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上一讲,纪连海老师说到,定都北京的多尔衮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而是派出了两路大 军,完成他统一中国的梦想,但最终的历史事实却证明,直到多尔衮故去,他都没有能够看到中国统一在清王朝的手中。那么,在他统一大业的进程中,他做了些什么?究竟又发生过什么,使得本来已经唾手可得的东西却怎么也得不到?这其中,与多尔衮关系日益密切的庄妃和这件事情会有什么关系吗?这是多尔衮的宿命,还是历史的必然呢?
纪连海: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多尔衮在拥立了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以后,很快就赶上了大明朝与大顺政权的对立,他终于抓住这个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在一举取得山海关大捷以后,又迅速地占领了北京,并宣布定都北京,此后,多尔衮又派他的哥哥和弟弟兵分两路,向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挺进,继续征讨大明政权的余部南明政权,和大顺政权、大西政权的余部斗争。我们说,这个时候,多尔衮应该是很容易地就取得定鼎中原最后决战的胜利,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大明王朝的残余部队来讲,还是大顺政权,大西政权来讲,那都是兵败如山倒,迅速地就将失败,但是,我们说,多尔衮却没有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转眼之间,这个机会就被他给丧失了。
在他没有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的时候,我们要说这个责任孝庄皇太后是应该要承担一定责任的,那是不是说,多尔衮在占领北京以后,就一点好的措施都没干呢?一点好的措施都没有实行呢?话不能这么说,我们说,多尔衮进了北京之后,除了宣布定鼎北京之外,他还实行了十四大正确决策,但是我们说,你的正确决策,尽管很多很多,只要你智者千虑,你只要有一点闪失,你就会完蛋,何况多尔衮呢。伴随着他这14大正确决策,还有6大错误决策。多尔衮这个人,他的14大正确决策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多尔衮的14大正确决策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全国的措施,三个。第二部分,对于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的决策,五个。第三,对于普通百姓的决策,六个。这加在一起,是14大正确决策,首先,我们看看他对于全国统治采取了哪些正确决策?
第一点,颁布法律。多尔衮于1644年定鼎北京以后,马上就命令,以大明律为蓝本,参考满洲旧志,参考他的大清朝的旧的制度,利用三年的时间,就制定出了这么一部叫大清律集解附例,这么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呢,可以说是大清朝第一部全国通行的统一的基本大法,它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就是律,是基本大法,436条,第二部分,就是例,是辅助法,824条,第三部分,就是律文,7篇文章。这个大清律集解附例,后来几经重修,增加内容,到了同治年间的时候,它已经不是这么多条目了,它已经改叫大清律例,就是我们俗称的大清律。这个大清律,它《律》和《律文》都没有变化,有变化的是这个《例》,这个《例》由原来的800多条,增长到了1892条,越来越完善。
第二,设立官职。我们说,多尔衮进了北京以后,怎么样统治全国呢?他效法明志,设立了很多官职,并且根据清朝统治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得统治机器更加运转自如,我们说这个方面,多尔衮是太在行了,他早在1636年他20几岁的时候,就担任了大清朝的吏部尚书,管人他太在行了。在中央的行政体制上面,他全盘接受了明朝的体制,在中央机构中,仍然以六部作为国家的主要权力机关,但是六部尚书都由满人担任。
在1648年,他又规定,六部各分满汉,每一个部都有满尚书,汉尚书,满尚书的职权要大于汉尚书,除此之外,那多尔衮还根据他这个政权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特点,增加了一些内容,他引进了几个方面。一个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一个权力机构,议事机关,就接近于我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接近。第二,他还增加了一个机构,叫理藩院。这个理藩院是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此外,明朝有内阁,清朝设置了内院,但清朝的内院,它的权力要比明朝的内阁小。
