降,他不但不肯投降,他一下就戳穿了你是汉奸,你是投降派,他面对着这些宁死也不能投降,也不肯投降,不愿投降,也不能投降的这些个汉族知识分子和农民武装,他无可奈何,无计可施,除了杀掉他们之外,他再没别的办法,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助。你不死,我就会被你消灭,所以他们就会大开杀戒,这就造成了多尔衮不能迅速统一中国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第四个方面,是他和孝庄皇太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造成的。
画外音:
关于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究竟密切到何种程度?孝庄皇太后究竟又是为什么会导致多尔衮突然改变他的正确决策,执行了完全相反的六大弊政,在这其中究竟发生过什么?纪连海老师将在随后的节目中逐步为我们揭晓这其中的恩恩怨怨。
纪连海:
多尔衮随着他与孝庄皇太后关系的密切,他逐渐开始放从自己的属下滥杀无辜,从而造成了遍及全国的大屠杀,我们说,正是因为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才促使多尔衮这个聪明睿智的摄政王,实行了六大弊政,最终导致他没有能够看到中国统一在他的手里,我们还是话说回来,多尔衮的如此作为,严重地伤害了汉族人民的心,最终必然导致满汉民族矛盾激化,必然导致反应强烈的反抗,这就出现了下面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汉族人民是如何反抗他的六大弊政,他的这六大弊政,哪个是最错误的呢?第二个问题,我们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事和孝庄皇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