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症】厥阴肝寒犯胃之呕逆吞酸;胃中虚寒之食欲吐、胃脘疼痛、吞酸嘈杂等。现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妊娠呕吐等。
【配伍分析】吴茱萸与党参药对,出自《伤寒论》之吴茱萸汤。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燥烈,主入肝经,兼入脾胃经,功擅疏肝暖脾、温中散寒、行气降逆;党参味甘性平,功专补中益气、养血生津。二药配对,温中寓补,共奏散寒补虚,温肝暖脾之功。
124.花椒与附子
【主症】中焦虚寒之胃脘冷痛、泛吐清水;寒邪直中之胃痛暴作。
【配伍分析】花椒与附子药对,出自《圣济总录》。二药同为辛热之品,皆有温里祛寒之功,然花椒味辛性热,善走中焦而散寒邪,功专暖胃止痛、温脾止泻;附子辛温大热,善入肾经而温阳气,功专温肾助脾、散寒止痛。二药并用,脾肾同治,相辅相助,通阳散寒、温中止痛之力明显增强。临床既可用于素体阳弱、脾阳不振所见的胃院冷痛、泛吐清水,又可用于寒邪卒犯中焦之寒积阳遏、胃痛暴作等。前者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药配伍应用,后者每与木香、砂仁、薤白等理气药同用。
125.花椒与肉豆蔻
【主症】胃脘冷痛、腹中拘急、水泻不止者。
【配伍分析】花椒与肉豆蔻同为脾胃经药,均有温胃散寒的作用。然花椒味辛,性大热,善于散阴寒,能温中止痛、暖脾止泻;肉豆蔻味辛性温,能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二药相使配对,温涩并用,温中有行,行中寓涩,花椒得肉豆落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功强,肉豆蔻得花椒则温胃暖脾、涩肠止泻功著,可使温胃散寒、温脚止泻之功明显增强。临床常用于脾胃虚寒、腹痛久泻之症。
126.吴茱萸与五味子
【主症】久泻不止,五更泄泻。
【配伍分析】吴茱萸与五味子药对,出自《本事方》之五味子散。吴茱萸辛苦大热,既能入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尤善于治疗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五味子酸甘性温,有滋肾生津、涩精止泻之功,尤善于治疗脾肾虚寒之久泻不止。二药同用,补涩并用,标本兼顾,可收到较显著的温敛固涩之功。临床常用于脾肾两虚之久泻不止或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
127.补骨脂与小茴香
【主症】脾肾阳虚泄泻。
【配伍分析】补骨脂辛苦大温,既能入脾经以温运脾阳、暖脾止泻,又能入肾经以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小茴香性味辛温,既可入中焦以理气和中、调中醒脾,又可入下焦以温肾暖肝、散寒止痛。二药配对,相辅相成,能明显增强温胃行气、温脾助运、温肾散寒之功。临床可用于脾肾阳虚、胃寒气滞之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饱胀、嗳气、呕吐、腹痛、便溏泄泻等。
128.补骨脂与肉豆蔻
【主症】久泻、久痢、五更泄泻、脘腹冷痛等。现可用于慢性痢疾、慢性肠炎、肠结核及肠功能紊乱等属脾肾阳虚者。
【配伍分析】补骨脂与肉豆蔻药对,出自《本事方》之二神丸。补骨脂辛温,善温肾助阳而补命门之火。《本草经疏》谓其“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肉豆蔻辛温气香,兼苦而涩,气味俱升,主入脾、大肠经,为温脾涩肠之要药,既能温中散寒、行气消胀、健胃消食,又能温脾燥湿、涩肠止泻。补骨脂以补肾为主,肉豆蔻以补脾为要,二药同用,相使相辅,脾肾双补,共奏温阳散寒、健脾止泻之功,成为治疗脾肾虚寒之泄泻的专用药对。可用于脾肾阳虚、虚冷泄泻、日久不愈诸症,以及五更泄泻、肠鸣腹痛、泻后则安等。
129.附子与黄连
【主症】寒热互结之痞满、腹胀、泄泻、呕恶等,以及泄泻、痢疾属寒热错杂者。
