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偷袭珍珠港
23044700000007

第7章 美日间的脆弱纽带(4)

下午四时,首相和两位总长并排站立,将《关于促进对南方的对策问题》上奏天皇,并获得了天皇的批准。这样,六月十二日大致作出决定。两星期后,虽然松冈外相对此横加阻挠,但终于获得了解决。

日本在6月6日拟定的《对南方的对策纲要》,虽然明确指出了日本与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政治、军事关系,但这份最初的纲要,其核心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外交手段来进行的。可6月25日的最终修改方案则带有威胁性质的要求法国答应日本在法属印度支那建立和使用空军基地与港口、设施,明显带有强迫色彩,重心也由外交转移到了军事上来。试图通过武力威胁,逼法国答应日本的要求。

1941年6月22日,日本又拟定了《适应局势变化之帝国国策纲要》。

在关于这份“国策纲要”的讨论会上,杉山元首先说明了这份纲要的重要性及拟定它的原因。然后,由内阁诸位当权者进行讨论它的可行性。在讨论中,由于对这份纲要的认识角度和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存在很大差别,讨论变成了激烈的争论。

松冈洋右主张对苏开战,而塚田则认为避免与苏联开战。一时间,众人急论得不可开交。

松冈洋右:在现在这个时候,德国统治欧洲已经是迟早的事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武力进攻苏联,帮助德国尽快占领苏联。

塚田:占领苏联对我们没有半点儿好处。况且,德国在进攻苏联的问题上并没有与我们进行商量,而是自己随心随欲地闪击了苏联。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我们帮助他尽快占领苏联之后,他将会更加瞧不起我们。

松冈洋右:我们既然与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了同盟,我们三个国家就是一体的,我们要团结一致,抗击英、法、美、苏等世界强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夺取战争的胜利。与德国的关系,是战争胜利后才需考虑的事。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三国同盟的条约,共同进退。否则,结盟岂不是没有任何意义了吗?

塚田:无论如何,进攻苏联都不是明智之举。我们在中国战场上已经陷入了持久战,在太平洋上美军又虎视眈眈,如果此时进攻苏联的话,我们将要分散的精力太大了。

松冈洋右: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既然与德国结为同盟,就要用诚心来与其交往。

塚田:虽然说诚心很重要,但是在关键到国家命运的事情面前,诚心可以退在一边。

经过激烈的讨论,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大家决定第二天的会议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27日下午,日本再次召开会议,继26日关于国策纲要的讨论继续进行商讨。

会上,松冈洋右坚持以往的观点,主张以最快的速度对苏联开战。可是,海军方面的将领并不同意立即对苏联开战,陆军方面的将领也对立即参战抱有异议。如此一来,三方面意见始终达不成最终的一致,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议而未决。最后,杉山决定明天继续召开决定结果的会议。

28日下午,日本再次如开会议。虽然这次会议还是前两天一样争论不断,但陆海军两方面的首脑通过互相让步和妥协,最终达成了一致。虽然松冈洋右仍强烈主张对苏联开战,但由于陆海军双方面都达成了一致,他也不好去继续反对了。就这样,国策纲要被最终确定下来,最终的决定结果是:日本放弃进攻苏联,加强南进之势,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如果英美从中阻挠,那就对英美开战。

1941年7月2日,日本天皇亲自召开御前会议,对《适应局势变化之帝国国策纲要》进行了审议。这份国策纲要的通过与否,将对日本的命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天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会议一开始,近卫文麿就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日本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了简单的说明。接着,杉山、永野、松冈洋右就相关事务做了具体汇报。对于这些人的汇报,天皇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他的目光一直集中在眼前的那份“国策纲要”身上。

之后,日本枢密院长原嘉道在会上谈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他认为,对日本而言,德国对苏联的战争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可是,德军的强悍和苏联的承受力都超乎人的想象,这场战争最终鹿死谁手,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日本方面一旦对苏联开战,英美等国也不会袖手旁观,会不失时机地向日本开战,这样一来,日本在侵略中国,与中国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同时,还要与苏联与英美同时开战,这样的局面对日本是大为不利的,自然不是日本所想要看到的。因此,为了避免后顾之忧,日本只能选择对英美开战。此外,日本攻占法属印度支那,美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势必会从中阻挠。这样一来,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就不可避免了,既然如此,不如将苏联留给德国对付,日本专心向美国开战。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如果不进攻,日本就得不到必要的资源供给;一旦进攻,势必会让美国英国诸国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虽然看上去并不想与日本发生冲突,但日本一旦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也绝对不会手软的。由此可见,与美国的一战,是无可避免的。另外,如果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受到挫折,就会由闪击战转变成持久战,那英美会立即对德开战,帮助苏联。趁现在德国还占据上风的时候,日本应该立即派兵占据法属印度支那,即使美国心中不快,也不会马上对日开战,他们要等待时机……

