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偷袭珍珠港
23044700000006

第6章 美日间的脆弱纽带(3)

几天后,野村再一次送来一封近卫文麿给罗斯福的信,内容还是希望与罗斯福直接会谈。

对此,美国政府认为,日本每次在谈判中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根本没有诚意。如果和他们继续谈下去,只能成为第二次慕尼黑会谈,或是毫无成果的谈判。这样的结果,不是美国所想要看到的,也不是美国所想要的。

三 美国破译紫码:魔术行动

其实,对于日本“南进”的企图,美国事先是有所察觉的。美国破译日本电报的机器早在1940年9月25日就已经研制成功,而日本还蒙在鼓里,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呢。

1937年,日本开始启用2597式密码打字机,这种打字机的保密性能很好,导致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破译这种密码。然而,1940年8月,美国陆海军联手制造出了一台自动破译密码机器,在这种破译机器的攻击下,2597式密码壁垒终于被打破,所有的日本外交电报就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美国决策人员的手中。而突破这一壁垒的,是康奈尔大学的高材生,这位毕业后就在美国陆军的河岸研究所钻研密码术的陆军中校,名叫威廉·弗雷德曼。

当时日本人同时使用着集中外交密电码,其中最机密的密码系统被称为紫码,用于东京与驻外使馆的电报;而密级较为极低的被称为J码,用于外务省与许多驻外领事馆的电讯。美国在短短一年内,又联合拟制出了日本密码机,名为“紫色密码机”,这套破译技术被称为“魔术行动”。通过这些破译的电报,美国将日本的一切真实活动和实际动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自然让美国在外交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比如1941年7月19日,美国破译日本驻广东总领事于14日发给外务省的电报,得知日本将以法属印度支那为基地,进占新加坡,以空军和海军“坚决粉碎英美的军事力量”。得到这份情报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和英国、荷兰等国冻结了日本资产。

而且,美国拥有了“魔术”,就意味着美国政府事实上完全知道东京给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的指示及他从大使馆发回的报告,吉川的电报自然也不会例外。破译得来的情报在美国与日本的谈判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美国不但清楚地知道日本政府的首脑对野村的真正指示,还知道野村向日本政府报告的具体内容。这样在谈判桌上,野村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哪些话是纯粹的欺骗,美国方面都会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赫尔是个老练的外交家,他在与日本的谈判中,不露一点儿痕迹。每次在遇到分歧的时候,赫尔总会微笑着听野村“甜言蜜语”的解释。

这样一来,野村每次谈判时进入赫尔的办公室,都是对日本阴谋的暴露,也是对他们虚假外交和华丽词藻的一次绝妙讽刺。

而日方的一切机密和所有动向,美国人早已掌握得清清楚楚。在美国,参与研究“魔术情报”的人,只有罗斯福总统、赫尔国务卿、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等少数几个人知晓。而赫尔,则一面考虑根本的问题,一面在谈判桌上与野村“周旋”。

日本机密电报的被截获和被破解,已经为日本将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遗憾的是,美国人并没有充分利用“魔术行动”的潜力。由于缺乏制造紫码破译机的元件,夏威夷地区就没有紫码破译机。到1941年,美国总共只有8台紫码破译机。华盛顿有4台,分给陆海军各2台;菲律宾麦克阿瑟处有1台,因为那里是截收日本电讯效果最好的地方;另外3台则送给了英国。这样一来,再加上没有足够的无线电设备,各个监听站截收到的电讯只得使用普通航空邮路寄送,无法迅速地发往华盛顿。如果天气情况不好,便只能改用火车或是轮船传递电讯。而当时夏威夷和美国本土之间每周只有一次空中航班,

首先,电讯要被送到陆海军的通信局,由他们负责电讯解码,然后再交给陆海军情报局的远东科,由那里的工作人员翻译成英语。最后,电报译文才送给有关人士阅读。所以即使截收到的电讯即使传到了华盛顿,仍然无法立即发挥作用,还要经过这样一个复杂的处理和分级过程。

1941年的一项协议规定,为了保证“魔术”秘密不致外泄,有资格阅读“魔术”情报的权威人士只有12位,即所谓的“十二使徒”,其中包括总统罗斯福、总统军事顾问埃德温·沃森少将、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陆军部长史汀生、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等人。这其中并没有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和夏威夷陆军部司令肖特,所以他二人都没有权力看到“魔术”情报。部队首长能获悉情报的大致内容和上级的相应决策的时候,只有在“十二使徒”看完情报,并决定相应的对策再下发到前线各部队之后。

