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生来便是皇子,母亲和身边的人一直都在告诉他自己生而尊贵、高高在上;六岁当上皇帝,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帅、白发苍苍的长辈、满腹才学的大臣,全在他面前跪拜俯首。这样的生活经历,自然养成了他非同一般的高傲,他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生来便是天下的主人,对任何人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多尔衮的能力、功劳、威望以及骄傲,成了福临眼中的一根刺。他没有经历过世事艰难,对很多事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因为阅历与年龄,也无法体会隐忍的真意。需要忍耐才能保住自己,需要母亲屈己示好才能保住皇位,这件事本身就刺痛了他的自尊。
何况,对一个自幼失去父亲的孩子而言,母亲便是他唯一的、最重要的亲人。男孩子对母亲特有的独占欲,也使得他无法接受孝庄和多尔衮的接近。即使他对父亲皇太极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即使满洲人并不排斥寡妇改嫁。
而且,在人关之后,在多尔衮的安排之下,顺治和皇太后被分别安排在两座宫殿居住,平时数月难得一见。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在孤独与无助中,他对多尔衮生恨,是可以理解的;长期的隔离,再加上孝庄对多尔衮的态度,他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中,也逐渐夹杂上了难以言说的痛苦情愫。
至于那首张煌言的《建州官词》,研究者们多认为它并不能证明太后下嫁的真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另外的一些事情。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箸,号苍水,浙江宁波人,生于公元1620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他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监国,据守浙东山区和沿海一带,官至兵部尚书。后鲁王政权覆灭,他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共同抗清。至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他见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隐居浙江南田县的一个岛上。不久他被一个旧部出卖,遭清军逮捕,解往杭州,拒绝投降,被杀。
他的《建州宫词》共有十首,现全文录下:
平明供奉入形闱,亦舞霓裳唱羽衣,
千乘骖骅知狩猎,挥鞭驰道拥明妃。
毳殿春寒乳酷香,侍臣偏得赐新尝,
老挡不识驼酥味,犹道天厨旧蔗浆。
盘龙小袖称身裁,马上离弓抱月开,
太液池边金鞅解,疑从紫蹇射雕来。
弓鞍椎髻缀天魔,胡女宫装新样多,
醉捧官家还笑问,燕支山色近如何?
朝罢瞿昙次第迎,内庭深处说无生,
不知鹦鹉能胡语,偷向金笼诵佛名。
十部梨园进上方,穹庐天子亦登场,
缠头岂惜千金赏?学得吴歙进一觞。
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六曹章奏委如云,特敕写书翻译闻,
笑杀钟王多妙楷,而今鸟迹是同文。
玉几凭来顾命新,负扆闻道有家臣,
从今赌却钻刀咒,不信华人信满人。
这十首官词,可说是对满洲人极尽嬉笑怒骂、讥刺嘲讽之能事。他把满人的衣饰、住处、食物、坐骑、信仰、娱乐、文字、习惯直到习俗,拿来与中原汉族相比较,对其大加贬损,以此彰显出汉族人的文化优越感。其中第七、八两首,特别是第七首,因为这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向来被认为是太后下嫁的明证。
但是有研究者分析说,张煌言1645年即顺治二年以后,直到他就义杭州,再不曾北上渡过黄河,更没有到过北京,与新人关的清朝统治者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他对满族皇家与贵族的生活习性和种种故事,只能是耳闻而非目睹。而且张煌言是抗清义士、南明大臣,与满洲皇室本来便处于敌对的地位;又是一位诗人,写诗本来难免夸张,所以他的诗并不能证明孝庄太后真的嫁给了多尔衮。
但是,不能证明下嫁一事,却能证明当时这件事已传得沸沸扬扬,以致身为敌国大臣的张煌言都能听到太后下嫁的传闻,以此为笑谈,指斥新来统治者的悖德乱伦。
这样的传言本身,已足以伤害一个青春期男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
对这样的事,福临心里再不舒服,也不能向人诉说,尤其不能对母亲表露什么。压抑在内心的伤口尤其难愈,带来的痛苦永远不能消去。
何况福临是个聪慧的孩子,并且因为聪慧而敏感,他依然是爱毋亲的,却有些不知如何来面对她了。而且,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与个人意志,与母亲的分歧就越来越明显了。
§§§第二节 后妃
1.纵欲生涯
顺治皇帝的后妃中,上了《清史稿·后妃传》的有4后、14妃,共18人;皇室谱系记载中,共有后妃20人,她们是:
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亲王吴克善女;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子一,早殇;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子一,玄烨;
恪妃,石氏,滦州人,吏部侍郎石申女;