第三个措施,整顿吏治。1647年,多尔衮确定了官吏的考核办法,叫四格六法的考核办法。一听四格六法,有的人就知道,我记得,画画有一个四格六法,我们这里不是讲的画画的四格六法,多尔衮说的四格六法是官员的考核办法。四格指的什么呢?指的操守,还有政绩,才能,年龄。操守又分成三个方面。第一,廉洁奉公,第三,贪得无厌,第二是什么,就是很平庸,每一个都分成三个方面,这是操守。第二是政绩,政绩也分成三个方面。第一,勤于奉公,第三就是消极怠工,第二就是平庸的,才能也分成长平短三部分,才力有余,才力不足和才力一般般。年龄分成老,中,青三个部分,太老的就不要了,这是四格。六法呢?是考核当中,六种人不要,哪六人呢?一个,不谨,办事不谨慎,尽犯错误。第二,疲软无为,软绵绵的,办什么事都办不利落,决策不到位。第三,浮躁,心浮气燥,一般年轻人可能爱犯这种错误。第四,才力不足,笨。第五,年老,第六,有病,有疾。这六种人他分成三类,一类是谨,和疲软无为者革职。第二类,浮躁,才力不足者降职。第三,年老,有疾者退休,这是他的四格六法的考核办法。他不是光说,还真做,经常举行全国性的考核。比如1650年正月,他命令全国考核,这一次考核就刷下去816个官员,分别加以革职,降职,还有退休。这是我们介绍的多尔衮对于全国的统治的办法,三点。
那他对于汉族,原来明朝的官员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再讲。
画外音:
刚才我们看到,多尔衮为年轻的大清王朝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多尔衮不仅可以在马背上打天下,还可以在帷幄中治天下。并且,他也会破天荒地做出一些前代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你看,多尔衮的又一项决策又出炉了。
纪连海:
那第四就是为崇祯皇帝发丧,清朝多尔衮入关以后,他很清楚,他要夺取这个天下,就要化解矛盾,就要争取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支持,实际上他也清楚,他就不知道什么叫统一战线这四个字,但是对于这个词,他是很理解的。所以,他要采取措施,要赢得明朝的地主阶级对他的支持拥护,所以怎么办呢?他就发表了一篇长篇演讲,他就说,国家之定都燕都,乃得之与闯贼,非得之于明也,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定鼎中原,我们是从李自成那儿得来的我们跟明朝没有任何冲突,前面的冲突都是什么,哥们儿伤了和气,那就过去了,我这个天下是夺自闯王李自成的跟你们没关系,我们进入中原,就是为你们报君父之仇的,所以我们现在报了仇,咱们各就各位,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明朝的皇上就是我们家皇上,皇上死了,我们替发丧,结果他这个做法,他的出殡,真的举行仪式出殡,给埋了,这个礼仪很隆重,所以很多汉族地主阶级,觉得这个人不赖,所以就投降了。他的这个措施,他成功地达到了分化汉族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这个做法,把这个矛盾怎么样,又挑起来了,让汉族地主阶级投降于他,很多人,包括前明的很多什么,皇帝的亲戚,都投降。
那第五,就是吸收明朝官员为清朝效力,清朝迅速地进入中央,打下了这个天下,那么大一片江山,谁来负责具体管理?具体事谁干?整个八旗兵,四八32旗,还有打胜八旗呢?四八32旗才20万人,你浑身都是铁能捻几个钉,您不能把你的官兵,都派去当官吧,都派到各地吧,所以,面对那么大一片江山,真的没有人干活,怎么办呢?惟一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全盘接收前明官员,全盘接收,一个不落,所以这就是范文程草拟的那诏书写的,吏来归复其位,你们每个人,明朝的时候你当什么官,现在你只要投降,我立即就官复原职,一个不落,而且,不仅如此,比如说,多铎,攻打南京的时候,一路上有372个人投降,结果这372个投降的人,经他上报给多尔衮,马上这372个人,完全官复原职,除此之外,后来多铎退回北京,他自己回去了,然后这部队交给洪承畴管理,洪承畴到了江南以后,又捡了149个人,结果报给多尔衮,多尔衮马上让他们官复原职。