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22887700000361

第361章 水部(304)

(音佑。《纲目》)释名:黄鼠野狼(《纲目》)、 鼠(音生去声)、 鼠(音谷)、地猴。

时珍曰∶按《广雅》,鼠野狼即鼬也。江东呼为 。其色黄赤如柚,故名。此物健于捕鼠及禽畜,又能制蛇虺。《庄子》所谓骐骥捕鼠,不如狸 者,即此。

集解:时珍曰∶鼬,处处有之。状似鼠而身长尾大,黄色带赤,其气极臊臭。许慎所谓似貂而大,色黄而赤者,是也。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肉气味:甘,臭,温,有小毒。

主治:煎油,涂疮疥,杀虫(时珍)。

心、肝气味:臭,微毒。

主治:心腹痛,杀虫(时珍)。

附方:新一。

心腹痛∶用黄鼠心、肝、肺一具,阴干,瓦焙为末,入乳香、没药、孩儿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钱,烧酒调下,立止。(《海上仙方》)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鼷鼠

(《拾遗》)释名:甘口鼠。

时珍曰∶鼷乃鼠之最小者,啮人不痛,故曰甘口。今处处有之。

集解:藏器曰∶鼷鼠极细,卒不可见。食人及牛、马等皮肤成疮,至死不觉。《尔雅》云有螫毒,《左传》云“食郊牛角”者,皆此物也。《博物志》云∶食人死肤,令人患恶疮;《医书》云∶正月食鼠残,多为鼠 ,小孔下血者,皆此病也。治之之法,以狸膏摩之,及食狸肉为妙。鼷无功用,而为人害,故着之。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食蛇鼠

(《纲目》)集解:时珍曰∶按《唐书》云∶ 宾国贡食蛇鼠,喙尖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即愈。今虽不闻说此,恐时有贡者,存此以备考证。

尿主治:蛇虺伤螫(时珍)。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三

(《本经》中品)校正:旧在虫鱼部,今据《尔雅》移入兽部。

释名: (古 字,或作 )、时珍曰∶按∶《说文》 字篆文象形,头足似鼠,故有鼠名。

宗 曰∶ 皮治胃逆,开胃气有功。其字从虫从胃,深有理焉。

集解:《别录》曰∶ 生楚山川谷田野。取无时,勿使中湿。

弘景曰∶处处野中时有此兽。人犯之,便藏头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见鹊便自仰腹受啄,物相制如此。其脂烊铁,中入少水银则柔如铅锡。《蜀图经》曰∶状如 、豚。大者如豚,小者如瓜。脚短多刺,尾长寸余,惟苍白色。脚似猪蹄者佳;鼠脚者次之。去肉,取皮火干。又有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尾端有两歧为别;又有虎鼠,皮亦相类,但以味酸为别;又有山豚,颇相似,而皮类兔皮,其色褐,味甚苦,俱不堪用。

时珍曰∶ 之头、嘴似鼠,刺毛似豪猪,蜷缩则形如芡房及栗房,攒毛外刺,尿之即开。《炙毂子》云∶刺端分两头者为 ,如棘针者为KT 。与蜀说不同。《广韵》云∶似 而赤尾者,名暨居。

正误:恭曰∶ 极狞钝。大如豚,小如瓜。恶鹊声,故反腹受啄,欲掩取之,犹鹬、蚌也。虎耳不受鸡卵,且去地三尺, 何能跳之而入。野俗鄙言,遂为雅记,深可怪也。

宗 曰∶《唐本》注摈陶,理亦当然。

时珍曰∶按《淮南子》云∶ 使虎申,蛇令豹止。又云∶鹊屎中 。《纬书》云∶火烁金,故鹊啄 。观此则陶说非妄也,而苏氏斥之,寇氏和之,非矣。蜈蚣制龙、蛇,蜒蚰、蛞蝓制蜈蚣,岂在大小利钝耶?物畏其天耳。《蜀图经》所谓虎鼠即 鼠,亦 中一种也。

孙云∶ ,鼠属,能飞,食虎豹。《谈薮》云∶虎不敢入山林,而居草薄者,畏木上有鼠也。鼠见虎过,则咆噪拔毛投之,虎必生虫疮溃烂至死。 、 音相近耳。 能制虎,观此益可征矣。今正其误。

皮修治:细锉,炒黑入药。

气味:苦,平,无毒。

甄权曰∶甘,有小毒。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主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本经》)。

疗腹痛疝积,烧灰酒服(《别录》)。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炙末,白饮服方寸匕。烧灰吹鼻,止衄血。甚解一切药力(《药性》)。

附方:旧五,新八。

五痔下血∶《衍义》云∶用 皮合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腹热米饮服二钱,妙。《外台》∶用 皮方三指大,熏黄如枣大,熟艾一钱,穿地作坑,调和取便熏之,取口中有烟气为佳。火气稍尽即停,三日将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风冷,羹 将养,切忌鸡、鱼、猪、生冷,二十日后补之。

