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李世民的故事
22771500000011

第11章 平等记功

回到霍邑府,军门前排着一队队士兵,一个个笑得只见一张嘴,官员们正忙着为他们登记战功。一名勋司官上前报告,登记战功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只有随军的劳工和仆隶们的功勋不知道该怎么入档。

“难道刀砍来、箭飞来的时候,会认什么贵贱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没水平!”李渊说:“如果奖惩不公平,谁还愿意努力?对劳工和仆隶,只要有功,就得和一般人完全一样给记功,不准有任何歧视。”

说完,李渊转身问两个儿子:“你们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爹爹!”李建成、李世民朗声答道。

大多数俘虏都参加了义军,他们连同霍邑城中士民参军的,都被大将军分级授官,同等的职位与最早在太原起兵的人们一律平等。大将军还让他们同乡跟同乡分在一起,尽可能找同乡中的贤才做军头,对他们一点都没有不放心的样子。大家高兴得像过年似的。俘虏中有一些祖籍关中的官兵想回家乡,李渊都授予他们五品散官放还。宋老生也被按本官之礼下了葬。当这些仁义之举传出后,前来归附的人更多了。那些乡村堡坞来的人,不管贤愚贵贱,入了军门,都由大将军亲自授予朝散大夫以上的官职。

人们议论纷纷,连裴寂也向李渊絮叨,他对新人和普通百姓授的官未免太高了点。

“这事你真的没我懂,”李渊笑呵呵地说道,“汉高祖是怎么兴起的,就是舍得封赏人家。大家一起打天下,有了好处,是不能独享的。如果天下人都把我的勋位看得金贵,不就更愿意跟着我走么?隋炀帝败就败在这件事上,你看雁门解围那次,到了东都开始行赏,危难时许别人当大夫,一免了祸就只给人家一个小尉官儿。从那以后,不论将领还是士兵,谁还愿意为他卖命!我早想好啦,在封赏这事上,就是要和隋炀帝反着来才能兴起。它的作用可大着呢,抵得上百万雄兵,我就要靠这定天下,不信你等着瞧!”

攻下霍邑后,李渊命令部队稍作休整便继续南下。李家军士气高涨,短短几天连克数城,势如破竹。在拿下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之后,李家军在龙门(今山西河津)与刘文静从突厥引来的五百士兵和两千匹战马顺利会师。有了新的兵力和军用物资的补充,李氏父子的实力更加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