【配伍分析】附子与黄连药对,出自《伤寒论》之附子泻心汤。附子辛温燥烈,气味俱厚,走而不守,上可助心阳以通脉,中可暖脾胃以健运,下可补肾阳以祛寒;黄连苦寒,尤长于泻心胃实热、止湿热痢疾。二药配对,一大热回阳,一至寒清热,辛苦相投,寒热并用,以附子之热牵制黄连之苦寒伐胃之过,以黄连之寒牵制附子走而不守之性,二药阴阳相济,共奏温胃散寒、清热泻火之功。正如王旭高所言:“黄连配附子能交水火于顷刻。”临床最宜用于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热结心下、脘腹痞闷作痛、泄泻不畅、呕恶心烦、泄泻、痢疾兼见阳虚不固、汗多恶寒、肢冷脉弱等。
130.附子与干姜
【主症】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
【配伍分析】附子与干姜药对,出自《伤寒论》之四逆汤。附子辛甘大热,走而不守,能通彻内外上下,有斩关夺将之能,功擅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干姜味辛而大热,守而不走,功专温胃散寒。二药配伍,相须并用,补中有发,能明显增强温中散寒之功。临床可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诸症。
131.苍术与神曲
【主症】湿滞食积之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恶泄泻等,以及感受暑湿之呕恶、暴泻等。
【配伍分析】苍术与神曲药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曲术丸。苍术辛苦性温,系足阳明胃经药,功专健脾燥湿;神曲辛甘气温,能健脾和胃、消食下气、化滞调中,为消化谷麦酒积之良药。二药相使配对,共调脾胃,能明显增强健脾燥湿、化积消滞之功。临床可用于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湿滞食积之胸膈痞闷、心腹胀满、食欲不振、呕恶泄泻等,也可用于夏令感受暑湿所致的呕恶饱胀、暴泻。
132.木香与莱菔子
【主症】食积气滞之脘痞腹胀、嗳气酸腐、肠鸣矢气等。现可用于轻型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以及急性肠梗阻等。
【配伍分析】木香味苦性温,辛香能散,苦温能燥,气烈而味厚,能升降诸气,尤善于疏肝气、和脾气、行肠胃滞气,为宣通上下、畅利三焦气滞之要药;莱菔子辛甘性平,长于顺气开郁、消食化痰、消胀除满。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二药配对,专入脾、胃、大肠经,能明显增强消食导滞、消胀除满之功。临床可用于消化不良、食积气滞之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酸腐、腹胀肠鸣、矢气频频等,也可用于痢疾有积、后重不通等。
133.神曲与陈皮
【主症】饮食积滞、胃失和降之腹胀腹痛、嗳腐吞酸等。
【配伍分析】神曲甘温调中,辛散行气,功专消酒食而除陈腐之积、导滞气而和胃调中,为消食导滞之佳品;陈皮辛开苦降,理气燥湿而和中安胃。二药合用,相使相助。神曲得陈皮之助,有利于消积导滞作用的发挥,二药共奏较强的消食和胃、消积导滞之功,成为治疗饮食积滞、胃中失和证的常用药对。临床可用于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而见脘腹胀满、厌食呕恶、嗳腐吞酸等。
134.白术与鸡内金
【主症】脾胃虚弱,食积不消,呕吐泻痢等。
【配伍分析】白术与鸡内金药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益脾饼。白术味苦而甘,甘温补中,苦能燥湿,既能燥湿健脾,又能益胃消谷、益气和中;鸡内金甘平无毒,可生发胃气、益胃生津、消食化积。二药配对,一补一消,补消兼施,可使健脾开胃、消食磨坚之功明显增强。
135.半夏与神曲
【主症】脾虚食积之痞满腹胀、霍乱吐逆等。
【配伍分析】半夏辛温性燥,擅入脾胃经,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神曲性味辛温而甘,善助中焦土脏,功专健脾暖胃、消食化滞。半夏、神曲配对,相使相助,标本兼治,共奏较强的燥湿健脾、化痰消食之功。
136.白术与枳实
【主症】脾虚胃滞、饮食停滞或宿食不消之胃脘痞满,以及小儿疳积。现可用于胃下垂、胃扩张等疾病。
