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智慧大全集
22434900000034

第34章 在现实与利益中寻找幸福:犹太人的处世智慧(2)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犹太人常把沉默当做知性所披挂的黄金盔甲。

犹太人认为,话不可以随便乱说,应该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对。为此犹太人常常用药来比喻言语,即适量的言语可以妙手回春,但是用量过多就会过犹不及,反而有害。

因此,犹太人是世界上较其他民族更为较注重节舌少嘴的民族。他们还有一些警世良言:

“舌头表面没有骨头,所以应该特别小心。”

“应该由心来操纵舌头,而不应该由舌头来操纵心。”

有人戏说,一定是有鉴于因饶舌而绊倒的犹太人太多,《塔木德》才会有这么多关于“舌头”的告诫。不管这是不是事实,少说多听已成为犹太民族的处世智慧之一。

控制怒火有技巧

犹太传统有时认为某种愤怒是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比如,对社会上不公正的愤怒,或先知们对所处的腐败时代的愤怒。但是,一个人如果不加控制地对别人表示愤怒,那么他将会受到谴责。

从一个人对待三种东西的方式中可以知道他的性格:他的酒,他的钱,他的愤怒。

当愤怒不由自己驾驭时,有些人会以连自己也会嗤笑的方式说话。

有四种性格:

轻易动怒,容易安慰——他的所得被失落抹煞了。

很难动怒,很难安慰——他的失落被所得补偿了。

很难动怒,容易安慰——圣人。

轻易动怒,极难安慰——小人。

在狂暴中扯破自己衣裳的人,或在狂怒中砸碎家具的人,最后将膜拜偶像。因为这就是邪恶冲动的伎俩:今天他说“扯破你的衣裳”,明天他说“膜拜你的偶像”。于是他走过去膜拜偶像。

但当人们不能驾驭自己的性情时,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虔诚的人,脾气很坏,当人们和他争吵时,他不是应答,而是喊叫和诅咒。平静下来以后,他总是为自己的举动懊悔。

他去问一个先贤:“我怎样才能在愤怒的时候不诅咒别人?”

先贤回答说:“你可以在诅咒之后毅然对自己说:‘我对他诅咒的一切都会发生在我的头上。’或在诅咒之前说:‘我诅咒他的一切也许会落到我头上。’这样你就不会诅咒了。”

但是那人不愿听从这个建议。不过,他每次喊叫和诅咒的时候,都毅然决定要贡献一份施舍,一想到要拿出那么多钱,他就不敢再诅咒了。而且对他而言,施舍是对坏脾气的赔偿,但对施舍而言,坏脾气是利益之源。这是驾驭自己性情很有效的方式。

希莱尔出生在巴比伦尼亚,但两个闲人却针对此事而特意设计出一系列令人恼怒的问题,希莱尔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的呢?

从前有两个人下了400祖兹的赌注。他们说:“谁能惹希莱尔发怒,谁就能得到这400祖兹。”

其中的一个就去了。那天是安息日前夕,时近黄昏,希莱尔正在洗头,那人来敲门。

“希莱尔在哪儿?希莱尔在哪儿?”那人大声喊叫着。

希莱尔披上一件外套,出来迎接。

“孩子,”他说,“怎么啦?”

那人说:“我需要问一些问题。”

“问吧。”希莱尔说。

那人问道:“为什么塔德莫瑞特人的眼睛是模糊的?”

“因为,”希莱尔说,“他们把家安在沙漠里,风沙吹啊吹的,他们的眼睛就变得模糊了。”

那人离开了,等了一会儿,又回来敲门。

“希莱尔在哪儿?”他大声喊叫着,“希莱尔在哪儿?”

希莱尔又披上外套走出来。

“孩子,”他说,“怎么啦?”

那人回答说:“我需要问几个问题。”

“问吧!”希莱尔说。

那人问道:“为什么非洲人的脚是平的?”

“因为他们居住在潮湿的沼泽中,”希莱尔说,“任何时候他们都走在水里,所以他们的脚是平的。”

那人离开了,等了一会儿,又回来敲门。

“希莱尔在哪儿?”他大声喊叫着,“希莱尔在哪儿?”

