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复习当天讲课内容
复习当天讲课内容是做作业前必要的一步。许多初中生不重视这一步,忙着做作业。做好这一步,有两个好处。一是完整地把握讲课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二是有利于顺利地完成作业。
复习,已经是第三遍学习课程的内容了,应该与预习、听讲有所不同。要明确地记住重点和难点,基础知识、定义、定理要进行强制记忆;要掌握例题的解答步骤、方法,如遇卡壳的地方,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懂为止。
要做好这一步,除了看教材,还要看笔记。
(4)做作业
有了复习,做作业就会比较顺利了。
做作业的要求是:看清题,抄准题,理清思路,一次做对,认真检查。
有的孩子只顾快点完成作业,题目没看清楚,有时抄错题,不是先想好了再动笔,而是写一步想一步。这样,作业质量肯定不会好:家长应教育孩子,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马马虎虎学不到真本事,还要让孩子明白欲速则不达,也极易出错误。
做作业时要在旁边预备草稿本或草稿纸,有的作业需要先打草稿,准确了再抄在作业本上。作业本上尽量做到减少或没有涂改的痕迹。
(5)小结
一个单元学完了,应该及时小结,重新看教材,看笔记,看作业。把课程内容过一遍,加深记忆。要特别重视作业或课堂小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原因,及时改正。最好有一个错误纠正记录,以免重犯同类错误。
父母要指导孩子按上述的五步走,不能怕麻烦。只要认真去做,孩子的学习就会按部就班、学得扎扎实实。一旦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家长就可以少操心了。
7.水谪石穿:持之以恒必将终有所成
坚持不懈的坚定品质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在回答青年们提问时说的一句话。他的话包含着一个真理: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一种百折不挠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持的精神。
马克思为了写巨著《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了40年。在英国伦敦居住的25年时间里,他天天去大英图书馆。他总是坐在阅览室D行2号座前,每天勤奋攻读,写作10来个小时。由于总是来回取书、送书,竞在座位和书架之间磨出了一条小道,他座位底下的光滑水泥地面也被磨去了一层,留下了清晰的“马克思脚印”。
有的初中生临考前三天,突击复习,又是写,又是算,又是记,又是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考过之后,成绩公布,平均分远远赶不上复习中不慌不忙,临考前饮食起居还照常的同学。
细一分析,前者学法是一曝十寒,平时不努力,临考才着急,当然见效慢。后者重在平时做事认真,说了算,定了干,持之以恒。这样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功到自然成,临考不突击也有好成绩。
牛顿说过:“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爱因斯坦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于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为了研究气象,从年轻时起,每天晚上9点半钟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夜夜如此,从不间断,坚持了57年。在他病逝的前几个小时,还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用颤抖的手记下:“今晚微雨。”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为了研究中国气象,仅从1936年到他病逝的36年零37天里,天天写关于中国气候的日记,达800万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一天间歇。
父母一定要告诉你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见异思迁,这就如同打井,如果水源是在地面10米以下,挖了七八米,还不见水,心浮气躁,换一个地方再挖;又挖了六七米还不见水,就又换个地方挖;不见水,又换地方挖,换来换去,都是还差两三米就成功了。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本想堆成一座高山,由于只差一筐土没有完成。见异思迁的打井者,不断改换目标,力气也用了不少,每次都是在接近成功时,改换目标而前功尽弃。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尤其要目标始终如一,因为我们面对信息滔滔、红尘滚滚的现代社会,这个社会机遇多,诱惑也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不成熟的初中生,很容易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而去追逐一些所谓时髦的时尚。
要持之以恒就要有耐心,要耐得住胜利前的寂寞,经受得住胜利前的失败。
还说挖井这个例子,10米以下有水,10米之前,一点点地挖下去,都是寂寞的,没有清水,没有胜利的欢愉,只有追求的寂寞与艰辛。爱迪生发明灯泡,搞了5万次试验,前4万多次都是失败,都是挫折,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寂寞和冷淡,如果他因此而放弃,那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初中生面临的现代社会,相当多的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如果不磨炼自己的耐心,耐不住寂寞,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很容易也成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善加引导。
8.利用生物钟:使孩子有效学习、生话
科学研究表明,有生命的物体,其生理,其行为,会随着定的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人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种表现人体随着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各种行为的、生理的心理现象,叫人体生物节律,也叫人体生物钟。
专家们根据观察总结,将人体生物节律分为三期,即人体三节律,同时将人体三节律与人的行为表现对照起来研究发现,存在着下表中的一些规律:
专家们对大量学生观察研究证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他本人的生物节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发现:
成绩好的学生如果考试时生物节律处于高潮期(尤其是智力节律),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反之,如果在临界期或低潮期,成绩或多或少就要受到影响。
成绩一般的学生,生物节律对他们的影响更显著,高潮期可能考出较好的成绩,而低潮期或临界期则可能考出较差的成绩。
生物节律对成绩很差的学生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基础太差,即使处在生物节律高潮期,他们也拿不出东西来“发挥”的缘故。
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应该正确对待,因为孩子考不出好成绩有时并不是他没有努力,应该宽容他。另外,既然生物节律变化会影响学习成绩,那么,父母们就可以遵循规律,指导自己上初中的孩子更有效地学习。对此,专家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实用的建议:
(1)定期计算或咨询孩子的生物节律
作为父母,只有清楚孩子的生物节律运行情况,才能给他有益的指导。因此,应当定期计算或咨询,标记好孩子的生物节律运行状况,特别是了解孩子考试前后的生物节律值更为重要。生物节律是无法改变的,如果父母计算出孩子考试时的生物节律正处在低潮期或临界期,那么,前些日子肯定是高潮期,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在高潮期抓紧时间学习,“趁热打铁”把功课复习好。临近考试时,不必多费时间加班加点,而要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事,比如听听音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和足够的营养,努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去迎接考试,照样可以考出好成绩。
(2)顺利通过临界期
根据生物节律理论,孩子处于最虚弱和最脆弱的时候,并不是在周期的低潮阶段,而是在临界期。在这些日子里,孩子的各方面都不稳定,而人有效的生命活动需要稳定的节律。因此,注意好孩子的休息和安定,是这段时间的重要事情。
(3)正确对待生物节律理论
其实,生物节律理论只是提示父母们,在某段日子里可能出现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倾向而已,了解它便可以充分地利用它指导孩子更有效地生活、学习。生物节律不能预测人们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更不能用来预测吉凶、掐算命运,不能迷信它。
怎样才能计算出孩子的生物节律呢?现在,最便捷的是在电脑网络上查询,书店里也经常会看到这类小册子,可以根据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直接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