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史学处世
22725700000013

第13章 反败为胜的容忍秘术(3)

有功则归于自己,有过则推诿给下级,是今天一些领导最大的特点之一。而只有怀有雄才伟略的人,才能够像曹操这样,承认自己错误,肯定下级的可取之处。

宋太祖曾因为一件小事对周翰很生气,要对他施以廷杖。

周翰对宋太祖说:“下臣因为才气而享誉天下,遭受杖刑,传出去实在影响我的声名。”太祖大笑,下令宽恕了他。

从古至今凡是大人物,必然都有这样的大度量,而决没有由着自己的性子的。

徐存斋由翰林院派到浙江中部当督学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有一个秀才在文章中用了“颜苦孔之卓”一句,徐存斋给他把这句圈了并批上“杜撰”二字,判四等。

这个青年将要承受指责。于是,他手拿卷子向徐存斋请教:“太宗师的见解、教诲当然是正确的,但‘苦孔之卓’这句话出在杨子《法言》一文中,实在不是我杜撰的。”

徐存斋翻了翻书,急忙站起来说:“我这个人少年得志,当官太早,并没有很好地做学问,今天承蒙你多多指教。”于是将这个秀才的文章改判为一等。这事一时传开,人们都称赞徐存斋很有度量。

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从这里就能看到徐存斋这个督学做人的名宰相的器量和见识。谁是宰相,请另举一例听说明神宗万历初年有个秀才以“怨慕章”为题作文,文中用了“为舜也父者,为舜也母者”一句,被当时的考官判为四等,并批上“不通”二字。

这个秀才自己向考官陈述,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篇中。结果考察恼羞成怒,骂道:“就你一个读了《礼记·檀弓》!”把这个秀才的文章降判为五等。

人的度量相差之大,何止千里?

金朝四太子兀术喜欢上一个士兵的妻子,就悄悄派人干掉了那个士兵,将他妻子据为己有。他对她十分宠爱,把别的姬妾们都冷落了。

一天,金兀术白天睡了一觉,忽然看见这个妇人手持利刃,正想结果他的性命。金兀术大吃一惊,噌地一下跳下床,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那个妇人回答说:“我要为我的丈夫报仇!”

金兀术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挥挥手让她出去。

当天他设宴招待还未娶妻的将士。在宴席上,金兀术唤出这个妇人,对她说:“我杀了你,你又无罪;我留下你,又不行。今天任凭你在我的众位将士中选择一个,跟他去吧。”

那个妇人认真地观察了一一在座的人,用手指了一个军官,金兀术就将她赐给了那个人。

上面说的那位考官的度量不仅不如徐存斋,就连来自边远地区的金兀术都不如。

艺术地处理感情好恶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善于节制自己的好恶感情的,很多时候,他们都面临着一触即发的局面,这种时候,如果不作一些艺术处理,而是坚持维护自己的尊严或所谓的原则,那就很可能得不偿失。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马跑到歧山之下,被当地乡民捉住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准备严惩。

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穆公不仅赦免了这些人,还赐酒给他们喝。

后来,秦国与晋国在岐山之下交战,秦穆公亲临前线,结果受伤被所围,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有三百多人突然从远处飞驰冲向晋军,势不可挡,不仅救了秦穆公,还活捉了晋君。秦穆公一问,原来他们都是那些偷吃良马之肉被他赦免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宽容的智慧,刚刚做了个芝麻大的官,就会官气十足,容不得别人冒犯一点。一旦有人冒犯,马上千方百计进行报复。而秦穆公作为一国之君,不仅宽容了臣民的冒犯,还进一步为他人着想。由此可见,真正的权威是对立在宽广的胸怀基础之上的。

北宋时,有人伪造韩琦的信去拜谒福州知府蔡襄。蔡襄见信之后,虽然心中怀疑,但见那人谈吐之中颇有一些豪气,就给了他三千钱,写了回信,派了四个士兵送他回去,还带了一些果物送给韩琦。

那个人到了京城,拜见韩琦请罪。韩琦没有发火,而是宽容地说道:“蔡襄权力有限,恐怕不能完全解决你的问题,夏太尉在长安,你可以到那里去见他。”