希莱尔再一次披上外套走出来。

“你想问什么?”他问道。

“我要问一些问题。”那人说。

“问吧。”希莱尔对他说。他穿着外套,在那人面前坐了下来,说:“问什么?”

那人说:“这是王子回答问题的方式吗?整个以色列再没像你这样的人啦!”

“天哪!”希莱尔说,“驯服你的灵魂!你想要什么?”

那人问道:“为什么巴比伦尼亚人的头是长的?”

“孩子,”希莱尔回答说,“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巴比伦尼亚,由于没有熟练的接生婆,婴儿出生的时候,奴隶和妇女在他们的腿上照料孩子,所以巴比伦尼亚人的头是长的。可是在这里,有熟练的接生婆,婴儿出生的时候,在摇篮里得到很好的照料,他们的头受到摩擦,这就是为什么巴勒斯坦人的头是圆的。”

“你让我失去了400个祖兹!”那人大喊起来。

希莱尔对他说:“你因为希莱尔失去400个祖兹,也比希莱尔发脾气更好些。”

从上面的故事可知,在一个会令绝大多数人狂怒的情形下,希莱尔却以温和的方式控制自己,并最终驯服对方。

寻找“自我爱”的伴侣

犹太人认为,人自从降生以来,虚荣就开始与他相伴。年幼时,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以后,也只是学会让步。即使人死了,虚荣也不会消失,墓碑也会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光荣”。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自我爱”,而且虚荣在某种程度之内是被允许的。此外,犹太人认为虚荣也有好的一面,因为它能使人重视自己,自尊、自立、上进心都是从“自我爱”的土壤中长出来的。但是,爱是盲目的,当一个人过分沉溺于“自我爱”和虚荣中时,就看不见别人厌恶的眼光,并且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自我爱”可以成为人的力量,但也会给人性带来脆弱。没有一个人被夸奖时会不高兴,因为自古以来,人就是生活在虚荣海中的一条鱼。

士师参孙由于力大无穷,所以将非利士人打得落荒而逃。胜利后的参孙遇到了妓女大利拉,禁不起虚荣心的诱惑说出了自己力大无穷的原因,因此被非利士人活捉。

犹太人认为,犯了过错,得到别人的谅解后,常常还会有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情形。有时在许久之后,每想起那一次过错,仍然会感觉刺痛,这种感情如此强烈,是因为伤到人的虚荣心,所以伤痕不容易治愈。为此,犹太教徒有一种很强的“自责”意识——他们可能不因犯罪而难过,但却因为觉得伤了他人的虚荣心而坐立不安。

“自我爱”是绝对健康的,以自我为中心也并没有错,因为人是惟一能说出“我”的动物。但是绝不可过分,因为一个人假如一味地溺爱自己,追求虚荣,就是对自己的残害。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眼中有自己,所以当别人夸奖自己时,每一个人都会很高兴。犹太人深谙这一点,因此,当他们想要操纵一个人时,常常就是激发对方的虚荣心,把人之所欲施于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随时恭维别人的为人、处世、衣着等等。恭维甚至成为犹太民族的一种处世手段和习惯了。

虚荣心必须有个尺度,特别是在与竞争对手或敌人相处时,更应该力戒虚荣,否则就会被别人利用。为此,《塔木德》告诫人们:“‘自我爱’的最佳伴侣是谦虚和对别人的关怀。”

(第三节)真诚款待陌生人

亚伯拉罕是传说中殷勤好客的典范,在妻子萨拉的协助下,他迅速为装成流浪者的上帝的3个使者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他的亲切尤其高贵,因为和上帝订约,他在99岁时实行了割礼,这时仍然处在恢复时期。以他为榜样,犹太人推崇好客的美德,尤其是对陌生人更为殷勤。尽管他们的许多规范是从身边的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借鉴来的,但比起单纯的礼节他们更强调真诚,既关注主人的举止,也重视客人的表现——甚至把对客人的要求引申到在外国旅行的人们。

巴尤哈尼亚是这样一个糟糕的主人。

巴尤哈尼亚决定举行一个宴会,招待罗马贵族。他向拉比以利则·本·尤斯·哈·戈利利咨询。

拉比以利则说:“如果你打算邀请20个人,就做好足够招待25个人的准备。如果你打算邀请25个人,就做好足够招待30个人的准备。”

但巴尤哈尼亚没有听建议,只准备了招待24个人的饭菜,却邀请了25个人。

结果他差一道菜。

他把一只金盘子放在没有菜的客人面前。客人把盘子扔到他的面前,很愤怒地说:“你难道让我吃金子吗?”