1941年9月24日,军令部第三部的小川贯玺大佐通过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喜多给吉川发来一封电报,上面要求他把珍珠港水域分为5个部分,报告太平洋舰队主要舰艇在水域内的停泊位置。夏威夷陆军部所在地沙夫特堡的监听站准确地截收到了这封电报。并于9月28日将这封未被破译的电报由轮船送往旧金山,可运到华盛顿的陆军部时已是10月3日了。10月9日,陆军情报局将其翻译成英文。这样从该电报被截收时算起,已经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由于夏威夷没有紫码破译机,金梅尔和肖特两位将军自然无法及时知道日本人已经准备对太平洋舰队下手了。

然而,这份重要的情报却被束之高阁。美国陆军情报局远东科科长鲁弗斯·布拉顿上校通过对这份所谓的“炸弹弹着点标示图”的分析研究,认为日本人对珍珠港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兴趣。可他的上级们都认为这是海军的事情,而他的海军同行们则荒唐地把它视作日本人简化通讯和降低成本的企图。可更为荒唐的是,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一直以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金梅尔海军少将了解“魔术”情报。

11月5日,东京外务省致野村大使的指示被“魔术”破译了:应做出最后的努力进行谈判,如果谈判失败,太平洋的局势将处于“动荡的边缘”。于是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格鲁大使再次提醒国务院,日本“将不惜一切代价,以免受经济封锁的影响,而不向外国压力屈服”。这轮谈判的失败将导致一场“全力以赴的殊死斗争”。

而在12月3日,“魔术”又破译了外务省致喜多总领事的电报。这份电报要求喜多每天汇报珍珠港内的军舰进出情况,以及在珍珠港上空是否有阻塞气球防护网,有否防鱼雷网等情况。这种情报如果不加特别分析,没有特别的警惕性,情报人员很难意识到日本海军的真正目标所在。因为“魔术”同时发现,日本对菲律宾、美国西海岸和巴拿马也同样有兴趣。

12月5日,“魔术”截收到吉川猛夫发自夏威夷的情报,报告5日下午港内舰只的情况,可是,这份情报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是被保留在文件筐里。应该说美国在战争爆发前借助“魔术”,确实掌握了一个很好的情报来源。美国情报界从中发现了日本的开战意图,知道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魔术”却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一方面它只说日本准备打仗,但何时打、怎么打,“魔术”却一概没有涉及,从而变成了美国的一个情报缺口。另一方面,美国需要的是日本的陆军电报、尤其是海军电报,而“魔术”破译的是却日本的外交电报。所以,虽然“魔术情报”在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交往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国际风云变幻之中,美国政府对日本发动战争的野心和危险性估计不足,所以尽管“魔术情报”异常高明,也终究无补于大局。

四 日本的野心:《国策纲要》

1941年6月9日,日本参谋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就德国与苏联开战期间,日本采取怎样的对策展开了讨论和研究。

日本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主张采取强硬的对策,他说:“现在的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美国政府不敢轻举妄动。对于日本而言,只要有大好的可乘之机,就一定不要放弃使用武力。”

虽然这种意见被大多数与会者认可,但是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确认。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某些日军将领认为若以德、意、日三国为轴心介入苏联战争,这样的结果即使能够歼灭苏联,也会让德国更加不可一世,日本日后可能会像附属国一样任凭德国的摆布。这样的观点虽然大家没有说出来,但每个人心中都隐隐有这样的感觉。

这天的会议就这样无果而终了。会议结束后不久,日军战争指导班的有末又单独找到了田中,想同他继续商讨日军下一步的对策。田中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狂热的好战分子之一,他所主张的是对苏联进行武力进攻。但有末却认为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德国更加强大,日本即使帮助德国消灭了苏联,日本也什么好处都得不到。于是,有末提出了“南占法属印度支那,北攻中国,增兵防守,以拒英美”的方案。但是,有末的这个方案与田中的想法相差太远,田中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的话,那将太耗费时间了。于是,田中并没有接受有末的这一建议。见田中如此态度,有末再次用恳请的语气建议田中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提出的建议,田中一口回绝了,他不想将精力花费在这些没有用的建议上。有末还是不死心,再三建议,最后田中勃然大怒,几乎要动起手来,有末见实在没有办法,才黯然离开了。

6月10日,日本陆海军的军务局长和作战部长又召开会议,也就苏德开战期间日本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但结果和昨天的参谋部会议一样,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但对进攻法属法属印度支那的问题,基本达成了一致。

