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13

第13章 秦王破阵乐

扫平诸侯

李渊父子虽然建立了唐王朝,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也都被李渊父子所笼络,但他们并没有掌控整个中国,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依然是李渊父子一统天下的绊脚石。为了扫清这些障碍,李渊父子便着手发动了一系列统一中国的战争。

薛举父子便是这些割据势力之一。薛举原本是隋朝金城府(今甘肃兰州)的一名校尉,他家财万贯,于是就以此为资本,广交英雄豪杰,在这一带称王称霸。公元617年4月,陇右(今陇山以西)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金城太守命令薛举前去镇压。不料,这薛举和他的儿子薛仁杲(gao)却趁着这个机会举兵反隋。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并封他的儿子薛仁杲为齐王。

他们兵分几路,攻下西平(今青海乐都)、浇河(今青海贵德)两郡,进而将陇西(今甘肃陇西)大片地区占领,聚集了约十三万兵力。7月,薛举自称为秦帝,立儿子薛仁杲为皇太子。12月,薛举就派薛仁杲率领数十万大军攻下扶风,意在夺取长安。

薛仁杲刚攻下扶风不久,就听说李渊父子已经捷足先登占领了长安,勃然大怒,气得一拳把桌子上的茶杯击得粉碎,骂道:“李渊是什么东西?他竞然也能当皇帝,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原来,薛仁杲正准备集中兵力向长安进攻夺取帝位,没料到让李渊抢先了一步,难怪他恨得咬牙切齿。

薛氏父子当然不愿向李渊俯首称臣,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向长安挺进。但是,李渊父子颇得民心,李家军军威雄壮,非薛家军能敌。薛仁杲不敢硬攻,就经常派兵到长安郊区百里处侵扰,使那里的百姓蒙受了很大的损失。长安人心浮动,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论地盘大小,薛举不比李渊逊色多少,论人多势众,李渊望尘莫及。薛举父子挟刚取得巨大胜利之气势,穷举三十万大军直抵扶风(今陕西凤翔县),显然进一步想逼近长安城,这对刚成立的大唐帝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冲击。李渊父子明白到,如果这一仗折败,帝国可能就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说不好很快就玩完。

当时李渊还未称帝,但李建成已经被立为世子,是未来的接班人,就留在宫里处理一些国家大事。这显然是必要的。所以,李渊就派李世民率兵反击。这是唐初统一战争的第一个大战役,是李世民一生中亲征的著名战事。

李世民第一场仗打得非常顺利,他在扶风(陕西凤翔县)一下子就把薛举的儿子仁杲打得落花流水,薛举大为吃惊,以致对部属说出“自古以来,皇帝有没有投降的”这样既荒唐又没有骨气的话。总的说来,这场仗以薛举父子失败告终。究其根源,薛举父子也是挟着先前的大捷而来,第一次跟李世民交手,对方的底细没有摸清楚,所以吃了一个大亏。另外一个原因是,薛举父子的军力之强主要体现在精悍无比的骑兵团之中,虽然史书没有详载,也不难推测,可能他们太小看对手,没有充分作出部署,发挥不出骑兵的威力。

但这一仗没给薛举以致命性的打击,只是初步打击他们的气焰罢了。薛举等人经过必要的调整之后,又准备卷土重来。在武德元年,薛举与另一支反隋割据力量梁师都伙同起来,搭上突厥,一起攻打长安。这是条好计谋。但是李渊比他们更加高明。他赶紧派会都水监宇文歆出使突厥,歆说突厥止其兵,因此薛举的行动不得成功。当然,李渊这项行动,背后也付出相当的代价,送了大量的重礼给突厥,又低声下气地说了好多肉麻的话,突厥可能乐于坐山观虎斗,企图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6月,李渊建唐刚刚一个月,薛举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泾州(今甘肃泾川)。李渊又派次子秦王李世民为大元帅,纳言刘文静为元帅府长史。吏部侍郎殷开山为行军司马,总管五万大军前往抵御。

