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的智慧
22102600000014

第14章 学会驾御别人(2)

听到太监传报,太宗气极了:太子自从得了精神病后,像野兽一般残忍。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给他弯弓射死。朕多次教诲,至今却未悔改。想到这儿,他气不打一处来,猛拍御书案:“废了他,废了他!我要另立太子!”这时,寇准恰恰放任郓州通判,被太宗召见。太宗屏退左右侍卫,悄声问道:“爱卿帮朕解个难题如何?”寇准微笑道:“陛下尽管说来。”太宗忙说:“东宫太子破坏王法,早晚会像桀纣那样凶恶,我想废了他。但东宫有不少兵将,万一不慎,我怕引起宫内大乱。”

寇准献上一计道:“三天之后上午,请陛下令东宫太子去祖庙举行托节仪式,让他带左右侍从一同前往。如此这般……”说着,他轻松地一笑:“废除太子,尽管只用一个太监之力,马到成功。”

三天后,元佐心花怒放,带着大群侍卫,耀武扬威地奔向祖庙。东宫内一片空虚,太宗派去的人细细搜查起来。一番忙碌,搜出很多凶残的刑具,如割肉、挑筋、摘舌等物。元佐乘兴而归,太宗派来的太监和侍卫早在门口迎接他。面对一大堆被搜出的违法罪证,元佐只好低头认罪。当晚太宗降下圣旨,废了元佐的太子之位,朝野一片欢腾。

这就是失民心者的下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道”的修炼,来增加我们的多助。

义气用事,必有麻烦

做事不能凭感觉,义气用事必有麻烦。事情往往不是想象得这么简单,只有理性行事才不会出现大的差错,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凡事不能太冲动,否则容易被人利用。 让我们看看陆逊是如何两面点火夺荆州的.

自从刘备乘吴、曹大战之机巧夺荆州(今湖北江陵)后,东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夺取。刘备也看透了这一点,他在夺取蜀川后,留下最得力的大将关羽镇守荆州。

东吴一直垂涎于荆州,故派大将吕蒙驻在陆口(今湖北嘉鱼),以挡蜀刘进攻,以伺夺取之机。但关羽一向谨慎,不轻易对外用兵,保持军事优势,使吕蒙无处下手。

日久天长,关羽见东吴不敢妄动,又见入蜀诸将随诸葛亮征东征西,立下不少功劳,而自己却只知静守,没立半点功劳,傲心上腾,想寻机干点事业。正巧,这时不远处,曹仁驻守的樊城(今湖北襄樊)兵力空虚,关羽便打起樊城的主意来,但又怕东吴来夺荆州,故举棋不定。

吕蒙得到消息,为进一步促使关羽去战曹仁,便假装有病,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去了。走前,任命尚无名声,但熟读兵书的陆逊为右都督,代自己镇守陆口。关羽听到消息,以为除去了后顾之忧,便准备进军樊城。

这时,新上任的陆逊为坚定关羽离开荆州的决心,给关羽一封信,信上说:“久闻关将军威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己是一书生,不懂军事,今后还仰仗将军看顾,保持两军相安无事便足矣。”关羽得此信,马上进军樊城。

陆逊又修书一封给曹氏集团,说刘备占我荆州,久怀气愤之心,愿与曹家联合,共谋对付刘蜀之策。

关羽离开荆州后,荆州兵力空虚。吕蒙探到可靠消息,便从建业发水军直指荆州。与陆逊会合后,把兵船扮成商船模样,沿汉水上溯至荆州。就在关羽水淹于禁等七军之后,吕蒙、陆逊也拿下荆州,抄了关羽的老巢。

关羽急于建功立业,义气用事,轻信了陆逊的话,最后大意失荆州,被陆逊端了老巢。

保持清醒头脑,不要曲意逢迎

明朝赵南星所著《笑赞》里有个故事说:一个秀才数尽归阴,到阎罗殿上去见阎王,正在这时,阎王放个屁,秀才当即献上《屁颂》一篇曰:“高竦金臀,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闻之大喜,给秀才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无独有偶,清代陈皋漠写的《笑倒》中说:有一群幕僚正围着上司议事,忽然一声屁响,大家顿时愕然,面面相觑。上司说:“是我放的屁,不必介意。”幕僚马上奉承道:“不见得臭。”上司说:“好人的屁不臭就不好了。”幕僚连忙兜了一把空气,放到鼻子下连吸几口,说:“才来,才来!”