听着他头头是道的分析,天皇的眼睛也越来越亮。最终,在下午1点30分,一个决定日本命运的国策纲领被天皇正式批准了。

1941年7月12日,日本再次召开座谈会。会议上讨论了是否与美国继续谈判的问题。

会上,就驻美国大使野村在美国举行的谈判是应该中止,还是应该继续进行下去,日本几位重要决策者进行了审议。

松冈洋右:赫尔的声明和美国的态度对日本是个侮辱,他们将日本的地位和美国的那些保护国与领土在一起相提并论,这本身就是对日本的轻视。与他们继续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我建议直接对美国宣战。

杉山:如果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我完全同意松冈君的意见。但是,如果站在军站的立场上来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件事情。试想,如果对美国宣战,那我们将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现状,即在南方要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方又要加强关东军的战备。这就已经使我们很疲惫了,如若再和美国闹翻,对我们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因此,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流露出一丝一毫与美国断绝谈判的口气,更不能在此时与他们开战,我们只有通过谈判,来为自己争取时间。我感觉谈判还是有必要继续进行下的。

松冈洋右:不管我们对美国战也好、谈也好,也不管我们对美国采取任何措施,美国对我们的态度都是不会改变的。美国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国家,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采取强硬措施比较好。

而近卫文麿首相则担心美日关系会因此而破裂。他认为,日本不应该完全拒绝谈判,应该既表示自己的态度,又提出对美国的建议。于是,他让手下人拟好了一份建议草案。

可是,当天下午,松冈洋右却命令只发一份拒绝赫尔声明的训令,对于那份日方的建议草案,并没有让人告诉野村。因为建议草案是近卫文麿亲自授权拟定并传达的,但松冈洋右却公然违抗,这令二人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正面冲突了。由于松冈洋右的强势作风,使得近卫文麿这个首相做得十分狼狈。

其实,自打近卫文麿内阁第二次组建之初,他的基本方针就是非常明确的。他企图通过与德国与意大利的相互勾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加强日本的实力,进而与英美对抗。这一主张贯穿了近卫文麿整个政治生涯。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不久,他便制定出“时局处理纲要”,在这份纲要中将“不惜与英美一战”归入了最显着的战略方针。

后来,随着希特勒在欧洲的肆意践踏和对苏联的开战,日本以陆军为主的军事力量强烈倾向于对苏开战。此时的近卫文麿,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陷入了混乱的思维之中,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将如何去做。同时,松冈洋右对于近卫文麿屡有“冒犯”,使得近卫文麿大为恼火。无奈之下,近卫文麿决定以退为进,用辞职的方式和松冈洋右“同归于尽”。因此,近卫文麿决定现任内阁全体成员于16日全体辞职。

1941年7月16日晚上9时,近卫文麿内阁向天皇递交了辞呈。这宣告着第二届近卫内阁的正式结束。

1941年7月17日下午,日本天皇又下令近卫文麿重组内阁。其实,这次近卫内阁的集体辞职,为的是将怀有同床异梦的人驱赶出去。

18日下午,内阁重新组建完毕,外相一职由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接任松冈洋右。新内阁组建完毕后,新外相丰田贞次郎发给日本驻德大使一封电报,向他表明日本对三国同盟信守的决心。

此外,新成立的近卫内阁还决定,如果到10月上旬日本与美国的和谈还是一无进展的话,日本将坚决对美开战。

1941年7月21日,美国破译了丰田发给日本驻德国大使的电报。电报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本国政府内阁更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国内问题,并没有其他意思。日本对美国的政策不变,将会继续恪守三国条约。”

通过这封电报,美国可以判断出,新改组的内阁也像之前一样,并没有放弃德意日三国同盟的条约和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入侵计划。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日本的战略方针一点儿也没有发生改变。