秦唐两年相遇于高土庶城(今陕西长武县北),李世民认为秦军后方遥远,军粮补给比较困难,因此秦军的战术肯定是打速决战。而唐军则正相反,身后是本土基地,用不着为给养担心,最好是打持久战。所以李世民深沟高垒,关门避战,任凭秦兵在营外怎佯挑战,就是不出。

双方对峙了几天,不料李世民突然患了疟疾,忽寒忽热,实在支持不住,只好退到彬县疗养,把前线军事指挥交给长史刘文静代理。他临走的时候嘱咐刘文静和殷开山说:“薛举大军深入,粮少兵疲,利速战。我们只要坚守住,时间一长,他们的斗志便松懈了,那时我们再来反攻。这个期间任凭薛军怎样挑战,千万不要应战。”但那时唐军新定关中,连打胜仗,将士们普遍存在着骄傲情绪。而刘文静和殷开山对当时的军事形势和双方兵力的优劣心中无数,结果当秦军又来骂阵,终于忍耐不住,答应了将士们请战的要求,率军在长武城西南的浅水原布阵,与秦军展开战斗。

唐军布成方阵,前后照应,跟秦军主力在一望无边的草原上厮杀。陇右是牧区,养了许多良马,所以战斗中秦军骑兵占了优势。不过唐军斗志正旺,大将刘弘基、李安远等,骁勇异常,不断把秦军将领杀下马来。眼看着秦军即将支撑不住,突然号角响起,一支几千骑兵的秦军直扑唐军的阵后。刘文静赶忙分师抵御,然而骑兵速度快,霎时间便冲入唐军阵中,只听得喊杀声、马蹄声、兵刃碰击声和受伤士兵的哀号声响成一片。唐军阵势大乱,刘弘基和李安远都在混战中受伤被俘。刘文静和殷开山只好指挥残兵且战且走,结果这一仗唐军的兵力损失了六成,可以说是自兴师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李世民无力反攻,只好带病回到长安去请罪,刘文静和殷开山也受到了革职的处分。

到了8月,薛举又派遣儿子薛仁杲进攻宁县,想乘胜直搗长安,全部占领关中。高祖李渊仍派李世民率兵御敌。这时薛举得病暴死,其子薛仁杲继位,屯居在圻(qi)土庶城(位于今日泾川县城境内),李世民率唐军仍然在高土庶城扎寨。李世民吸取了上次战败的教训,坚壁不出,无论薛仁杲怎样挑战,李世民一概不理。秦军多次进攻,唐军深沟高垒,严密防守,秦军始终未能得手。

唐军中有些将领沉不住气,接二连三地向李世民请战,李世民不肯答应。有些老将背后议论,说这位秦王究竟年轻,打一次败仗就把胆子吓破了。李世民听后只是一笑,全不在意。日子一天天过去。塬上的茂草由青发黄,渐渐地枯萎了,两军在这里对峙了六十天。

秦军后方离得远,军粮运输不及时,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军心不免动摇,再加上薛仁杲轻狂自负,对那些跟他父亲一同起兵的老将们毫不尊重,一味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动不动就叱责辱骂,结果大将牟君才、梁胡郎先后率领所部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认为反攻的时机到了,他仍然选择浅水原为战场,先派行军总管梁实领一支五千人的小部队在浅水原扎营。

圻土庶城里的薛仁杲得到消息,立即派大将宗罗喉率大军赶来,想把这支小部队吃掉。梁实仍然采用老办法,扎住营寨,坚守不出。秦军连续攻打了几天,唐军虽然有一些伤亡。但秦军初来时的那股锐气却也慢慢耗去不少。接着,唐军开来了援军,领兵的是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宗罗喉这次不等唐军扎营,便亲自领兵来攻,两军在浅水原上激战。那边的梁实也从营寨里杀了出来。宗罗喉两面受攻,有些手忙脚乱。突然,仿佛从天边滚来一阵惊雷,马蹄声震得草原也在颤动,原来是李世民率领他在太原亲自训练的两千精骑兵杀奔过来了。后面则是几万人的唐军大队,漫山遍野都是唐军的旗帜。李世民带着精骑几十人,首先冲入秦军当中。他身穿亮银铠甲,胯下一匹白龙马,手舞钢枪,就像一朵白云一样在秦军阵中杀进杀出。宗罗喉遭到猝然袭击,乱了阵脚,指挥也不灵了,急忙带领残卒向泾川圻土庶城败退。

