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智慧
22103600000012

第12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做一个能忍耐的人(2)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都有失败的时候,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三年,终于东山再起。楚汉垓下一战,楚霸王宁死不过江东,其英雄气概,可歌可泣。然而,真正的智者,是善于保存自己的人,因为这样,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原是魏中大夫须贾的家臣,曾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倾慕范雎的学识才华,就派人给他送去一些贵重的礼物,希望他能留在齐国任职。范雎坚决地推辞了。

不料此事被须贾知道了。回国之后;须贾将此事报给相国魏齐。魏齐也不问缘由,认定范雎把魏国的机密泄露给了齐王。于是便把范雎抓入监牢,严刑拷打要他招供。范雎不招,被打得遍体鳞伤,一根肋骨被打断,门牙也被打掉两颗。一时气绝,昏死过去

魏齐见范雎昏死过去了,还不解恨,又让人把他用破苇席裹起来,扔进厕所,让众人往他身上撒尿。好在范雎命不该绝,天黑时,他慢慢苏醒过来,从苇席内偷眼向外一望,见有个狱卒离他不远坐着打盹呢。他强忍住浑身的疼痛,用微弱的声音把那人叫过来,对他说:“我看来是活不成了。你要是能让我死在家中,我就把家里仅有的一些金子给你。”那狱卒一听,起了贪心,马上答应了。他按范雎所说,先跑去告诉魏齐说范雎的尸体已发臭了。魏齐正在与人一起饮酒,听他汇报,也未在意,命他把范雎的尸体扔到郊外去。

狱卒回来,等到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把范雎背回了家中。范雎命家人拿出金子酬谢那狱卒,又一再叮嘱他回去后把破苇席扔到郊外去。狱卒走后,范雎还是觉得不安全。他想:魏齐为人阴险狡诈,他要置我于死地,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果对我“已死”存有疑心,明天就可能到家里来搜查,那样我就再难活命了。

考虑到这些,范雎即命家人把他转移到他的好友郑安平家去。家人照他的吩咐连夜把他送到了郑家。第二天,魏齐果然派人来范雎家中查看,见范家正在为范雎办丧事,魏齐这才放下心来。范雎在郑家调养了一段时间,身体渐渐地复原了。每当想起自己被魏齐毒打至昏死过去时,他都不由得胆战心惊。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报这血海深仇!等到身体完全康复了,他便改名叫张禄,只身来到秦国拜见秦王。当时秦国昭王在位,势力相当强大。但秦国内部矛盾重重:太后专制,“四贵擅权”,穰侯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次远攻齐、魏。

所有这些矛盾,范雎知道得一清二楚。但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他先是沉着谨慎,含而不露。后来看准时机,才单刀直入,向秦王摆明了眼前形势,并提出许多诚恳可行的建议。秦王见“张禄”很有远见卓识,非常器重他,封他为应侯。他提出的贬逐“四贵”和“远交近攻”两项建议,均被秦王采纳,先收回了穰侯的相印,削弱了太后及其他贵族大臣的势力,又撤回前去攻打齐国的军队,把韩国、魏国作为进攻的主要目标。

魏国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恐慌,立即派须贾到秦国求和。须贾到了秦国,才知秦国应侯“张禄”就是起死回生的范雎,吓得慌忙向范雎请罪,范雎饶过了他,对他说:“你回去告诉魏王,让他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我还可以向秦王说些好话,不去攻打魏国了。否则的话,我就亲自带兵去攻打大梁,到时你们可别后悔!”

须贾谢过范雎的不杀之恩,连夜回国,向魏王作了汇报,魏王满口答应范雎提出的要求。魏齐见势不好,逃出了魏国。后走投无路,被迫自杀了。范雎终于如愿以偿,报了杀身血仇。

范雎正是忍辱负重,为了以后的东山再起,而受尽了折磨。但是天随人愿,最终他终于报了血海深仇。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成事不一定要急在一时!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现实的竞争中,经常会公司破产,但是只要当事人能够忍住一时的痛楚,积聚力量以备东山在起,那么,还是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是看有没有忍辱负重,东山再起的意志!