韩琦亲自为他写了介绍信,打发他去见夏太尉。

韩琦的子弟十分不理解,认为不怪罪他就足够了,何必再写介绍信。韩琦说:“这个人敢伪造我的信,又能感动蔡襄,可见他的才气不凡。”

用人要清浊兼容、善恶并包,而且要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既能容人之长,与比自己强的人共事,又要能容人之短,能与有缺点的人相处。

宋哲宗元佑年间,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刚上任时,都商税务官押来了一个偷税的人。原来是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他带了两个特大的包袱,封皮上写着苏东坡的名字和官衔,送往东京汴梁苏侍郎住宅。

东坡讯问他包袱里是什么东西。吴味道十分害怕,愁眉苦脸地回答道:“我今年秋天有幸承蒙乡里推荐,朋友集资让我参加省试,送给我钱百千,我就置办了建阳纱三百六十丈,考虑到路上所经过的乡镇,都要抽税,到了东京就剩不到一半了。我心中暗想,当今天下最有名望而又爱奖掖后进的,只有翰林学士先生您了。即使事情败露,也必然会同情我。就借先生名义,封装好包裹带着走。不知道先生已经到这里来做知州了,实在罪责难逃。”

苏轼将他审视良久,大笑起来,叫人把那两东西上原来的封皮取下来,换上他亲笔所题的新封皮,上面写着他的新官衔,送交东京竹竿卷。并写了一封给他弟弟苏辙的信交与吴味道,告诉他:“你这回就是上天去也没有妨碍了。”

第二年吴味道进士及第,来向苏轼道谢。这件事让人拍案惊服,对苏轼的肚量由衷敬佩。

到了南宋,秦桧当权的时候,有个书生模仿他的笔迹,以他的名义写了一封信,去拜谒扬州太守。太守发现这是一封假信,就将那封信和人一起押送给秦桧。

秦桧见了这人,就给了他一个官当。有人问秦桧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此人有胆量敢以我的名义写信,必然不是一般的人物。如果不用一个官职将他束缚住,他就会往北逃到胡人那里,或者逃到南方去为越人效力。”

由此看来,奸臣秦桧的做法,远远胜过很多忠臣,这就是所谓人下之人有人上之智。

别把面子看得太重

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刘邦谨小慎微,暗暗发展,渐渐羽翼已成,于是把队伍拉出来和项羽对峙。只因布局不当,老窝被端,老爹也被项羽抓走了。项羽眼见着用强不太容易取胜,拿刘邦的老爹要挟刘邦。

岂料刘邦脸皮更厚,对他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非要把你的父亲煮来吃,那么请你仁慈点也分我一杯吧。”

刘邦的成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成功的人“不要脸”。

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最爱面子,更准确地说,是用面子维护自己的尊严。为了尊严,士可杀而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脑袋掉了可以,但绝不能没有面子。

生活中,人们也是以面子为重,即使无意之中被人驳了面子,也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会想方设法找回面子,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可以说,面子是传统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的一道符咒。

然而,成功的人“不要脸”。这个“不要脸”,不是不知廉耻,而是在受到羞辱时宠辱不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

韩信在投奔项羽的楚军之前是个穷青年,经常背着宝剑在街上闲逛。

一天,一个泼皮少年突然拦住他的去路,对他趾高气扬地说道:“你经常背着宝剑,又长得人高马大,其实是个怕死鬼。不信,你敢杀死我吗?如果不敢,那就乖乖地从我的两腿之间爬过去!”

