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早教一本全
2262900000030

第30章 宝宝的早期智力开发(7)

这样的宝宝可能是像父母两个人中的某一方,性格比较开朗。估计像爸爸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爸爸虽然回来时间少,但只要一回来就使劲逗宝宝玩,令宝宝很开心,当然看见爸爸就高兴啦。妈妈天天在家,可是做家务时间比较多,无暇和宝宝玩耍,这样就会使宝宝觉得和妈妈在一起乐趣少,反而愿意等爸爸回来。所以妈妈平时要经常和宝宝做游戏,不要只顾做家务,冷落了宝宝。

训练宝宝用拇指、食指捏东西

首先要给宝宝提供抓捏小物品的机会。开始先用大一点的东西,如小饼干、钙片等让宝宝练习用手指捏取,以后逐渐用一些如葡萄干、爆米花、小糖豆等色彩鲜艳的小食品吸引宝宝捏取,左右手同时练。当宝宝成功地用拇指、食指捏起小物品时,应给予表扬,并允许他吃一点,以增加他捏取的兴趣。

进行体位变换练习时要耐心和温柔,动作过快宝宝会感到接受不了,下一次练习时令宝宝反感而不配合,或大声哭闹以表示拒绝,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妨碍正常练习。

不要给宝宝穿过紧的内衣和内裤,松紧带一定要松一些。10个月的宝宝不宜穿连体衣裤,这样的衣裤妨碍肢体伸展和运动,穿脱费力,宝宝也感觉不舒服,同时还影响皮肤和周身血液循环。洗澡时不要玩耍时间过长,洗澡完毕之后要很快穿好衣服,穿衣服时不要过分嬉笑逗乐,以免宝宝着凉。

宝宝在蹲下的过程中,有时会摇摇晃晃,身体向前或向后倾斜,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头部受伤。

让宝宝站立太早,腿会长弯的。这种说法对吗。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站立,取决于宝宝自身的体质和发育情况,有的宝宝9~10个月就会独自站立,而有的宝宝到1岁还站不好。所以要考虑宝宝的发育状态,如果体重小,体质比较弱,让宝宝过早站立会影响骨骼肌肉和韧带的发育,如果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相对弱,适当晚一点学站还是可以的。如果宝宝身体素质比较好,运动能力强,则可以早一点训练站立。

宝宝之前爬得并不好,站得也比较晚,可突然就会走了,但是走得非常不稳,总好像要摔倒一样,我很担心,怎么办。

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确实有一部分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前,根本就没有诸如爬行和站稳的动作就突然就会走了,但由于宝宝之前没有爬行和站立等协调平衡的动作,因此走起路来就会摇摇晃晃不稳当。不过没有关系,可以多加练习。宝宝刚刚会走,走起路来很兴奋,旁边一定要有大人保护,防止宝宝跌倒受伤。

自我意识出现后,宝宝会出现一些与父母要求不一致的行动,父母要耐心、慢慢讲道理,用手势或语言告诉宝宝为什么不能做或为什么不能吃等,千万不要训斥或将宝宝手中的物品抢走,或用手打宝宝,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心理伤害。和同龄的小朋友交往很重要,父母可以叫上邻居家、同事家的宝宝到家里共同玩耍,或参加一些幼教机构举办的亲子班。

下列因素会影响宝宝独立行走:冬天衣服穿得太多、太厚;体重过重,肢体肥胖活动不便;家里活动空间小,没有机会练习行走;生怕宝宝摔着,老爱抱着;经常将宝宝放在学步车内,宝宝没有独立行走的机会;早产低体重儿,运动发育迟缓。

让宝宝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不合理,要用语言教育和说服宝宝,不要有硬性抢夺或打骂等举动,这会对宝宝的性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平衡能力不太好,韧带支撑能力比较差,容易发生意外,最常见的意外就是扭伤,所以当宝宝走路一扭一扭不稳当时,要仔细检查一下宝宝的腿和脚,或上医院检查一下为好。

我的女儿1岁半了,说话和与人交流都没有问题,可就是不会自己走路,看到和他一般大的宝宝都走得很好了,我心里很着急,是宝宝的神经发育有问题吗。

每个宝宝学会独立行走的时间是不相同的。大多数的宝宝12~14个月的时候开始学会走路,极少一部分宝宝8~11个月就会走路了,但是也有运动发育比较慢的宝宝要到18个月甚至到20个月才会走得比较稳当。有的女孩运动发育要落后于语言发育。父母不要着急,要不断加强训练为好。

有的宝宝拿勺吃饭时,会把饭菜撒得哪儿都是,粘满嘴唇和面部,父母收拾起来费劲,因此就不愿让宝宝自己使用小勺,这是不对的。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发育是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的,大人要给宝宝实践操作的机会,否则,他永远也不会。

宝宝刚开始学说话,语句可能很不连贯,吐字也不十分清楚,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父母一定要耐心等待宝宝把话说完,或者顺着宝宝表达的意思帮助宝宝讲明白。绝大多数宝宝发音还不够准确,父母或家人要及时地给以耐心的指导和纠正。千万不要故意学宝宝错误的发音,以免误导宝宝。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东西的性能不能理解,经常会摔坏东西,同时宝宝不知道危险,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父母一定要将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危险物品要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防止宝宝发生意外。

