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易产∶取鼠烧末,井花水服方寸匕,日三。(《子母秘录》)乳汁清少∶死鼠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勿令妇知。(同上)杖疮肿痛∶未毛鼠同桑椹子入麻油中浸酿。临时取涂,甚效。(《西湖志》)汤火伤疮∶小老鼠泥包烧研,菜油调涂之。(谈野翁方)小儿伤乳,腹胀烦闷欲睡∶烧鼠二枚为末,日服二钱,汤下。(《保幼大全》)鼠肉(以下并用牡鼠)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小儿哺露大腹,炙食之(《别录》)。
小儿疳疾腹大贪食者,黄泥裹,烧熟去骨,取肉和五味豉汁作羹食之。勿食骨,甚瘦人(孟诜)。主骨蒸劳极,四肢羸瘦,杀虫及小儿疳瘦。酒熬入药(苏颂)。炙食,治小儿寒热诸疳(时珍)。
附方:旧三,新一。
水鼓石水,腹胀身肿者∶以肥鼠一枚,取肉煮粥。空心食之,两三顿即愈。(《心镜》)小儿症瘕∶老鼠肉煮汁,作粥食之。(姚和众方)乳汁不通∶鼠肉作羹食,勿令知之。(《产书》)箭镞入肉∶大雄鼠一枚取肉,薄批焙研。每服二钱,热酒下。疮痒,则出矣。(《集要》)肝主治:箭镞不出,捣涂之。 耳出汁,每用枣核大,乘热塞之,能引虫也(时珍)。
胆主治:目暗(弘景)。点目,治青盲雀目不见物。滴耳,治聋(时珍)。
发明:时珍曰∶癸水之位在子,气通于肾,开窍于耳,注精于瞳子,其标为齿。鼠亦属子宫癸水,其目夜明,在卦属艮,其精在胆。故胆能治耳聋、青盲,睛能明目,而骨能生齿,皆肾病也。诸家本草不言鼠胆治聋,而葛洪《肘后方》甚称其妙,云能治三十年老聋,若猝聋者不过三度也。有人侧卧沥胆入耳,尽胆一个,须臾汁从下耳出。初时益聋,半日乃瘥矣。后世群方祖此,亦多用之。
附方:新四。
耳猝聋闭∶以鼠胆汁(二枚)滴之,如雷鸣时即通。(《本事方》)多年老聋∶《卫生家宝》方∶胜金透关散∶用活鼠一枚系定,热汤浸死,破喉取胆,真红色者是也;用川乌头(一个炮去皮)、华阴细辛各二钱,胆矾半钱,为末,以胆和匀,再焙干研细,入麝香半字。用鹅翎管吹入耳中,口含茶水,日二次。十日见效,永除根本。《圣惠》∶治久聋。腊月取鼠胆二枚,熊胆一分,水和,旋取绿豆大,滴耳中,日二次。
青盲不见∶雄鼠胆、鲤鱼胆各二枚,和匀,滴之立效。(《圣惠方》)鼠印(即外肾也)主治:令人媚悦(时珍曰∶按南宫从《岣嵝神书》鼠印合欢注云∶雄鼠外肾之上,有文似印,两肾相对,有符篆朱文九遍者尤佳。以十一、二月,或五月五日、七月七日、正月朔旦子时,面北向子位,刮取阴干,如篆刻下,佩于青囊中,男左女右,系臂上。人见之无不欢悦,所求如心也)。
脂主治:煎之,亦疗诸疮(弘景)。汤火伤(苏颂)。耳聋(时珍)。
附方:新一。
久聋∶鼠脂半合,青盐一钱,蚯蚓一条,同和化,以绵蘸捻滴耳中,塞之。(《圣惠方》)脑主治:针棘竹木诸刺,在肉中不出,捣烂浓涂之即出。箭镝针刃在咽喉胸膈诸隐处者,同肝捣涂之。又涂小儿解颅。以绵裹塞耳,治聋(时珍)。出《肘后》、《总录》)。
头主治: 疮鼻 ,汤火伤疮(时珍)。
附方:旧一,新二。
鼻 脓血∶正月取鼠头烧灰,以腊月猪脂调敷之。(《外台》)汤火伤灼∶死鼠头,以腊月猪脂煎令消尽,敷之则不作瘢,神效。(《千金方》)断酒不饮∶腊鼠头烧灰、柳花末等分,每睡时酒服一杯。(《千金》)目主治:明目,能夜读书,术家用之(陶弘景)。
发明:见胆下。
附方:旧一。
目涩好眠∶取一目烧研,和鱼膏点入目 。兼以绛囊盛两枚佩之。(《肘后》)涎气味:有毒。坠落食中,食之令人生鼠 ,或发黄如金。
脊骨主治:齿折多年不生者,研末,日日揩之,甚效(藏器)。
发明:见胆下。《雷公炮炙论》序云∶长齿生牙,赖雄鼠之骨末。
附方:新一。