贞妃,董鄂氏,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女;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之妹;
恭靖妃,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
端顺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宁妃,董鄂氏,子一,福全;
庶妃,巴氏,子一,牛钮,早殇,女二,均早殇;
庶妃,穆克图氏,子一,永,早殇;
庶妃,陈氏,子一,常宁,女一,早殇;
庶妃,唐氏,子一,奇授,早殇;
庶妃,钮氏,子一,隆禧;
庶妃,杨氏,女一,下嫁纳尔杜;
庶妃,乌苏氏,女一,早殇;
庶妃,那拉氏,女一,早殇;
庶妃,王氏,女一,早殇。
死时还不满二十三周岁的顺治皇帝,已前后生有八子七女。
河北省遵化马兰峪清东陵里,顺治帝及其后妃葬在孝陵和孝东陵。陵寝内葬记载提供了又一组数字:
孝陵内葬一帝二后,即顺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孝献端敬皇后;
孝东陵内葬一后七妃四福晋和十七个格格,是顺治帝的后妃女儿。
后妃的记载与官书出入不大,多出来的四名福晋不载史册,由其称呼可见清初宫廷制度不完备不规范。至于十七个格格,都是福临夭折的女儿——京及格格、捏及呢格格、赛宝格格、迈及呢格格、厄音珠格格、额伦珠格格、梅格格、兰格格、明珠格格、芦耶格格、布三珠格格、阿母巴偏五格格、阿几格偏五格格、丹姐格格、秋格格、瑞格格、朱乃格格。她们的母亲是谁,生卒年月在何时,均无法考证,总之都没有活到出嫁年龄的十二岁。
在相关的记录中,因生有子女才留下姓氏的九名庶妃,出身、家族、父母、年龄、人官时间和生卒年月等都无可稽考。没有子女的庶妃还有多少?只有一夜之情、一时之幸的未得封号的宫中女子还有多少?不得而知。
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癣尤其特别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这种说法,应该是真实的。
福临的长子牛钮,出生在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十一月初一,做了父亲的福临此时才十三岁。依此推论,恐怕在十一二岁的时候,顺治皇帝就已经开始了性生活。他的那些庶妃,大多是在他亲政前或大婚前进宫的。也就是说,福临十一二岁还在儿童期,就处在一群巴望得到他宠幸的女人之中,开始生儿育女了。这不是件好事,不但对他的身体发育有不良影响,也会伤害他在性爱方面的心理健康,后代的成活率也很低。
牛钮只活了不到三个月,次年正月三十日,正逢皇上的万寿节,小生命就凋谢了。而据史料计算,有四名皇子和六名格格早殇,实际上恐怕远远不止此数。这些孩子的夭折,恐怕和做父亲的顺治帝自身尚未发育完全不无关系,而且,在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也意识不到该如何去保护和照料婴儿,维护自己的家庭关系。
在封建君主制的中国,妻妾的数量与财产的数量一样,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天子拥有天下,即使按照制度,也可以有三官六院七十二妃八十一御妻。处在权力尖顶的皇帝,最关心的事情无过于后继有人,无过于确保江山社稷永远属于他的子子孙孙;生育皇嗣,可以说是皇帝最基本的职责之一。为了有更保险的皇嗣,就必须多生儿子;为了多生儿子,就必须多娶老婆;要多娶老婆,就得有相应的妃嫔制度。古老的三官六院制度其实就在培养君主纵欲。
明朝末年的社会风气原本淫靡,前明留下来的太监,势必用明宫里骄奢淫逸的伎俩来迎合年轻的新主子,以达到固宠的目的。福临惑于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隐秘,时不时沉迷放纵怕是难免。性情热烈、急躁火暴的福临,在青春猖獗的时期,难以抵抗异性的诱惑是很自然的。何况,除了汤若望,并没有人指责他这一点,不管是制度还是观念上,皇帝幸几个女人,在当时是件很寻常也很正常的事。
宫廷制度如此,皇帝的好色淫乱岂不是合理又合法?
作为天子的福临,比任何人都有条件临幸他所中意的女子,得到肉体的满足。在废去皇后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是寻觅爱侣还是好色纵欲,福临显然有一段乱爱的过程,乱爱愈演愈烈,乱爱对象竟然发展到了臣下之妻。
清朝早年有一项制度:凡受皇封有品级的命妇,必须轮流进宫侍奉皇太后和皇后,还须进各王府轮番侍奉亲王贝勒贝子公的福晋和夫人,以表示奴臣对皇家主子的忠心。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命妇中的年轻美貌、有才有艺者,居然成为小皇帝猎取的对象。
据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春季里,出了这样一件怪事:某太常寺卿之妻入宫侍奉皇太后,等到出宫回家,丈夫一看,衣服首饰依旧而面目全非,妻子已被掉包儿换走了!太常寺卿惊了一身冷汗:敢做出这样事情的,除了那位多情好色的风流天子之外还能是谁?就连这换人的手段也像是十五六岁的半大男孩子的伎俩。他不敢声张,只能打脱牙齿往肚里咽。
甚至,福临还一度尝试着猎取男色。
这样的桃色话题是拦不住的,京师里顿时满城风雨,传得沸沸扬扬。皇太后和皇帝母子间想必有过一次严肃的对话;于是四月初五日,顺治奉皇太后命,谕知礼部,停了命妇人侍后妃之旧例。原因是此例为历代所无,停了此例可以严上下之体,以杜绝嫌疑。
“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这样,有关小皇帝失德的传闻成了公开的秘密,连远离宫廷、住在宣武门教堂馆舍的汤若望都知道了,并特意为此正儿八经地上了谏书。
福临与汤若望有这样一段对话:福临问:“上帝的律则、天主教的十戒,是否要帝王们也和其他人们一样地遵守奉行呢?”
