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有多种不同版本,其大意不外乎以下内容: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隔壁的姜家结了一个瓜。到秋天瓜熟了,两家准备将把瓜分开,切开以后里面有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大家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从小聪明伶俐,长大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孟姜女16岁那一年,秦始皇开始到处抓人修筑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为了躲避差役,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跑到孟姜女家附近时口干舌燥。刚想找点水喝,忽然看到这里也在抓人,他一着急跳过旁边一堵矮墙,发现墙后面有一位漂亮的小姐,原来这里是孟姜女家。孟姜女被突然跳进来的范喜良吓坏了,她刚想叫喊,范喜良赶紧上前哀求说:“小姐别喊,我是逃难的,请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原来是个白面书生,长得还挺俊秀,便带他去见家人,并把他藏起来。官兵走后,孟姜女的父母仔细盘问了范喜良的情况,范喜良一一作了回答。姜家见他知书达礼,就问他欲往何处。范喜良说不知去哪里好,姜家就说不如先在家中住下,等过一段日子再回家。范喜良一听很高兴,就在姜家住下了,日久天长竟与孟姜女产生了感情。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跟女儿商量要招他为婿,孟姜女也很愿意,这门亲事就定下了。
一个月后,姜家择了个吉日良辰,请了亲戚朋友,摆了几桌酒席,孟姜子与范喜良拜堂成亲了。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一伙官兵,二话不说就把范喜良抓去修长城了。
范喜良走后,孟姜女日也盼夜也盼,眼巴巴地盼了半年,范喜良还是音信全无。天气渐渐冷起来,孟姜女担心丈夫,赶做了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父母看她心意已决,就答应了。孟姜女收拾好行装,辞别二老,踏上寻夫的行程。
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逢人就问,问过了几千人才打听到范喜良的消息。原来范喜良已经累死了,尸体被埋在长城下面。
孟姜女一听,仿佛五雷轰顶,顿时失声痛哭起来。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长城倒塌了好几百里,露出范喜良的尸骨。孟姜女看到丈夫的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从这里路过。他听说孟姜女哭倒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可是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就想要霸占她。起初孟姜女宁死不从,最后转念一想,丈夫的仇未报,黎民的怨没伸,不如先报仇再说。于是她说:“你要我依从,必须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一听忙说:“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吧!”
孟姜女说:“头一件,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率领文武百官送葬。”
秦始皇一听火了,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就说:“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不答应不行,就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之后,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文武百官也跟着哭丧。等发丧完了,孟姜女对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非常高兴,率领众人来到海边,正想着如何成亲的时候,只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自杀殉夫了!
有很多人相信,孟姜女确有其人,只是其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事情却有点不敢苟同。也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不过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已,纯属虚构。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历史上杞梁之妻哭夫的神话演变。
考证史籍,“哭城”一事首见于《左传》,大意如下:
公元前550年,齐国人杞梁在讨伐莒国(今山东莒县)的战役中阵亡了。杞梁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感觉无依无靠,悲从中来,扑到杞梁的尸体上不停地痛哭,一连哭了7天7夜,把莒国的城墙都哭塌了。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庄公还因此专门派使者慰问过杞梁的妻子。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史学大家顾颉刚明确指出,孟姜女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杞梁之妻。
那么,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又是怎么来的呢?专家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首先,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齐国盛行哭调,而杞梁(后演化成喜良)战死其妻恸哭无疑是悲剧的最好材料,也为其流传奠定了基础。及至西汉时期,学者刘向在《说苑》、《列女传》中又增加了杞梁妻子“连哭十日后,赴淄水而死”的细节。几百年后的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一书也有杞梁战死后其妻恸哭不止,齐庄公派人安慰的记载,内容大体与《左传》相似。上述几本书中并没有提到杞梁姓范,也没有出现过诸如“孟姜女”之类的名字,一直都是杞梁之妻。后来在敦煌石窟中发现唐朝曲词,才见到最早记载孟姜女送寒衣赴长城的情节,甚至加上一段孟姜女与秦始皇斗智的故事。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史实加传说”,至于孟姜女与秦始皇斗智一段,不过是人们对统治阶级的无声控诉。
宋代以后,随着大范围的文化普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被编成评词话本,甚至被谱成歌曲杂弹,广泛流传。这样一来,孟姜女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姜女庙”四时香火不断,孟姜女甚至被列入“二十四孝”的第十一孝,神化成“仙女下凡”。到明代时,由于朱明统治者刻意强调“身死事小,失节事大”,全国各地开始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孟姜女的故事也小有变化,比如范喜良偷看孟姜女洗澡一节被很多版本删去。
也有人对于孟姜女即《左传》中“杞梁之妻”的观点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战事频仍,民不聊生,夫死妻哭的题材比比皆是,《左传》中也并非只有杞梁妻一例,因此只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杞梁之妻便是孟姜女的原型。再说,可以阻挡千军万马的城墙竟然会被一位妇女哭塌,这本身就太过荒诞,令人难以信服。
那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到底是如顾颉刚所说,是杞梁战死其妻痛哭的演变,还是一个民间传说呢?在此,我们认同顾颉刚的看法,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左传》中杞梁战死其妻恸哭的史实基础上,经过历代劳动人民不断丰满并最终成型,它不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发泄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愤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赞扬孟姜女为爱坚贞不屈的同时,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无可避免地加入了诸如“贞女烈妇”、“殉夫”等封建文化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