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执行(干部版)
23350100000008

第8章 干部需把握执行力的三个核心(2)

企业要达成中长期的目标,必须建立领导干部人才储备库,以储备可造之才。公司必须对储备人才的现状进行评估,判断他们该进行哪些培训,以使其能够承担更重大的责任。经由评估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显示公司的领导干部人才储备库是否能适应公司的长期发展。就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而言,这显得尤为重要。

通用电气拥有优异的人员流程,这使它成为企业学习的标杆。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用电气已成为全球最佳的领导干部人才培养中心,各事业部总裁都是各方竞相邀约的对象。他们的名字被列于公司的年报中,顶尖的猎头公司一直环伺在他们身旁。要留住这些人才,通用电气就要靠人员流程发挥功能,除了搜集相关资料外,还要提供财务上的奖励,例如退休时才能变现的配股。不过,如果有任何一位关键人物真正离职时,这一流程也几乎能在24小时内就找到接任人选。例如2001年春,通用电气的设备事业部总裁拉里·约翰逊宣布辞职,前往艾伯森(Albertson)连锁事业部担任执行官,结果通用电气当天就提出继任人选,甚至还在同一天公布了这一骨牌效应下所有升迁者的名单。

【点评】

及早确认有潜力以及可提拔的人才,可以避免两种危险:一是组织有惰性,让员工在同一职位任职过久(这在许多产业中相当普遍);二是某些员工升迁过快,例如某些网络公司二十来岁的主管,根本毫无高层管理职位所需的经验。

3、让不能胜任的员工离开企业

韩国三星有一个用人理念:员工要有开发价值,没有价值就炒掉,不能养那种没有用的人。如果在100个人当中有一个扯后腿的,韩国三星就会果断地把他赶出公司。我认为这种做法太强硬了一点,所以我建议稍微修改一下:公司当中如果有人扯后腿,就把他踢出管理班子。扯后腿的人如果是个小小的员工,我们可以谅解;扯后腿的如果是干部,我们就决不能容忍。企业战略的执行靠干部,如果有人扯后腿、挖墙脚、窝里反、吃里爬外、阳奉阴违,你说战略还能执行吗?所以企业的执行力不好,有的时候是干部偷偷地在中间扯后腿的缘故。

就算是最优秀的人员,也不见得永远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且也不能保证时时都绩效优良。某些员工被升迁到自己无法胜任的职位,就需要再调整到比较不吃力的工作上。当然,还有一些人根本就应该被辞退。人员流程给领导干部带来的考验就在于,能否清楚区分这两类员工,以及能否适当地解决此类问题。

几年前,有一家生产精密工业零件的厂商认为公司的储备人才不足,于是准备从外面挖两位执行官的后备人选。这家公司的产品原本在全球居冠,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成功的形象。

两位新进人员中,史坦负责北美洲的营运,这是主营业务,占公司利润来源的80%。史坦原本任职于一家全球性电子公司,是其中一个小型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专业背景还算契合。他形象良好,很快便在公司内建立起人脉关系。同时,他工作认真,简报功夫也是一流的。

然而,作为北美洲营运的负责人,任职第一年,史坦的表现却不如预期得好,未能达成许下的业绩承诺。当时整个业界都为产能过剩所苦,然而史坦并未采取关厂措施或设法降低成本,也未专注于执行问题。在他的领导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而且成本结构也变得不具竞争力。如此一来,公司的利润与现金流量都开始下降,股价也一落千丈。此时,公司的执行官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反而认为史坦刚上任不久,需要更多时间适应企业文化,并自信经过他的亲自调教,应该能协助史坦进入状态。

第二年,史坦又未能达成业绩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再度减少,股票价格也进一步下滑。董事会开始担忧,并在召开执行会议时,明确告知执行官必须开除史坦。然而这项动作为时已晚,已经无法挽救公司的危机:当时股价已然下滑一半,公司成为投资银行家和一些积极采取并购策略的公司的追逐目标。

六个月之后,公司落到他人手中。

【点评】

其实,该公司的执行官十分聪明,为人也很正直,一向能体谅员工的处境,更是很欣赏史坦。但是,他缺乏勇气,不敢当面指出绩效不佳的史坦的不足,也未能坚持关厂与裁员这类行动。他未能督促最重要业务部门的主管面对业界不景气的现实,也未能为自己的绩效不佳负起责任。心慈手软的后果就是导致整个部门乃至整个公司一败涂地。

4、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的角色

如果你认为人力资源在执行文化中没那么重要,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人力资源在其中的重要性更胜以往,只是角色上有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源必须整合到企业流程中,与战略、营运以及人员评估衔接起来。与传统的功能相比,人力资源的新角色更倾向于雇用导向,并将成为推动组织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战略流程

任何战略的基本目标其实都很简单:赢得客户的青睐,创造永久性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为股东赚到足够多的钱。战略界定了企业的方向与定位,并让企业得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一、要制定好的战略

我们国内生产手机的厂家很多,但是库存积压现象很严重,因为国产手机所采用的零件和配件,大部分都是由国外商家提供的。也就是说,这些厂家只是在替国外的手机厂商创造商机。手机的心脏,也就是芯片,我们国内厂家自己不能做,能做的只是它的外壳,并且每天都在想怎样做花哨的外壳。这就是国产手机的一个盲点。这个错误的战略,使国产手机很容易生产过剩。

相比之下,摩托罗拉则完全相反,它很注重“心脏”,但却忽略了外表。摩托罗拉忘记了,现在的年轻人要酷、炫、帅,他们也很注意手机的外壳。摩托罗拉好不容易推出了6款新机型,诺基亚却推出了13款,而三星推出了20多款。

