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影疗伤
22726000000010

第10章 走出自我的迷宫(1)

【片头语】

行走人生如同跨越迷宫,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多做尝试,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奋斗的过程是美妙的,当我们跨越了无数障碍,从变幻莫测的迷宫中出来时,才会发现:成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走过,我们的足迹就像金色的落叶,化作生命的音符让道路去铭记!

13《辛德勒的名单》

——正确驾驭握在手中的权利之剑

【背景资料】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

本·金斯利

拉尔夫·费因斯

类型:战争

片长:195分钟

本片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本片一举囊括了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作曲7项大奖。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它是“一位充满人道主意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此外,它还获得1994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

【看电影】

1939年9月,德军在两周内攻占了波兰,犹太人的生活从此陷入了黑暗。刚从家乡来到克拉科夫的德国人奥斯卡·辛德勒认为这时发战争财的好机会,于是他买下一个经营不善的搪瓷厂以生产食用器皿,供应军需。他找到犹太人史顿,要他当会计师和助手来管理工厂。对于所需要的工人,由于在克拉科夫,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军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迫害越发毫无人性,不时有大批的犹太人被送上列车踏上死亡之旅,而他们的随身值钱之物则被搜刮一空,甚至连他们镶金的牙齿都不放过。到了1942年冬,形势更加恶劣。克拉科夫来了一位最高指挥官——党卫军上尉阿蒙·哥德。他视犹太人生命如草芥,随心所欲地杀害犹太人。

1943年3月13日这一天,上尉阿蒙·哥德下达了屠城命令,在犹太人区实行灭种大屠杀。无数的犹太人被赶到了街上,在一阵阵激烈的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在了血泊之中。目睹暴行的辛德勒大为震撼,望着那些无助狂奔躲避子弹的身躯,他心灵深处受到强大的震撼。

哥德的残暴令辛德勒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费尽心思同哥德周旋,在让工厂恢复生产的同时,他还将自己昂贵的手表、打火机等等值钱的东西用来贿赂那些德国军官,将老弱病残的犹太人冠以熟练的技工,从犹太隔离区转入他的工厂工作。他的工厂成了广大犹太人的避难所。很多犹太人都说,进了辛德勒的工厂就等于保全了性命。

1944年4月,哥德接到上级命令,将已经被杀害掩埋的犹太人全部挖出焚毁,同时将剩余活着的犹太人全部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处死。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为名,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辛德勒救下了11OO名犹太人,同时将他们送往自己的家乡布达尼斯。岂料,途中发生意外,载满女工的列车居然开进了奥斯威辛。为此,辛德勒火速赶往奥斯威辛,花巨资救下了这些即将被送进焚化炉的女工。

辛德勒在家乡的军工厂开始运作了,他以军火商的身份警告管理这些犹太人的德军,不得随意杀害工厂的工人。这些犹太人在辛德勒的工厂相对安全地生活着。

随着时间的发展,辛德勒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凭着机警过人的智慧,每次都很侥幸地躲过了迫害。同时,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并且供养他们,还得花钱买来其他工厂生产的军火冒充本厂产品,他积累的财富日渐减少,终于最后破产。

1945年,德国终于无条件投降了,犹太人获得了解放,而作为德国人的辛德勒却要流亡。临行前,工厂中的工人们从平日塞在牙齿上的金子打铸成一个质朴的戒指送给辛德勒,上面用希伯来文刻了一句经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长老代表全体工人写了封信交给辛德勒,万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签名。

辛德勒始终在为自己没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悔恨,可人们知道他已经尽了力……

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辛德勒为义人,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他被以天主教的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他的义举永远被犹太人铭记在心。每年,这些幸存者都会带着他们的子孙后代,以多种方式深情悼念辛德勒。

【人生悟语】

《辛德勒的名单》是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以浓郁的悲壮基调和富于紧张感的强烈恐惧元素,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将二战时波兰的科拉科现状再现,带领人们经历这个城市从繁荣到废墟的过程,同时在那个没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寻找人性的微芒,最终揭示了一个主题——人类的良知在任何恶劣的境况中都不会完全地泯灭。

影片中,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德国人失败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的名单”作为价值让世人测度它的财富,“辛德勒的名单”作为记忆让世人缅怀它的历史。

辛德勒从最初单纯的想发战争财到最后成为犹太人的救助者,是单纯的良心发现就可以解释得通的吗?还是他在亲历犹太人成群倒在血泊中的场景时,对生存价值的重新探索?