肠痔有虫∶ 皮烧末,生油和涂。(《简要济众》)肠风下血∶白刺 皮一枚(铫内 焦,去皮留刺),木贼半两(炒黑),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杨氏家藏方》)蛊毒下血∶ 皮烧末,水服方寸匕,当吐出毒。(《千金翼》)五色痢疾∶ 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方》)大肠脱肛∶ 皮一斤(烧),磁石( )五钱,桂心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叶氏《摘玄》)塞鼻止衄∶ 皮一枚,烧末。每用半钱,绵裹塞之,数易之瘥。(《圣惠方》)鼻中息肉∶ 皮炙为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眼睫倒刺∶ 刺、枣针、白芷、青黛等分为末。随左右目搐鼻中,口含冷水。(《瑞竹堂方》)反胃吐食∶ 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小儿惊啼,状如物刺∶用 皮三寸烧末,敷****饮儿。(《子母秘录》)犬咬伤∶ 皮、头发等分烧灰,水服。(《外台方》)肉气味:甘,平,无毒。

藏器曰∶食之去骨。误食令人瘦劣,诸节渐小也。

主治:反胃,炙黄食之。亦煮汁饮。又主 (藏器)。炙食,肥下焦,理胃气,令人能食(孟诜)。

脂气味:同肉。诜曰∶可煮五金八石,伏雄黄,柔铁。

主治:肠风泻血(《日华》)。溶滴耳中,治聋附方:新一。

虎爪伤人∶刺 脂,日日敷之。内服香油。

脑主治:野狼 (时珍)。

心、肝主治:蚁 蜂 ,瘰 恶疮,烧灰,酒服一钱(时珍)。

胆主治: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时珍)。治鹰食病(寇宗 )。

附方:新一。

痘后风眼∶发则两睑红烂眵泪。用刺 胆汁,用簪点入,痒不可当,二三次即愈。尤胜乌鸦胆也。(董炳《集验方》)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四

(寓类、怪类共八种)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四

猕猴

(《证类》)释名:沐猴(《史记》)、为猴(《说文》)马留(《倦游录》)、狙。时珍曰∶按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谓之沐,而后人讹沐为母,又讹母为猕,愈讹愈失矣。

《说文》云∶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猴形似胡人,故曰胡孙。《庄子》谓之狙。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胡俗称马留云。《梵书》谓之摩斯 。

集解:慎微曰∶猕猴有数种,总名禺属。取色黄、面赤、尾长者。用人家养者不主病,为其食杂物、违本性也。按《抱朴子》云∶猴八百岁变为猿,猿五百岁变为 , 千岁变为蟾蜍。时珍曰∶猴,处处深山有之。状似人,眼如愁胡,而颊陷有 。 音歉,藏食处也。

腹无脾以行消食,尻无毛而尾短。手足如人,亦能竖行。声嗝嗝若咳。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多浴于涧。其性躁动害物,畜之者使坐 上,鞭掊旬月乃驯也。其类有数种∶小而尾短者,猴也;似猴而多髯者, 也;似猴而大者, 也;大而尾长赤目者,禺也;小而尾长仰鼻者,也;似 而大者,果然也;似 而小者,蒙颂也;似 而善跃越者, 也;似猴而长臂者,猿也;似猿而金尾者,狨也;似猿而大,能食猿、猴者,独也。不主病者,并各以类附之。

附录: (音却) 时珍曰∶ ,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苍黑,能人行。善攫持人物,又善顾盼,故谓之 。纯牡无牝,故又名 父,亦曰 。善摄人妇女为偶,生子。又《神异经》云∶西方有兽名KT ,大如驴,状如猴,善缘木。纯牝无牡,群居要路,执男子合之而孕。此亦 类,而牝牡相反者。

(音据) 按郭璞云∶建平山中有之。大如狗,状如猴,黄黑色,多髯鬣。好奋头举石掷人。《西山经》云∶崇吾之山有兽焉,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名曰举父。即此也。

肉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诸风劳,酿酒弥佳。作脯食,治久疟(慎微)。食之,辟瘴疫(时珍)。

发明:时珍曰∶《异物志》言∶南方以猕猴头为 。《临海志》言∶粤民喜啖猴头羹。

又巴徼人捕猴,盐藏,火熏食,云甚美。

头骨主治:瘴疟。作汤,浴小儿惊痫,鬼魅寒热(慎微)。

附方:旧一。

鬼疟进退不定∶用胡孙头骨一枚,烧研。空心温酒服一钱,临发再服。(《圣惠方》)手主治:小儿惊痫口噤(慎微)。

屎主治:涂蜘蛛咬(慎微)。小儿脐风撮口,及急惊风,烧末,和生蜜少许灌之(时珍。

出《心鉴》及《卫生方》)。

皮慎微曰∶治马疫气。

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四

(戎、松二音。《拾遗》)释名:猱(难逃切)。

时珍曰∶狨毛柔长如绒,可以藉,可以缉,故谓之狨,而猱字亦从柔也。或云生于西戎,故从戎也。猱古文作 ,象形。今呼长毛狗为猱,取此象。

集解:藏器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人将其皮作鞍褥。时珍曰∶杨亿《谈苑》云∶狨出川峡深山中。其状大小类猿,长尾作金色,俗名金线狨。轻捷善缘木,甚爱其尾。人以药矢射之,中毒即自啮其尾也。宋时文武三品以上许用狨座,以其皮为褥也。