巴尤哈尼亚走上前去对拉比以利则·本·尤斯·哈·戈利利说:“我真不该告诉你请客的事情,因为你教了我怎么做而我却没有听你的话。不过,我想知道,上帝对你们学者揭露了律法的秘密,难道也告诉了你们让客人高兴的秘密吗?”

拉比以利则回答说:“上帝告诉我们让客人高兴的秘密了。”

“你知道该做什么?”他问。

拉比以利则回答说:“从戴维那里学的。书上写着:‘当阿伯纳在12个人的陪伴下来到赫布伦的戴维家时,戴维用盛宴款待阿伯纳和跟随他的人。’并不简单地说‘他举行了盛宴’,而且还说了‘款待跟随他的人’。”

“一个好的客人该说什么呢?”

“我的主人为我费了多大的心啊。他在我面前放了多少肉啊!他给了我多少酒啊!他给了我多少蛋糕啊!所有的这一切,他都是为了让我高兴!”

“可是,一个坏客人会怎么说呢?”

“主人到底为我费了什么心呢?我只吃了一小片面包,我只吃了一小块肉,我只喝了一杯酒!无论主人做了什么,都只是为了让他的老婆孩子高兴罢了。”

受到殷勤款待的客人应当在盘子里留下一些食物,表明主人招待丰盛,超出了需要。如果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吃光,人们也许会说主人招待不好。

可是,如果主人对他说:“请不要剩下,为什么把人吃的好东西喂狗呢?”他应当听从主人的意愿把食物都吃下去。但是,如果主人不得不把剩下的食物喂狗,他就犯了浪费食物的罪。

当摩西率领众人来到以东,他们对国王说:“请允许我们从您的国土上通过……我们不会喝任何一口井里的水。”

摩西对以东国王所说的意思是:“我们不会喝自己带的井里的水(传说中有一口井陪伴旅途中的犹太人),我们也不会吃天赐的水啊!你不必抱怨我们只给你带来麻烦,因为我们也给你带来了生意。”

一个人在国外计算旅行费用,即便随身携带了各种必需的用品,他也不该吃喝自己所带的东西。相反地,为了促进贸易,他应从当地的商店主手里购买所需的东西。

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

一个陌生人来到小镇,他拦住集市上的每一个犹太人问道:“先生您能否告诉我,教堂的主持瑞伯·扬科住在哪里?”

“哦,”一人回答道,“你说的大概是那个结巴瑞伯·扬科吧,他的父亲是瑞伯·艾瑞莫,一个老湿疹……他住在离教堂稍远的地方。”

当陌生人到了教堂,他问一个过路人:“您能告诉我瑞伯·扬科住在哪里么?”

“哦,你说的是瑞伯·扬科啊,那个疝气患者,爱打老婆的家伙?”过路人说道,“他已经埋掉了三个老婆了,你到那边能找到他。”

陌生人继续往前走,他相信自己没走错,但为了确保无误,他还是停下来问了一个店铺老板。

“您能告诉我瑞伯·扬科住在哪里吗?”

“哦,瑞伯·扬科!”店主答道,“你是说瑞伯·扬科·高尼夫,每过一年就要破产一次的那位!他就在那里!”

陌生人向瑞伯·扬科走去,向他问道,“请告诉我,瑞伯·扬科,您究竟为什么不愿做这个镇的主持呢?”

“因不幸太多!”

“那么为什么你又要做呢?”

“问得好!我这样做是出于荣誉!”