故事终究是故事。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喜捧吃捧的角色也不在少数。东晋时,后赵王石勒为了推翻擅自称帝的王浚,不借采取“骄王浚之志”的策略,卑词厚礼、大捧王浚,甚至把王浚送给他的鏖尾挂在墙上,晨昏朝拜,说什么“我不得见王公,见其所赐,如见王公也”,还逢人便说:“王浚如天地父母”,肉麻得叫人撇嘴。王浚被捧得高高在上,美滋滋的,便骄纵麻痹起来,弄得很快众叛亲离;而石勒也就乘机毫不客气也将他干掉了。可笑的是,直到石勒带兵杀来,王浚还坐在闷葫芦里,以为“石公来,正欲奉戴我耳”,硬是不让部下抵抗,甚至发出号令:“敢言击者斩”,完全被捧得昏了头。南宋书相赵鼎也是因吃捧倒了大霉。本来,他对后来当了汉奸的秦桧印象很不好,也曾公开对张浚说过:“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手足矣!”可他经不住吹捧,在秦桧“一惟鼎言是从”的曲意逢迎下,这个颇具慧眼的老相国居然改变了对秦侩的看法,不仅由原来的很不信任而“深信之”,进而“言桧可大任于帝”。在他的积极推荐下,秦桧竟然平步青云,当了宰相。一朝大权在手,这个马屁精不仅恩将仇报,还反转身来活活逼死了赵鼎。近代史上那位捧人有术的袁世凯,自己竟也吃了被捧的大亏。他想当皇帝那阵子,捧臭脚的人蚁聚蜂拥,忙得不可开交,什么逆劝进表呀,写表忠信呀,登报一致拥戴呀,捧得袁大头忘乎所以地穿上了皇袍,直到蔡锷云南起义,这才“啊呀!”一声,知道大事不好,在国人一片唾骂声中呜呼衰哉了!

显而易见,捧人的都是有求、有用或有图于被捧者的。“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文帝尝病痈,邓通尝为上嗽吮之。”这些舐痔,吮痈之辈,还有那些品尿、尝屎、溜须,拍马屁之徒,无一不是为着自己的私利,他们舐的、吮的,溜的,拍的,无例外的部是有权有势而有利可图者,无职、无权、无钱、无用的“小人物”从来不为他们所屑于一顾。君不见夫驯马乎?哪怕多么凶暴的烈马。只要你善马屁。就能先是接近。进而将它驯服,使它老老实实为你骑坐骄遣。“捧人术”正是近于“驯马术”,甚至比这还糟糕,而恰象鲁迅先生说的:“这捧了起来,却不过为了接着捧得粉碎”。是为了“捧杀”。

有鉴于此,所以大凡有识之士,都能既不吃捧,也不捧人。宋朝的李垂,宁可不当官,也不吹捧宰相丁谓。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唐朝有位大臣,名唤长孙无忌,有一次吹捧唐太宗“武功文德,跨绝千古”。太宗是不很吃捧的人,听了吹捧后,不客气地说:“朕冀闻己过,公乃妄相谀悦”。痛痛快快地给顶了回去。史载:宋朝宰相寇准一次吃饭时,胡须上沾了几粒饭,尚书丁谓为了捧脚,立即上前为之拂拭,寇准变色曰:“你身为大臣,而为人拂须,何其谄也!”给批评了一顿。还有更厉害的,据李贽《初潭集》讲:“郭弘霸为右台御史,肘大夫魏元忠病,僚属省侯,弘霸独后人,忧形于色,请视便液,即染指尝之、因贺曰:‘凡甘者病不瘳;今味苦,当即愈也’,元忠恶其媚,暴语于朝。”当众将郭弘霸如此令人恶心的“捧人术”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使他丢丑现眼。明代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和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诗制表吹捧朱元璋,不想因为分别写有“上则垂宪”、“垂子孙而作则”,“则”与“贼”音似,因为朱元璋作过贼,这就犯了忌讳,二人都被杀了。

先为自己找到保身之策

世事无常,如果不能先为自己找到保身之策,定会处于被动,。所以要先发以制人,取得了主动权。在日常管理中也是这样,不能老是被动的听上级的安排,要自己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机会!