我们说,多尔衮的这种做法,吸收前明官员,为清朝效劳,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利,那可以迅速稳定政局,减少阻力,这个迅速稳定政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多尔衮在向西北、华北地区用兵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阻力,那明朝的官员都是望风投降,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投降我官复原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无非就是两个变化,一,头发换了,二,衣服换了。无非就是这点而已,望风投降。但是,它也有弊端,这个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你想,明朝为什么会灭亡啊,不就是这些官,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上面还那么多矛盾,别提下面了,不就是这些朋党之争吗?这些贪官污吏鱼肉人民吗?所以这些官吏官复原职之后,依然故我,把明朝灭亡前后的那些个腐败的现象,悉数都带到了一个新的,崭新的大清王朝,不但这样,他还把大清王朝的满洲人给感化了,也带着腐败了。所以,这个我们看,后来康熙说六次南巡,微服私访,每一次都遇到了很多案子,那些案子您去看吧,大部分都是前明官员。当然也有满洲八旗的贵族。这就是我们讲他的第五个措施,是有利有弊。
第六,恢复科举考试制度,多尔衮他这个人可聪明了,他曾经很骄傲,很自豪地说,别的聪明我不能,这知人善任一事,我最在行,一进北京,马上两道诏书下去,一道诏书,下令全国各地征聘,叫“山泽遗贤”,马上请,所有老头们,只要你有学问我就请你,你可以不出山,但是不许我不请你,顾炎武你给我藏哪了,派人查,查着以后请,三请,不来不来吧,黄宗羲你藏哪了,也查,这黄宗羲,顾炎武都被人家查着过,都专门去请,你不出来没关系,你让不让你的徒弟出来?然后,黄宗羲,顾炎武没办法,我留着这根辫子,我学生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他的学生就都保卫大清朝去了。
第二,他下令重新开科考试,这是范文程跟他提出来的,范文程告诉他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士,官员,知识分子,他说,我建议您迅速开科考试,多尔衮马上第二个命令下去,确定,每年到子午卯酉四年,就进行乡试,省级考试,子,属鼠那一年,午,属马那一年,卯,属兔那年,酉,属鸡那年,一遇到这四个年份,咱们就省级考试,然后,第二年,也就是属龙那年,属狗那年,属牛那年,属羊那年,叫辰戌丑未四年,进行会试,全国的考试,然后考完以后到中央考进士,1645年实际上就恢复了开科考试,从1646年到1649年,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录取了进士1100人,其中首科考试,他就出了四位大学士,八位尚书,15位侍郎,三位督抚,还有六个督察院副督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内院学士等等,还有六个,出了很多高级官员。那么这些人都分门别类,被他充实到了地方各级官员之中,这个措施我们说很有利,有利于他巩固政权。
画外音:
我们看到,多尔衮在文官制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到达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肯定还会有个疑问,这会可是清朝初年,中国没有统一,仗还要打许多年。只有几十万人的八旗军,散布到庞大的中国疆域中的时候,这样的兵力实在是少得可怜。清朝怎样来维持统治呢?不知道多尔衮是否会想到这一点呢?
纪连海:
第七,创造绿营,绿营,为什么呢?这个所有的军人,打绿旗子,咱们清朝的八旗兵就四种颜色,对不对,有正有镶,红黄蓝白,没有绿旗吧,但是,我们要注意,清兵入关以后,多尔衮注意到了两种情况,第一,八旗兵四八32个旗,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还有打胜八旗,其中,满八旗是他爸爸努尔哈赤创立的,其他三个八旗都是他的哥哥皇太极时期创立的,四八32旗,一共多少人?20万,八旗兵就20万,这20万人,要分一半守北京,叫京营,另外一半守卫全国那么多地方,叫驻防,这点人,够干嘛的?够镇压农民起义的?肯定什么也不够,这是第一,八旗兵实力太小。
第二,这个投降的明朝军队有多少人?60万,足足有60万,这60万人你怎么处理?多尔衮非常清楚,你让他回家,你不给他找点事干,那他不反了,60万人消灭你20万人,最起码够20万人对付会吧,所以,面对这60万人,你既不能让他回家,回家他不集体造反,他给你惹事,你也惹不了,你20万人疲于奔命,多尔衮就注意到,一个我这20万人太少,一个他那60万人太多,怎么办呢?干脆让他们也入旗吧,但是,不能叫那八旗,所以,专门发他们一个绿旗,叫绿旗兵,所有投降的。后来,当然这绿旗兵有死的了,死的就添,开始是什么呢?招募,后来就是世袭,你们家,老子就是绿营兵,老子死了以后,儿子接任,绿营兵也有少数人负责协防北京,其他的大部分都在地方。也就是说,清朝一共有多少军队在清初,80万。绿营兵谁来管理?绿营兵由地方长官来管理,有总督的省总督管理,没有总督的省,则由巡抚管理,所以,有的人老跟我打听说,老师,我记得总督和巡抚是地方官员,是地方行政官员,他不掌管军队,这是错误的,他掌管军队,但是不掌管八旗兵,他掌管绿营兵。但是,平常的军事训练呢,操练,打仗,具体打仗他不管,他就管下命令,具体的操练,还有战争呢,则由提督和总兵具体负责,这是我们讲的绿营。
