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勇敢地摘下面具,用心去做沟通,这是渴望重新建立健康关系、搭筑心与心的桥梁的正确姿态。
【智慧辞典】
不要把自己置身于孤独感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只有勇敢地走出孤独的阴影,才能品尝到美丽的人生。
06《永恒和一日》
——甩开虚无中抛来的那股绳索
【背景资料】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布鲁诺·冈兹
伊莎贝拉·里雷纳德
类型:剧情/生活
片长:132分钟
《永恒和一日》历来为全世界的影迷们所津津乐道,在这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影片中,导演以极为自我的手法,将独特的欧式长镜头在片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从而使整个影片散发着一种触动人心的深情。
本片荣获第5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看电影】
瓢泼般的大雨在希腊海港城市塞萨洛尼基的上空肆虐,年过六旬且又身患绝症的希腊诗人亚历山大在雨中的海边陷入回忆。他仿佛看到儿时的自己蹑手蹑脚地躲过母亲的视线,溜下楼梯跑向海边,至今耳边还回荡着母亲寻找他时喊他名字的声音。现在他得从这座宅子里搬走了,因为女婿不喜欢总跟在他身后的那条狗。
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他留恋地站在二楼的回廊向院落里眺望,仿佛看到30多年前妻子站在院子里那柔韧的身姿。他忆起女儿出生后不久的一天,许多亲友被邀到家中看望新生的婴儿。亲朋们的喧哗声充满了摆放着鲜花的客厅。饮过香槟后,人们又被邀到了海边。祖母一袭黑衣坐在凉棚下摇着白色的摇篮。周围是蓝天、大海和夺目的阳光,婴儿睡着了。妻子安娜小心地抱起孩子,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海风吹动着她的秀发,衣裙遮不住少妇的风韵,这是生命中一个让亚历山大心醉神迷的日子,也许这是让自己反复回忆的主要原因吧。
但是,一阵紧似一阵的雨却把亚历山大从想像中拉回到了现实中。他驱车穿过街市,耳畔一直鸣响着一首雄壮深邃的乐曲,那象征着已经消逝的岁月。
思索中,一群正拦阻过往车辆要求擦车的孩子吸引了亚历山大的注意。突然,一群拿着警棍的警察跑了出来,他们疯狂地抓捕这些非法移民。
所有的孩子们纷纷像小鸡一样落网,只有一个身形最小、黄头发的男孩恰巧逃到亚历山大的车边。亚历山大本能地把孩子拽上车,快速起动汽车离去。这个孩子面无惧色,一语不发。亚历山大的车漫无目的地驶过街巷。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那男孩要求下车,他又回到了他的同伴们中间。
又是一个清晨,亚历山大像以往一样驱车经过街市。他无意间发现,两个男人正将街上的那些孩子塞进一辆中型货车。他感到可疑,就尾随而去,随后发现孩子们正被卖给一些有钱的老夫妇。那个他救过的男孩子也在其中。趁其中一个较大的男孩企图逃走的时候,亚历山大交出仅有的钱,把黄头发的男孩带走了。
在车上,从这个孩子的口中,亚历山大得知他来自阿尔巴尼亚,家中只有一个奶奶。因为消除了所有的敌意,所以孩子也同意亚历山大送自己回家。历经坎坷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希阿边境,可边境上可怖的情景令他们不得不选择逃跑,一个个逃亡者的僵尸像晒干的树皮一样高高悬挂在铁丝网上。
临近公路时,亚历山大放弃了自己的汽车,与孩子一起登上公交车。车上乘客寥寥,车身缓缓移动着。每站停车时,亚历山大看到上来不同的乘客,有诗人、扛红旗的革命者、4人音乐小组以及公交车下掠过的穿黄色防雨衣的救火员……这些不同时代的人在亚历山大的脑海中交错,他的内心充满了感伤,已分不清哪些是他的幻觉,哪些才是眼前的真实场景。
回到塞萨洛尼基后,亚历山大和孩子一起目睹了他的同伴的死。于是所有的非法移民们都集中在一个破旧的厂房内追悼他们死去的同伴,看着死者的遗物在火中化为灰烬,而活着的人们却必须继续在艰难中挣扎求生。
阵阵悲凉占据着亚历山大的心,此刻,只有回忆中那些闪亮的片刻才能照亮他的那颗冰凉的心。他仿佛又回到了海边的妻子和亲友们的身边。海岸线上,亲友们正享受着阳光和海,妻子仍穿着那件使她线条分明的白底黑点的连衣裙游荡于海天之间。突然,一阵急雨洒下,大家快速跑向凉棚,有人搀扶着老者,妻子从海边奔向他,他们通身湿透,在人们目光不及的岩石后,他们长吻……