牙齿疼痛∶老鼠一个去皮,以 砂擦上,三日肉烂化尽,取骨瓦焙为末,入蟾酥二分,樟脑一钱。每用少许,点牙根上立止。(孙氏《集效方》)四足及尾主治:妇人堕胎易出(《别录》。足∶烧服,皮主治:烧灰,封痈疽口冷不合者。生剥,贴附骨疽疮,即追脓出粪弘景曰∶两头尖者是牡鼠屎。
气味:甘,微寒,无毒。
时珍曰∶有小毒。食中误食,令人目黄成疸。
主治:小儿疳疾大腹。葱、豉同煎服,治时行劳复(《别录》)。
颂曰∶张仲景及古今名方多用之)。治痫疾,明目(《日华》)。煮服,治伤寒劳复发热,男子阴易腹痛,通女子月经,下死胎。研末服,治吹奶乳痈,解马肝毒,涂鼠 疮。烧存性,敷折伤、疔肿诸疮、猫犬伤(时珍)。
发明:时珍曰∶鼠屎入足厥阴经,故所治皆厥阴血分之病,上列诸证是矣。
附方:旧八,新十五。
伤寒劳复∶《外台》用雄鼠屎二十枚,豉五合,水二升,煮一升,顿服。《活人书》∶鼠屎豉汤∶治劳复发热。用雄鼠屎二七枚,栀子十四枚,枳壳三枚。为粗末。水一盏半,葱白二寸,豉三十粒,煎一盏,分三服。
男子阴易及劳复∶ 鼠屎汤∶用 鼠屎(两头尖者)十四枚,韭根一大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得粘汗为效。未汗再服。(《南阳活人方》)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普济》)室女经闭∶牡鼠屎一两炒研,空心温酒服半钱。(《千金方》)子死腹中∶雄鼠屎二七枚,水三升,煮一升,取汁作粥食。胎即下。(《子母秘录》)产后阴脱∶以温水洗软,用雄鼠屎烧烟熏之即入。(熊氏)妇人吹奶∶鼠屎七粒,红枣七枚去核包屎,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集要》方)乳痈初起∶雄鼠屎七枚研末,温酒服,取汗即散。(《寿域方》)乳痈已成∶用新湿鼠屎、黄连、大黄各等分为末。以黍米粥清和,涂四边,即散。(姚僧坦方)鼠 溃坏∶新鼠屎一百粒,收密器中五六十日,杵碎,即敷之,效。(《千金方》)疔疮恶肿∶鼠屎、乱发等分烧灰,针疮头纳入,大良。(《普济方》)鬼击吐血,胸腹刺痛∶鼠屎烧末,水服方寸匕。不省者,灌之。(《肘后方》)折伤瘀血伤损筋骨疼痛∶鼠屎烧末,猪脂和敷,急裹,不过半日痛止。(《梅师方》)中马肝毒∶雄鼠屎三七枚,和水研,饮之。(《梅师》)马咬踏疮,肿痛作热∶鼠屎二七枚,故马鞘五寸,和烧研末,猪脂调敷之。(《梅师》)狂犬咬伤∶鼠屎二升,烧末敷之。(《梅师方》)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曾经效验。(《寿域》)儿齿不生∶雌鼠屎(两头圆者)三七枚,一日一枚拭其齿。勿食咸酸。或入麝香少许尤妙。(《短剧》)小儿白秃∶鼠屎瓦 存性,同轻粉、麻油涂之。(《百一选方》)小儿盐 ∶鼠屎烧研,水酒空心服之。一岁一钱。
小儿燕窝生疮∶鼠屎研末,香油调搽。
毒蛇伤螫∶野鼠屎,水调涂之。(邵真人《经验方》)壤土 见土部。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鼹鼠
(音偃。《别录》下品)释名:田鼠(《礼记》)、鼢鼠(音愤)、时珍曰∶田鼠偃行地中,能壅土成坌,故得诸名。
集解:《别录》曰∶鼹鼠在土中行。五月取令干,燔之。
弘景曰∶此即鼢鼠也,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尖鼻甚强,常穿地中行,讨掘即得。今山林中别有大如水牛者,一名隐鼠。
藏器曰∶隐鼠,阴穿地中而行,见日月光则死,于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名同物异耳。
颂曰∶处处田垄间多有之。《月令》田鼠化为 者即此。其形类鼠而肥,多膏。旱岁为田害。
宗 曰∶鼹,脚绝短,但能行。尾长寸许,目极小,项尤短。最易取,或安竹弓射取饲鹰。陶引如水牛者释之,误矣。