与此相对应的,八旗兵在地方最高的领导人叫都统,咱们前面讲过的和珅他的爸爸不就是副都统吗?这是我们前面介绍的。绿营兵常有的人数就是60万,它具体也分成好多级,咱们就不说了。
那第八个措施,就是准许满汉联姻。多尔衮他在1648年下令,准许满汉官民联姻,当然,他这个准许满汉官民联姻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可以和所有的汉人结婚,不是,只允许什么呢?只允许包括汉族官员在内的汉军八旗,绿营不可以,只有汉军八旗的人,你可以娶满洲女子为妻,满洲人呢?你要想讨汉人做老婆,你也从汉军八旗这来讨,他们的后人可以,别的人不可以。虽然我们说,他这个措施范围很小,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这个规定对于消除那个民族偏见,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对于汉族百姓,多尔衮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讲。
画外音:
年轻的清王朝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明王朝多年的腐败留给清朝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清王朝能不能统治下去?能不能改变这个现状?无数双眼睛都在观望,多尔衮能行吗?
纪连海:
那对于汉族的百姓,他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正确决策。这些决策您听吧,个顶个的,水平都很高,真可以说是聪明睿智。
其中第一个方面,我们按顺序讲第九个措施,严格军纪,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命令八旗兵入关以后,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强掠财物,不得焚毁民宅,所有不听话的人都要斩首示众,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按理说,这条措施,应该是使全国百姓,所有汉族百姓,都受益的措施,这个措施太重要了,太应该了,它可以稳定秩序,可以减少他平定全国的阻力,但是这条措施也是最难做到的一条,俗话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说起来,操作起来太难了,他能做到吗?即使能做到的话,他又能坚持多久呢?这个措施是很难说的一个措施。
第十个措施,废除三饷。三饷我们前面讲,剿饷,辽饷,练饷,多尔衮这个人,汉人的书读得不多,但是他非常清楚,中原王朝,历代中原王朝,开国的帝王都采取了抚民,安民的措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如何减少百姓向政府交纳钱粮,所以他马上宣布,我满家天下入主中原,不向汉人征这三饷,我们再困难,我们自己克服,一下子和明朝形成鲜明对比,明朝天天征正税之外,还要加收三饷,三饷是越加越多,而这个措施,一句话,天下所有人的三饷不交了,很得人心的措施,可以说,这个措施赢得了汉族百姓的衷心拥护,大大降低了多尔衮平定全国的阻力。
第十一点,奖励垦荒。多尔衮入主中原以后,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时候的中原,从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一直到1644年,您看,这十几年间,十七八年的时间,中原哪一天安生过,谁来种地,到处都泛荒,面对这种情况,三饷你又不能加收,征尘的赋税没人种地,怎么办,你怎么生活,这个时候范文程向他建议,向种粮大省,建议在七个种粮大省,奖励垦荒,告诉他说什么呢?谁开的土地归谁所有,五年不向你收税,五年以后跟你要钱,税呢,跟正税一边多,这五年你开的土地就不用交税。后来,多尔衮说,干嘛在七个省,在全国,马上推行,奖励垦荒,所有开垦的土地,五年都不交税。那个时候,全国的荒地太多了,很容易就能,一开就一片一片的,这条措施,它也得到了汉族人民,百姓的衷心拥护。要说多尔衮聪明,这还不算是最聪明的,要说他水平高,这都不算,他水平最高的还是他后面的三个措施。