汉文帝时,朝中出了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叫袁盎。上至皇帝,下至皇亲国戚,只要有触犯国家利益的,袁盎照谏不误,所以满朝忠直大臣都称赞佩服他,而奸邪小人都嫉恨排挤他。誉否毁否,袁盎依旧直谏不止。

汉文帝原为庶出,所以在皇亲国戚中没有靠山,只有依靠宦官。袁盎对此事十分不满,几次上疏切谏,说阉竖只可供驱使,不可干预朝政。因此,宦官们都对袁盎怒目切齿。特别是宦官头目赵同,一有机会就在文帝面前说坏话,诋毁袁盎。

袁盎有个侄子叫袁种,是文帝的侍从,见到这种情况,就告诉了叔叔。袁盎说,“不怕,当今皇上还算个明君,不会听信小人谗言的。”袁种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一旦皇上听信了谗言,那将对您不利呀!”袁盎觉得此话也有道理,但自己又不能堵住别人的嘴,因而苦思不得良策。袁种说:“叔叔不能堵住赵同的嘴,却可以掩住皇上的耳。”袁盎忙问:“此话怎讲?”袁种说:“叔叔可选一皇上在场的公开场合让赵同下不来台,给皇上造成错觉,那么以后赵同再诋毁您,皇上就以为他在泄私愤,不就掩住皇上的耳朵了吗?”袁盎一听大喜。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文帝出游,让赵同陪车参乘。赵同得此炫耀机会,在皇舆上得意洋洋,众大臣见了,觉得太不像话,但谁也不愿得罪赵同这个阉竖小人,给自己招来麻烦。这时,袁盎却迈出队列,跪在皇舆前,拦马切谏,说:“臣闻与天子同车者,皆天下豪杰之士。我朝虽乏俊杰之才,但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刑余阉竖与皇上同车。”文帝一听,也醒悟过来此事有损自己声名,但赵同参乘是自己批准的,怎么处理呢?文帝沉吟了一会儿,装出不在乎的玩笑样子对赵同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就下车步随吧!”赵同一听皇上不给自己撑腰,让自己在众臣面前输了脸面,觉得十分难堪,哭着下了车。众臣都佩服袁盎的胆量。

赵同当然对袁盎恨之入骨了。一回宫,就急不可待地说袁盎坏话,哪知文帝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倾听,而是淡淡一笑说:“袁大夫是个忠直人,今天的事您别放在心上。”赵同一听:,明白文帝是在认为自己泄私愤了,从此再也不敢说袁盎的坏话了。

袁种此计,利用人受了打击必定报复的常识,制造圈套,不但给文帝“掩上了耳”,而且也给赵同封住了嘴。这样能够先发制人,保住了自己也牵制了对手,实属智者所为,让人敬佩!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历来,反间计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巧妙的利用对方的间谍来为自己服务,假传消息,诱敌上钩。这种计谋不仅在历代政治、军事上广泛运用,就是现代企业之间也常常使用,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让我们来看看民族英雄岳飞,如何巧施反间计的。

南宋高宗年间,金军以兀术为元帅、粘罕为副帅加紧侵犯中原。建炎二年,济南知府刘豫投降金国,被粘罕立为大齐皇帝。刘豫熟知南宋内部军情,和粘罕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南宋军队十分不利。

南宋抗金将领们对此深感忧虑,元帅岳飞更是寝食难安。欲除刘豫,却苦于没有良策,难以下手;但若任其胡作非为,又于宋军不利。正在为难之际,忽一日手下来报:抓住一名金军密探。岳飞正与众将议事,闻听禀报,心头随即生出一计。他非常高兴,命人将那密探押至帐中,他要亲自审问。