装疯卖傻有大智慧

三国后期,北方的曹魏集团渐渐强大起来,并吞天下之势已成定局。但同时,曹魏集团内部司马氏的势力也强大起来,形成了取代曹氏之势。魏明帝曹壑死后,掌大权的是大将军曹爽。曹爽为了抑制司马氏力量,罢掉了太尉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氏不甘心到口的肥肉被夺走,密谋除掉曹爽,重掌军权,以成大事。但司马懿知道,武装起事,引起内乱,会让吴蜀钻了空子,不利于己方利益,只有智取才行。司马懿明白,曹爽惧怕的是自己,防范的也是自己,那何不因其惧而用计,麻痹他一下,而后乘其不备而夺权呢?主意已定,司马懿称病不上朝。每当朝廷派使者来问病,都装出越来越重的样子。曹爽听汇报后大喜,司马懿在朝中对自己威胁太大,但他是主上的老臣,又以足智多谋闻名,原先还怕斗不过他,哪知老天助人,却让他衰老有疾,难问政事,看来司马氏是成不了气候了。但曹爽又一想,会不会司马懿诈病来迷惑自己呢?于是他决定借机会再试探一番。

不久,荆州夺到手,因其为军事重镇,所以曹爽派自己的心腹河南尹李胜前去任荆州牧。临行前,授意他去向司马懿辞行,以观虚实。

李胜也是司马懿的老部下,所以司马懿让李胜来卧室相见。李胜进来,见司马懿让侍女扶起身来,用被子围了才勉强在床上坐住。李胜说明来意,说自己马上要去荆州。司马懿侧耳听了半天,说:“并州靠近胡人,你去后要小心。”李胜提高了声音说:“我去荆州。”司马懿说:“雍州?雍州也很重要。”李胜心想:看来这老家伙真不行了。又见司马懿要喝水,侍女端过碗来喂,水从这边倒进嘴去,从那边嘴角流出了一半,滴得满被子上都是。李胜告辞出来,报告了曹爽。曹爽听后,满心欢喜,再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心想,紧张提防了这么些日子,也该放松一下了,就约了皇上外出狩猎。

司马懿一听曹爽和皇上出城狩猎去了,知道良机到来,赶忙组织亲兵,发动了政变。等曹爽与皇上回来,就在城外擒住了曹爽。曹爽一见司马懿精神抖擞地骑在马上,知道被这老东西算计了,长叹一声,任凭宰割。司马懿将曹爽安了个罪名,夷灭三族。这样,曹氏集团内部这场争斗,以司马氏胜利而告终。

司马懿装疯卖傻,保存了自己,麻痹了敌人,最终借助有利时机,一举取得了胜利。

民间俗语中的装疯卖傻,目的是为了麻痹对手,保存自己的实力,以便蓄积力量, 等待取胜的机会。郑板桥也说过“难得糊涂”其实糊涂比耍小聪明要好的多。司马懿诈病惑敌夺大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忍一时风平浪静

北宋时,某县有一个哑巴,每逢新知府上任,都要献上—根本棒,莫名其妙地招惹官府责打。这一年,包公上任后,哑巴又来献棒。包公想:如果他没有冤枉,怎肯屡屡无罪吃棒?无奈哑巴口不能言,手不能写,无从得知其因。

包公暗嘱手下,不管哑巴怎样闹腾,都不准打他。这天,哑巴又来到县衙。包公已想好一计,他命人用猪血涂在哑巴的臂上,又以长枷枷到街上示众。随后暗差了几个心腹跟着,如果有人替他鸣冤叫屈,就传其上来问话。

哑巴在差役的押解下,走街串巷地游转示众,不大一会儿,围观的人群中,果然走出了一老者,他高声地叫着“哑巴冤枉”,拦在了差役面前,差役会意,遂将老者引见包公。老者说:“这人是我村的石哑子,自幼不会说话,但听力尚好。他哥哥石全吞占了万贯家财后,把他赶出了家门。哑子每年都用献棒之计告官,但每年都被杖责,今又如此,小老看不过,故斗胆为他喊冤!”