2岁正是宝宝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尤为重要。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加强对宝宝的语言训练。宝宝到2岁以后,一定要注重练习用语言叙述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买一些简单的图画书,给宝宝讲一些情节比较简单的小故事,提一些简单并且能吸引宝宝的问题,有意识地让宝宝复述故事中的人名、事件和结果等。叙述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看不见和摸不到的无形教育,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在3岁内是看不到的,一般到5~6岁以后才显露出来。

宝宝很乐意帮助大人做事情,扔垃圾的积极性很高,但有可能没有将东西扔到垃圾桶里边,而是扔到了地上,这时不要训斥宝宝,或干脆不让宝宝去做,这样对宝宝的身心发育不利,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使宝宝不再愿意为大人做事情。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宝宝参与家中的各种活动,这也是培养宝宝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独立做事、努力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宝宝说话晚有什么原因吗

语言发育慢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要问一问宝宝的爷爷奶奶等,看父母家中其他人是否也说话晚,说话晚是有遗传倾向的;第二,宝宝生活的环境,家里人很少跟宝宝说话,不经常带宝宝出去游玩;家人过分溺爱宝宝,宝宝想要什么,家人就给什么,不给宝宝自由表达的机会;听力有障碍,宝宝因为听力问题影响了说话。

宝宝做事情时动作慢、不协调是常有的事。如吃饭比较慢,还会将饭粒吃得满桌满地都是,这时性急的父母就会拿起饭碗喂饭给宝宝吃。早上起来半天穿不上衣服,父母怕宝宝感冒,于是替宝宝穿衣裤和袜子,这些都影响了宝宝自己动手能力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应该尽量让宝宝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从小培养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于宝宝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父母教育宝宝做事情时一定要用行动去说明自己的态度,鼓励宝宝去做正确的事情,如果宝宝不明白,要耐心说服,千万不要训斥或打骂,引起宝宝的反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宝宝将来的发展。

有一部分宝宝自己遇到障碍物时总是迈不过去,这并不能说宝宝运动能力差,大多是因为宝宝胆小,个别是因为宝宝的平衡功能不完善,或缺乏锻炼所致,只要多锻炼,宝宝最终都会按要求做到。

两岁多的宝宝发音不准怎么办?她在发“shi”的音发不准,总是发成“yi”的音,例如,叫老师就说成老一,该怎样来纠正呢。

卷舌音是最不好发的音,很多宝宝已经会说很多话了,可还发不好这些音,需要平时多加训练,平时说话时当发到有卷舌音的时候,有意识地说慢一点,让宝宝听清楚,或者单独练习卷舌音的单字,如吃饭、节日、诗歌、知道……或者带有卷舌音的语句,如两只老虎、和妈妈吃饭、爷爷是老师……大人说这些音节时一定要发标准,宝宝虽然马上说不准,但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印象,以后会慢慢说出来的。

每次宝宝问“这是什么”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回答,并告诉宝宝这是干什么用的,使宝宝理解“这是什么”这句问话可以帮助他回答很多他不明白的问题,以后当宝宝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就会使用这句话了。

父母惧怕宝宝出危险而不让宝宝做跳跃蹦跳动作,只会扼杀宝宝运动的欲望,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如果发现宝宝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甚至打别的小朋友,父母要及时教育宝宝应该与别人友好相处。可以让宝宝把自己的玩具拿来与别人的玩具交换,或把自己的玩具混到别人的玩具中间一起玩耍,目的就是要培养宝宝与他人友好合作的精神,避免宝宝有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倾向。

父母尽量选用一些短小简单的儿歌让宝宝学习,重点要纠正发音,同时还要告诉宝宝这些句子的意思,让宝宝既学习了发音,又学习了知识,一举两得。宝宝背诵多少儿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让宝宝有所收获。这样做比盲目追求宝宝背诵儿歌数量所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我的宝宝现在35个月大了,刚上幼儿园,在语言方面跟同龄的宝宝比差了很多,说话不连贯,好像也听不懂老师说的话,不喜欢跟别的宝宝一起玩。是不是语言发育上有什么问题,我该怎么办呢。

许多刚去幼儿园的宝宝都有这个问题,面对一个生疏的环境,不敢说话,或者说起话来,由于紧张表达不出来。这与宝宝的性格以及家中的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此外,对幼儿园老师的说话方式是不是不适应,是否能听懂,宝宝是不是有些胆小,不敢说话等也有关系。可以与老师沟通一下,观察一段时间,宝宝如果适应了,就会好一些。另外,还可以约上宝宝同班的小伙伴一起到家或出去游玩,让宝宝熟悉其他的小朋友。说话不连贯很可能是紧张造成的,或许与表达能力有关,不过不要着急,说话时让宝宝放松一些,在宝宝说话时尽量不要插话,让宝宝自己说完,平时多让宝宝复述一些经历过的情景或场景,或者大人讲过故事后让宝宝复述。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