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读点趣味心理学
22829000000106

第106章 只挂鸟笼不养鸟

一个人闲来无事,买了个鸟笼回家挂着,只是图这个鸟笼好看,而没有其他想法。但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似乎在被这只鸟笼牵着鼻子走,除非买一只鸟来或者将鸟笼扔掉,否则这个笼子是无法安然地挂在家中了。

有了鸟笼就得养鸟

心理学上著名的鸟笼效应来自于一个非常有趣的打赌,它是由哈佛大学的教授詹姆斯发起的。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同时退休。某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跟你打赌,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一定能让你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相信詹姆斯的话,认为自己没有养鸟的兴趣,是不可能为此养一只鸟。

过了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就送了他一只精美的鸟笼,并要求卡尔森一定要将鸟笼挂在客厅里。

卡尔森接过鸟笼,并将它挂在客厅的显眼处。他转过身对詹姆斯说:“老朋友,你别费劲了,我是不可能养鸟的。”

然而,过了几天,每个到卡尔森家中拜访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会问一个问题:“鸟是什么时候死的?”卡尔森只好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访客解释。可访客们听完后都投以疑惑和不信任的眼神。最后,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放进了笼子里。

鸟笼必须配有鸟,这是大部分人的惯性思维。旁人的询问会给家中挂着一只空鸟笼的卡尔森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买一只鸟来放进鸟笼,又比无数次地解释为什么家中挂有一只空鸟笼来得简便。

昂贵的书桌

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笼效应的神奇魔力。

而早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著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就陷入了这样的烦恼。为此,他撰写了一篇名为《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的文章,并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这篇文章是来自于丹尼斯·狄德罗的真实感受。当时,有位朋友从国外带回了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送给丹尼斯·狄德罗。丹尼斯·狄德罗非常喜欢,就将原来的旧睡袍塞在了衣橱的角落,每天把新睡袍穿在身上。每次,丹尼斯·狄德罗穿上睡袍的时候,都有变身贵族的错觉。

于是,他穿着奢华精美的睡袍在房间里有模有样地走来走去,心里美滋滋的。突然,他发现脚下的地毯质地非常粗糙,针脚粗得吓人,衬不起这件华贵的睡袍。第二天,丹尼斯·狄德罗立刻换了一张质地柔软、做工精良的地毯。

结果,过了不久,丹尼斯·狄德罗又觉得房间里的书柜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好像衬托不起这件美丽的睡袍和昂贵的地毯,于是又换了书柜。

接下来,丹尼斯·狄德罗还有更多的烦恼,换了书柜又想换书桌,换了书桌又想换椅子……结果是没完没了地烦恼下去。这就是丹尼斯·狄德罗与旧睡袍离别之后的烦恼。

给自己放置鸟笼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鸟笼效应的“支持”者呢?总是提前给自己放好鸟笼,然后在别人奇怪的眼光当中,不断去寻找适合这个鸟笼的鸟,完全忘了当时的初衷也只是因为对“鸟笼”本身的喜爱。

比如很多女孩都迷恋奢侈品,有的女孩会花上几个月的节余去买一样,可是买回来却发现,自己的行头跟这个奢侈品根本不搭。不想让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躺在衣柜里,那就要添置一些配得上它的东西。

于是,一样、两样……不计成本,也不管是否真的需要。总之,既然有了鸟笼,就得放鸟进去,不然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心里又如何舒服!

这样看来,不光鸟笼效应会折磨人,惯性思维也同样会。

店长给店员们做培训时讲了一个例子。一个哑巴来到店里想要买几颗钉子,他对着店员用手比画,右手捏成拳状向左手敲去。店员似乎明白了,拿了一把锤子给他。哑巴摇摇头,扬起了左手。这次,店员心领神会,给哑巴拿来了钉子。哑巴高兴地走了。

“那么,如果一个瞎子要来店中买剪刀,店员该怎么做呢?”店长问道。

店员们抢着回答,他只需用两个指头比画剪刀剪东西的样子就可以了,别人肯定能看懂的。

店长笑了,说:“难道他不能直接说‘我想买一把剪刀’吗?”

惯性思维局限住了这些店员,从哑巴到瞎子,他们并没有去思考两者本质上的区别,而只是关注如何比手势更贴切。

这样看来,人们在看见鸟笼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询问鸟的去向,也是件正常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