“人”字简单的两笔却够我们用一生去书写,所有的事实说明人是最难懂的动物,而人的情感又是最最复杂的。在一个人所可以掌控生杀的局势面前,权利的体现是处死一个人还是释放一个人?有的人认为是处死,有的人则认为是释放。但《辛德勒的名单》则告诉我们,权利的体现是不拘泥于此的。因为是权利,所以不能单纯的选择处死或者是释放。如何驾驭权利呢?首先应该“因事或人而制宜”,有时处死一个人恰如其分的体现了权利的至高无上,有时候释放却更能体现。

故事的结局是辛德勒运用他手中的权利挽救了1100名犹太人。他背叛了纳粹党的权利。却更好地诠释了人性中的权利。

剧中斯坦的一句“当你挽救了一个生命的时候就等于你挽救了全世界”会让我们再次对“权利”二字进行思索。《圣经》中的先哲曾教导信徒说“爱就意味着去做,忏悔就是虔诚的去为赎罪而行动。”所以这时的权利是爱也是忏悔,所以,无论怎样运用手中的权利去做有助于别人的事就是真的权利。

人性的复杂是在诸多无常的事物面前所采取的行动而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在道德与利益的两难选择中有所迟疑,辛德勒如此,我们也会如此。

【智慧辞典】

无论你的一生遭遇什么,都应该让手中的权利问心无愧,熠熠生辉。这个权利仅仅把握在你的手中,看你如何发挥他的真正作用。

14《中央车站》

——起点失去希望,终点将其找回

【背景资料】

导演:华特·萨勒斯

主演:菲尔南达·蒙坦纳葛罗

玛瑞莉亚·贝拉

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

类型:剧情

片长:90分钟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被各国的影评人誉为“全世界最好看的电影”之一,不仅在巴西国内造就空前的盛况,更在全球上映期间引起热烈回响。在1998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的时候,人们满怀着激动、喜悦和热泪为它欢呼和拥抱,一个月以后,它又如风暴一样席卷各大影展,囊括了柏林影展1998年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银熊奖,1998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以及199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无数奖项。

【看电影】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门口,教师朵拉已经50多岁了,为了生存,她摆了一个写字摊,专为来来往往、目不识丁的旅客代写家书。

写一封信收1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1块。然而她常常在晚上将收了钱的代寄信件带回家,和邻居艾琳一起,将这些信一一拆开,尽情地奚落取笑一番,然后把认为重要的信寄出去,其他的信则统统锁进抽屉或干脆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饱尝人间冷暖的朵拉就这样冷漠甚至麻木地帮人完成着别人的心愿。

这一天,安娜带着她10岁的儿子约书亚来请朵拉写信,因为约书亚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父亲。第2天,安娜与约书亚再度来到车站,口述了第2封给孩子父亲的信。安娜把积在心底的话终于吐了出来:我是如此爱你,请你回来吧,我们永远也不要吵吵闹闹了。

也许在朵拉眼里,安娜的心愿也和其他需要帮忙的人差不多少,然而安娜刚刚走出车站,就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急驰而过的大客车撞倒了。可怜的约书亚从此孤身一人,现在他惟一认识的人就是朵拉了。短暂的怜悯之心让朵拉把他带到了家中,可是孩子约书亚并不知道朵拉已经把他卖给人贩子了。这天晚上,朵拉伴着新买的电视机入睡,当良心的谴责让她噩梦连连时,未泯的良知使朵拉幡然悔悟,她将约书亚救出了虎口。在母性的驱使下,朵拉最终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他的爸爸。

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顺利。一开始,两人总是争争吵吵,朵拉骂约书亚是个“让人讨厌的坏孩子”,而约书亚则回敬朵拉是个“不抹口红,面目可憎的老太婆”……然而随着长途汽车奔驰在广袤的巴西大地上,约书亚与朵拉之间的感情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约书亚不再憎恶这个凶恶的婆婆,而朵拉也逐渐寻回了她淡忘多年的温柔情感,两人之间萌生了母子一般的依恋。

