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答童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知识渊博,喜欢周游列国。
一天,他路过一座高大的宅院,正想进去讨杯水喝。一个扫地的童子跑了出来叫道:“先生,先生,我知道你是谁。你就是孔丘。你知识渊博,还教了好多学生。”
“呵呵,真没想到,你也认识我呀。”孔子笑道。
“我家主人常常念叨你。不想你今日却来了。正好,我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不必客气。如果我知道一定告诉你。”
“昨日,主人给我出了一道题。可是我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出来。先生,你一定要帮帮我啊。”
“你家主人问你什么题啊?”
“我家主人问我: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想了想,告诉了他答案。童子丢下扫把,去告诉主人答案。主人知道孔子来了,忙出来迎接。后来,他们还成了好朋友。
你知道答案吗?
咬文嚼字: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2.书生借钱
从前,有一个书生,准备进京考取功名。他老婆是个老实人,只做点手工活,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家人过得很清苦。
要过年了。书生想大年初一去给岳父拜年,是想为了感谢他把女儿嫁给自己,即使日子过得很清苦。等到自己考取了功名,一定再好好报答岳父。但是,他没有钱去买些像样的礼物。于是想到去向隔壁的王大哥家借些。毕竟他还教王大哥家的孩子认过字。书生决定后,就去了王大哥家。王大哥家正在做饭,屋里的香味差点让书生的口水流了下来。王大哥看到书生来了,很客气地让座,还要留他吃饭。书生表明来意。王大哥听后,眉头一皱,然后又笑了笑,对书生说:“钱倒是有些,只是我家正月没有初一啊。”书生一听,纳闷起来:他怎么说正月没有初一呢?难道是他不愿借我吗?他刚准备转身告辞,猛一想,又高兴起来。很顺利地从王大哥家借到钱回家了。
你知道书生是怎么借到的吗?
咬文嚼字:其实,王大哥是给书生出了道谜。他说“正月没有初一”,正好是个字谜,把“正”和“月”合在一起,再去掉“一”,就是一个“肯”字。所以,书生自然借到钱喽。
3.道士卖画
明朝有一个道士,云游四方,知识渊博,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出谜。
这天,他来到江南的一个城市。他听说这里的文人很多,于是想亲眼见识见识。他走到一个集市上。集市好不热闹。他找了个地方,解开行囊,取出纸笔,很快就画了一幅画。慢慢开始有人围上来看。画上是一只黑色的狗,正在追逐一只蝴蝶。画得很传神,感觉那蝶正在飞,尤其是狗更栩栩如生。路人看了,都赞不绝口。看画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人问道士:“你这画卖吗?”
道士笑了笑,说:“卖,也不卖。”
众人一听,都糊涂了:怎么卖,又不卖呢?
道士说:“我这是幅画,也是一个谜。不识此谜者,重金不卖。识此谜者,分文不要。”
于是大家又纷纷仔细研究这幅画。突然,一个小孩儿把画卷起来,什么话也不说,扒开众人,走了。众人也很好奇。
道士大喊:“小孩儿,我的画。干吗抢我的画?”
小孩儿头也不回,继续往前走。
道士终于大笑道:“你们这里果然人才多。连小孩儿都能猜对我的谜。”
旁人更加不解了。道士却收拾好东西,扬长而去了。
你猜出道士的谜了吗?
咬文嚼字:重点是那只黑狗,狗又叫“犬”,“黑”加“犬”是个“默”字。小孩儿自始至终默不作声,所以道士说他猜中了。
4.以谜解谜
一天晚上,苏府的三位姑娘在院子里乘凉。大姐说:“我出一个谜语,看你俩谁能猜着?一朵花儿怪,花枝绕干排,晴天栽家里,雨天开门外。”二姐很快想出来了,但她没有直接说出来,却对大姐说:“我可以用我的谜回答你的谜。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中走,水在人上流。”这时,三妹一笑道:“你们以为我猜不出来啊。告诉你,我也有一谜,可以回答你们的谜。听好吧:在外肥胖胖,在家瘦长长,忙时泪汪汪,闲时靠着墙。”说完,三姐妹都笑了起来。
你知道她们的谜底是什么吗?