【配伍分析】白术与枳实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枳术汤。白术甘苦性温芳香,甘温补中,苦以燥湿,芳香健脾,功专健脾益胃、益气燥湿;枳实苦泄沉降,功擅破气消痞、化痰消积。二药配伍,降中有升,泄中有补,补消合用,缓急相宜,标本兼顾,具有补不留滞、消不伤正的特点,共奏较强的健脾消痞之功。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或水停中焦,或饮食停滞于胃等病症。临证应用时,可随具体病症虚实情况,调整二药的剂量配比。一般来说,虚证宜白术量大于枳实;实证宜枳实与白术等量,或枳实量大于白术。
137.紫苏子与莱菔子
【主症】脘闷腹胀、恶心呕吐等属于食积气滞者。
【配伍分析】紫苏子、莱菔子均能降逆顺气、下气消痰、止咳平喘。然莱菔子破积消痰之力较强,且能利气宽中、消食导滞;紫苏子下气开郁之力较佳,且能温中降逆。二药配对,相须为甩,能明显增强降气祛痰、消食和中、除满开郁之功。临床可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胃失和降之脘闷腹胀、恶心呕吐等。
138.槟榔与沉香
【主症】脾胃虚寒、气滞食阻证,症见脘闷嗳气、呕吐呃逆、腹胀腹痛等。
【配伍分析】槟榔与沉香皆属降气之品。然槟榔苦辛芳香能开泄,质重而坚能降下,偏于破泄下降,破滞行气之力较强,且能行痰消积;沉香苦辛芳香,性温质重,降而不泄,降气功佳,而无破气之弊,并能温暖中焦。二药伍用,使行气、温中、降逆之力明显增强。临床可用于脾胃虚寒、食积气滞而见的胸脘胀痛、呕逆嗳气等症。
139.枳实与神曲
【主症】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泻或便秘等。
【配伍分析】枳实与神曲药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之枳实导滞丸。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擅破气除痞、消积导滞;神曲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功专消食健胃、和中止泻。二药配对,能明显增强行气消痞、消食导滞之力。
140.大黄与芒硝
【主症】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积食不下,腹痛痞满等;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痢疾,下痢秽垢不止,里急后重,腹胀痛以及习惯性便秘等。
【配伍分析】大黄与芒硝药对,出自《伤寒论》之大承气汤,大黄大苦大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猛而下行,功擅荡涤通下、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攻下导滞、逐瘀通经、利胆退黄,为峻下热结之要药;芒硝味苦、辛、咸,性大寒,辛可润燥,咸能软坚,苦可泄下,大寒能除热,功专润燥通便、荡涤三焦肠胃之实热积滞。二药相须伍用,能明显增强软坚攻下、泻火解毒、通便导滞之功,最宜用于胃肠实热证之便秘,也可用于痢疾、习惯性便秘等,为大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中所含的蒽醌衍生物,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芒硝中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在肠内形成高渗,使肠内保持大量水分,促进燥屎软化,二者一并刺激肠黏膜,而促进排便。这进一步证实了此药对强大的泄下攻积作用。
141.大黄与枳实
【主症】肠胃食积化热之腹胀便秘、脘腹痞满等,以及痢疾初起,脘腹胀痛、里急后重等。
【配伍分析】大黄与枳实药对,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之枳实导滞丸。二者皆苦寒之品,苦降寒清,均能消积导滞,然大黄功在荡涤泻火,善下胃肠结热之有形积滞;枳实下气消痞,主泄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有冲墙倒壁之力。二药伍用,一泻下一破气,行泻相和,能明显增强泻热除积、破气消痞之力。临床可用于热结、气滞、食积等各种便秘。临证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改变二药的主次关系,对于热势较甚之大便秘结,可以大黄为主,少佐枳实;对于肠胃食积化热、腹满疼痛,则以枳实为主,少用大黄。
142.大黄与厚朴
【主症】腹满胀痛,大便秘结,痢疾等。
