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北大高效学习法
21975200000010

第10章 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5)

过于看重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是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因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而无缘入大学学习的人往往认为他们遭受了的损失是不可补救的。他们以为不管日后再怎样学习,也还是无补于事。但就事实而言,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物中,有不少是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有的甚至早年连中学的校门都没有跨进过。但这并未阻止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近。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而且不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许多落后的东西。

笔者认识一个连小学教育都没有完成的人却因阅览了大量的历史传记书籍而成为一个史学家的人。遇见他的人都盛赞他的学问。他博览群书,所以他的英文相当好,虽则对于文法上的死板规律,他一点不懂,但他浸润在许多名家的文字中,熟知其作文构句之道,所以他的写作具有一种很好的风格。对于那些有志上进的人来说,在这个专为家庭自修而出版的书籍汗牛充栋的社会里,机会不是更多吗?

然而不幸的是,有许多成年人总以为自己已经过了那悟性最强的青年时期,已成强驽之末,再受教育已是太迟了。

只有那些已到中年仍然孜孜不倦,以求补救少年的失学之悲,利用全部的空余时间倾注其全部精力去摄取知识,使自己成为更充实的人才是世上最可敬的人。他们的生命才是有力量、有生气的。

即使你发现,在有些普通的学校课程上,你的学习力记忆力远逊于以前,你也不必因此而灰心。教育这个词的意义很广泛,对于有些东西,壮年人的学习力要比青年人的学习力强得多,因为壮年人有更多的经验、更成熟的见解、更正确的判断力。他对学问的爱好甚于其他年龄的人是因为他有过失学的痛苦。

有许多人在学校时成绩平平,但日后在学识及事业上往往有惊人的表现,原因也就在此。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表明,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学校。我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学校中的教师。只要我们开放我们的耳目,那么生活或工作的每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东西。如果你愿意,知识的无穷力量也会给予你无尽的快乐。

而且你要认识到,成功并非终点,它只不过是你一段时间的小结而矣。成功是下一个开始的起步,应该准备好,走好下一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应该再接再励。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的。“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础”,因此你片刻都不可放弃学习;若有浪费,即使是片刻也可能带来终身遗憾。对于你来说,利用多余时间学一些对工作有利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来保证你将来成功,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更是将来的利润。

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亨利·布莱顿更忙碌的了。这个大忙人虽然年仅30岁出头,但他既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又是当今美国少数导弹专家之一。布莱顿依然学习不辍,一天辛勤工作之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这次他选择的科目是素描。

他为什么要去学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使人非常感动:“因为素描可以有效地将我的创意传递给我的下属及技术人员。”

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把这认为是人生努力的终点。社会一直在发展,时代不断在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因此,在晚上的空闲期间,他学习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学等。凡是对他的业务有帮助的他都学。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来进修。这也正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无论你学了多少知识,它都会累积在你的脑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将知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你的远大目标就会近在咫尺,你离成功就会只有一步之遥。

青年人,应该时刻牢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够取得事业上的辉煌!

§§§第六节自我测查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

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与你的学习惯分不开。同样掌握好应试技能能让你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下面是我总结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的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一道题,在每一道题左侧横线上填写“是”或“否

第二步:依照表一的格式造表,将表中的“标准答案”改为“个人答案”,然后在“是”“否”两栏内分别填上自己所选的题号。

第三步:对照标准答案分析个人所选的答案。例如,“准备与应试”这部分内容,“标准答案”中答“是”的题目序号是3和6,如果受测者将这两道题答成“否”,说明受测者在写作应试的准备工作方面存有缺陷。其他部分测查内容的对照分析与此类似。通过自选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对照分析,受测者就能比较客观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以后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应试技能提供了方便。

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

1.直到临考前的晚上,我才对需要复习的大部分功课进行突击。

2.当准备应试的时候,我变得紧张、不安,或由于某些其他原因而难以学习。

3.在参加论述题考试前,我阅读所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材料。

4.我常常得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一份材料。

5.在阅读中,我抓不住重点。

6.在答论述题之前,我先把答案想好,写在草稿纸上。

7.在阅读时,遇到生词或词义无法从上下文中推测确定,我就查字典。

8.除了重要的引证之外,我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而不照搬作者的原话。

9.考试期间,我紧张不安,不能像平常那样从容应答。

10.我在零星的纸片上记笔记,而不记在笔记本上。

11.在阅读中,有时我记下纲要,画出简图,或将有代表性的观点画成图表。

12.我实际上连一个完整的句子包括哪些部分都不知道。

13.我常常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学习。

14.我定期复习。

15.我的学习常常被来访者、电话以及娱乐活动打断。

16.只有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后,我才做其他事情,我把这作为一项制度。

17.我常利用做作业的时间玩耍、约会、看电影、散步、读小说、看电视或听音乐。

18.有时,当我坐下来学习时,才意识到自己对课外作业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楚。

19.我用学校里所学的书本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外部世界中的各种事情。

20.我把听课笔记认真整理并妥善保存。

21.在写论文时,我不知结论怎样写。

22.我往往无意中将不重要的材料记在笔记本上,这些材料考试中根本用不上。

23.开始写作前,我要拟提纲,或拟定一份写作计划。

24.我是在阅读课完了以后才记笔记,而不是边读边记要点。

25.交论文之前,我通常要花几天时间来进行推敲,以便在定稿前,能把论文修改得更好一些。

26.有时我不能如期完成作业,或匆匆忙忙地应付一下便交上去。

27.我不喜欢某些教师或课程,这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

28.我常常发现,自己还没弄清读的究竟是什么,便已看了好几页了。

29.我常常跳过阅读时所碰到的表格和图解。

30.我把书上的重点或难点做上标记,以便复习时能对此格外留心。

31.我有一个卡片簿或索引本,用来记录生词和词义。

32.阅读过程中,在一章结尾,我经常停顿一下,以便归纳本章要点。

33.当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提出来跟老师进行讨论。

34.看书时,有时我会自言自语读出声来。

35.我感到教师对我很冷淡。

36.即使我知道正确的答案,我也时常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7.我常常睡眠不足,因而上课时昏昏欲睡。

38.碰到新词汇适用的场合,我就去应用它们。

39.我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表,列出了学习时间和地点。

40.我在学习时好做白日梦。

41.我在学习时常常坐不住,因而无法把精神集中起来。

42.开始学习新功课之前,我对先前学过的材料进行复习。

43.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我一定坚持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

44.有时,我边看电视边学习,或者一边听同房间的人谈话,一边学习。

45.在某一课程上我花费时间过多,而在其他课程上时间则不够用。

46.学习时,我常常站起来,来回走走,看看报纸,或吃点零食。

47.我喜欢想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所学到的一般原理和规则。

48.开学初,我静不下心来,难以认真考虑功课。

49.有时,我在课堂上或坐下来学习时,才发现没带所需的课本、铅笔、笔记本或其他学习用品。

50.我利用某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其他学科的东西。

51.有时,我对所学材料进行“过度学习”,就是说,当第一次能够正确背诵时,并不立即停止学习,还要再背几遍。

52.我实在不知道一篇论文究竟应当怎样开头。

53.我对自己的功课感到担忧。

54.准备应试时,有时我试图把书本上的话一字不漏地记在脑子里。

55.我习惯在间接光线下阅读,而不在书桌前借助直接光线阅读。

56.在对某章内容详细阅读之前,我先把这一章的内容大体例览一遍。

57.我感到老师是我的朋友。

58.我发现自己的学校生活大多是有趣的。

59.在多数情况下,我是带着某种材料仅仅记到考试结束这样的想法,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

60.我尽可能快地阅读,以便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指定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