眼看着德军的节节胜利,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良机,急于攻占新加坡。

这时,在华盛顿,日美正在进行外交谈判。如果进攻新加坡,日美外交交涉决裂,便要冒日美开战的危险。是否可以轻举妄动,近卫文麿首鼠两端,海军也犹疑逡巡。

当时日本能够参与最高决策的首脑之间的意见很不一致。大体上分成三种意见。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和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唱一个调子,坚持对美英不辞一战;原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最初鼓吹对苏开战,接着又看风使舵,强调攻占新加坡;日本陆军皇道派的领袖荒木贞夫大将也各方奔走怂恿对苏开战,德日携手夹击苏联;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大将主张对美外交要继续谈判,不能轻易对美宣战。

陆军和海军内部的幕僚们,即陆军省、海军省、大本营陆军参谋总部和海军军令部四个单位内的局长、部长、课长们的意见也不完全一致。海军军令部第一部长福留繁认为,如果发动太平洋战争,单船舶一项,开战第一年预想就要损失140万吨,没有胜利的自信。连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都认为,初战可以胜利,到第二年以后就不敢说肯定有胜利的把握。

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和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4月16日日美会谈中拟议的《两国谅解草案》的第三项上,即日本必须遵守国与国之间互不侵犯的原则,从安南和中国领土撤出军队。陆军坚持不能从中国领土上撤出,海军则含糊其辞,骨子里的打算是不敢打没有胜利把握的仗,认为从中国撤军是应该的,但又碍于面子,不敢明说,吞吞吐吐一味搪塞。

面对这种情况,软弱的近卫文麿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在日本陆军急于开战的坚定言论上,近卫文麿知道,战争肯定是不可避免了。

1941年7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韦尔斯约见了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若杉公使。约见中,韦尔斯对若杉说:“根据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政府将会在近阶段采取某些行动,某些和平地区将变得不再和平。如果这的确属实的话,那日本所做的就和野村大使在谈判桌上所说的有着明显的矛盾……前几天我看到一份重要的情报,说是日本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以武力进攻法属印度支那,这明显违背了美日谈判中维护太平洋和平这一理念。”

若杉假装惊讶道:“这样的报告我怎么没看到?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日本真的对某些地方进行暂时的和平维护的话,对美日两国的谈判会有什么影响吗?”

韦尔斯重复道:“这种行为本身变违背了美日谈判的精神。”

若杉接着又问:“您所说的这个信息的来源,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吗?”

韦尔斯只是回答:“这个信息绝对是准确的。”

若杉还是百般狡辩。韦尔斯彻底看出来了,日本最根本的战略方针,就是将矛头对准了美国。看来,发生正面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了。

1941年7月23日,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进攻法属印度支那的详细情况,韦尔斯副国务卿打电话给正在休假的赫尔国务卿,商量如何处理日本野村大使提出的会谈要求。

赫尔国务卿思索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日本军国主义对法属印度支那的侵略战争,是日本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对西南太平洋发动全面进攻的最后一个布局。而他们在干这些事情的同时,还在与美国进行和平谈判,这是一个多么绝妙的讽刺。因此,我认为,美日之间,已经失去了继续谈判的基础。”

当天,野村拜访了韦尔斯副国务卿。野村说:“法属印度支那是在法国维西政府同意和下和平驻军的。对于这件事情,希望美国政府不要断定日本就是在打侵略战争。如果此时美国对日本采取禁运石油等一系列措施的话,我担心这是个误会,因此而影响了日美两国的关系。而且,日本新一届内阁同前届内阁一样,都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在此,日方真诚希望能够与美国缔结谅解协定。”

此时,面对更加虚伪的野村,韦尔斯并没有重复7月21日对若杉公使所说过的话,而是开门见山地回答:“很遗憾,我们认为日本所做的和所说的完全不一致,这很难让人理解。法国维西政府在法属印度支那问题上做出让步,是屈服出希特勒的淫威之下;而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南侵,其目的是为了将其当做日本继续南下的一个基地。”

野村见韦尔斯副国务卿一语中的,言辞肯定,不禁语塞,寒暄两句,便匆匆地告辞了。回到日本大使馆,野村连夜给日本发去了一份电报。在电报中,野村告诉日本美国的态度,并声称,美国方面态度极为强硬,谈判已经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