附录:猿 时珍曰∶ 善援引,故谓之 ,俗作猿。产川、广深山中。似猴而长大,其臂甚长,能引气,故多寿。或言其通臂者,误矣。臂骨作笛,甚清亮。其色有青、白、玄、黄、绯数种。其性静而仁慈,好食果实。其居多在林木,能越数丈,着地即泄泻死,惟附子汁饮之可免。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鸣三声,凄切入人肝脾。范氏《桂海志》云∶猿有三种∶金丝者,黄色;玉面者,黑色;及身面俱黑者。或云纯黑是牡,金丝是牝;牡能啸,牝不能也。王济《日询记》云∶广人言猿初生毛黑而雄,老则变黄,溃去势囊,转雄为雌,与黑者交而孕。数百岁,黄又变白也。

时珍按∶此说与《列子》 变化为猿,《庄子》 狙以猿为雌之言相合,必不妄也。

独时珍曰∶独,似猿而大,其性独,一鸣即止,能食猿猴。

故谚曰∶独一鸣而猿散。****盖取诸此。或云即黄腰也,又见虎下。

肉及血气味:缺。

主治:食之,调五痔病,久坐其皮亦良(藏器)。

脂主治:疮、疥,涂之妙(同上)。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四

果然

(《拾遗》)释名:禺(音遇)、 (音又。或作 KT )、 ( 、垒二音。或作 )、仙猴。

时珍曰∶郭璞云∶果然,自呼其名。罗愿云∶人捕其一,则举群啼而相赴,虽杀之不去也;谓之果然,以来之可必也。大者为然,为禺;小者为 ,为集解:藏器曰∶案《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状大于猿,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长柔细滑,白质黑文,如苍鸭胁边斑毛之状,集之为裘褥,甚温暖。《尔雅》 ,仰鼻而长尾,即此也。

时珍曰∶果然,仁兽也。出西南诸山中。居树上,状如猿,白面黑颊,多髯而毛采斑斓。尾长于身,其末有歧,雨则以歧塞鼻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柳子》所谓仁让孝慈者,是也。古者画 为宗彝,亦取其孝让而有智也。

或云犹豫之犹,即 也。其性多疑,见人则登树,上下不一,甚至奔触,破头折胫。故人以比心疑不决者,而俗呼 愚为痴 也。

肉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疟瘴寒热,同五味煮 食之,并坐其皮,取效发明:时珍曰∶案钟毓《果然赋》云∶似猴象猿,黑颊青身。肉非佳品。惟皮可珍。

而《吕氏春秋》云∶肉之美者, 猱之炙。亦性各有不同耶?附录:蒙颂 时珍曰∶蒙颂一名蒙贵,乃 之又小者也。紫黑色,出交趾。畜以捕鼠,胜于猫、狸。

长毛,白色,似握版之状。《蜀地志》云∶ 猢似猴而甚捷。常在树上, 然腾跃,如飞鸟也。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四

猩猩

(本作 。音生。《纲目释名:时珍曰∶猩猩能言而知来,犹惺惺也。

集解:时珍曰∶猩猩自《尔雅》《逸周书》以下数十说,今参集之云∶出哀牢夷及交趾封溪县山谷中。状如狗及猕猴,黄毛如猿,白耳如豕,人面人足,长发,头颜端正。声如儿啼,亦如犬吠。成群伏行。阮 云∶封溪俚人以酒及草屐置道侧,猩猩见即呼人祖先姓名,骂之而去。顷复相与尝酒着屐,因而被擒,槛而养之。将烹则推其肥者,泣而遣之。西胡取其血染毛 不黯,刺血必 而问其数,至一斗乃已。又按《礼记》亦云猩猩能言,而郭义恭《广志》云猩猩不能言,《山海经》云猩猩能知人言,三说不同。大抵猩猩略似人形,如猿猴类耳。纵使能言,当若鹦鹉之属,亦不必尽如阮氏所说也。又罗愿《尔雅翼》云∶古之说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说猩猩者,与狒狒不相远。云如妇人被发袒足,无膝群行,遇人则手掩其形,谓之野人。据罗说则似乎后世所谓野女、野婆者也,岂即一物耶?附录:野女 唐蒙《博物志》云∶日南出野女,群行不见夫。其状 且白,裸袒无衣襦。周密《齐东野语》云∶野婆出南丹州,黄发椎髻,裸形跣足,俨然若一媪也。群雌无牡。

上下山谷如飞猱。自腰以下有皮盖膝。每遇男子必负去求合。尝为健夫所杀,至死以手护腰间。剖之得印方寸,莹若苍玉,有文类符篆也。

时珍曰∶合此二说与前阮氏、罗氏之说观之,则野女似即猩猩矣。又雄鼠卵有文如符篆,治鸟腋下有镜印,则野婆之印篆非异也。亦当有功用,但人未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