包公速传石全到衙内,但石全拒不承认哑巴是他的弟弟。包公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他放石全走后,又生一计,教哑巴:“以后你只要撞见你哥哥,就去扭打他。”哑巴惊诧地望着包公,又眨眼又摇头,一副很害怕的样子。包公鼓励道:“你就照我的话去做,本官一定为你作主。”这天,被打得头破血流的哥哥来告哑子,指责他不尊礼法,竟殴打亲兄。”

包公心想:看来是不打不招呀!包公说:“哑子若真是你弟弟,他打兄之罪,本官断不轻饶,若是外人,也就当斗殴论处了。”石全不知包大人言中之意,一口咬定说:“他真是我的同胞兄弟!”包公听罢,厉声喝道:“既是你亲兄弟,为何不分财产给他?你独吞家财,又将他赶出家门,你触犯礼法!该当何罪?”石全一时语塞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包拯安排的!哑子几年告官均无奏效,没想到自己栽在包拯平里了!看来那家产要失去一半了……包公即差人送哑子兄弟回家,把所有家财二一添作五,分给了哑子一半。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让同样是一种极其可贵的品质,在大胸怀和大智慧之内,也是人们的一种视野和远见。宁静的容忍背后,是一颗睿智平和的心。

退一步为的是进十步

公元前244年某日清晨,赵国北疆雁门关外,尘土滚滚,旌旗飘扬,鼓角激荡。善征好战的单于统率的15万匈奴骑兵,发起了对中原赵国的掳掠战争。“嘿嘿,李牧这个懦夫,今天再想把脑袋缩在衣领里高悬免战牌可不成了。”“对,今天我们一定要踏平李牧的老巢,省得每次用兵总让我们感到碍手碍脚的。”“赵军该不会设下埋伏吧。”“你也太多虑了,李牧有胆量埋下伏兵,也不可能在前日被我数百骑兵打个大败了。”“这倒是的。”

单于和部将们骑着战马,一路谈笑着向前进发。前天,他们派小股部队前往赵营骚扰,李牧的军队不战自败。匈奴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抢得百十头牛羊,还劫持了几十名赵兵。一连数年中,李牧在雁门关安营扎寨,从不出战。单于认定李牧胆怯畏战,他那几十万驻边守军根本毋需放在眼中。因此今天单于调动精骑15万,从正面发起了对赵军的进攻。匈奴前锋部队已攻入李牧大本营了。“启禀君主,赵军营中竟无一人。”先锋官赶来向单于报告。 “嗯,李牧这懦夫大概早已逃跑了。”单于不无得意地说,“命令部队全速开进。”正当匈奴主力部队全部进入赵军阵地之时,忽听军营四周号角齐鸣,喊杀声四起。只见四面八方无数的赵军步骑兵似乎从天而降。

“啊!我们陷入包围了。快撤!”单于急忙下令撤军。可哪里还来得及,过去一向畏敌如虎的李牧军兵,?似乎个个变成了雄狮,呐喊着,举着刀剑枪械,像潮水般向匈奴兵冲杀过来。一场激烈的厮杀后,单于扔下10万多个尸首,带着数干人马,丢盔弃甲地逃了回去。从此10多年里,匈奴兵再也不敢进犯赵国边境了。

原来赵将李牧熟知匈奴骄横跋扈的习性,因此,便对匈奴兵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他命令部队坚守不战,久而久之,匈奴人说他胆小如鼠,士兵们也开始埋怨他是畏敌之将,赵王更责怪他无能。但李牧依旧只守不攻,终于引得单于上了钩,打了大胜仗。

诸葛亮七擒七纵降伏了孟获,李牧欲擒故纵败匈奴。此计主要是暂时放松一下,使敌人丧失警惕,然后伺机行动,歼灭敌人。使用此计必须有过人的忍耐力,更多的时候,要忍受别人的误解和猜忌。成大事者,一定要能经得住这样的考验才行!

