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榜那天,李林甫当众说:“某人托宁王说情,这是败坏朝廷法度,不能容忍!此人不能选。”话一落音,人人吐着舌头传说:“李连宁王情面都敢驳回,真是清明。”
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玄宗龙颜大悦:“朝中有这样的大臣,一定要大大地重用。”
处理一个问题,同时兼顾到几个方面,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而且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圆满。恩威并施,刚柔相济,软硬兼用施,都是双管齐下智谋的最好注脚。
双管齐下需要精明的头脑,充分的信心。对方法的选择尤其要独具匠心。在这种智谋中,最为奇特的一种是从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去处理一个问题。
在实施这一谋略时,必须慎密考虑,小心地行事,在多种方法中分出主次。或以刚为主,或以柔为主;或以赏为主,或以罚为主,都要依目的而定。此法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弄巧成拙,变成顾此失彼。
巧和稀泥打圆场
在工作和生活中,权力倾轧的游戏司空见惯,经常遇到两位你都不能得罪的人斗法,作为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但陈树屏常能巧妙处理,一头也不得罪。
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及其他官员。座客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持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宴席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扫了众人兴。
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虚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
张之洞和谭继询本来就是信口胡说,接下来由于争辩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
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
我们再来看《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个故事,其中的曲折周旋,更显两面圆场的机巧。
有个道台做事干练,办起事来面面俱到,大小官员无不佩服。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因未看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竟然被打死了。小孩家人一齐上来,要捉外国人。外国人则举起棍子乱打,连旁边看的人都被打伤几个。
这样,激起公愤,大家一齐上前,拿绳子将他捆了起来送到衙门。人命关天,偏偏又是个洋人,所有官员都感到十分棘手。
此事最后报到了道台那里,这位道台有丰富的为官经验,马上就将和稀泥的招数用上了。
他知道湖南民风强悍开放,如果办得不好,地方士绅聚众闹事,就骑虎难下了。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同时,只要当地士绅百姓动公愤,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压服百姓,叫百姓不闹。百姓不怕洋人,但是怕官,所以也一定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于是,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声望的乡绅,要他们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争赢了不但百姓伸冤,而且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
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道台又说:“贵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
案子判了下来,道台却两面得到好处:抚台夸他处理得好,会办事;领事心里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于是替他讲好话;而绅士们也一直认为他是维护百姓的。
虽然说这位道台是在用和稀泥的手法两面圆场,但是比起一味袒护洋人的官员来,还是要好得多。
借用外力打周旋
如果在追求某个目标,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成事时,借助外力和引进外力,就成为通向胜利的一种快捷方式。它不仅能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而且能强化自己的优势,使自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它是通向目标彼岸的桥梁。
战国时期,中山王的两个妃子争当王后,一个叫阴姬,一个叫江姬。
大臣司马喜看到其中有机可乘,于是主动找到阴姬的父亲,对他说:“阴姬若是做了王后,自然是第一夫人,贵不可言。但如果没有做成,也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不但自己性命难保,恐怕还会连累你们全家呢。要是你想让她成功,怎么不来找我呢?”
阴姬的父亲于是去找司马喜,请他设法帮助阴姬当上王后,并答应事成之后重重报答。
司马喜于是去晋见中山王,对他说自己有使赵国弱而使中山国强大的办法。中山王听了非常高兴,连忙请他说下去,他却说要先出国考察一番,到赵国去观察了解它的地理山川、人民生活和君臣贤与不贤等情况,然后才能制定出使赵国弱使中山国强大的策略,中山王子是便派他到赵国去。
司马喜到赵国去拜见赵王,对赵王说:“臣下听说赵国是音乐之邦,又是美人辈出的地方。但这次臣下来赵国考察,到了不少大都市,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却没有看到多少美人,更不用说像我们中山国阴姬那样的绝色美人了。”
赵王一听大惊,问司马喜:“你说的那阴姬有多美呢?”
司马喜说:“那阴姬的姿色倾国倾城已无可形容,更为难得的是她那相貌,根本就是帝后之相,而不是一般诸侯的妃子。”
赵王这时已是心猿意马,心想要是娶了那阴姬,不仅可以得到一个绝色美人,说不定还可以托她的福相做做天子呢。于是便问司马喜:“我想请中山王允许我娶阴姬,先生觉得可以吗?”
司马喜慌忙回答说:“臣下死罪,臣下死罪!我是说到美人就不由得说出了阴姬,至于大王是否能娶她,这就是臣下所敢插嘴的了,还望大王开恩不要对中山王说是我说的啊!”
