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告诉立诚,用一种方法比快速、比熟练,就是在比傻、比笨。比如“78+65-59=?”这道题,爸爸把它想象成两位领导解决问题,假如78和65是两位领导,59是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把两位领导同时派去解决这个问题,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其实,派一位领导去解决问题就足够了。
通过这些启发,让立诚看到了发散思维的妙用。
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避免孩子太过依赖于传统的、死板的学习方法和处事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办事效果,引导孩子通过思考来创新想问题的角度,找出更便捷的思考方法,其实就是在创新,创造不同于以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如果父母有这种意识,孩子就不愁没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都能成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素材。比如,家里买了一条鱼,父母可以问孩子:“除了红烧鱼肉这种做法,还能怎么做呢?”启发孩子:“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还能做什么用?”一场大雪过后,树枝被压倒了,菜被掩埋了,这些害处是明摆着的,父母可以问孩子:“雪对我们难道没有一点益处吗?”
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因此,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开发孩子的右脑思维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有一天中午,北宋着名哲学家邵康节与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子的围墙外边突然探出一个人头,朝院子里瞅了一圈之后,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故意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不对。”然后,他又启发儿子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马上把头缩回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进一步引导:“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再次启发道:“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一次,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说:“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父母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发问,启发孩子去思考,那么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比较活跃。就像哲学家邵康节那样,不断引导孩子去思考,孩子的想象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爱因斯坦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他认为,孩子最可贵的动力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在训练孩子的想象力方面,画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画画可以给孩子一个平台,让孩子不受约束地去想象,去表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流泪的鸭子,让孩子们以鸭子为主题,当场创作一幅画。有的孩子画了一只鸭子被关在笼子里,望着一群高飞的大雁在默默地流泪;有的孩子画了一个戴着假面具的人,正用枪口对准一只流泪的小鸭子;有的孩子画了一只鸭子从被污染的水里叼起一条鱼,而小鱼只有骨头架子,小鸭子伤心地哭了……孩子的想象力在一幅幅画上充分展现出来。家长不妨多利用画画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画出他想到的东西。
一位日本着名的医生,小时候,祖父教他骑自行车,但是并不给他买车,而是让他看别人怎么骑,然后让他想象自己会怎么骑。在这个阶段,他一次也没有骑过车。
一段时间后,在他找到骑车的感觉以后,祖父才给他买了自行车。他刚开始骑的时候,有点儿摇晃,但很快就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了,连他自己都奇怪为什么掌握得这么快,其实这就是画脑图的作用。
学医后,他充分运用了这个经验。他第一次给患者做阑尾手术就十分出色。执刀之前,他先进行充分的形象练习,回想观看老医生手术时的全过程,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执刀手术的全部形象,预想可能出现的内脏粘连等复杂症状,描绘着自己有条不紊地及时判断处理的全过程。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他走上手术台时,完全不会因为初次执刀而紧张慌乱。
其实这就是冥想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者,他真的就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失败者,他就可能是一个失败者。孩子在上考场、上赛场、上台讲话或者表演之前,你对他说“别紧张”,他肯定会紧张;如果让孩子想“我都准备好了,我会自如发挥的”,那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训练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第一,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
第二,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自己续接故事。