汤若望答道:“皇帝比其他人更加要遵守,因为皇帝要给他人做榜样。”
福临问:“为什么教中禁男人多娶妻妾?”
汤若望答:“这样可以使儿童得到较佳之教育,并且还可以使家庭内和睦。况且这是上帝的真意,在欧洲一夫一妻寻常所生的儿女,比这里一夫十妾所得的儿女还要多呢!”
福临着重地又问一句:“这条戒律对帝王们也有约束力吗?”
汤若望也加重语气回答:“是的,比对其他人还要有更大的约束力,这是为了树立好榜样!”沉默片刻,福临把话题转到别的地方了。
他做不到对自己的严格克制,所处的环境,也并不要求他在这方面严格地控制自己。但是,顺治皇帝毕竟是个有追求、有志向、感情丰富、重视精神生活的人,简单的性活动,无法使他得到长久而深刻的满足。放纵过后,是失落与空虚。不管肉体上得到多少快感,精神上的孤独都难以填补。
顺治皇帝希望能有一个相知相伴的妻子,心灵相通,彼此安慰。但是,他可以比任何人都容易地得到女人,在爱情上,却遇到了比普通人更大的困难。
2.废后风波
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是他的表妹、孝庄皇太后的亲侄女、蒙古科尔沁郡王吴克善的女儿。这门亲事是多尔衮做主定下的,皇太后十分赞同,朝廷上下也认为是一桩良缘。满蒙联姻历来是大清的国策,科尔沁更是母亲的娘家,新娘子出身尊贵,容貌举止都堪称佳丽,为人也十分灵巧秀慧,皇帝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皇帝就是不满意。不满意的最大理由,因为这是多尔衮为他订的婚。刚刚亲政的皇帝,正在极力摆脱多尔衮的阴影,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权威。婚事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怎么能听由多尔衮的摆布?——虽然,无论多尔衮是不是想要篡夺皇位,维持满蒙联姻以巩固大清统治都是一项传统的重要的国策;无论多尔衮是否娶了布木布泰,讨皇太后欢心、挑她娘家的格格做皇后,都应该算是一种善意的表示。要知道,娶了这位妻子,便意味着可以加强科尔沁蒙古对顺治的支持,巩固他的地位和权力。
但是,年少气盛的福临出于对这位皇父摄政王的仇恨,对他的一切都进行毁灭性打击,但凡跟他沾边,在福临心里都会引起极端的排斥感,此事也不例外。他还是个孩子,无法让理智战胜好恶,也不愿意让政治原则完全决定自己的个人生活。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二月,顺治的亲舅舅、皇后之父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亲自送女儿上京,等待婚礼。诸王贝勒大臣奏请于二月举行大婚礼时,顺治帝却断然不准,竞说此事不可遽议!原本定下的婚事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小皇帝要维护自己的意志,但是,即使寻常人家订了婚,也不是一句话便可取消的,何况皇家堂而皇之、正正式式立下的婚约?对福临说来,这也是个难题。女方是母亲的娘家人,自己的亲舅舅,投鼠忌器,他不能因此伤了母亲的面子;为江山社稷着想,他也不敢贸然在亲密的满蒙关系中制造裂痕。于是,婚礼没有按期举行,但也没有取消,碰了一个钉子的未婚妻,只好暂住她的姑妈皇太后宫中,受皇太后监护和教养。
僵持了几个月,事情实在不能再拖了,吴克善亲王也越来越不安。顺治帝大概冷静下来,仔细思量了情势,态度有所软化,终于同意了婚事。大清人关建朝后第一次册后仪式分外隆重。
顺治八年八月,先以“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缎百疋、布二百疋、金茶筒一、银盆一”行纳采之礼;以“礼金二百两、银万两、金茶筒一、金盆一、银桶一、银茶筒一、银盆一、缎千疋、布二千疋、马二十匹、玲珑鞍二十副、驮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行大徵礼;赐给皇后的父母“金百两、银五千两、缎五百疋、布千疋、金茶筒一、银桶一、银盆一、上等镀金玲珑鞍二副、常等玲珑鞍二副、漆鞍二副、马六匹、夏朝衣各一袭、夏衣各一袭、冬朝衣各一袭、冬衣各一袭、貂裘各一领、上等玲珑带一、刀一、撒袋一副、弓矢全甲胄一副”,还赏赐了皇后的兄弟及送嫁的仆从。
接下来,是正式册封皇后,册文中说:“朕惟乘乾御极,首奠坤维。弘业凝庥,必资内辅,义取作嫔于京室,利宜正位于中宫。咨尔博尔济吉特氏乃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也,毓秀懿门,钟灵王室,言容纯备,行符图史之规;矩度幽闲,动合安贞之德。兹仰承皇太后懿命,册尔为皇后。其益崇壶范,肃正母仪,奉色养于慈闱,懋本支于奕世。钦哉。宝文日:皇后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