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格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宝宝的一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宝宝的兴趣、爱好、品德、性格等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熏陶下形成的,宝宝的智慧也是在爸爸妈妈的启迪下逐步提高的。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物之所以成就了非凡的事业都与其家庭教育有关,从“岳母刺字”到大小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都体现着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
教育宝宝并不需要什么天才,也不需要有什么特殊的技能,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深切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当然,父母学习一些与早期教育相关的知识,了解宝宝成长发育的规律,对照顾宝宝也是非常必要的。
育儿方式影响宝宝的性格
有些父母觉得,宝宝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实不然。人的性格中除了气质与遗传有关外,绝大部分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其基础部分是在婴幼儿时期奠定的。一般来说,3岁的宝宝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宝宝期的教育方式对宝宝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宝宝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宝宝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谈举止足以影响宝宝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就转化为宝宝的性格,所以,父母在宝宝面前要尽量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宝宝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格。对3岁以前宝宝的爱可以外露,使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3岁以后的宝宝则应爱意不外露,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宝宝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
培养宝宝的同情心
宝宝同情心的发展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对宝宝的痛苦、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作出适当的反应,给予及时的抚慰,那么在无形中,宝宝也会受到感染,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宝宝会经常用父母安慰他的方式来安慰别人。父母要对其他宝宝也要很敏感、很关心,如果父母对别的宝宝哭而无动于衷,那就是在行为上教育自己的宝宝,别人的事情不要管。
同情心强不仅表现为乐于助人和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善解人意,善于安慰人,即具有较强的体察别人情绪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因此,仅仅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不够的,关键是洞悉宝宝的真正需求,对宝宝的痛苦作出适当的反应,究竟是“哪里不舒服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
相比较而言,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同情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被体罚的宝宝很少对别的小朋友的“不幸”表现出关心,相反,他们的反应是害怕,或者是生气,甚至于身体攻击等。
教育宝宝懂礼貌
中国是礼仪之邦,懂礼貌更要从小抓起。怎样才能用生动而不说教的方式让宝宝懂礼貌呢?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在听故事中学习。选择有关培养好的行为礼貌的故事书和宝宝一起分享。这样的故事宝宝爱听,而且他也能记住书中传达的意思。
在游戏中学习。教宝宝和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模仿大人欢迎客人,给客人倒水等。
学习礼貌用语。让宝宝学会说礼貌用语,如您好、欢迎、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还要教宝宝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纸屑、不踩踏草坪等。
在冲突中体会。当宝宝和其他宝宝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发生许多冲突,比如争抢玩具或者彼此有不友好的行为。此时,可告诉宝宝要互相谦让,彼此友好。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宝宝会理解得很快。
以身作则。在生活中,使宝宝耳濡目染,从爸爸妈妈身上学习到良好的品德。如果宝宝模仿父母做打招呼或礼貌的动作,要嘉奖宝宝,使宝宝感受到懂礼貌的快乐。
培养力所能及的好习惯
宝宝学会走路后,就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增加宝宝的乐趣,又培养了宝宝勤快的好习惯。可以让宝宝接过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的提包,帮助爸爸妈妈拿拖鞋等。当宝宝做了这些事情后,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在做事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不要批评宝宝,要使宝宝感受到劳动的愉快。
2~3岁的宝宝可以学着收拾自己的玩具,或者做一些其他简单的家务,这可以及早锻炼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养成懒惰的习惯。
培养宝宝自强自立