司马喜回到中山国对中山王说:
“那赵王不是个好东西,好色而不讲道德,好勇而不讲仁义。我听说他还想打大王的阴姬的主意呢!”
中山王一听勃然大怒。司马喜又说:“现在赵国比我们强大,他来讨阴姬,大王若是拒绝,国家就有危险;大王若是同意,又要被诸侯们耻笑。”
中山王说:“是啊!问题是怎么办呢?”
司马喜说:“只有一个妙法,就是大王赶快把阴姬为王后,这样就可以断了赵王的念头。因为世上还没有谁会去向人家的王后求婚的。即使赵王真有这样荒唐,其他国家也不会容忍他。”
中山王于是马上把阴姬立为王后,赵王果然没有来求婚。
阴姬原来并不喜欢司马喜,但自从他帮她当上王后以后,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在她的枕头风的协助下,司马喜不久坐上了相国之位。
这位司马喜堪称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出色的公关高手,他先借赵国的力量帮助阴姬当上王后,然后再借用王后的力量登上相辅的宝座,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宋朝初年,大将曹翰被贬到汝州。有一个宫内派出的使者来到汝州,曹翰对着他掉眼泪,说:“家里人口太多,缺吃的,活不下去了,我用包袱包上一包旧衣服,请您帮我抵押一万文钱。”
使者回京后,不敢隐瞒,向宋太宗汇报了此事。
宋太宗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屏,画题为《下江南图》,画的是当年曹翰任先锋都指挥使,按宋太祖的旨意,为大宋灭南唐的江南国的情景。
太宗看到此画屏,想到了曹翰当年的功勋,心里很难过,对曹翰产生怜悯之心,因此把他召回了市师。
后来,宋代丁谓从曹翰的经历中找到灵感,借他人之手对皇帝进行公关,从而获得待遇的改善。
当时丁谓被贬到涯州,但他的家人还在洛阳。他为了重新获得皇上的起用,就想向皇上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心意。但是皇上已经不太相信他巧舌如簧的表演,况且谁也不肯替他这个罪人送信给皇上。
他冥思苦想了很长时间,想到曹翰的故事,于是有了主意。他挥动生花妙笔,写了一封家书,派人交给太守刘烨,求刘烨转交给自己的家人。
他特意嘱咐送信的人说:“你要等到刘烨会见下属官员们时再上呈给他。”
送信人来到刘烨的衙门,刘正在大堂上议事。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到丁谓的信,不敢隐瞒此事,马上把丁谓来信的事向皇帝报告,并把信送到了宫中。
皇帝拆开信看了,原来信中丁谓严厉地谴责了自己,还谈到了皇帝对自己的深厚恩惠,告诫家人不要因为他的远贬而产生怨恨之心。皇帝看完以后,感动得不得了,便把丁谓调到了条件较好的雷州。
上面两个例子都不外是曲折地通过他人,用自己的语言或事物进行公关,打动别人,外力在其中不过是发挥了传声筒的作用。
乘时代风,与世惧进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汉江,不小心把身边带的佩剑掉到了水里,便急忙在船舷上用刀子刻下一个记号,自言息语地说:“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可是现在水太深了,我要等到岸边水浅了以后再捞。”
船靠岸停稳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打捞自己的佩剑,可是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捞上来。
他看着船沿儿上的记号,感到很奇怪,便自言自语地说:“剑明明是从这掉下去的,为什么却捞不到呢?”
前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得到的经验教训,就像楚国人刻在船舷上的记号,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得到的,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任务相符合。如果形势和任务变了,还要死搬已经过时的那一套,照着船舷上的记号去找剑,是很可笑的。与时代和面临的现实脱节,再深的记号,再好的经验,也只能劳而无功,白忙一场。
聪明的人做事,既不一味法古,也不会贪图一时的便宜,而是因时变法,追求实效,跟时代。
秦孝公既用卫鞅,想要变法,又怕天下议论自己。于是召集大臣一起商议,结果发生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卫鞅开宗明义地说:“疑惑不决的行为没有名声,疑惑不决的事情没有功绩。且有高于常人的行为,本容易为俗世所反对;有独特见识的计谋,必为人民所诋毁。愚笨的人,仍不明已完成的事情;聪明的人,却能预见未来的事情。行事的开始,不可与人民共谋,而只可与他们共享事业成功的快乐。能谈论至德要道的人,不与世俗合流;能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不与众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制度;只要可以便利人民,就不必遵循古礼教。”
孝公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