坎坷的路途之上,朵拉和约书亚经历了不少磨难,但他们都想方设法克服了。他们还遇见了一个好心的司机,一起度过了短暂而快乐的日子,朵拉也破天荒地抹起了口红,涂上了胭脂,她认为自己又找到了久违的爱情,然而最终卡车司机离她而去,她还是与爱情失之交臂。她觉得很沮丧。此时的小约书亚已经学会安慰别人了,他甚至对朵拉说:“你化起妆来还是很漂亮的……”这样一来,朵拉果然心情好了许多。

他们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在经过了上万里的奔波,终于来到安娜说过的那个地址,可是却遗憾地得知约书亚的父亲一家已经搬走了。这时两人身无分文,只好流落街头。所幸的是,他们正好赶上了当地隆重的节日——灯神圣母节,许多人都想为圣母送去自己最虔诚的心愿,约书亚发现这里可以写信挣钱,于是朵拉干起了老行当,这天晚上,他们赚了不少钱,高兴极了。

第2天,他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小镇,经过辗转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约书亚的家人,可是他的父亲却离家找约书亚和他的母亲了,约书亚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收留了他。

朵拉欣慰地走了,回到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重新为人们点燃希望的火把。此时的她已经充满了对生活的新的热情。

【人生悟语】

《中央车站》如同一部温情动人的小品,它以感伤的氛围和细腻的笔触传达着电影中所呈现的悲悯。在一种宗教的朝拜气氛里,整个国家都在寻找着,在这寻找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心与心的隔膜也逐渐消散。

在影片悲悯的主旋律中,生命的悲欢离合、喜悦和苦痛就这样交织着传递给观众,然后观众又变成剧中人,在体会着他们的寻找、失落和悲欢的时候,也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集中了物质之大成,可是它缺少的东西却如此致命,人类被教唆成头脑简单的崇拜者,懂得奢侈的美丽,可他们学会了嘲笑和僵硬。被城市讽刺得最厉害的,是爱和信任,同情和宽容。《中央车站》好像一位心灵导师,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

影片中,朵拉和约书亚是两条线,分分合合,孩子用纯真试图打动忘却,老人习惯用沧桑保持坚定。最后在对灯神圣母的朝拜里,展现在眼前的是这个国家和隐藏其后的整个人类在寻找希望和尽头的爱。朵拉在黎明前离去,而他们都已经完成了各自的心灵之旅,他们都学会了想念,学会了回忆,学会了如何去爱和相信。

在起点失去希望,在终点将其找回,朵拉的旅程,在夜里开始,在黎明结束,这也许是导演用心良苦的一个暗示。

这些年,扭曲了的商业电影让观众只接受了感官上的被动刺激,没有太多抚慰心灵的电影让我们的冷漠、愚钝的神经得以疏解。而《中央车站》没有色情、暴力、病毒等等变异了的,那些被称为所谓商业电影的必需因素,但确实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佳作,较为客观的现实总能透漏出主观的理解和经验。

《中央车站》中两个主要人物最终没有彻底、圆满的家,但他们对家的找寻、对家的执著正是触动我们心弦的真正原因所在。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生活也该从走出“中央车站”开始,当我们也经历了心灵之旅的洗礼之后,再次回到“中央车站”之时,也会像朵拉一样,开始新的意义上的人生。

【智慧辞典】

我们的一生,是不是真的只有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才可能寻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也许,只有在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希望。

15《深海长眠》

——我们的生命要由自己掌握

【背景资料】

导演:亚力桑德罗·阿曼巴

主演:贾维尔·巴尔登

贝兰·鲁达

罗拉·杜纳斯

类型:剧情/生活

片长:125分钟

本片是根据西班牙人雷蒙·桑佩德罗的真实故事改编,他为了争取结束自己生命的庄严权利而斗争了30年。

本片荣获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威尼斯影展评审团大奖男主角奖,第19届西班牙戈雅电影奖上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14项大奖。

【看电影】

船上机械师雷蒙·桑佩德罗在一次意外中损伤了颈部,导致高位截瘫,一直卧病在床30年。由于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事情都要依靠他的4个家人来照顾:父亲、哥哥、妹妹和年幼的外甥。

雷蒙无论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是无比坚强的人,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但自从雷蒙受伤以后,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全部热情和信心,他惟一希望的就是庄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雷蒙平静的生活因为两个不同性格、身份的女性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她们分别是律师朱丽娅和当地一名妇女罗萨。

朱丽娅是以一名律师的身份来她帮助雷蒙争取安乐死的权利,而罗萨则力求说服雷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3个人的命运的发展也因此而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