中国手机注意到了外壳,却没注意到“心脏”;摩托罗拉注意到了心脏,但没注意到外壳:两者都在战略上犯了错误。诺基亚是怎么做的呢?诺基亚的成功在于上面所讲到的两个毛病,它都没有犯。它奉行“完全移动”,从“心脏”到外壳全部一整套作业。诺基亚的芯片是自己开发的,外壳是自己设计的,网络是自己制作的。这就是诺基亚强大的地方。在战略上,它做得非常完美,因此一直到今天它仍在该行业占有较大份额。

好的战略意味着好的开始,战略正确了,方向就对了。

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的战略实施以失败收场呢?因为战略制定得不够健全,企业也不重视执行和落实。一个良好的战略流程规划,需要对战略执行的各项问题,投注很多的精力。健全的战略绝对不是数字的堆砌,也不该沦为“占星家式”的预言,通过套用同样的公式,年复一年地推定未来十年的预估数字。战略的实质和细节必须来自与行动最为接近的人,他们应该了解市场的情况、资源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强弱势所在。好的战略,一定是重视执行的战略。

如果一项战略不重视执行,不重视落实,就很可能会失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曾有过这种惨痛的教训。

当1997年迈克尔·阿姆斯特朗出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是长途语音与数据业务,而无线通讯所占比重较低,但是成长趋势看好。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瑕疵,负债率相当低,股价则在44美元左右。不过当时外界环境正在变化:长途电话费率随着新竞争者加入,不断下跌,华尔街则看好网络公司与有线业者,认为这两者会有较强劲的成长潜力。

阿姆斯特朗顺应这种情势,拟定了一项新战略,使公司不至于在新兴的成长市场中缺席。他认为公司的大好机会是,为客户提供一次足够的信息传输服务,通过电话或因特网提供长途和本地的语音与数据服务,以及通过宽带提供多媒体服务。要提供这些服务,公司势必接触客户,但是客户资料却掌握在地区性电话公司手中。公司衡量了好几套方案,其中包括在重要地区建立自己的基础架构,甚至购买有线业者。

阿姆斯特朗所拟定的战略包括四大基本要素:

第一,收购有线业者,以期能与客户有直接的实质性接触。

第二,向客户提供整套服务,在他们的通讯支出中抢占比对手更高的比例。

第三,采取快速行动以提高营业收入,抵消长途电话收入的减少。

第四,1996年通过的《电信法》所执行的各项管制措施,应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地区性电话业者加入竞争,因为依规定,它们必须先将其网络完全开放给长途业者。

这项战略看来很是野心勃勃,也受到证券分析师的捧场,市场的初步反应相当乐观,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2001年12月,公司将原本以1000亿美元购得的有线业者股份转卖出去,买主通讯广播公司(Comcast)对股权部分支付440亿美元及承担250亿美元的债务。这一行动使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形同回到原点,股价也因此跌落到18美元。

【点评】

问题出在哪里呢?

事实证明,阿姆斯特朗所拟定的战略的四大基本要素并不具备,与现实情况相差太远。

第一,公司宽带业务的主力,是TCI与MediaOne这两家被收购的形象良好的有线业者,再加上一些既有的业务,而购买有线业者的交易成本很高。

第二,客户对整套服务的兴趣不如预期,而且公司在行销的方式与时效上也不理想,执行计划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当初的设想。

第三,客户长途费用的下跌速度又超乎预期,导致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在这种情形下,收购行动的成本就相对更高,增添了巨额负债。

第四,《电信法》的管制规定也不像原先所想的那样得到切实执行,这让公司几乎腹背受敌:一方面,地区性电话公司进入了长途市场;另一方面,长途业者对地区性客户的掌握却达不到预期水准。

一项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重视对市场、资源以及企业自身情况的判断,要重视执行,重视落实!

二、如何制定好的战略

战略计划必须是一个行动方案,可帮助企业领导干部达成既定目标。要制定好的战略,领导干部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组织是否有能力处理一些有困难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要拟定计划,首先需要确认并界定战略背后的关键课题,如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竞争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计划一旦拟定后必须确认所依据的假设正确与否;

各项替代方案的优缺点如何,组织是否有能力执行计划;

为确保长期计划的成功,在短期与中期内该做些什么;

该计划是否能根据企业环境的快速变化而有所调整;

为了不让战略与现实脱节,必须将战略流程与人员流程连接起来,是否有适当的人员能够执行战略;

如果没有适当的人选,应该如何网罗人才。

另外,战略计划的各项具体细节必须与运营计划衔接起来,唯有如此,不同部门间的动作才能步调一致,才能向期望的地方迈进。

三、谁来制定战略

战略必须由未来负执行之责的人员,即现场人员来制定,才能发挥效果。企划人员可以通过搜集资料与运用分析工具参与协助,但是战略计划的实质内容必须由工作的主管负责。这些人了解企业环境与组织能力,因为他们就身处其中。他们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引入各类观念;他们了解哪些想法在市场上行得通,哪些行不通;他们知道组织需要哪些创新能力;他们会权衡风险,评估各项选择方案;他们懂得如何解决某些重大却总是很难解决的课题。

因此,谁来制定战略?战略制定者应该是了解企业环境与组织能力的人,能引入各类观念的人,会权衡风险的人,能评估各项选择方案的人,能创新的人。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经过学习而成为优秀的战略思考者,但只要通过团体的运作,由一位对企业及环境有全盘了解的领导干部进行指导,并运用执行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强力对话,就能使每个人都有贡献,并且让他们都能因参与对话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