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爱读的220个经典分析游戏
22602200000010

第10章 文字分析——咬文又嚼字(2)

“那你快告诉我它长什么样啊。我都问了80天了,没有一个人知道。”

“好吧。摇钱树,两枝杈,每枝杈上五个芽,摇一摇,开金花,柴米油盐全靠它。”老人家说完,就不见了。

他仿佛做梦一般。不停地念着老人说的摇钱树的样子。最后终于恍然大悟,弃恶从善,过上快乐的生活。

你知道老人说的摇钱树是什么吗?

咬文嚼字:摇钱树就是自己的双手。

18.县令新上任

从前有个举人,被任命为某县的县令。此人野心很大,不满足于县令的官职,一心想当个大官。一来上任,就想知道本县有哪些达官贵人,好日后巴结升官。

大年初一这一天,他去各家门前转了转。突然,一家门上的对联引起了他的注意。上联是:数一道二门户,下联是:惊天动地人家,横批为:先斩后奏。县令心想:此户人家中一定有人在朝廷当大官,而且跟皇上的关系一定很好,都可以“先斩后奏”。第二日,县令备了一份厚礼,登门拜访。他问主人道:“你家何人在皇帝身边做大官?”主人却说:“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在本县做点生意,并不曾有人在朝廷为官。”

“那你家的门联上怎么写着……”

“哦,那是说我家三个儿子所做的生意啊。”主人道。随后他将儿子的生意向县令解释了一番。

县令听罢,恍然大悟。提着礼物,败兴而归。

你能猜出主人的三个儿子各做的什么生意吗?

咬文嚼字:老大是卖烧饼的,烧饼论个卖,所以“数一道二”;老二是做爆竹的,放起炮来“惊天动地”;老三是个杀猪的,不用事先通报,所以叫“先斩后奏”。

19.状元断遗书

从前有个老翁,老伴已经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女儿,虽已嫁人,可女婿是个上门女婿。而且他的女婿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还总惦记着他的财产。为了不让女婿的阴谋得逞,老翁在60岁时还喜得一子。然而,好景不长,儿子6岁的时候,老翁得了一场大病。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又担心女婿在他死后与儿子抢财产,就写了两份一样的遗书分别交给了年幼的儿子和女婿。不久,老翁就死了。女婿在家更是无法无天,还经常打骂妻子和岳母。

小儿子终于长大了,还考上了状元,也很快娶妻了。这个时候,小儿子终于提出要和姐夫、姐姐分家。姐夫哈哈一乐,道:“不要以为你是个状元我就怕你了。你凭什么让我出去?爹在遗书里不是已经说了吗,‘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其实当时老翁留下的遗书上没有标点,只写的是: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小儿子也微微一笑,从他的屋中拿出他的那份遗书,递给姐夫说:“望姐夫还是照此办理吧。否则我可将你告到官府了。”

他的姐夫接过来一看,立刻傻了眼,最后只得搬走了。

你知道状元是怎么断的遗书吗?

咬文嚼字: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20.秀才赶考

两秀才进京赶考。途中,两人相遇,结伴而行。

其中胖一些的秀才问另一个瘦一些的秀才说:“兄台贵姓?”

瘦秀才说:“夏商之时夜间光。那么您贵姓呢?”

胖秀才答道:“翻来覆去都是头。敢问兄台大名啊?”

瘦秀才说:“老牛过独木桥。您怎么称呼呢?”

胖秀才答道:“大河断流了。”

两个秀才相视一笑,继续赶他们的路了。

你知道他们各叫什么名字吗?

咬文嚼字:瘦的叫胡生,胖的叫王可。

21.诗中藏谜

从前有一个清官,一日路遇儿时的同窗好友。分别时,清官赠好友一首诗: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在一次判案中,他发现有一个疑犯是他的儿时邻居。邻居知道是他断案,便请他吃饭,还以贵礼相送,恳请这个清官轻判。席间,清官送给这个儿时的邻居一首诗: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馋一生,利不归己。伙伴听后,知道自己错了,便向清官投案自首了。

快过年了。那天,有一个要饭的要到了清官的府上。清官叫家人送些吃的给要饭的。他听到要饭的声音感觉很耳熟,出来一看,竟然发现要饭的曾是他的一个朋友。于是下令赶紧准备饭菜,请他进府。朋友告诉了清官他的不幸经历。清官感慨,又作了一首诗: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儿无妻。

清官作的三首诗,其实都是一个谜,而且谜底是一样的。

你知道是什么吗?

咬文嚼字:筷子。

22.这三个怎么叫

三个口叫“品”,三个人叫“众”,三个日叫“晶”。

三个鬼叫什么?