面对这种挑衅,韩信非常生气,但很快就冷静下来,弯下腰来从那无赖的胯间爬了过去,惹得满街围观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韩信站起身慢慢地走开了。

一个人在穷困时不悲不愁,在微贱时不气馁不苦闷,淡泊于平凡和贫穷,可是绝不放弃伟大的理想。这样的素养、气度和品德只有“不改其乐”的颜回才有。

一个人在倒霉的时候,降低自己的理想标准,低头认命,甚至人格被辱也能忍得下,低眉顺目,鞠躬曲膝,屈居庸庸碌碌、无赖泼皮之下,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抗。一旦得势了,就在英雄头上跑马。韩信、黥布就是这种人。

这两种人卑贱的时候被人轻蔑、侮辱的情况是相同的,可是其心态却截然不同。第一种是道德、人格的榜样,认为人生本来平淡,从不侈求荣华富贵,淡泊中养其清泰天和;后一种是英雄情操,得志就气象非凡,不得志就忍辱负重。

至于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悫,却兼有这两种情操、气度。

当宗悫还是一个落魄书生时,他的同乡庾业很瞧不起他。庾业有钱有势,豪阔得很,宴请客人,一上几十道菜,酒桌都有一丈见方。可是招待宗悫的饭菜却只有用稗子等杂粮煮的粗饭,宗悫照样坦然地吃。

后来宗悫发达了,做了豫州太守,生杀之权集于一身,不但不记庾业轻辱他的旧恨,反而请庾业来做他的长史。宗悫不记恨过去折辱他的人,反而以德报怨,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庾业在满座高朋面前冷落宗悫,宗悫不觉得惭愧,因为他有理想,有大志,这一点和韩信、黥布相像;在他得志以后,还请庾业做部下,不把过去的旧恶放在心上,这种崇高的宽厚的长者之风又和颜回一样。

“厚黑”之道写春秋

孙子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肚量不仅是在受到考验的时候体现,而且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做到喜怒哀乐放进口袋。

在俄罗斯名著《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地狱之王亚马顿平常都带着墨镜,一旦取下墨镜来看谁,就意味着谁要死去。在读这本书时,笔者一直感觉这个角色有一种神秘的暗示,到底是什么,一直到读了李宗吾的《厚黑学》才恍然大悟:真正有力量的人是不会轻易让人看到他的意图的。

成功来自于自我控制,一个人必须能控制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自我控制是最难的,但却是最必要的,如果不能征服自己,就会被别人所征服。而要控制别人,首先要控制住自己。

要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姿态、机密,约束着自己的言行,无论受到什么刺激,都能保持沉着、冷静,而不冲动。在必要时能节制自己的欲望,忍受身心的痛苦,克制自己的情绪。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这句诗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做人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曲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

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的境界。

纣王时期,见西伯侯周文王势力越来越大,便差人把他抓来投进监狱。周文王被拘留在商朝的时候,纣王为了试探他,让人杀了他儿子,并煮成肉汤送给他。

他知道这是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汤,却强忍悲哀,把汤喝下去,终于得到了纣王的信任。

与此同时,文王的臣下大量地把珍宝和美女送给纣王,并不断游说。纣王爱财,更喜渔猎女色,眼见这么多美女自上家门,便把文王从监狱里放回了老家。

文王回家后,励精图治,积养实力。后来起兵反纣王,终于把商纣杀了而建立周朝。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品德高尚的君子,表面上也往往表现得很普通。

汉代名臣张衣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看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他走上去,老人叫他帮忙捡回来,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下河捡回了鞋。

不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张良忍住怒气,又一次下桥去捡草鞋。

这样,一连三次,张良始终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

老人满意地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胸襟很博大,孺子可教,于是将集兵法之精髓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后来,张良辅佐刘邦一统天下。

一般人爱讲情面,心地软,经不起软磨硬泡,极易被人利用。而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脸皮极厚之人,再狂的大话和再软的小话都能说得出口,再大胆的事情和再卑微的举动都能做理出来。

除了张良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出一大把具有博大胸襟的成功人物。韩信在人胯下钻过,这是肚量!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自己和妻子到吴宫内去做奴仆,这是肚量!可以说,肚量有多大,成就就有多高。

今天,肚量问题的后果虽不至于那么严重,但在社会上遇到冷遇是常见的事,如果脸皮太薄,早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又谈何人生成功呢?

人的脸皮有多厚,肚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争一时不如争千秋,更何况我们怎么知道,老天爷的布局不是要让我们扛起更大的责任呢?忍一时之气,退一步海阔天空,反倒处处是出路,别把精神能量虚掷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厚黑”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摩;无论是超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