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宝宝摔几跤、累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同龄宝宝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因为只有宝宝自己完成了一件事,他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变得坚强起来,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做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父母也要给宝宝适当的保护,防止宝宝接触危险的东西或去危险的地方。在宝宝做事前,告诉他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危险,以便宝宝自己进行防范。
不要吓宝宝
宝宝看上去什么都不怕,但是一旦什么东西把他吓住了,就容易留下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一辈子。最常见的是宝宝哭闹时,大人吓宝宝说“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坏人就来了”等。其实这是不可取的,大人吓宝宝的语气不仅会让宝宝更想哭,还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巨大的阴影;即使宝宝暂时不哭了,也是因为恐惧而停止哭泣。吓宝宝还可能加重宝宝精神压力和心理恐惧,会做噩梦,晚上睡不稳;容易形成软弱、胆小的性格;损害大人在宝宝心中的形象。
培养有耐心的宝宝
宝宝做事缺乏耐心,漫不经心或有头无尾,令很多父母发愁。科学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宝宝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宝宝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10分钟,五六岁宝宝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宝宝缺乏耐心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不过,耐心也需要用某些方法来培养,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采用。例如,宝宝对画画挺感兴趣,可是总是没画完过一幅完整的画。这天,他只在纸上画几棵小树,就跑去让爸爸跟他做游戏,这时爸爸看了看宝宝的画,可提议和宝宝来个“画森林”比赛,看谁先在纸上画满小树,画成一片广袤的森林。宝宝便会立刻高兴地拿起画笔,专心致志地埋头画起来。
当宝宝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时,父母也不要批评,更不要强迫宝宝一定做完,而应该巧妙地设法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回原来的活动上,并且帮助宝宝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宝宝的嫉妒心理
几乎每个宝宝都有嫉妒心理,而且,适当的嫉妒心还可以帮助宝宝培养容忍的美德和独立性。所以,父母发现宝宝有妒嫉心理时,不要太紧张,先分析一下宝宝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反思一下自己对宝宝是否足够关心,如果关心不够,要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宝宝,和宝宝做一些亲子游戏,让宝宝切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觉得父母很爱自己。另外,父母也不要拿别的宝宝跟自己的宝宝比。这种比较会让宝宝反感,产生嫉妒心理。
建立安全感
要想让宝宝有安全感,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同时,父母与宝宝在一起时,应该把所有的不愉快抛到脑后,心情尽量放轻松,否则,宝宝会受到父母紧张的情绪影响,显得不安或退缩。
父母应经常拥抱爱抚宝宝,并及时对宝宝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回应,向宝宝表达出对他的爱,对宝宝的态度要始终如一,不能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影响宝宝。
维护宝宝的自尊心
父母要重视和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尊重宝宝、了解宝宝,对宝宝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当宝宝有缺点、错误时,父母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做适当的批评教育。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注意维护宝宝的自尊。尽量避免把宝宝的错误公布于众,也不要对宝宝算旧账,更不能动不动就训斥、恐吓宝宝。
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宝宝的自信心。为宝宝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成功、学习机会,让他动手,同时予以指导,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方法、方式,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举一反三、积累经验,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
用肯定和赞赏来培养、提高宝宝的自信心。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十分不起眼的好事,父母都应有所表示,比如,宝宝第一次用筷子吃饭,第一次系鞋带,与小伙伴一起完成一个庞大的积木工程等,父母要作出极积的反应,用点头、微笑、亲切的抚摸、拥抱、语言肯定和赞扬等有声无声的言语来支持、鼓励他们。
此外,还应帮助宝宝发扬优点,用“以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宝宝的自信心、上进心。
良好的沟通
父母对宝宝的行为的理解会影响与宝宝的沟通。父母应把宝宝真正放在这个年龄群体的背景上去理解宝宝的行为。不要过分攀比,因为即使同龄的宝宝,差异也是很大的。另外,同一个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重要的是要指导宝宝从自己的起点,按照自己的速度发展。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只能适得其反。攀比不可取,还因为攀比的结果往往使父母首先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沟通过程中,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影响父母与宝宝的沟通。