咬文嚼字: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叫“救命”。

23.保不掉色

从前,有一个卖布的小贩。一次,他又购进了一批颜色鲜艳的布,装了一车到一个集市上卖。为了吸引注意,他还挂出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保不掉色”四个字。这一下,便有很多人来买。不到半天的工夫,他的布就都卖完了。他刚想回家,却下起大雨来。他只得找了家客栈暂时住下。没承想,几个买了他布的人赶路被大雨淋了,发现布居然掉色。于是跑回来找到了他,还要拉着他去官府告他。

官府大人听到有人告状,立马升堂。听了几个买布人的述说,官府大人转而问卖布的小贩可知罪,并要求他给买者赔偿。

卖布的小贩却胸有成竹,对县官大人做了一番解释后,竟被当庭释放了。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咬文嚼字:小贩对官府大人解释说:“大人,他们看错了,我明明写的是‘色掉不保’啊。”

24.伯爵的遗嘱

几个世纪前,一位伯爵曾留下一份遗嘱,遗嘱的内容十分生动。

致我挚爱的家人,他们为此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现将以下东西留给后人:

一个人对什么爱得胜过自己的生命,

而恨得却胜过死亡或者致命的斗争。

这个东西可以满足人的欲望,

是穷人所有的,却是富人所求的。

它是守财奴所想花费的,却是挥霍者所保的。

然而,所有人都要把它带进自己的坟墓。

那么,你能否从中推断出这位伯爵想要给他的后人留下什么东西呢?

咬文嚼字:这位伯爵留给后人的是“一无所有”。

25.笔退雄兵

汉朝的时候,匈奴屡犯边境,大有侵吞中原之意。有一次,匈奴人向汉朝发一战书,战书上只有四个字:天心取米。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单于铁了心要取你食粮,夺你江山。皇帝震怒,马上招选贤能,谋划应战之策。这时,一文臣走上前来,拿起秀笔,在那战书上轻轻一抹,皇帝见了龙心大悦,立刻派人将战书送还匈奴单于手中。单于大惊,于是偃旗息鼓。

你知道那位文臣写了什么吗?

咬文嚼字:原来文臣只是在每个字上加了一笔,四个字顿成:未必敢来!这战书退回到单于手中时,单于惊于大汉朝人才济济,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当然,单于也从这斩钉截铁的四个字中看出了汉朝早有防范,于是掩了图谋之心。这简直就是神话,一支笔就退了雄兵百万。

26.儿子的答案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看到母亲手里拿了一叠厚厚的钞票。儿子眼睛不眨地盯着他母亲手中的钞票。因为他最近特别想买一个学习机。母亲一看儿子那眼神就读懂了他的心思。因为儿子已经向她要求了几次了,可是,儿子已经有了一个了,就是有点旧了,母亲觉得再买一个很是浪费,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的要求。于是,母亲对儿子说:“这里有一千元钱,如果你猜得出妈妈在想什么,这些钱就给你。”儿子一听,非常想得到这一千元钱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妙答案,母亲说了一声“对”后,不得不把一千元钱给了儿子。

请问,儿子到底说了什么绝妙答案?

咬文嚼字:儿子的答案是:“妈妈,你不想给我这一千元钱,对不对?”为什么这个答案妙呢?因为如果这个答案猜对了,原本说好“猜对了就给一千元钱”,所以母亲理所当然要给儿子一千元钱;万一这句话没有猜对,就表示“妈妈想给我一千元钱”,母亲还是要给儿子一千元钱。总之,有了这个答案,一千元钱是给定了。

27.书生巧用标点

有一天,有一个叫陈志的书生到朋友王仲家做客,傍晚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只得住了下来。但是这位朋友王仲有些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书生陈志看了,马上就明白了王仲的意思,知其不好明说,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只见他也拿起笔来,直接在上面加了几个标点。王仲一看,无话可说,只好给陈志安排了住宿。你知道陈志是如何标点的吗?

咬文嚼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其实,这句话除了陈志想到的这种点标点的方法外,还有三种点标点的方法。

陈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疑问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问答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8.刁钻地主

从前,有一个地主,家里面有很多的钱,也有很多的土地,于是他雇了好几个长工为他干活。这个地主不仅十分吝啬,而且还十分狠心,总是让长工们没日没夜地干活。令长工们感到更可气的是这个地主诡计多端,总是时不时地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克扣他们的工钱。

一天,地主叫来一个年龄特别小的长工,让他去镇上为自己买些猪肉来,可他又反复地叮嘱这个小长工说:“我不要肥的,也不要瘦的;不要内脏,也不要五官;不要四肢,也不要皮骨;而且你还必须按照我的要求买回两种这样的猪肉来,否则的话,你这一个月的工钱就别想要了!”听罢此话,小长工心里暗想:狠心的地主这明摆着是在为难我,而这样的猪肉又要到哪里去买呢?但是,他依然还是往镇上的方向走去。

到镇上之后,这个小长工转了又转,却始终找不到地主要的那种猪肉。“不要肥的,也不要瘦的;不要内脏,也不要……”地主的这句话始终在他脑海中盘旋。突然,一个好办法在他的脑子里显现,最后,小长工很快买回了猪身上的两种东西。

请你猜一猜,这个小长工买回的究竟是猪身上的哪两种东西呢?