那探子刚一入帐,岳飞就大喝一声,问道:“张斌,本帅派你去刘豫处送信,你为何一去再无回音?我来问你,那封书信你是如何处置的?”那金军密探闻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在那里,答不上话。只听岳飞又说道:“无用的东西!本帅派你去刘豫处送信,是为了和刘豫约定好时间,让他引诱金兀术来这里。那时,本帅就可与刘豫合兵一处,共同击破金军。哪知你一去不返,险些误了我军大事。幸亏本帅又派人去与刘豫联系,才未招来大损失。你贻误军机,该当何罪?来人!推出斩首!”那探子见岳飞要杀他,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地磕头认罪,请岳飞赦免于他。

见探子已中了圈套,岳飞于是假装压下火气,说:“本帅可以饶你不死,这是看在你认罪态度诚恳的份上。你要明白:死罪已免,活罪难饶,你必须带罪立功,否则的话,我可就定杀不赦了。”那探子现在只想着先把性命保住,所以不管岳飞提什么条件,他都唯唯称诺,一一答应。岳飞又说:“本帅已与刘豫约好,近期内他以进攻长江为名,将金兀术引来,然后,我们就可一举将之歼灭。现在本帅就给你一个机会,你再去刘豫处送信,和他联系一下具体的日期。这次任务,你定要圆满完成,及时回来复命,不要耽搁!”接着,岳飞书写了一封给刘豫的密信。为了不使那探子起疑心,他还郑重其事地把信封到腊丸里面,一再叮嘱那探子千万要谨慎从事,别疏忽。然后,把那探子放出宋营。那探子得释,立即跑回金军大营。他把在宋营的经历一一回报给金兀术,又拿出密信给他观看。金兀术见信,大吃一惊,马上派人去报告国王,废掉了刘豫。

宋军得知,人心大快。将领们纷纷问元帅岳飞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岳飞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金军副帅粘罕信任刘豫,重用他,而元帅兀术却非常厌恶刘豫。正巧抓住了金兀术的探子,因而想出此计,故意让那探子回去报告金兀术说刘豫与我军暗中联系,要同谋歼灭他。金兀术肯定必信无疑,一定会除掉刘豫。这样他就为我们去掉了心头大患。”众将听了,开怀大笑。他们无不佩服岳飞的足智多谋。宋军抗金的士气更加高涨了。

岳飞巧施反间计,除去了心头大患,消弱了敌人的力量,鼓舞了士气,显示了他的足智多谋,赢得了士兵的敬仰和爱戴。

学会施惠于人

聪明的人会想尽办法使自己周围的人满意,善于挖掘身边潜在的力量支持自己,稳定自己的地位。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施惠于人,也必将得到众人的回报。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争夺天下。王世充本是隋朝的一个地方官。他没有草率地马上起兵,而是不动声色地做准备。

江淮间多草莽英雄,加以民风傈悍,打架斗殴甚至动刀杀人者多如牛毛,小偷强盗也趁机活动。一时间,监狱人满为患,差役们大发其愁。不得已,只得上报王世充。王世充开始也为这事头疼,后来一想:“现在天下大乱,我又准备起事,这些人正可为我所用,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将来一旦起事,便可得到许多帮手。”于是他亲自审讯犯人。审讯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犯人头上的罪名洗刷得一千二净。这些犯人原本提心吊胆,担忧性命不保。不想王大人不仅未曾判刑,还好言相抚。于是一个个感激涕零,发誓如王大人有所召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后来,义军势力越来越大,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在江南起兵,声势浩大。隋炀帝派大将征讨,但反复较量都没有取胜。

王世充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暗暗高兴,这正是他成就大事的好时机。于是,他打着“王军’’的旗号发展势力,并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他盘算着借朝廷之力壮大自己的力量,一旦羽翼丰满,便可独霸天下。于是,他下令招兵买马,江淮间受过他恩惠的子弟,纷纷加入他的军队,这些人平素便强悍好斗,加上对王世充知恩图报,打起仗来十分卖力,战斗力非常强。王世充率军征讨朱、管,连战连胜。每次得胜,王世充都按功行赏,重重奖励立功将士,而本人却分毫不取,因此手下人更加替他卖力。

王世充假公济私,施以恩惠,拉拢了一帮对他死心塌地的人,最后靠这支军队,战无不克,逐渐发展成举足轻重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