【配伍分析】大黄与厚朴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厚朴三物汤。大黄苦寒,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降下行,善于泻热通便、清除积滞;厚朴苦温,苦能下气泄实满,温能利气散湿满,善于行气导滞、燥湿除胀,为泄中焦实满之气分药。二药合用,一攻一泄,一寒一温,共奏行气宽中、疏导肠胃、清泄里实之功。临床既可用于大便秘结、腹满胀痛之胃热实证,又可用于热痢下重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之肠热实证,还可用于宿食久滞、郁而化热之胃脘热痛、食少腹胀等症。
143.附子与大黄
【主症】寒实积滞或脾虚寒凝之便秘、腹痛。
【配伍分析】附子与大黄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大黄苦寒泻下,善治胃肠积滞、瘀浊内生、实热便秘;附子大辛大热,温阳散寒,善治阴寒内生诸症。二药相合,苦辛通降,寒热并用,温清并施,补泻兼顾,大黄虽苦寒之属,但为附子辛热所制,仅取走泄之力,药性稍缓,共奏温肾通便、泻浊解毒之功,为临床最常用的温下药对。临床最宜用于寒实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能使正常动物胃排空加速,而对机体功能衰退的动物,可增加胃运动障碍;若加入附子则可以增强机体的兴奋性,协同大黄使胃肠蠕动,从而能促进胃肠的排空能力。这一结果为本药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144.木香与大黄
【主症】腹胀胁满、大便不下等;现常用于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
【配伍分析】木香与大黄药对,出自《太平圣惠方》之木香丸。木香辛苦而温,善通行胃肠气滞、消食止痛;大黄苦寒沉降,能荡涤胃肠、泻热消积。二药配对,一行气一活血,相辅相成,互补为用,共奏行气通便、活血止痛之功。
145.火麻仁与苏子
【主症】肠燥便秘。
【配伍分析】火麻仁与苏子药对,出自《普济本事方》之麻仁苏子粥。二药虽不是同功效类的药物,但均具润肠通便之功。火麻仁味甘性平,富含油质,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功专润燥滑肠、通便泻下,并有一定的滋养补虚作用,专利大肠虚秘、津枯便秘;苏子辛温,兼走太阴,质重润,善下气降逆、利膈宽肠,从而发挥通便的作用,且行而不峻,缓而能通。二药相伍,能明显增强养血润燥、顺气通便之力。临床可用于老年阴血不足,或产妇、病后虚弱之肠燥便秘。
146.肉苁蓉与当归
【主症】气虚便秘、血虚便秘以及肠燥便秘等。
【配伍分析】肉苁蓉味甘咸而性温,有温和的补肾助阳作用,其质柔润,兼可润肠通便;当归甘辛性温,功专养血活血,其性油、润,兼能润肠通便。二药相伍,寓泻于补,既可补肾养血,又能润肠通便,具有通降无伤阳气,温煦不灼阴液的特点。临床最宜用于年老、气虚、产后津液不足、血虚肠燥之大便秘结,以及温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肠燥便秘,无力排便。
147.藿香与陈皮
【主症】霍乱吐泻诸症。
【配伍分析】藿香味辛而微温,芳香而不猛烈,温煦而不躁热,既能散表邪,又能化里湿,为芳化湿浊之妙品,最能醒脾开胃而振奋清阳、理气畅中而化湿辟秽。陈皮辛散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既能理气健脾、调中快膈,又能燥湿调中、导滞化痰,二者相使合用,以藿香芳化湿浊为主,陈皮行气可助藿香辟秽祛湿、止呕止泻,二药配对,使化湿辟浊、运脾快胃之功明显增强,成为临床治疗霍乱吐泻的常用药对,凡外感暑湿或湿浊内盛所致的脘闷痞满、食少纳呆、吐泻并作等均可用之。病轻者可单独用此二药,收效甚著,方如《百一选方》回生散;病甚者,可随症配伍应用。
148.石膏与代赭石
【主症】胃热炽盛、胃火上冲之呕吐呃逆、口气臭秽、胃脘灼痛等。
【配伍分析】石膏辛甘性寒,质重气浮,善清泄胃火;代赭石味苦性微凉,体重质坠,有重镇降逆、止呕止噫之力。二者相使为用,共奏清胃降火、镇逆止呕之功。常用于胃热炽盛、胃火上冲之呕吐呃逆、口气臭秽、口渴心烦、牙龈肿痛等,胃热亢盛之证,非石膏之大寒则其热不除,火气冲逆之势,非代赭石之重坠则其逆莫制,两药相互为用,收效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