时珍曰∶许慎言鼢乃伯劳所化。《月令》季春田鼠化为 ,《夏小正》八月 为鼠,是二物交化,如鹰、鸠然也。 乃鹑类。隆庆辛未夏秋大水,蕲、黄濒江之地,鼢鼠遍野,皆栉鱼所化。芦稼之根,啮食殆尽,则鼢之化,不独一种也。
肉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诸 蚀恶疮、阴 烂疮(《别录》)。
久食去风,主疮疥痔 (藏器)。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结成痈疽,食之可消。又小儿食之,杀蛔虫(苏颂)。
膏主治:摩诸恶疮(藏器)。
粪主治:蛇虺螫伤肿痛,研末,猪脂调涂(时珍)。
壤土 见土部。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隐鼠
(《拾遗》)释名:鼹鼠(音偃)、偃鼠集解:弘景注鼹鼠曰∶诸山林中,有兽大如水牛,形似猪,灰赤色,下脚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钝,亦名隐鼠。人取食之,肉亦似牛,多以作脯。乃云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辄成一鼠,灾年则多出也。
藏器曰∶此是兽类,非鼠之俦。大如牛而前脚短,皮入 辔用。《庄子》所谓鼹鼠饮河,不过满腹者。陶言是鼠王,精滴成鼠。遍访山人无其说,亦不能土中行。此乃妄说,陶误信尔。颂曰∶鼹鼠出沧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于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
时珍曰∶按《异物志》云∶鼠母头脚似鼠,口锐毛苍,大如水牛而畏狗。见则主水灾。《晋书》云∶宣城郡出隐鼠,大如牛,形似鼠,脚类象而驴蹄。毛灰赤色,胸前尾上白色。有力而钝。《金楼子》云∶晋宁县境出大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时出山游,毛落田间,悉成小鼠,苗稼尽耗。《梁书》云∶倭国有山鼠如牛,又有大蛇能吞之。据此则隐鼠非无,而陶说有本;诸家辟之太甚者,未深考耳。又《尔雅》云∶ 身似鼠而马蹄,长须而贼,一岁千斤,秦人谓之“小驴”者,即此物也。
膏主治:痔 恶疮(陶弘景)。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鼠
(音石。《纲目》)释名:硕鼠(与 同。出《周易》)、 鼠(音酌。出《广雅》)、雀鼠(出《埤雅》)、鼠(音俊。出《唐韵》)。
时珍曰∶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关西方音转 为 ,讹 为雀。蜀人谓之 鼠,取其毛作笔。俊亦大也。
集解:时珍曰∶ 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
形大于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善鸣,能人立,交前两足而舞。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鼢小居田,而 大居山也。范成大云∶宾州 鼠专食山豆根,土人取其腹干之入药,名 鼠肚。陆玑谓此亦有五技,与蝼蛄同名者,误矣。
肚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咽喉痹痛,一切热气,研末含咽,神效(时珍。出《虞衡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竹
