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抱怨工作太忙,渴望休息,却很少有人舍得给自己一个长假;人们总说需要一个好身体,却从不锻炼;人们总说喝酒、抽烟伤身,却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人们总说钱乃身外之物,却把钱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要;人们总说环境太恶劣,需要大家来保护,却总是浪费水资源,大量排放废气……这些是人们总说的话,但也只是说说而已,难道大家都是心口不一的人吗?
人们其实都言行不一吗
部门新来了一位顶头上司,整天绷着张脸,看着很严肃的样子,对工作要求苛刻,也不愿与下属多交流。小米和KK都非常不喜欢这位新上司,上班时间她们俩经常在QQ上说上司的坏话,还给上司起了个非常不雅的外号——“牲口”。
小米说:“我要是没事,肯定不会主动跟牲口说话的,上次在电梯口遇见了跟他打招呼,他就像没听见一样仰着头走了,下次我看见他也装作看不见!”KK也说:“看他那个样子,骄傲个什么呀,我上次去吃饭见到他,都没答理他!上司就了不起?”
小米觉得,似乎没有人会答理这个新上司了,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因为人际关系恶劣而被调离。然而,公司聚餐的时候,她发现KK不但没有像她一样避免和上司同桌,反而主动坐到了上司身边,又是敬酒,又是夹菜,又是倒茶,眼睛里丝毫没有讨厌的神色。小米突然感到莫名的愤怒,原来KK是个心口不一的虚伪女人!
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就说明这个人真是虚伪得可以?
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讨厌豆芽,那么他在面对豆芽的时候一定会避免去食用。
也就是说,人们讨厌豆芽的这个态度,和他们因为讨厌而不食用豆芽这个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
这个假设推动着研究继续,但研究者却碰到越来越多的疑问,终于有人跳出了这个“圈套”。通过一年的持续研究和记录,这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新的假设:“人们的社会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社会态度很少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其实人们的言行并不一致。
这个假设的提出顿时让人们感到很困惑,难道我们天生就是虚伪的人,做事不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
于是又有人做了很多的实验,所有的研究几乎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态度与真实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极其微弱,甚至做出不存在相关的结论!
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总结出了一些原因。
首先,因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很多相互矛盾的态度,这些态度都在等待着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并不受人们主观控制。
其次,人的行为与态度产生矛盾,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别无选择,所处的环境对人的要求就是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再次,因为来自社会的压力,或仅仅是为了避免某种难堪,人们也会表现得心口不一。
“不一致”未必就虚伪
但是,人们总是习惯把心口不一和虚伪、狡诈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仿佛一个人只要表现出心口不一,就被贴上不真诚、说谎话的标签,为人们所憎恨。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愿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自己也经常有心口不一的时候,而且有时候甚至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因为那是当时情境的需要。
心口不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作为成熟的标志。从心理学上讲,成熟有三方面的标志,一是生理成熟,二是心理成熟,三是社会性成熟。如果将心口不一换个方式理解,将它看做是懂得迁就,懂得克制,就会发现心口不一其实是横贯在心理成熟和社会性成熟之间的桥梁,这是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面对的情况。有时候心口不一不但能够让你避免麻烦,而且被视为体现出了一种智慧、包容和豁达的稳健,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