咬文嚼字:雨伞。
5.家书难解
一个背井离乡的人托老乡给自己的老婆捎带一包银子。走到半路的时候,老乡打开那包银子,闪闪的银子让他产生了非分之想。包裹里还有一封信,心想那信里会不会提到银子的数量?于是又小心地将信拆开。让他惊喜的是信里居然没有一个字,只有简单的一幅画,画上画着八只八哥和四只斑鸠。他想:既然他只字没提银子的事,那我拿一些他老婆也不会知道的。于是,他就贪心地拿了一些银子装到了自己的包袱里。
到了村里后,他把那包银子给了老乡老婆后就回家了。可不一会儿,老乡的老婆就找上门来,对他理直气壮地说:“做人要诚实啊。我丈夫明明托你带回来一百两银子给我孩子看病,现在却只有七十两,还有三十两银子呢?”
那人不由自主地脸红起来。只得把那三十两银子还给人家。但是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老乡的老婆就知道总共是一百两银子呢?
咬文嚼字:奥秘就在那幅画上,八只八哥意为“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意为“四九三十六”,所以总共是一百两银子。
6.解谜猜姓
一人正赶着两匹马拉的大车在路上行驶。突然前面有个渔翁拦住了他的马车,说想搭个便车。赶车的问:“你姓什么啊?”渔翁从他的鱼篓子里拿出一条鱼,对着夕阳高高举起,说:“我就姓这个!”并把那条鱼给了车夫。车夫会意地笑了笑,同意他上车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人拦住了马车。这回是一个打猎的,他也想搭个便车。车夫问:“你姓什么啊?”打猎的把他的弓拉满说:“我姓这个!”同时取出一只兔子给了车夫。车夫高兴地也请他上车了。车夫扬起鞭子,驾着车飞奔起来。突然,渔翁问车夫:“您贵姓啊?”车夫一笑,用鞭子指着前面两匹马说:“看,那就是!”
你知道他们三人各姓什么吗?
咬文嚼字:渔翁姓鲁,打猎的姓张,车夫姓冯。
7.饭后谜题
小米一家三口都爱猜谜。这天吃过晚饭,小米的爸爸出了一道字谜:“写起来只有两个人,看起来挂着千盏灯。行起来道路无穷远,想起来实在大无边。”小米想了想,说:“这么简单,我知道了。我也有一谜,你们猜猜:有眼没有眉,有翅不能飞,无腿行千里。”妈妈说:“我昨天还做给你们吃了。再听我一谜:脑袋尖,身子长,眼睛长在屁股上;滑溜溜,亮闪闪,进出全为人争光。”爸爸对妈妈说:“你常用。我倒挺害怕。”小米想了好半天才猜出来。
你猜出来是什么了吗?
咬文嚼字:天、鱼、缝衣针。
8.县官点菜
古时候,有一家饭馆名叫“点就有”,意思是说只要客人想吃什么菜,就有什么菜。饭馆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已经远近闻名。
这一天,新来了一个县官。他也是慕名而来。这一看,哟嗬,店里的客人还真不少。县官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下。店小二很快跑过来问吃什么。
县官说:“我听说你们酒店什么都可以做,没有做不出的,只有点不出的。”
“那当然。”小二毫不谦虚地说,“客官,您吃点啥?”
“我今天就想点四道下酒菜,再来一壶好酒。赶紧给我端上来。”
“我当是什么龙肉、凤爪呢。原来就是下酒菜啊。您说吧。”小二说。
“你记好了,皮外皮、皮内皮、皮里皮外皮、皮打皮。赶紧去做吧。”
店小二一听,傻眼了。他还从来没听过这几道菜。于是赶紧跑去告诉老板。老板也不知道是什么菜,于是去见客官。他认出是新来的县官,一面恭维,一面派人赶紧去问告老还乡的老厨师,害怕这新县官砸了自己的招牌。好在老厨师一听就明白了。最后,县官终于吃到了他点的菜,还赞不绝口。
你知道县官点的这四道菜分别是什么吗?