6月11日,日本政府联合大本营又举行了一次会谈,会上讨论了有关进攻法属印度支那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日军能不能冒着得罪英美的危险进攻法属印度支那。针对这个问题,日军实权派首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杉山:“统帅部希望能够让帝国的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松冈:“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真这样做的话,美国和英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英国的军队或许会以开进泰国,与我们的军队形成对峙。”

杉山:“现在不是10年前,更不是100年前,英国早已不是过去的那个‘日不落帝国’了,即使真的与他们正面交锋,他们也不会讨到半点儿便宜。况且,现在的英国早已被希特勒折磨得自顾不暇,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闲’事了。”

松冈:“如果真的出兵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话,那对缅甸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果真如此,那英国没有理由不进行干涉。”

杉山:“理论上似乎是这样,但是我始终认为,如果我军态度强硬且威慑力够大的话,英国就不会干涉此事。”

松冈:“我仍然觉得这样做风险比较大,能不能想一个更加稳妥的办法?”

永野:“我军这次必然要对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实行武力进攻,如果谁敢进行阻挠的话,那我们都会对他进行毫不留行的打击。作为一名军人,我一直坚信,该打的就得打。”

由于永野的态度强硬,使得许多人都低下头去,默不作声了。

1941年6月12日上午,永野在征得了陆海军的同意之后,提出了一个以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为主的方案来,此方案强调:如果法属印度支那不同意或胆敢违抗日方的要求,或者英美诸国进行干涉的话,那日本将不惜使用武力。这个方案被称为《关于促进对南方的对策问题》方案。

经过日本陆海军首脑商议过后,《关于促进对南方的对策问题》这一方案被确定下来,方案的后面附有三个条件:

一、对于法属印度支那的进驻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行事;

二、由于进驻的准备阶段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故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与美国进行谈判,以争取准备的时间;

三、以第一阶段的谈判为导向,拖延美国政府,第一阶段谈判过后,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谈判,这样赢得的时间足够日本占领整个法属印度支那。

日本方面认为,只要按着这个方案坚决持行,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这件事,就不费吹灰之力。一旦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日军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物资和粮食,对日后的战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为了防止美军的阻止,同时也出为确保日后万一对美开战能占据主动,日军加紧了对浅水鱼雷的研制。

在珍珠港,由于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指挥官并不希望在这里设置防鱼雷网,这里对鱼雷的防护几乎为零。

但是,这并没有消除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对施放鱼雷的担心。1941年6月30日,斯塔克签发了一个题为《关于防止鱼雷攻击的设置》的文件。斯塔克在文件中指出,如果敌军真的在珍珠港施放鱼雷,那至少水的深度要达到22.9米,同时,鱼雷在水中的航行距离至少是183米。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金梅尔和属下官员经过研究,得出一致结论:珍珠港存在受到鱼雷攻击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珍珠港所有的防止鱼雷的措施,都没有最终布置妥当。就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当日,珍珠港都没有任何防鱼雷的装置。造成这种情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美国过于低估日本海军的越洋能力了。美国海军自信满满,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对于水深只有12米的珍珠港,日本无论如何也难以造出相应的浅水鱼雷。太平洋舰队的金梅尔在事后接受检讨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之前对日本的实力有较深的了解,深知他们海、陆、空军的底细。但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我相信除了我之外,就是海军部的全体人员,都对日本取得的这次胜利而颇感意外……”

令美国人无法想象的是,日本海军正在加紧研制的深度为12米的浅水鱼雷,而且,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已经研制成功了。

1941年6月6日,日本拟定了《关于促进南方的对策问题》的相关方案,6月25日在召开的联络座谈会上,日本的杉山就《关于促进南方的对策问题》做了具体的说明,随后按原方案通过。内容如下:

一、鉴于目前各种形势,帝国按既定方针促进对法属印度支那与泰国采取措施,特别联系到派往荷属印尼之谈判代表业已回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迅速建立旨在保卫东亚稳定的日本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军事合作关系。通过与法属印度支那建立之军事合作关系,帝国应把握要点如下:

(一)在法属印度支那特定地区建立并使用空军基地与港口设施,以及在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驻屯必要兵力;

(二)为帝国军队之有关驻军问题提供方便。

二、为实现上述目的开始外交谈判。

三、倘若法国政府或法属印度支那当局不答应我方要求,则以武力达到我方目的。

四、为处理上述问题,预先着手准备派遣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