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21975200000046

第46章 附录 与成功学子谈心得(5)

We now define“psychology”as the study of humanbehavior by scientific methods.Behavior,asusedhere,referstomorethanconduct,departmentormanner.It includes all normaland abnormal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organism,even those of the mentally retarded and mentally ill.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behavior inself-discovery and the varied beneficentbehavioral patterns the individual can develop.The aims of applied psychology are the deion,prediction and control of human activities in order that we may understandand intelligently~direct our own lives and influence the lives of others.

这段文字的主题句就是第一句“Wenowdefine“psychology”asthestudyofhumanbehaviorbyscientificmethods.”

四、写作技巧:滴水穿石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虽然也有一定的技巧性,但这种技巧也需要一定的词汇量作为基础。同时词汇量有了,却不一定能写好作文,“提笔忘字”的现象在同学们中还是很常见的。这主要是因为还不够熟练,我当时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把每篇课文里的比较好的词句和非常地道的用法都摘抄在一个笔记本上,隔一段时间就记一记这些词句和短语,最重要的是在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我都会把这个本子放在旁边,随时查阅,看能不能把那些词句“强行”塞到作文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对这些词句非常熟悉了,写作文的时候就能够非常自如的应用它们,而不用再靠“塞”了。

另外,隔一段时间,当我又掌握了一些新的词汇和短语后,我会再把原来的作文拿出来修改,尽量把新近掌握的词用上去。这样不仅可以重温学到的词汇,还能帮助熟悉各类作文题。这就是我的一点小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总之我认为学外语重在积累,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进步。

以上我介绍了自己在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一些学习心得,都是自己在独木桥的那一头奋斗的时候的一些亲身的体会,希望学弟学妹们鉴别的吸收,如果其中的哪一条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带来一些帮助的话,那也不枉费我一番苦心了。

五、物理: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

首先要认识到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先说说物理学习跟数学学习相同的地方吧。第一,数学物理都重视逻辑推理,所以做数学物理题目时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要重视逻辑的正确性。第二,物理和数学一样也有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其形成过程跟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几乎差不多,所以上文说及如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同样适用于物理学习,也就是说,物理学习也要注意做题目之后的思考和总结整理。

再说说物理与数学学习不大一样的地方,希望大家注意。我个人认为物理比数学简单,比起数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高中接触到的物理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说到底,就是力学,热学,电学,光学以及原子物理这五大部分,只要掌握了这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有规律和出题方向,很容易掌握的。

核心还是力学问题。力学可以说是高中物理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我说物理比数学简单的道理。我认为数学的提高或许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物理呢,只要在一到两个月之内,按照以力学为绝对重点,强迫自己掌握和运用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再把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其他部分解题中去(当然,其他部分的基本知识也必须认真理解掌握)这样的话,我想一两个月下来,你会发现你的物理水平(准确的说应该叫做物理题目的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物理相对数学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也可说是物理比数学简单主要是因为物理有现成的模型可以套用,掌握了这些模型,很大程度上就掌握了最容易也是最经常考的题型以及被认为最难的考点,而且,在我个人看来,学习掌握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真领会模型代表的物理过程,很大程度上会带来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些模型大致有:

1.学部分的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模型

主要以木块,小球或多个物体相撞的题目为载体,主要是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动能守恒问题,还可能涉及到受力分析,比如木板上的木块滑行多少距离停止。我的体会是,这部分的题目要巧妙选择坐标系,我的感想:一般是选被放木块的木板作为参照系,这样,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就是相对木板的位移,产生的热量刚好也和这个量有关,岂不是一举两得?还要注意这一部分涉及到能量的问题千万不要忽视了摩擦产生的热量。

2.学部分的物体受力及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主要就是考察大家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但是难点是不要把受力和运动混淆,千万记住——力只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3.静电场部分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及运动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说是模型2在静电场中的运用,所以只要切实掌握了模型2再加上静电场的静电力的分析即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一部分的题目尤其需要注意弄清带电粒子的自身重力是否忽略不计,提醒打击不要因为做题作多了产生惯性,而是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考虑是否要忽略掉重力,切记切记!这一部分的题目还经常考到周期性电场问题,提醒大家这一类型的题目也是要注意区分开受力和运动,加速度和速度。

4.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

首先要注意洛伦兹力的特点是与磁场方向和运动方向都垂直,这是做题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如果是在既有电场又又磁场的情况下的运动,一般来说,电场力方向是不变的,而磁场力会随着运动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这当然也是磁场力最特别也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题目,还有可能涉及到许多平面几何的知识,尤其是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注意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角的弦和弧的特殊标志。

5.热学中的气体改变气体状态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它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出变化了的气体状态参量,一般来说,如果把题目出的稍微复杂一点的话,会涉及到受力分析,通过力来找压强。还有就是如果涉及到体积改变的问题,往往需要虚设一个横截面面积S,这个量并不需要求出来,只是在表示气体的体积时用到而已,往往都能通过气态方程约掉,即实际上不起作用。

这几个模型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高考经常考,而且如果把这几个模型彻底弄明白,可以培养我们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而“物理过程”的分析正是数学物理区别于数学的重要方面,大家都可以想想看,物理其实就是一个研究物体状态的变化的过程,而数学则不是,所以,我认为,所谓物理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就在于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够一步一步的分析出物理状态的改变,绝对就是物理分析水平提高的必要前提。

说了一些我对物理学习的一些看法,最后还是要强调物理是重视过程的学科,所以学习的时候也是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退一万步说,即使大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只要分析对了几个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就会有相应的分数的,所以,物理过程绝对是物理学习的核心,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住,当然,上面我说的那些模型都可以说成是物理过程的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在巩固的基础上求发展

赵丽/北京大学中文系

冲破七月的黑暗,我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来到北京大学。由于在高中就喜舞文弄墨,平时随便涂鸦几篇瘦诗文,鉴于此,我选择了中文系。

没有他,也许我今天不会坐在北大教室。非常感谢智远教授,当他要我总结自己过去时,我很高兴,希望能给各位弟弟妹妹们有所帮助。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原始总分为260分,内部不分学科比例。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文科综合”的备考复习。

依据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应注重以下的能力培养:

(1)能利用地理数据、图表之间的互相关系去发现相同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去把握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重视“图文转换”的思维训练。(2)能阅读、理解、选择和使用地理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3)能通过地图、图表和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要能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4)能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不仅要了解是什么,更重要的要懂得为什么(探究原因)还得研究怎么办(改进措施)。(5)能根据地理事实材料作出科学和有效的判断一归纳和推理,重视思维个性的培养和逆向思维的训练。(6)能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强现代人的意识,顺应“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7)能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为此,考生要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掌握的研究方法、已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预测、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根据对高考综合考试的理解谈地理复习的几点处理对策,供同学们参考。

(一)一、立足单科,关注综合

有人认为,“3+综合”高考方案中的文科综合是指政、史、地的综合,地理学科的纯地理试题不会占多大比重,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跨学科的综合内容上。甚至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育部关于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中就明文规定:“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各中学要按原定教学计划进行正常教学,反对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也就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地理复习应把精力放在本学科,努力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只有保证扎实的基本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把各学科加以联系,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有着丰富的政、史、地学科间的知识交汇点。如环境问题涉及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人口问题必须从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等因素人手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长江流域特大洪灾这一事实,需联系历史状况、流域环境、国家政策等要素来分析抗灾防灾的对策;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许多地理、历史、政治原因。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在抓好本学科双基落实的基础上,尽力挖掘各学科知识的渗透点,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政、史、地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疑给中学地理复习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也会加重学习负担。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根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