耳边,不远处传来快乐的乐章,纤细而清幽。亚历山大离开码头,朝乐声走去。眼前是真实的景象,一对新人在翩然起舞,围观的邻人出奇地安静。新郎的面孔稚嫩而木讷,新娘娇艳如花。看着这一切,此时的亚历山大,内心竟不知是喜是忧。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生吧,永远如此的循环往复。是短暂的,更是永恒的……
【人生悟语】
影片讲述了亚历山大,一位身患绝症的希腊诗人在24小时之内的经历和遭遇。一日作为时间概念,代表了影片探讨问题的一个基本视角。本片的另一个视角,是永恒的观念;永恒在这里意味着在时间之外。
诗人亚历山大身患绝症,在入院之前,他开始一天的漫游……其中又穿插着他与一名难民小孩的感情,生命在仅剩的一天中显得如此短促,过去、未来、现在的重叠又使之无限漫长,直至永恒。
影片以一次次记忆的闪回记叙他的一生:他沉迷于幻想世界而忽略此身所在;他一遍遍离开喧闹的人群,独处冥思、爬上幼年要爬的海岛向过往船只挥手叫喊……
影片看到这里,忽然忍不住落泪,因为我仿佛在看曾经的自己。和主人公一样,同样渴望时间之箭可以回转,把所有美好再经历一次并且同样的徒劳。
当然,年过六旬的诗人也许体会更为深刻吧:他的妻子终于无法忍受感情的冰冷而自杀;他去老人院看望已经痴呆的母亲,母亲却不认识他……在他的世界,人与人充满隔阂又难以辨认,每个人伸出手想得到一点温暖,却只是徒劳地、如同隔了海水般地相互挥手和叫喊。
事实正是这样,片中的闪回不仅仅是他回忆的堆砌,当他回忆时,往事中的主角便穿越时空,化为现实人物与他交流。也许我们还没到他那样饱尝悲凉的时候,我们还很年轻,人生刚刚开始,发射出去的时间之箭还可以折回,使我们可以检阅人生,必要时,重新开始。
影片中,亚历山大崇敬那位“买字”(即是通过向陌生人索求词语,以让自己即兴作诗的一种创作方式)的诗人,但当他抛开一切,续写诗人的一部怪异诗篇时却遭到失败。而在他碰巧搭救、结识那个小男孩的那一天,当他无意中听到小孩哼出“你给我一个苹果,却终究要腐烂,你给我一个杨梅,它早已经腐烂,青春是一朵小花……”时,他整个的心房似乎都要蹦到身体之外,一切听上去是那么的让人震撼。
模仿那位他崇拜的诗人,他也开始向那个小孩“买字”。小男孩随口给了他“放逐”和“太晚了”两个词汇。
现在让我们和影片中的诗人一起来品位这两个词汇的意义吧:
“放逐”:被隔离于生活之外如局外人,带着永远无家可归的疏离感生活。这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也许,拒绝了现实就拒绝了可耻平庸的腐烂,但你挡不住临死前那轻轻一问:我们为何不懂得去爱?
“太晚了”:不再是被母亲唤回家吃饭的孩子,可以享受被爱的懵懂不觉;也不再是盛年时,有能力给予别人爱情却更愿沉醉自我世界;在这样的时刻才感觉要爱,要爱过一次才算人生,而黑暗已经降临,却再见不到明日的日出。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买字”和言语的交流中,诗人开始用另一双眼睛看这美丽的人生。
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在评价“诗人”这个人物时指出,亚历山大究其一生,都不太明白自我同他人之间的真正关系。在我眼里,造成亚历山大迷惑和不明的,是一种可以被叫做“虚无主义”的东西。
虚无主义,这个被视为“一切客人中最可怕的客人”,如同噩梦一般在枕边端详着我们的人生。而最为要命的,也许就是它的不请自来。
也许人是太固执于自我的生物,才会对周遭的一切表示出一种怀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让我们在反复的回忆与思考中玩味人生的意义。也许正如大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只有从审美的角度观之,才会生出某些意味。”
时间的指针对我们来说还没有指向夕阳下的黄昏,我们还可以真诚地面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也还有机会去向自己曾经造成伤害的人道歉,我们还可以……
我们还很年轻,因为我们正满怀激情地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甩开虚无中抛来的那股绳索。
【智慧辞典】
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