咬文嚼字:猪耳朵、猪肚子、猪舌头、猪尾巴。
9.老板面试
古时候,有个书生在进京赶考的途中,被人骗走了身上的盘缠,无奈之下,只得先找个活做。问了很多家店,都说不要他。即使有,要的也是搬运工,书生根本做不了。最后,书生看到一个药店正要招个算账的,于是走进去碰碰运气。老板仔细打量、盘问书生后,写了一张字条递给书生。书生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三山倒挂,二月相连,上有可耕之地,下有流水之川。
你知道老板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咬文嚼字:这是个字谜,谜底是“用”字。意思是老板收下书生了。
10.唐伯虎与秋香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一次游玩中,遇到了秋香。秋香无意间对唐伯虎一笑,唐伯虎却从心中产生浓浓爱意。他已无心游玩,一直尾随秋香,直至追到其住处华府。从此以后,唐伯虎常常去华府偷看秋香。秋香也有所感知。她见唐伯虎一表人才,也心生爱意。但她也知道唐伯虎能诗会画,所以也想考考他。于是就派她的一个丫鬟给唐伯虎送了一张字条。
丫鬟把字条交给唐伯虎,说:“我家小姐说,如果你能猜出她的谜,她就愿和你继续交往。如果你猜不出,就不要再来骚扰她了。”
唐伯虎打开字条一看,上写着:“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唐伯虎哈哈一乐,对丫鬟说道:“我也有一谜,你记好了告诉你家小姐: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说完,唐伯虎高兴地回家了。
他们的谜底都是什么呢?
咬文嚼字:是“日”字。
11.孔子与农夫
孔子去赵国讲学的途中,走得累了,看到一棵树,于是走过去休息。又见树下有一口井,井中有清凉的水,他突然渴起来,但又没有取水的工具。这时,走过来一个农夫,挑着两只水桶,像是来取水。农夫走到井边,果然将一只水桶用绳子拴上扔到井中取水。孔子等农夫取完水,对他说:“你好,我是去赵国讲学的孔丘,走累了在此休息,又觉口渴。看到你在此井中取水,不知能否让我取点喝?”这个农夫不认识孔子,一听说他去讲学,想他一定很有学问,于是就说:“当然可以。不过我有一字想问问先生。”孔子说:“请讲。”这时,农夫取下扁担把它放在井口上,自己站在井旁,然后问:“先生,您猜出来了吗?”孔子莫名其妙,“你说哪个字呀?”农夫一笑说:“就是我刚才做的动作啊。”“哦,”孔子看着井口上的扁担,毫不犹豫地说,“那不是‘中’字吗。”农夫又一笑,道:“先生怎么只见物不见人呢?”孔子心中一惊,觉得自己确实大意了。
农夫说的到底是什么字呢?
咬文嚼字:指的是仲字。
12.道士指路
一名书生进京赶考。想找客栈休息,于是一路走,一路问。眼看就要到京城了,天快黑了,一路也没看到人家,来到一个岔路口,更不知该往哪边走了。等了好久,听到前面有脚步声。等他走近,书生借着月光看到原来是一个道士。书生连忙拱手问好,并向道士打听去京城该走哪条道。
道士没有说话,捡了一块石头在地上写了个“朝”字,然后又把字的一半擦去,就留下个“月”。之后,道士就走了。
书生看着地上的字,又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摸摸自己的脑袋,猛然明白了。
你知道道士的意思吗?