咬文嚼字:原来,小长工买回来的两种东西分别是猪血和猪脑,刚好符合地主的要求。顺利地破了困局,拿到了工钱。

29.川人妙联

历史上,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当他被迫退位之后,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欣喜异常。

据说当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许多人听说之后,都感到十分惊讶,甚至是迷惑不解,于是打开了他撰写好的对联,只见上面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这是什么对联?”众人看了禁不住笑出声来。文人故意问众人道:“你们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年轻人回答道:“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这怎么可能对得起来呢?”文人听后,“哧”的一声笑了起来。众人依然不解,再仔细一回味,都禁不住拍手叫绝:“真是一副绝妙的对联啊!”

你知道这副对联的“玄妙”之处在哪里吗?

咬文嚼字:上联“袁世凯”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是四个字。不用讲平仄,单从字数上来看就对不上,所以这副对联喻示“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就是对联的“玄妙”之处。

30.才子问路

江南才子唐伯虎,听说梅庵有位丹青隐士,就想去请教。一路上他看见春光明媚,河山添姿,不禁诗兴大发,边走边吟:“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金。村村户户花如醉,春在枝头已十分。”就这样,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三岔口处,左、中、右三条道究竟走哪条道才能通往梅庵呢?

恰在这时,迎面来了一位打着小花伞的姑娘,唐伯虎便上前拱手笑问:“请问这位姐姐,去梅庵朱隐士家该走哪一条道?”

那姑娘原本是一位很有学问的老者的小女,平日端庄娴静,见一位俊秀的书生站在面前问路,羞羞答答地也不回话,只见她捡了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句”字,就朝前走了。

唐伯虎朝着“句”字注视了片刻,马上明白了姑娘的意思,朝姑娘指引的那条路走去,终于到达梅庵找到了那位隐士。

请问姑娘指的是哪条路?

咬文嚼字:“句”字是“向”字少了左边一竖,即向左一直走的意思。

31.改电文避祸

20世纪40年代末,蒋介石密令特务头子沈醉率领大批军统特务潜入昆明,想利用“铁的手腕”来稳住大西南。沈醉到了昆明之后,指挥爪牙,大肆残害进步学生,并逮捕了9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

当时在云南筹备起义的原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给蒋介石发电报,讲述利害,为这批民主人士说情。蒋介石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卢汉看完了电文后,清楚蒋介石仍坚决要杀人,甚是焦急。于是,将这份电文拿给协助他筹划起义的李根源先生看,希望找到一个解决的良策。李先生看后,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在电文上轻轻画了一个符号。这样,在不改动电文中八个字的前提下,意思就全变了。

当这封电报送到昆明之后,军统头目以为蒋介石准备“恩威并举”,镇唬几个争民主的出头鸟,达到争取民众的目的也就行了,于是就把那9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都放了。后来蒋介石知道此事后火冒三丈,他怀疑是机要秘书记错了自己口授的电文,却又不能排除自己当时口授错误的可能性。

于是,一场惨祸因为李先生的机智而得以幸免。

你知道李先生是如何将电文巧妙变换的吗?

咬文嚼字:其实很简单,李先生只是把两个词语的顺序换了一下,变成了“罪无可恕,情有可原”,就这样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32.刘墉的贺礼

有一年,在乾隆皇帝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朝中的大臣们都忙着为乾隆皇帝准备寿礼。为了讨乾隆皇帝欢心,大臣们各自搜集了奇珍异宝。

而刚正的老臣刘墉却没有这样做。他早已看透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大臣,当时湖南多处受灾,刘墉已经把大量的银子发放给了受灾的灾民。以刘墉的秉性,即使他有银子,也不会给皇帝送什么奇珍异宝的。

谁也没有料到,乾隆皇帝生日那一天,刘墉竟然拎了一个装满了姜的铁桶,把它作为礼物献给了乾隆皇帝。

当铁桶上面的红布被掀开的一刹那,乾隆皇帝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说道:“好你个刘墉,这就是你今天送给朕的礼物?”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面面相觑,其中一位大臣悄悄地对旁边的刘墉说:“刘大人,你今天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找难题啊!难道你不怕万岁爷怪罪?”

“是的,但是,若万岁爷知道了其中的含义,定不会怪罪微臣的!”刘墉说道。

“那你就给朕讲个明白,也让在场的各位大臣听一听,如果你的解释不令朕满意的话,朕定会治你的罪!”乾隆说道。

于是,刘墉就说明了其中的含义。乾隆皇帝听刘墉讲完,立刻就哈哈大笑起来,并当场奖赏了刘墉,因为刘墉的解释实在是令他太满意了。

那么,你能想到这份礼物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吗?

咬文嚼字:刘墉说:“臣的这份寿礼有着很深的含义,那就是‘一统(桶)江(姜)山’。”乾隆听了这番解释后,立刻就理解了刘墉的意思,同时也为他的足智多谋与忠心耿耿所感动,自然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