第三,让孩子根据文字介绍来画画。可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述)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四,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要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系起来。比如:“石头”“桌椅”“电脑”这三个概念不相干,但通过联想让孩子知道,可以用石头做成一个电脑专用的桌椅。
第五,鼓励孩子直接编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
让孩子在寻求帮助之前先独立思考
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父母帮忙,多数父母也会积极帮孩子解决问题,可是,这样下去对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好处。当孩子离开父母后,遇到了问题他们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充分开动脑筋来思考,如果实在无能为力,再请求他人帮忙。
孙南和刘飞在玩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打进了院子里的树洞里。“啊呀,球滚到树洞里了,怎么办呢?”两个孩子焦急地四处张望,这时候,孙南的爸爸经过,于是孙南像遇见救星一样呼喊爸爸来帮忙。
要是往常,爸爸一定会帮忙解决,但是那天爸爸很忙,就说:“你先自己想想办法,要先思考,然后再尝试,如果还没有把球弄出来,下午我再帮忙。”说完,爸爸便匆匆离开了。
没办法,因为两个孩子玩得正高兴,他们还想继续玩,所以赶紧努力想办法把球弄出来。他们先后想出了很多点子,但还是没有把球取出来。
孙南说:“可以用打鱼网撒到洞里把球捞上来。”
刘飞说:“让工地上的大抓手把球抓上来。”
孙南说:“可以打电话请工人把洞挖大,放下梯子把球取上来。”
刘飞说:“请疏通管道的工人把球取上来,不就得了。”
孙南说:“请孙悟空来施魔法,让球飞上来。”
……
下午,爸爸询问此事时,听到孩子说出他们的办法,为他们的想象力感到惊讶。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动脑筋了。于是爸爸启发孩子把水灌到树洞里,使乒乓球浮了出来。
没有想到好办法、顺利解决问题固然遗憾,但是如果孩子连脑筋都不肯动,遇到困难就向别人求助,遇到难题就向别人请教,势必会使孩子自身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当孩子习惯了遇事请人帮忙,他们就彻底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没有了创新能力。
所以,在寻求帮助之前先思考,是孩子解决难题的一个尝试,是孩子锻炼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父母不应该忽视这样的机会,要让孩子把握好。如果孩子能借此机会想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么他的自信心会大增,下一次,他就会懂得先思考,再请教了。
陈雪和陈雨是双胞胎姐妹。陈雨的学习成绩很好,虽然某些功课她学得有点吃力。在做数学作业和物理作业时,她宁可苦思冥想到深夜,也不愿意找姐姐陈雪帮忙。有很多次都是这样:陈雪早已准备好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陈雨仍然伏在桌上。
“你做什么呢?”陈雪问。
“物理。算不出这道题。”陈雨说。
“来,我算给你看。”陈雪说。
“不用了,我自己先想想吧。”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陈雪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在这个本子上,我放在这里啦!”
陈雨却连头也不回。陈雪遗憾地挥了挥手,回房睡觉了。陈雨又做了很长时间。在十分困倦时,她就掐自己,使自己保持清醒。题的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取来,但是陈雨决定自己先开动脑筋思考。
第二天,陈雨的物理得了“优”,这并不会使班上任何人感到惊讶,可是,姐姐陈雪知道这个“优”是怎么来的。
这就是独立思考换来的收获。聪明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应该启发孩子先去思考、去分析,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参考资料等,让孩子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答案。在孩子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父母可以帮忙。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这对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让孩子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因为失败之后会不断反思之前的错误,然后改进方法,如果没有反思,一切就可能变得盲目。要想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性格,就需要让孩子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孩子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8岁的正豪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他吃西瓜时问爸爸,西瓜是怎样长出来的。爸爸说,只要将你吐出来的西瓜子种在地里,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长出西瓜苗,并慢慢结出西瓜来。之后爸爸简单介绍了西瓜生长的有关知识。但好奇的正豪真的行动起来了。
正豪按照爸爸的介绍,将西瓜子种了下去。不久,西瓜长苗、开花、挂小果了,正豪兴奋极了。但是一天早晨,正豪发现拇指大的小西瓜被老鼠吃掉两个,心里难受极了。正豪向爸爸讨教,爸爸让他自己去想办法。正豪想:必须把小西瓜保护起来。于是,他找来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盒,将小西瓜严严实实地套了起来,让老鼠无法吃到。
过了不久,日渐长大的小西瓜让瓶颈卡住出不来了。正豪又去问爸爸,爸爸还是那句话:“你应该反思一下。”正豪心想:再过几天,看看小西瓜成长的力气有多大,能不能将玻璃瓶胀破。但是几天之后,小西瓜没胀破瓶子,倒是顺着瓶子的边缘继续生长,变成圆柱体西瓜了。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正豪培育出形态各异的西瓜。爸爸夸他是个小发明家,他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