李世民集合了唐军队伍,命令由庞玉统帅大军,随后赶赴圻土庶城,他自己则仍然率领那两千精骑,乘胜追击。他的舅舅、大将窦轨拉住他的马缰说:“宗罗喉虽然败退,但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城,你只带两千人去追击,孤军深入,太危险了,还是跟大军一起去吧!”李世民笑笑说:“舅,放心,我心中有数。现在形势就像劈竹子一样,不可失去势头。”说着便率领两千骑兵,直向圻土庶城奔去。

事前,李世民找到几个熟悉地形的泾川当地人,追击时便由他们带路,从小道绕到圻庶城南的泾河岸边,切断了宗罗喉的归路。等到宗罗喉率领残军赶到泾川时,只见唐军骑兵已沿河边列成阵势,当先一员白甲白马的年轻将军,跃马横枪,威风凛凛,正是唐军主帅李世民。秦军这时已经毫无斗志,没人敢上前跟李世民交战,竞呐喊一声四处逃散了。

到了晚间,唐军主力赶到,全军渡过泾河,把圻土庶城团团围住。守城的秦军士兵,纷纷出城投降,薛仁杲一看大势已去,第二天率领剩下的一万多将士也投降了。李世民进城受降。接着又派人去接收了薛家父子原先控制的郡县,陇右地区划入了唐朝的版图。这个地区的平定,使唐王朝的后方安全得到了保证。

唐朝大军凯旋,来到彬县,见从长安赶来代表皇帝劳军的李密,正在城外迎接。李密是瓦岗军主帅,在北邙山一败涂地,只好投了李渊,山东划归唐朝。

李世民早已知道李密大名,对他来迎劳表示感谢。劳军宴会摆在州署大堂,全军重要将领参加;其余将士也都分到酒食。宴会上李世民在中间坐了,两边分别是皇帝的代表李密和李世民的舅舅窦轨,其余的依次是庞玉、梁实等大将,以及秦军降将牟君才等。李世民当时才二十岁,青年得志,神采飞扬。宴会开始,李密首先宣读了皇帝慰问的诏书,将领们齐呼万岁。接着便送上了御酒御膳,大家一齐开怀畅饮起来。旁边有军中的乐手,吹奏着军乐曲,场面十分热烈。酒过三巡,庞玉执壶来为李世民斟酒,把盏问道:“浅水原会战当时,殿下舍弃了步兵,只带领两千轻骑,又没有攻城的械具,却直奔圻土庶城下。当时我等都为殿下担心,但最后却取得胜利,这是什么缘故呢?”李世民微笑答道:“宗罗喉率领的是陇外的精兵,非常勇悍,我军是出其不意将他战胜的,当时的斩获并不多。如果让他们缓过气来回到圻土庶城中,跟城中守军会合,兵力仍然不少。攻打起来自然麻烦,所以我才绕路赶去,将宗罗喉截住。我军骑兵人数虽少,但胜利之余先声夺人;宗军则是溃败之师,就好像当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的九十万大军,一旦溃退,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一样,宗军哪里还敢陷阵呢!出征的秦军溃散,守城的也便丧胆,薛仁杲就只好投降了。”窦轨在一旁笑着说:“当年苻坚叫秦,如今薛家父子也叫秦,名号一样,下场也相同,也算是天缘凑巧吧!”在座的将领们听了一齐哄笑起来。李密默默点头,对李世民的分析非常折服。又想起自己北邙山一战,不也走的是苻坚的覆辙吗?想到此悔恨不已,他比李世民大17岁呢!

这时军乐声忽然一变,角声响亮,鼓声阵阵,急骤激昂,恰如千军万马在塬上奔驰厮杀;接着一队勇士跳了进来,每人左手执盾,右手挥刀,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原来这是将士们自编的大舞,称为《秦王破阵乐》,表演的正是浅水原大战薛仁杲的故事。李密目睹这样的场面,对李世民不禁又增加了一层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