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14

第14章 勇胜刘武周

公元617年2月,马邑(今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收了一万余名士兵,自称太守。并派使者与突厥军队结盟。突厥首领欣然允诺,派兵来助刘武周一臂之力。于是,刘武周自立为皇帝,改元天兴,并且集聚重兵拿下了雁门(今山西代县)。

刘武周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宋金刚,这宋金刚原为易州(今河北易县)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手下有数万人马,原本与魏刀儿联合作战。但是,公元618年窦建德打败了魏刀儿,宋金刚没能救援、挽回局势,所以就率了四千人马投奔了刘武周。刘武周非常重用宋金刚,将军中大权交给了他,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

公元619年4月,刘武周集结突厥的军队大举南下,占领了榆次(今属山西),但是在攻克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之战中被齐王李元吉所击退。6月,刘武周攻陷介州(今属山西),唐军伤亡惨重,众多将领被俘虏。这时,宋金刚率领两万精兵又来攻打并州,刘武周也前来接应,共同攻城。身为并州总管的李元吉不敌刘武周和宋金刚,全军溃败,连夜逃回长安,太原失守。10月,刘武周又拿下浍州(今山西城),一时间千军万马横扫中原大地,无人能敌。

李世民刚刚打败薛仁杲凯旋,去拜见李渊时,只见李渊正在发怒:“元吉年少,不熟军事,所以我派窦诞、宇文猷(you)两人辅佐他。晋阳强兵数万,粮食可吃十年,是兴隆大唐的基地,竟然一日就被丢弃,实在是奇耻大辱啊!”

李世民听说晋阳失守,不由大惊,赶紧问是怎么回事。原来,不久前,刘武周勾结突厥军队,大肆入侵,李元吉所辖并州告急。李渊派大将姜宝谊、李仲文前往救援,但是二人中计,都成了俘虏。刘武周进逼太原,李元吉竟骗副将刘德威说,你带领老弱守城,我带领强兵出战。结果,自己却逃回了长安。李元吉刚走,刘武周大军已至城下,晋阳城很快陷落。

李世民听了,说道:“李元吉为太原太守,大权在握,保卫太原是他的职责。如今太原失陷,李元吉难辞其咎。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即派出大军,收复失地。”

李世民正想主动请缨,收复太原,不料裴寂先站了出来,向李渊说道:“下官愿意带兵讨伐刘武周,以解陛下之忧。”

李渊听了,立即说道:“你能为我分忧,真是让我高兴啊!”

于是,李渊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伐刘武周,并且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允许裴寂自行决策。哪料裴寂并不是一块领兵打仗的好材料,一出师就遭到惨败,全军覆没。刘武周趁机占据河东各县,势力直达黄河东岸的蒲州,关中为之震动。

李渊大为恐慌,一面召裴寂入朝,追究他的责任,一面颁布手令:刘武周如此猖狂,一时难与争锋,我军暂时放弃太原,从长计议。

满朝文武看了李渊手令,虽然都觉得放弃河东实在可惜,但又无可奈何。

李世民看了手令,焦急万分,立即对李渊说:“太原是实现我们千秋霸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太原所辖之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长安的供应也依靠它。现在一旦全部丢弃,我们损失惨重,而且为将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裴寂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策略错误所致。只要策略得当,一定可以转败为胜。”

李渊说:“眼下满朝文武损失惨重,有的将领也是有重任在身,无法脱身,我应当找谁去讨伐刘武周呢?”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父王如果愿给儿臣三万精兵,儿臣定能打败刘武周,收复太原。”

李渊转悲为喜:“自起兵以来,你身经数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要你去,我就放心了。”于是征调关中所有的部队,供李世民调遣。李世民出征之日,李渊亲自送行。

公元619年11月,接连几天北风,黄河封冻,李世民率大军从龙门出发,乘坚冰渡河,进入汾水流域,在柏壁安营扎寨,断了宋金刚的退路。宋金刚赶紧收缩兵力,主力退到汾阳(今山西万荣西南)一线,同唐军相持。此时,汾水流域经过连年战争,老百姓大部分都已经外逃,田野荒芜无人耕种。宋金刚又强取豪夺,将百姓财产劫掠一空。因此,民情慌乱,军粮无处征收,极度匮乏。