咬文嚼字:道士的意思是让书生往左走。
13.天下第一菜
三个生意人,经常住宿同一家客栈。久而久之,他们彼此都熟悉了。
这天,他们又在那家客栈相遇了。晚饭的时候,他们在一张桌子边坐下。其中的一个四川商人问:“你们觉得这家的饭菜如何?”晋商说:“不错。”徽商说:“比不了我们的徽菜。”四川商人问徽商道:“是吗?那你觉得天下最好吃的菜是什么?”徽商笑答:“当然是天下第一菜喽。”“天下第一菜!那是什么菜呢?”四川商人和晋商好奇地问。“相信你们都吃过。不过我说的可是个谜。你们自己慢慢想吧。我要回房休息了。”徽商笑着回房去了。四川商人和晋商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客栈都要关门了。老板问他们怎么还不休息。晋商问老板知不知道天下第一菜。老板哈哈一乐,说:“我这店里就有啊。”说着,去厨房拿了一盘来。四川商人和晋商一看,恍然大悟。
你猜到徽商说的是什么菜吗?
咬文嚼字:“天”的下面是个“大”字,“第一”也就是“头”的意思,所以就是大头菜。
14.哑巴指路
有个书童去帮自家公子送一封请柬。走到一个“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了。恰好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着一个人。书童走上前,很有礼貌地和那人打招呼问路。那个人“啊啊”地答着,就是不说话,还用手指着自己的脖子。书童明白了:原来这是个哑巴。书童想:你是个哑巴,可又不是聋子,为什么不给我指路呢?书童又问了哑巴一次。只见哑巴转到大石的后面,然后露出个头只是冲着书童笑。书童想了会儿,终于也冲哑巴一笑,谢过哑巴继续赶路了。
你能猜到哑巴的意思吗?
咬文嚼字:哑巴在石头后露头,意为“右”字,是让书童往右走。
15.聪明小木匠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木匠祖师爷。一次,有个寺庙的方丈找到他,说要在西山上重新建一座寺庙,请鲁班去西山看看在哪里建比较好,山上的树木能用多少,还需不需要更多的木材。于是,鲁班就带了一个徒弟去西山查看。他们走累了,坐下来歇歇,看到四周都是高大的树,尤其一棵柏树旁还有一块巨大的怪石。徒弟说:“师父,就在这儿建庙吧。正好111座庙。您觉得呢?”鲁班大吃一惊,问道:“怎么建得了那么多庙呢?只要建一座就可以了。”小徒弟呵呵一笑,用手指了指柏树和巨石。“哦,原来如此啊。”鲁班也笑了。
你知道小徒弟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咬文嚼字:其实他说的是“一柏一石一座庙”。
16.书生改对联
元朝时期,有个县令,不但不为百姓办事,还经常仗势欺人,恶霸一方。一年,他的儿子考取了进士。这年春节的时候,他给自家写了副对联,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一个书生看见了以后,在夜里给对联上相同的字各加了几笔。第二天,县令看到被改的对联,立刻被气晕过去。
你知道那个书生是怎么改的吗?
咬文嚼字:书生改的是: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17.摇钱树
一个富家子弟,从小被娇生惯养,好吃懒做。长大后仍不思悔改,整天吃喝玩乐,东游西逛,一事无成。直到父母都去世了,还不思悔改,靠着父母留下来的遗产过日子。所以他过得越来越穷。等到把钱财都花完了,他也没想过自己去挣钱,就去朋友家混吃混喝。
有一天,他听朋友说有一种摇钱树,只要找到这种树,用手一摇,钱就可以不断地往下掉。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摇钱树。第二天一早,他背上行囊就出发了。见人就问摇钱树在哪儿。很多人都当他是神经病。有人告诉他,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摇钱树,劝他别找了。可是他就是不信,还是要找。一连走了80天,也没有找到。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终于倒在了路边。第二天,当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旁边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
“我这是在哪儿啊?”他自言自语道。
“这是我的家。”老人说道,“你怎么累成了这个样子啊,小伙子?”
“我要找一棵摇钱树。”
“摇钱树?原来你是在找摇钱树!哈哈……”老人用手捋着胡须笑道。
“难道你知道在哪儿?”他突然兴奋起来。
“我当然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