家庭中成年人之间的沟通状况,尤其是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也会影响大人与宝宝的沟通。一般而言,宝宝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声的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夫妻间的相处模式会给宝宝带来榜样的作用,所以父母自己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方式。
如果注意了以上方面,那么宝宝就会乐于与父母沟通,就会拥有一个融洽的家庭。
(第二节)宝宝性格发育的常见问题
怕生
怕生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8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敏锐地辨认熟人和生人,这种以与父母尤其是与妈妈分离为标志的怕生现象,说明了宝宝对家人依恋的开始,同时也说明从这个时候起,宝宝就需要建立更为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了。
有关研究表明,怕生的程度、持续时间与教养方式有关。在这以前的几个月里,陌生人突然到来,用眼睛盯着宝宝看,走近要从妈妈怀里抱走宝宝,宝宝就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因此,不要随便让陌生人突然靠近、抱走自己的宝宝,也不要在陌生人到来时马上离开自己的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让宝宝和自己的洋娃娃玩,听收音机里的人讲话,经常在他面前摆弄新奇的玩具。还要经常带宝宝逛大街、上公园或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如果有陌生的客人来访时,不要让客人立即接近宝宝,而要用你与客人之间的热情友好气氛去感染宝宝,让宝宝学会信任客人,然后再让客人逐渐接近宝宝。如果客人也带着自己的小宝宝,就可以让两个小宝宝互相接触,两个小宝宝的亲昵也会让客人受到宝宝的欢迎。宝宝熟悉的大人越多,体验的新奇视听刺激越多,怕生的程度就越轻,时间也就越短,这种怕生的过程,就会在短期内自然消失。
总之,在这个阶段,父母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宝宝,并要让宝宝及早步入“同龄小社会”,鼓励宝宝与年龄相仿的宝宝接触、玩耍,努力培养宝宝勇敢、自信、豁达、友爱、善于与人相处的优良素质。
性格软弱
要帮助宝宝克服性格软弱的缺点,首先要探究宝宝性格软弱的成因。在这一方面,父母对宝宝的教育不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改变宝宝懦弱的性格,父母需要下一番工夫并帮宝宝做一些适当的心理锻炼。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鼓励宝宝大胆去做事。一是在宝宝未成熟期对宝宝加以保护,这种保护应随着宝宝的发育成长越来越少;二是要培养宝宝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培养应随着宝宝的成长越来越多。千万不要凡事包办,养成宝宝胆小怕事的依赖心理。
鼓励宝宝大胆地说话。一些的宝宝不喜欢过多地说话,对这类宝宝,爸爸妈妈应尽量少讲“你必须这样或那样做”之类的话,而应多讲“你看怎么办”、“你的想法是什么”之类的话,给宝宝一个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胆小
一些宝宝时常会有恐惧感,显得特别胆小。那么如何帮助宝宝克服害怕情绪呢?
帮助宝宝树立应对他所害怕的对象或环境的信心。宝宝有害怕情绪时,父母不该嘲笑或处罚他们。如果宝宝害怕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开灯睡觉,可在他床头上装一个灯的开关,让他掌握或明或暗的主动权,帮助他消除害怕心理。
说明理由。经常给宝宝讲一些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消除他的害怕心理。如有的宝宝怕蜜蜂,可耐心地向他解释蜜蜂是如何辛勤劳动、采花粉酿蜜的。只要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
榜样塑造法。实验证明,榜样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心理,因为宝宝总是爱模仿父母的。
说谎
宝宝说谎,父母非常气恼,这是情理中的事,但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父母先冷静下来想一想。首先要弄清宝宝是否真正在说谎,要根据宝宝说谎的原因和内容进行分析,搞清楚宝宝说谎是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再予以解决。一般来说,宝宝说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想象性谎言。想象性谎言往往出自宝宝对某种东西的渴望或幻想,它表达了宝宝内心的某种希望、某种向往,如宝宝想得到某种玩具、想去某个地方玩等。由于宝宝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智力与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分不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又由于宝宝脑子里充满幻想,常常把一件事情与另一件事情混在一起,把脑袋中的幻想,当作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说出来。这种现象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绝不是宝宝变坏了、不诚实了。这时,只要父母因势利导,教育得法,随着宝宝辨别能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种说谎现象也就会逐渐好转直至消失。
逃避性谎言。胡诌性谎言是宝宝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出的。例如,宝宝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当妈妈或爸爸问起时,却说是小朋友让拿的。导致这种说谎的原因,是宝宝知道把小朋友的东西拿回家是不对的,但又克制不住自己,于是就用谎言来避免爸爸妈妈的批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谎言与想象性谎言的性质有所不同,它是宝宝有意编造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需洞悉宝宝的心理状况,根据其认识水平的不同,对宝宝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最好不要当众打骂以免损伤宝宝的自尊心。一般说来,以正面的积极引导、鼓励宝宝说真话和认识自己的错误为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