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史学处世
22725700000008

第8章 察言观色巧妙办事(3)

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

但是在实行分槽喂马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如何进行搭配,使每个人才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妨碍的问题。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分槽喂马和佛祖派工两个故事,对于培养接班人的启示在于:

培养一批而不是单个接班人,让他们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比出高下;

如果有幸得到难分轩轾的好马,千万珍惜,不要轻易把宝马送人,尤其是送给敌人;

把跑道划开,一定要清晰、明白、严谨地划开;假如一方受扼,另一方可以立即出手相助。

用人之道,最重要在于善于发现、发掘别人的特长,并且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第1总伤顺风顺水的达变之道

红黑脸相间化责难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

一大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概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喷头”。原本便极富自尊之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你们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

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折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曾宪梓一番理正辞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而百口莫辩。但,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泻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

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

“叔公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适度赞美,可使对方产生亲和心理,为交往沟通提供前提。曾宪梓的叔父只身一人于异国他乡艰辛奋斗而拥有今天的财富和名望,足以证明其不凡之处。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所表现的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场中的出色作为绝非等闲得来,而是名副其实。

萝卜大棒齐上阵

“萝卜加大棒”原理便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这一招术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例子。

朱玩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玩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著称。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对李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特许李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变,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手法。

一是打。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歉意。二来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来个顺手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二是拉。削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除了对他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暗骂朱元璋寡情毒辣。为了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本棋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国戚。

明智的上司和明智的下属都应明白:棒子和胡萝卜毕竟是策略和手段,是谁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谁更高明那得看谁更会“演得真切”,一切都是一出戏而已。

扮怜卖乖博同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专权的事例屡见不鲜,而各朝皇帝似乎都不能吸取教训。

汉元帝宠信宦官石显。石显被封为中书令,朝政大小事务由石显裁决。石显为人邪僻,也时刻担心有一天皇帝听到周围的人说他坏话而对他不利,于是想方设法向皇帝表示的忠心,加深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一次,石显被派往各宫去办点事。他觉得这是一个检验他周围的人对他态度的大好时机,于是向皇帝奏请说,他担心事情办完之后时间太晚,未央宫宫门被关闭而进不来,请求皇上下诏给门卫,让他们给他留门。皇帝当即给各宫门卫下达了口谕。石显则故意拖延时间,在各宫都尽量逼留,直到半夜才回来,让门卫给他开门而进了后宫,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告发石显矫托帝诏擅自开启宫门。

皇帝看后,笑着把那封揭发信给石显看。石显流着泪,作出特别无辜的样子说:“陛下明鉴,您非常信任我,经常让我去办些事情,于是有许多人不免嫉妒我,总要抓住一切时机陷害我。这样的揭发信不会只有一封,以后可能还会有。对于这种捕风捉影的话,只有靠圣明的皇上您洞察了。微臣出身寒鄙,确实不能以区区一身让大家都满意,不能禁受住天下之怨。我愿意辞去现在的官职,接受后宫洒扫除垢的差遣,以表明我对陛下的忠诚之心,死而无所恨。只希望陛下能相信我。”

元帝认为他语出乎情,被他感动、蒙蔽,于是相信了他,不仅不让他辞官,反而多次慰劳勉励,让他好好干,并给他比以往更多的赏赐,石显更加荣耀起来。

扮可怜卖乖巧以博得同情,达到目的。小孩显得痛苦无助,让大人答应要求;乞丐总是衣衫褴褛讨得施舍;连老板开除员工也爱摆摆困难,倒倒苦水,减轻对方的不满。

鹬蚌相争收渔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到,实际上就是说的不付出一点代价,轻轻松松地坐收渔人之利。这样的好事,谁都不愿放过。

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静观其变,做黄雀、渔翁一样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以看戏一般的鉴赏眼光来欣赏对手因内乱而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等戏演得差不多了,便顺手牵羊似的将厮杀双方收囊中,然后高唱凯歌得胜回营。

另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自相残杀,或者制造矛盾,各个击破,然后得利。渔翁之利是诱人的:不付出或少付出而获得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秦昭襄王对范睢说:“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都鼓吹合纵,聚集在赵国,谋划攻打秦国,我们该怎么办?”

范睢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谋划。秦国与天下的豪杰并没有什么仇恨,他们谋划来攻打秦国,不过是为了求得一己的富贵。就像一群狗在一起,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每只狗就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了那块骨头,互相就会起争夺之意。”

秦王于是派范睢帝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送给一些主张合纵的豪杰,结果黄金用了还不到三千斤,他们就互相攻讦争斗起来,攻打秦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实际是说内部纷争倾轧,为他人坐收渔利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反过来说,在对手内部制造内讧,挑起矛盾,把水搅浑,便为坐收渔利创造了条件和前提。在中国历史上,利用和制造矛盾坐收渔利的案例,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西汉时,爰盎为人慵慨识大体。宦员赵谈因为得到君主的宠幸,常欲加害于爰盎。爰盎为此很忧虑。