(留、柳二音。《纲目》)释名:竹 。时珍曰∶ 状其肥,集解:时珍曰∶竹 ,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鸭肉。《燕山录》云∶煮羊以肉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解毒(时珍)。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土拨鼠
(《拾遗》)释名: (音驼拨)、答刺不花(出《正要》)。
时珍曰∶按《唐书》有 鼠,即此也。 ,言其肥也。《唐韵》作 ,音仆朴,俗讹为土拨耳。蒙古人名答刺不花。
集解:藏器曰∶土拨鼠,生西番山泽间,穴土为窠。形如獭。夷人掘取食之。《魏略》云∶“大秦国出辟毒鼠”,近似此也。
肉气味:甘,平,无毒。
时珍曰∶按《饮膳正要》云∶虽肥而煮之无油,味短,多食难克化,微动风。
主治:野鸡 疮,煮食肥美宜人(藏器)。
头骨主治:小儿夜卧不宁,悬之枕边,即安(时珍)。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貂鼠
(《纲目》)释名:栗鼠(《尔雅翼》)、松狗。
及松皮,夷人呼为栗鼠、松狗。
集解: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貂,鼠属,大而黄黑色,出丁零国。今辽东、高丽及女直、鞑靼诸胡皆有之。其鼠大如獭而尾粗。其毛深寸许,紫黑色,蔚而不耀。用皮为裘、帽、风领,寒月服之,得风更暖,着水不濡,得雪即消,拂面如焰,拭眯即出,亦奇物也。惟近火则毛易脱。汉制侍中冠,金 饰首,前插貂尾,加以附蝉,取其内劲而外温。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
肉气味:甘,平,无毒。
毛皮主治:尘沙眯目,以裘袖 之,即去(时珍)。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黄鼠
(《纲目》)释名:礼鼠(《韩语》)、拱鼠(同上)、时珍曰∶黄鼠,晴暖则出坐****,见人则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窜入穴。即诗所谓相鼠有体,人而无礼;《韩语》所谓礼鼠拱而立者也。古文谓之 鼠。辽人呼为貔狸,或以貔狸为竹 、狸、獾者非。胡人亦名令邦。
集解:时珍曰∶黄鼠出太原、大同,延、绥及沙漠诸地皆有之,辽人尤为珍贵。状类大鼠,黄色,而足短善走,极肥。穴居有土窖如床榻之状者,则牝牡所居之处。秋时畜豆、粟、草木之实以御冬,各为小窖,别而贮之。村民以水灌穴而捕之。味极肥美,如豚子而脆。
皮可为裘领。辽、金、元时以羊乳饲之,用供上膳,以为珍馔,千里赠遗。今亦不甚重之矣。最畏鼠野狼,能入穴衔出也。北胡又有青鼠,皮亦可用。银鼠,白色如银,古名鼠(音吸)。《抱朴子》言∶南海白鼠重数斤,毛可为布也。《百感录》云∶西北有兽类黄鼠,短喙无目,性狡善听,闻人足音辄逃匿,不可卒得。土人呼为瞎撞。亦黄鼠类也。
肉气味:甘,平,无毒。《正要》云∶多食发疮。
主治:润肺生津。煎膏贴疮肿,解毒止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黄鼠,北方所食之物,而方书无载。按《经验良方》有灵鼠膏,云治诸疮肿毒,去痛退热。用大黄鼠一个,清油一斤,慢火煎焦,水上试油不散,乃滤滓澄清再煎。
次入炒紫黄丹五两,柳枝不住搅匀,滴水成珠,下黄蜡一两,熬黑乃成。去火毒三日,如常摊贴。
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三
鼬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