在等待寻找机会

秦王赢政扫灭韩、赵、魏诸国,欲兼六国混一舆图,当时只有楚国算得上唯一的劲敌。他复谋伐楚问计文臣武将,李信说用兵20万足可破楚。他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说20万人攻楚必败,非 60万人不可。秦王以为王翦不如李信壮勇,遂拜李信为大将,率兵20万伐楚。 李信出兵攻下楚国数城,但不久就遭遇楚军伏击,丧师败绩。秦王这才再拜王翦为帅,领60万大军伐楚。

秦王赢政把大军集聚于灞上,亲自为王翦奉酒送行,千叮万嘱说:“老爱卿啊,这次伐楚重振我大秦威仪的希望,就全寄托在您身上了。上次草率出兵,我没有听您的忠言,致使李信损兵折将,请您原谅。今老爱卿识大体,顾大局,体谅孤王的难处,能够慨然率兵伐楚,孤王也一定不负爱卿,安排好大军的器械粮草,在咸阳等待你的捷报!”秦王乘马送行,走了很远,王翦再次拦驾劝他回宫说:“老臣为大王开疆拓土,荡平天下,这是武将的本分。千里送君终有一别,请大王放心回宫吧。”王翦与秦王在灞上长揖而别,统领大军60万众直入楚境。曾经大败秦军的楚将项燕守东冈以拒秦兵,见秦军势众,遣使驰报楚王添兵助将,聚集40万精兵严阵以待。然而,王翦却把大军屯驻在汝阳天中山下,连营10余里,高筑营垒,坚壁固守。项燕一日数次派兵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秦军高悬免战牌,就是不予理睬。

一连数月,王翦闭门不战的情况传到秦国咸阳,于是有人在秦王面前责备王翦怯敌畏战,应换将易帅。秦王不为之动摇,相信王翦自有破敌之策。这时,就连楚国大将项燕也以为王翦名虽伐楚,实为自保,遂渐渐地放松了防御。秦军营内,每天都在杀牛置酒,王翦亲自与士卒同饮食。将吏感恩,屡次请战,他都用醇酒灌饱。这样,众将士吃饱喝足闲着无事,纷纷投石练箭,舞刀弄枪比赛武艺。数月下来,秦军士兵养得个个健壮,练得人人武艺不凡了。忽然有一天,王翦又安排了盛晏,对将士们说:“我与诸君今日破楚,你们同意吗?”众将士磨拳擦掌,自报奋勇。王翦选骁勇有力者两万人为主力冲锋军,又布置了几路军队策应,一一布置完毕,立即下令出战。

秦兵养精蓄锐多日,不胜技痒,大呼陷阵,无不以一敌百。楚兵长期挑战,人疲马乏,不防秦兵突袭,仓惶迎敌,一战即溃不成军。项燕败退永安城整军再战,又遭惨败。秦军乘胜追击,攻下西陵,荆襄大震。王翦传檄湖南各郡,宣布秦王威德,又率大军直捣楚都俘虏楚王负刍。项燕又立昌平君为楚王,企图复国,终因大势已去,引剑自刎而死。

王翦使用以逸待劳之计,审时度势,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举灭楚而建功,为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取得了保障。

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尽管等待是痛苦和难熬的,但是,等待同时也是一种毅力的考验。在等待中可以学会正确的思考,可以悟出生活的真谛,可以审时度势,使时机更加成熟,智者会运用等待解决难题。王翦以逸待劳,静观其变,一举灭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