爰盎的哥哥爱子仲做常侍骑,对爰盎说:“你当众污辱他,他以后虽然讨厌你,皇上却不再相信他了。”

一次皇上到东宫去,赵谈侍奉皇上乘车,这时爰盎伏在车前说:“臣听说能够与陛下共同乘车的都是英雄豪杰,现在汉虽然缺乏英雄,但陛下怎么单单同被阉割的人一同乘车呢!”皇上听了微微一笑,立即把赵谈赶下车,赵谈哭着下了车。

从此以后,虽然赵谈深恨爰盎,不停地说他的坏话,但任凭他巧舌如簧,皇帝却再也不听了。

凡事皆有矛盾,有矛盾就可以取而用之。矛盾论学得好,就善于在敌我友各方中分析出矛盾,利用矛盾,运用智谋转嫁矛盾,使自己从矛盾的漩涡中跳出来,从危机中脱身,然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这个谋略不久就被东晋时的温峤所借用,不过是演化为借酒生事来挑拨离间而已。

东晋时大将王敦准备造反,把温峤任命为丹阳令尹,并特别为温峤举行了一个饯别酒宴。温峤害怕他离开后,王敦的军师钱凤在王敦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于是行酒到钱凤时,钱凤还没饮酒,温峤假装醉酒,用手击打钱凤,打落他的头巾且厉声说:“你钱凤算什么玩意儿?我温峤行酒,你竟敢不饮!”

钱凤十分不高兴,王敦认为温峤是醉了,便对钱凤加以劝解。

次日,钱凤对王敦说:“温峤与朝廷的关系极密切,不要随便相信他,应该多小心他。”

王敦说:“温峤昨天是喝醉了才对您无礼,但你怎能因此说他坏话,诬告他呢!”仍对温峤深信不疑,让他离开了。

这是故意将与对手的矛盾公开化,从而避免被对手恶意中伤的办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与对手的矛盾隐藏起来的办法,达到破坏对手阵营团结的目的。

王绪这个人平素好到王国宝那里说般荆州的坏话。

殷为此很是忧虑,就跑去向王东亭求教。王东亭说:“你只要常去见王绪,到了那里就命周围的人退下,然后随便议论些什么事,这样时间一长,王绪与王国宝就要疏远了。”殷荆州按此去做。

一日王国宝见了王绪,问道:“那人与你说了些什么?”王绪答:“都是些家常话。”王国宝认为王绪对自己有所隐瞒,两人的友情就越来越淡薄,于是二王议论殷荆州的谗言也就停止了。

这也是曹操离间韩遂与马超的老方法。实际上,这种例子在现实之中也多得很,其神机巧妙并不输于古人。

手握双管同时下

双管其下的典故出于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他说:“唐张说员外画山水松石名垂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枯干。”

无论是政坛还是生意场上的角力,实际上都遵循力学规律。这样,如何在不同的力量中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而形成对自己最大的助力和最小的阻力,是智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战国时,韩国的公子韩咎与人争夺王位,还没有最后决出胜负。

当时韩咎的弟弟在周国,周国想重用他,但是又不知韩咎是不是能成功。如果他不能当上君主,周国也就不能再收留他弟弟了。周王一时觉得左右为难。

这时,綦母恢说:“不如用百辆兵车送韩咎的弟弟回国。如果韩咎能成功夺位,成为君主,就说这百辆兵车是给他的弟弟做护卫的;如果韩咎失败,不能当君主,反而被人抓了起来,那么就说这样做,是向韩国献上逆臣。”

这种做两手准备的方法是执其两端用其中的最佳谋略。它与一箭双雕有相同的功效,但方式有所不同:不是发一枝箭射中两只雕,一举两得,而是打了左面打右,各个击故。当然,两面都有成效,所以仍然是“两得”。

唐朝对官员的选任有很严格的程序,就是科举得中,还要经过吏部考选。李林甫钻营当上了吏部侍郎,掌握选考官吏的大权。不久,就干出了一件巴结权贵,捞取政治资本,表面装得正直不阿,暗地里作奸的事来。

吏部每年考选官吏,放榜公布。这一年放榜前,玄宗的弟弟宁王派人交给李林甫十个名字,实际上也就是打了个条子,要他对这些人委以官职。李林甫接过名单,一脸为难地说:“王爷一定知道这事不好办,何况一下子开出十个人来!”

不等宁王有什么表示,李马上又转口说:“王爷把这件事交给我,说明王爷抬举我。王爸是皇家,为皇家办事,还能怕担责任?”一席话说得宁王十分舒服。

李林甫又接着说:“王爷,不如就这样吧,为了维护朝廷的法纪,也压压别人借机行私,请你允许我从这十人中任挑出一人,当众驳回,留到下次列为榜首,举荐个好职位。”

李林甫一副忠诚恭顺干练的模样,让宁王把他看成是忠心为朝廷办事,又能效忠于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