第十二,废除匠籍制度。有人不知道什么叫匠籍,匠,工匠,手艺人啊,我是木匠,我是泥瓦匠,元朝开始规定,所有的匠,不管是金匠,银匠,木匠,泥瓦匠,你都得到官府报道,你的户口跟别人的户口不能放一块儿,你们家的户口是单立的,这叫匠籍。凡是上了匠籍的人,你在找对象结婚的时候,你就得从这堆人里,你们这堆人里找,你是木匠,找对象就得找木匠家的孩子,你是泥瓦匠,你就得找泥瓦匠家的孩子,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都得交我,这是元朝规定,明朝呢,朱元璋在主持全国政治以后,明朝接受了这个制度,没有做出大的改变,所以,你元朝,明朝,你在街上什么也看不见,你想买点什么手工艺品,什么也没有,因为什么?这些人都在官府,都给官府干活。你偷着干就会受到处罚。但是多尔衮1646年他注意到了这件事情,马上下令,废除匠籍制度,所有的工匠都回家,各自回家,爱干什么干什么,跟我没关系,你就该交税,该交钱交钱,该交人头税交人头税,你有地就交地税,没地就交人头税,就完了,我不向你们要,你就是一样,交税就可以;你的身份,你是工人,匠,手工业者,我们讲士、农、工、商,农民第二,工人第三,士农工商,你的身份和农民一样,不存在任何歧视问题,这一点是很高超的。
这点还不算,还有下面一点,第十三点,放宽对手工业的垄断。刚才我们讲废除匠籍,那你现在可以从事什么职位呢?你现在可以干什么呢?我哪知道你能干什么呢?多尔衮我就告诉你,三不准,这仨你不能干,除了这三个,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哪三不准呢?第一,你不允许从事武器制造事业,你不能造枪,不能造炮,不能造这些东西推翻我,这是一不准。二不准,你有很多铜,你那儿有铜矿,你不能给我铸造铜钱,你有银子,你可以存着,你不能给我铸造银元,不能从事货币铸造业。第三,你不能从事宫廷制造业,皇上穿的衣服,那上面绣着龙,绣着凤的,那你不能做,那我专门派人做,那你不准做,除了这三不准之外,你爱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你交税,我就让你做。这样,他有这个措施以后,中国人就可以不用都去种地了,所以,这个措施是非常好的一个措施。
画外音:
在刚才的多尔衮十三个正确决策里,包括了官员,士兵,农民,手工业者,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各个阶层的人,但是,我们发现,还有一个重要的阶层,商人阶层,多尔衮的政策还没有涉及。在封建社会,一贯地位低下的商人在清朝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纪连海:
最后一个措施,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刚才我们讲工匠,你制造出来,你必然就得卖,在中国,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商鞅变法开始,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就极低,让人看不起,但是,多尔衮下令,废除商人的税负,他既没生产,他既没地,也没东西,所以他不用交税,交什么税,鼓励经商,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这在中国历史上太好了,您想,如果没有这一点做保证的话,现在咱们设想一下,中国汉朝的时候,六千万人,5950万人,种中国这么多地,那一人几百亩地,等到了清朝,四亿多人,也种这点地,大家都在抢地种,只有农民被人看得起,工商业者都被人看不起,那我们会出现什么情况?人人都会种地,那,地肯定不足,都得抢地种,地不够之后怎么样?围湖造田,围海造田,围河造田,无非就是伐树,向山要粮食,那肯定就会出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这种情况,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我们这代人可以活,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生活,有的观众就说,老师,我听您这意思,这睿亲王是挺聪明的,的确如此,是挺棒的,这样的人要领导中国,他能够统一不了中国?他就统一不了呢。有的人说,这为什么呢?不多尔衮后来就犯傻了嘛,他除了实行这14条正确决策之外,他还有六大败笔呢,他还有六大弊政呢,转眼之间,这个多尔衮实行了14个正确政策,随之而来的是六个错误政策。你说谁让他实很这错误政策,挺聪明一个人怎么犯傻了呢?应该说,促使他犯傻的很多原因,但是,在众多的原因之中,孝庄皇太后对他的影响,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那他实行了哪六项弊政呢?这六项弊政,到底与孝庄皇太后有什么关系呢?这六项弊政实行以后,会引起中国社会的哪些反响呢?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