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有必要的,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应该抛弃一些不良的认识和习惯,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在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让孩子明白,参加家务劳动是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和责任,而不是帮父母干活如摆餐具、擦桌椅、扫地、浇花、取信、取报等,可以让孩子有选择地做这些劳动。久而久之,他会按时去做分工的事情,逐渐养成一定的责任心。有的小孩在家里负责取牛奶,从幼儿园回家就去取奶,让同伴等着他取奶回来再玩。有的小孩早晨催促家长快快送他去幼儿园,因为今天他值日,这都是有了一定的责任心的表现。但要注意,父母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做家务劳动了。
2.让孩子模仿家长做家务。
孩子刚开始虽然不会做什么家务劳动,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洗菜等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把报纸递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从小培养其做家务活的良好习惯。
3.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些有趣味的家务劳动。
安排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富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让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更乐意去做。如果在劳动中增加一些竞赛性,如谁剥花生剥得快……相信孩子更容易体会到劳动中的快乐。
4.父母做个爱劳动的榜样。
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对做家务产生反感。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5.让孩子知道劳动不是惩罚。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后,习惯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这样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还能让孩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劳动中,孩子动手又动脑,从而变得心灵手巧。可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多益处的,那么,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三、让孩子能专心致志地学习
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孩子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也往往能够专注,也就更容易成功。
从前,有一个名叫弈秋的人,是全国最善下棋的高手。
他有两个学生,一起跟弈秋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老师教他下棋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现在天空中大概正有鸿雁飞来,我拉满弓搭上箭把它射下来,美餐一顿多好啊……
结果,虽然这两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然而,一个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故事虽然简单,道理却很有说服力。你看,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他们的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原因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心不在焉,是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所以,才有了不同的结果。
而对于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习时,专心致志的孩子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时,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也就更容易成功。
所以,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学习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学习时磨蹭、拖拉是现在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抱怨孩子学习时心不在焉的情形:
“现在的孩子学习太被动了,啥事都是父母跟在后面催,从早晨起床开始,到晚上洗脚睡觉!”
“老师经常说我家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
“我家孩子学习真是一点儿都不专心,回到家就知道打游戏、就知道看电视,从来不说专心学习。”
“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特别懒惰。孩子在家做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20分钟的作业,非得磨蹭一个小时才完成。学习没有主动性,家长催一催,孩子动一动,急得家长恨不得揍孩子一顿!”
“我那孩子平时性子挺急的,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拖沓得不行。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的,好半天才写一个字。明明半小时或一小时能写完的作业,他经常要熬到深夜。他自己受累不说,我和他爸还得陪着他受罪……”
可见,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确让家长伤脑筋。要是孩子天生愚笨,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家长们也许心里还比较坦然。可孩子明明挺聪明的,许多高难度的习题都能做出来,可就是不能集中心思在学习上。因此,有些家长甚至感到很绝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所以,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刻不容缓。联想起古今中外的着名人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都是跟专心致志、认真钻研分不开的。
唐朝诗人贾岛,作诗入了迷。他一边骑驴走着,一边琢磨着诗句中的“推”、“敲”二字,竟跟府尹大人韩愈的仪仗队撞个满怀;英国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为了观察树上的小鸟,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让一只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肩膀;着名发明家瓦特,研究蒸汽机如醉如痴,邻居家失了火,已经烧到他家屋顶上,当一位警官冲进他家时,瓦特还在若无其事地自言自语:“蒸汽是水的变态,水就是蒸汽……”
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高斯,在19岁时就解决了当时自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以来两千多年一直悬而未决的一大数学难题,轰动了整个数学界。有人曾问高斯:“你为什么在科学上能有那么多的发现?”高斯回答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专心和持久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也会作出同样的发现。”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呢?
1.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着急,但你必须在8点钟之前完成作业,否则,周末就不能做什么……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
2.适时解除孩子内心的忧虑
当孩子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注意力就无法集中。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尤其是害怕一些被家长们告诫为“将决定一生命运”的考试。为此,孩子们经常心神不定,甚至胡思乱想。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孩子们自然就无法专心学习。而优秀的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心理安慰师。
3.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功课毫无兴趣,那就很难要求他集中注意力。假如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兴致勃勃,根本不用督促就能全神贯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
专心致志的做事习惯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而这种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父母。
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
让孩子从小学会合理竞争,适应竞争环境,可以为他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其独立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传,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抵港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归失败。
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沙丁鱼,返回岸边后,他的沙丁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沙丁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沙丁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沙丁鱼价格要比死亡的沙丁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的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沙丁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沙丁鱼的鱼槽中放进几条鲶鱼。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从鲶鱼效应来看,一种动物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这给了许多教育专家一些启发,使他们都感受到培养孩子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不仅能促进他的积极成长,更能决定他以后的命运走势!