犹太人非常重视个人的荣誉,因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真正能保持和重视荣誉的人,才能在社会上有地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信赖。

但是,对于荣誉,犹太民族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犹太人心中,只有靠自己才能决定什么是美。荣誉和荣耀都是发自个人的内心,而不是透过别人的眼光来衡量的东西。因为一个人必须要有某种不可动摇的立场,才能证明人格的尊严。

因此,对于犹太人来说,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即在于信念,不具信念的人,同时也欠缺说服力,自信是犹太人荣誉的源泉。

犹太人认为,一个人愿意信赖你时,他所想依靠的就是你的信誉。在犹太人眼中,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誉,即使付出生命,也应该紧紧地把守住它。虽然,“荣誉”是虚假的,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荣誉心。

“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这是犹太人在漫长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神有它的荣誉。

在社会里,“荣誉”代表着社会上的好评,“荣誉”也是代表自己的信誉。所以,犹太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保存自己的荣誉,完全在于自己,和别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因此,荣誉也好,信誉也好,首先是个人内心的问题,其次它才是社会的。

因此,既重视自我又重视别人的人,才是重视荣誉的人。

对于荣誉的独到理解,使犹太人能够辩证地处理好个人行为与别人看法的关系,这是一种成功的处世智慧。

不揭人伤疤

我们知道,真正体贴的人甚至不会提及可能会让别人感到不快的话题,甚至不能容忍那些念叨别人过错的人。瑞什·拉吉什是3世纪巴勒斯坦的着名学者,一个魁梧、强壮的人,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做角斗士和野兽搏斗。拉比乔拿森劝服他放弃了角斗士生涯,改而求学。他成为一个信徒,后来和拉比乔拿森齐名。

一天,拉比乔拿森在约旦河里洗澡,这时瑞什·拉吉什看到他也跳进河里。

“你的力量应该贡献给《律法书》研究。”拉比乔拿森说。

“那么,你的美丽,”瑞什·拉吉什说,“应该贡献给妇女。”

“如果你忏悔,”拉比乔拿森说,“我就让你娶我的妹妹,她比我还要美丽。”瑞什·拉吉什忏悔了,娶了拉比乔拿森的妹妹,和拉比乔拿森一起学习,后者教他《圣经》和《塔木德》,使他成为伟大的学者。

一天,在教室里发生了一场争论,问题是什么时候某些日常用具——剑、刀、匕首、矛、手锯、镰刀——会成为宗教仪式中的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认为:在熔炉中锻炼过的是不洁之物;

瑞什·拉吉什则坚持认为:浸过水的是不洁之物。

拉比乔拿森的自尊受到了伤害,说:“强盗懂得自己的营生。”拉比乔拿森的言外之意是指瑞什·拉吉什做角斗士的时用过这些武器。

瑞什·拉吉什对此感到愤怒,说:“你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在罗马的竞技场上,我被称为大师,在这里我也被称为大师。”

拉比乔拿森受到很深的伤害,因为瑞什·拉吉什暗示自己没有帮助过他,他拒绝原谅瑞什·拉吉什。结果,瑞什·拉吉什终于病倒了,然后就去世了。

拉比乔拿森陷入无比的沮丧之中……撕烂了自己的衣服,哭泣着:“嗅,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嗅,拉其沙的儿子,你在哪里?”直到他发了疯。

其他的拉比都为他祈祷,让他从悲惨中获得解脱,然后他也去世了。如果一个人知道侮罪,别人就不应该对他说:“记住你从前做的事。”

如果他是赎罪者的儿子,他不应受到奚落:“记住你的父亲做过的事。”

如果他是赎罪者,刚刚开始学习圣经律法,别人不应该对他说:“吃了不洁食物的嘴可以学习全能的上帝嘴里说出来的律法吗?”

十个烦恼胜过一个烦恼

犹太民族一向是以苦中作乐而着称的。犹太人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

犹太人认为,仅有一个烦恼时,这个烦恼一定是相当深刻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同时有很多烦恼,他就应该谢天谢地。我们常听说有人为一个烦恼而自杀身亡,但却很少听到有人为十个烦恼而自杀。

犹太人的这个观念十分有趣,但是其中体现出了犹太人面对苦难和折磨的从容姿态。

犹太人有一则“飞马腾空”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