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21

第21章 兄弟争权

李渊早已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但李建成还是不放心。他为了巩固自己太子的地位,接受谋臣魏征、王硅的建议,于公元622年11月,率兵讨伐刘黑闼。在此之前,刘黑闼的主力已被李世民摧毁,所以在公元623年初,李建成顺利地平定了刘黑闼的残部。但这样的“军功”还是远不及李世民的功业,李建成的心病仍未除去。

一次,李世民曾跟随李渊到李元吉的住处走访,李元吉认为这是杀李世民的好时机,便让他的卫士宇文宝埋伏在卧室中,伺机行刺李世民。李建成害怕事情办不成,考虑到父亲李渊也在,不敢轻易下手,派人赶紧制止说:“陛下和他在一起,弄不好惊动陛下,怪罪下来,你我怎么担当得起呢?我们不如先饶他一回,另谋良机。”

李建成认为要有效地对抗李世民,就必须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因此李建成没有请示李渊,抓紧秣马厉兵,擅自从长安和外地招募了两千余名身强力壮、武艺精湛的勇士,充任东宫卫士,号称“长林兵”。又秘密派人到幽州,要燕王李艺挑选三百名精锐骑兵到长安,供他使用。

李世民得知此情,立即派人向李渊告发,说李建成私自招兵,图谋不轨。李渊召见李建成,严厉地批评了他,下令解散“长林兵”。并把他派往幽州招兵买马的人判了刑,流放到边远地区。李建成表面上承认错误,表示悔改,暗中却继续做准备,等待时机。

李渊嫌夏天长安太热,便在渭北的宜君县建了一座行宫,叫仁智宫,每年夏天都要去那里避暑。公元624年6月,李渊离开长安要到仁智宫,他命令李世民、李元吉跟随,命李建成留守长安处理日常事务。李建成认为这是一个除掉李世民的绝佳机会,于是就和李元吉密谋。李建成派使者通知自己的亲信杨文幹(gan)起兵阻杀李世民。

6月间,正在高祖整顿纲纪的时候,忽然庆州(今甘肃庆阳)传来重大变故:都督杨文斡造反,全州已经被他占领。

这里说明一下,杨文幹曾经守卫东宫,与李建成很是亲密。李建成常常与杨文斡密谋要除掉李世民,李元吉也曾参与谋划。杨文斡对李建成说:“要杀李世民很简单,不过举手之劳,何必策划来策划去呢?”

有一次,李世民、李元吉陪高祖到仁智宫,当时李建成也在。李建成悄悄对李元吉说:“今天父皇出行,我们可以见机行事。”

李元吉忙问有什么好主意。李建成附在元吉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番。李元吉听完立即面露喜色道:“办法高明!”然后李建成离开,并派人偷运武器盔甲送给杨文斡,命令他马上起兵,里外相应。派去的人走到半路上,因为担心事情泄露,犹豫半天,还是直接向高祖报告了。高祖一听很生气,马上传令杨文斡进京面见。李元吉也听说了此事,急忙让人叮嘱杨文幹,千万不要来京。

杨文幹得到元吉情报后,便说:“一不做,二不休,我干脆造反算了。”于是带兵从庆州到了宁州(今甘肃宁县)。这时高祖已经感到了事态严重,亲自写下诏书,让李建成前去见他。李建成非常害怕,根本不敢露面。后来,身边人劝李建成最好还是向父王谢罪。

李建成左思右想,别无他法,只好轻车简从前去见高祖。高祖见到李建成后,将其痛骂一通,又令左右人员把他关了起来。

这时,因杨文斡兵至宁州,宁州的警报如雪片般飞来,先说被包围了,迅即又说城已失陷。在这危急时刻,高祖忙把李世民叫来问他有何计策。

李世民答道:“杨文斡这个逆臣,有什么可怕的?首先,地方军队可以讨伐他;如果一下子不能灭掉他,派一员主将前去,马上就可搞定。”

高祖说:“事关建成,他自然不能去。不如由你出马,等你平乱回来,我立你为太子,将李建成贬为蜀王。”李世民奉命而去。而李元吉则在宫中贿赂高祖身边的妃子,为李建成斡旋开罪。

李世民率领的部队才走到宁州附近,那杨文斡的部下已是十分害怕,闻风而动,杀了杨文幹,宣布投降。等李世民回到长安,高祖却绝口不提更换太子一事。李世民知道其中有变,只好付诸一笑。

杨文斡事件后,李建成再不敢轻易说李世民的坏话,但仍在暗中和李世民作对。李世民赞成的事,他总要反对;李世民反对的事,他又总要赞成。表面上兄弟之间没有大的争斗,但骨子里的裂痕却越来越深了。

公元624年7月,李渊到城南打猎练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同去。李渊命令三个儿子比赛跑马射箭的武艺。李建成有一匹马,是从突厥买来的,肥壮而又高大,很不驯服,要么躺倒不跑,甚至干脆将骑乘的人摔下来。李建成假惺惺地把它送给李世民,说:“这是一匹千里马,一跃而起,能跳过几丈深涧,二弟既然善于骑射,不妨试骑一下。”

李世民不知是计,翻身上马,向一只鹿追去。谁知才骑上去,马儿就卧地不跑了。李世民跃下马,站在数步之外,等它起来了,又翻身骑了上去,但马儿立刻又躺倒不跑了。这样来回几次,惹得兴致勃勃的李渊很不高兴。李世民对身边的人说:“我兄弟想用这招让我父亲迁怒于我,再趁机除掉我。但死生由命,这哪里伤得了我呢?”

这话传到李建成耳朵里,他又串通李渊的宠妃攻击李世民说:“秦王称自己受天命,正要当天下之主,不会随便死掉的!”李渊大怒,立即先把李建成、李元吉召来,问李世民的话可是真的。听了一面之词后,李渊又把李世民召来,怒斥道:“天子自有天命,不是谁用智谋和武力就可以得到的,你想当天子,也太急了些吧!”

李世民听了,诚惶诚恐,脱下帽子,在地下叩着响头,连忙申辩道:“儿臣确实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请父王派朝廷监察大臣来详核此事。”但李渊听信谗言,对李世民极不信任,李世民有口难辩。

正在情急之中,忽然有快马来报,说是突厥军队又开始大举入侵。李渊心想,最好派李世民前去防守,于是,对这件以下犯上的事情也就暂时不再追究了。李世民欣然带兵前往,他也想借这个机会,立个战功,缓和一下与父亲的紧张关系。

李世民走后,李建成、李元吉又对李渊说:“李世民自恃立下点战功就不可一世、傲视群雄,全然不把父王和我们看在眼里。他手下的那些人也一个个如狼似虎、无信无义。今天父王对他恶语相向,他一定会怀恨在心。父王如果不及早提防,只怕日后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呢!”

李建成手下的亲信也随声附和,劝李渊早点除掉李世民。李渊听了,心中’自然有一丝不快,李世民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是自己的爱将。但是,在皇位和权力面前,父子亲情似乎也就没有那么浓烈了。他开始考虑如何消除隐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