但是不少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却忽视了孩子人生中的一种重要能力的培养,那就是竞争能力。孩子从小缺乏竞争能力,长大成人后,到社会上,也不会是强者。
竞争无时无刻地存在于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会合理竞争,适应竞争环境,是为他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同时提高其独立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已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孩子学习竞争时,一定要让他明白,只有良性竞争赢得的成就,才是成功的;只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的父母担心,如果孩子爱争强好胜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利的影响吗?其实,这种担心有点儿多余。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为进入好的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而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就会影响他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发展,对个人、集体、国家都是如此,因此,要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必须培养竞争意识。当然,同时不能忽略合作意识的培养。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呢?
1.家长引导孩子自己与自己比较,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
一味追求击败别人、打击对手的人,易造成不良的人际冲突,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形成,这是一种狭隘的意识。同时,一山更有一山高,总追求胜过别人,当有失败的体验,即不能承受,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应多引导孩子与自己比较,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人的基础,不断取得进步,与自己的缺点作斗争,与困难作斗争,不断超越自我。日本的幸子、中国的张海迪等生活中的强者,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2.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集体竞赛,为集体的取胜尽最大的努力
以班、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体育比赛等,是一种集体竞争行为,要求每个人既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又要互相协作,使整体作战成功。竞赛中,目标是既要战胜对方,但又不能损害对方,孩子从中可学到许多竞争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孩子良好竞争意识的形成。
3.教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有竞争的存在,必然有胜利,也肯定有失败。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胜利时,要想到一山更有一山高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的方向。胜利时洋洋得意、失败时垂头丧气都是缺乏良好竞争意识的体现。中国竞走选手阎红的事例可给予我们启发:l993年,阎红第一次参加世界比赛,率先冲到终点,眼看冠军到手,突然裁判宣布她犯规,结果队友夺得冠军,但她说:“冠军不是我,是徐永久,只要是中国人,都一样。”以后,阎红更发奋练习,终于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4.教会孩子向竞争对手学习
竞争对手是一面镜子,能照到自己的不足,更能完善自己。学习对手的优点,是一种精神。很多孩子在有自己的学习竞争对手时,往往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死敌来看待,害怕对方超过自己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最后导致双方行同陌路,其实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
面对孩子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怀着敌对的心态,而应视为学习的动力、目标以及榜样。竞争是激烈的,但可以积极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主动与对手合作,向对手请教问题等。要辨证地看待竞争,而不只是局限于“争”这一层面。如果把竞争对手视为自己学习上的伙伴和朋友,不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也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很必要的,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向竞争对手学习,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视野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境界的问题。引导孩子会去学习竞争对手身上的优点,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突破的一个动力,这样孩子就会收获人际和学习的双成功。
总之,今天的世界,充满了竞争。竞争是残酷的,我们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得以求生、求得发展,就必须让孩子多多学习、多多锻炼、经受磨炼、经受考验。
五、家有“小小理财家”
理财能力是关乎人一生幸福快乐的一个重要能力。教育孩子懂得节约用钱,其目的不仅仅是对金钱的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使孩子获得自立能力。
有一次,我在逛商场,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站在玩具柜前哭泣。
孩子的妈妈手里提着一包刚买的玩具,一脸的不快,孩子还吵着要再买别的玩具,妈妈生气地转身准备离去,这下小男孩开始大哭大闹,甚至把妈妈的衣服都扯烂了。
我相信,这一幕也是许多有孩子的父母经常碰到的情形,也是令他们头疼的事。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烦恼,那就是孩子花钱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和孩子去商场,孩子看到什么买什么,也不管要买的东西有没有用。
我的一位亲戚家的孩子才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书包、文具已经堆了很多,都足够开个文具店了!可每到新学期开学,他总是闹着买一些新的文具,每次都要花几百元。有一次,他看到同学买了一个150元的新书包,就非要逼着妈妈给他买一个200元的书包。妈妈嫌贵没有给他买,他就连哭带闹,最后声称:“不买新书包,就不上学。”以此来威胁父母。
这样的孩子多么令人烦恼和担忧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这是独生子女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会计划开支,不会合理花钱,其主要责任往往在于父母的不良习惯。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尤其是在不断高涨的消费热潮中,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几乎起了主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千方百计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模型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屈了孩子。”孩子考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仿佛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正如有些家长所说的,“想控制孩子花钱吧,又不忍心,总觉得就一个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得幸福些。”我想,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从小吃够了苦,绝不能再让孩子吃苦了,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于是,家长们便对孩子有求必应,恨不能将孩子泡进蜜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