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唐军四处张贴布告,号召百姓回到家乡,安居乐业。老百姓听说是李世民带兵,莫不欢迎,纷纷从异乡赶回,重建家园。这样,李世民就得以收集老百姓的余粮,来充实军粮的储备。李世民严令部队公平交易,收购了大量粮草,为攻打刘武周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时的情况是,刘武周的军队起兵于北方边防要地,手下的士兵战斗力极强,又乘着战斗胜利的余威,士气十分旺盛。而且,他又得到突厥军队的鼎力支持,军队的锐气势不可挡。刘武周又将太原这个库存丰饶的地方占据,无疑是如虎添翼。但是,由于刘武周勾结了突厥人,不得民心,所以在粮草筹备方面就十分困难。目前,宋金刚的粮草都是从太原运过来的,由于山高路远,粮草的运输极为不便,这让宋金刚十分懊恼。而唐军的后备力量十分充足,后方十分巩固,李世民军纪严格,也比较容易得民心。

宋金刚听说李世民筹了许多粮草,就派兵四处出动,抢掠百姓,以断绝唐军粮食的来源。这样,百姓更加拥护唐军,唐军的粮食反而更多。宋金刚大怒,便向唐军挑战。唐军诸将都请求出战,李世民不答应:“宋金刚孤军深入,他手下的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这里。刘武周攻破太原、打败裴寂,也主要是倚仗宋金刚的力量。然而,宋金刚外强中干,通过掳掠老百姓来充实自己的部队,很明显他是要速战速决。我们应战,不是正中他的下怀吗?我们闭营不出,以不变应万变,即可挫伤他的锐气。同时,我们要兵分两路,冲击他的心腹地带。这样,等他粮尽计穷,自然会逃走的。”

诸将听了,恍然大悟,都夸李世民高明。

李世民在坚守不出的同时,经常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敌后,骚扰宋金刚。宋金刚求战不能、求安不得,加上部队纪律很差,百姓痛恨,也伤害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士兵开小差的越来越多,因此兵力日益衰竭。而李世民却以静制动,等待良机。

公元620年4月,宋金刚军中粮食耗尽,全军被迫北撤,命大将寻相在后面掩护。李世民见敌军北撤,认为战机已至,立即率军紧紧追赶。原来在黄河、汾水间北上的小股部队,也奉命东进,进入汾水沿岸,出现在宋金刚大军的两翼,不断袭击干扰,严重减缓了宋军的后撤速度。

到了吕州(今山西霍县)之后,李世民打败了寻相的部队,并且乘胜追击,连夜北上。一夜行军二百余里,大战十余阵。但是此时唐军已经到了高山周围,将士们都十分饥渴、疲惫。李世民的部下就劝他整顿兵马、稍事休息,等与后续部队和供应粮草的部队接应上以后,再继续追击。李世民听了,说道:“宋金刚败走,人心离散,我们理应乘胜追击。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我们要抓住机遇,尽忠报国!”随后,李世民仍然自己骑马走在最前头,将士们虽然一天一夜没有进食,但看到主帅也是这样,也就没有怨言,继续快速前进。

宋金刚逃到雀鼠谷,李世民的大军已经追赶上来。双方一天之内大战八阵,李世民都取得了胜利,并且俘虏了数万人。这天晚上,唐军在雀鼠谷西原安营扎寨。这几天,李世民身先士卒,连续两天颗粒未进,连续三天不解铁甲。临战之前,军中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下命熬成大锅汤,和将士们分而共吃。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前进,直扑介休。

当时,宋金刚尚有大军两万,他在城西布阵,南北横亘(gen)七里,准备与李世民背水一战。李世民命令程咬金、秦叔宝攻击宋金刚部队的北翼,翟长孙、秦武通攻击他的南翼。宋金刚是刘武周手下的第一骁将,不但善于用兵,而且勇力过人。这一仗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所以拼死迎战。双方尸积满地,血流成河,将士都在血泥中奔突。唐军连续作战,不曾好好休息,因此渐渐不支,这两队唐军都出师不利。

李世民见状,从军中挑出三千多精锐骑兵,亲自统帅,向宋金刚阵后冲去。李世民如旋风一般扑向敌阵,杀得敌军大败。宋金刚只带了几十轻骑逃走,他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向唐军投降。李世民见又得一位猛将,不禁大喜,于是任命尉迟敬德为统军。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惨败,十分害怕,放弃太原,率领五百骑兵逃回突厥。宋金刚想收拾残部继续作战,却无人相从,指挥失灵,无奈之下,也率领百余骑兵逃往突厥。不久,刘宋二人都被突厥所杀。

李世民进入太原,将刘武周占据的地盘全部收复。歼灭刘武周为唐军挺进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除了后顾之忧,重新稳定了山西太原一带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