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在时间得以持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记忆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的过程就是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要想考试成功,提高我们的脑力是十分重要的,聪明的大脑对我们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一节记忆和遗忘的斗争曲
记忆和遗忘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长时间不对我们记在脑中的东西进行重复的巩固认识,就会发生遗忘。可以这么说:遗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如何有效地将遗忘减少到最低程度。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减少遗忘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遗忘”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是可以利用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宾豪斯长期从事针对遗忘的系统研究。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认知材料在记忆之后的短时间内,在保持的量上会有一个减少的过程,而当将间隔的时间延长之后自己犯的量的变化就会变得平缓起来。这就是说:材料在识记后短时间内会遗忘得较多,记忆保持的份量相应地迅速下降,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间隔之后,遗忘发生的速度会逐渐慢下来。
人们还发现:遗忘的速度受记忆对象的性质、范围和内容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动作、技能的记忆忘得比较慢,即便忘了稍加点拨也就能恢复过来;而遗忘得最快的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机会接触和重复的,缺乏再现的环境的东西,如外语。学过的知识不能记住,那同没有学过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如果记忆力好,你就可以比别人更快地记住学过的东西,相应的,你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比别的同学好得多。毫不夸张地说,记忆力是学习的助跑器。
说到这儿,有的人也许会无奈地说:“没错,我很清楚记忆的重要,可是记忆力应该是生来就如此的,就像每个人的身体和长相一样,是不可随意改变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有刻苦不刻苦的区别,而不在于记忆力的是否改变……记忆力也可以改变?哈,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是的,虽然有些人好像天生记忆力不佳,但任何人都有办法经由学习而增进记忆力的——跟训练注意力集中是一样的道理。
有些人能轻易记住事情,记大量资讯对他们来说丝毫没有困难。而有的人往往被记忆力差所苦,这些人似乎忘的比记的多得多。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记忆资讯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智力、年纪与经验
这些都是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它们会使每个人的记忆力强弱不等,导致了每一个人记事情的程度不一样。你必须确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你的记忆力的,然后努力想办法将你的记忆能力发挥到极点。
2.原有的知识基础
这是记性优秀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知识是对你从前所学过的东西的附加。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从来没有学过哪怕是很一般的数学知识,那么你就几乎不可能读好高等教学。只有有了广泛的基本知识作为基础,你才有提升记忆力的机会。
3.兴趣是要诀
增进记忆力的要诀是动机,或者说是兴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对这个“星”那个“王”推崇有加,不但能记住偶像们的身高、体重、三围,甚至连他们养的宠物狗是几个月大的也能脱口而出。在他们当中不可否认地存在着一些记不住课本上的知识点的人,但是你能说他们的记忆力不好吗?如果记忆力不好,又怎么能记得住偶像的那么多资料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记住此,为什么就不能记住彼呢?惟一的解释就是——高度的兴趣,使他们对喜爱的项目的好多资料进行记忆。
你可能也有某一样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不论是电影。音乐或是体育,在你的大脑中,充满了许许多多的资讯。现在,如果你能像你所热爱的项目那样勤于学习,你显然就能够记住许多其他项目的资讯了——即使是再难的东西也难不倒你。你需要的只是如何去像对待偶像那样去看待学习。一个人是完全可以在讲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懈地努力来改善自己的记忆力,提高记忆效率的。你总是记不住该记住的东西,那并非因为你的记忆力有多么差,而是由于你以前学习的方法有不正确的地方。这是事实,不管你信不信!
§§§第二节增强记忆的妙方
记忆有多种方式,效果也不一样,我们怎样才能达到既不费时间,又达到高效呢。让我来分析一下机械记忆理解记忆从中我找出妙方。
一、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法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之中,一些没有相关意义(或相关意义不大)的识记材料,如各种数字、科技参数、电话号码、英语单词、历史年代、人名、地点、专有名称、习惯用语等等的记忆,主要都是靠机械记忆法来完成的。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刻板划一的,它有着科学可循的规律,有着其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们着重介绍三种记忆方法:整体记忆法、分段记忆法和反复记忆法。
1.整体记忆法
整体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材料通篇进行多次的重复背诵,直到熟练为止。
整体记忆法的优点是容易把握住识记材料的中心思想,材料的前后各部分容易联系贯穿。有了这么一个优点,对于具有一定的长度、意义相联系的识记材料,采用整体记忆的方法,取得的效果会比较好。比如一首诗、一篇散文、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评析等等这种互相承接、互有因果的识记材料自然采用整体记忆法。一般情况下,年龄稍大、逻辑思维能力强、文化水平较高者适合使用这种方法。
当然,整体记忆这种方法也有它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将整个材料一下子从头到尾地记下来,脑部的负荷就比较大,容易使脑神经感到疲劳,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甚至产生一种厌烦感和抵触情绪;而对各个部分投入时间过于平均,也会浪费一部分精力。所以在采用整体记忆法之前,要先安排好材料的分量,一般情况下不宜过长,要在自己大脑细胞能力的负载范围之内,既能使识记的材料在短时记忆消失之前有时间回头进行复记、巩固,又不损害材料意义的连贯性。
2.分段记忆法
把所要识记的材料分成几部分集中记忆的方法,叫做分段学习记忆法,换个说法,就是“隔而分之,各个击破”。
当学习内容杂而多、识记材料之间几乎没什么关联,并且很零散琐碎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起这种办法,比如:背诵大量的人名、地名、历史年代;记住众多的外语单词、法律条文等等。
我们大多有这种感觉,如果要一下子记住大量的东西,就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往往被吓倒,失去记忆的信心,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但当把识记的材料分成小单位时,就觉得记起来比较轻松,记了一段再记下一段。慢慢地就能积少成多,最终完成识记的任务。这也有点类似于打仗,一定要讲究策略。要把敌人分化成一小股一小股,一股一股地逐一进行歼灭。
但材料划分的单位“长度”应以多少为宜呢?
这涉及到一个记忆广度的问题。记忆的广度是指一次记忆的量。譬如一次呈现10个没有规律的数字“7658421521”,看完后马上进行复述,有的人能全部准确无误地说出来,有的人则只能说对三五个数字,这种差异就缘于人们记忆广度的差别。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未勒对短时间记忆的广度进行反复测验后发现,正常人的记忆广度在5~9之间,平均值为7,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记忆时每次能记住大约7个的字符,所以识记材料每个分段所包含的数目在“7”左右时,不管是单个的字符还是同类的集合——但集合所包含的信息量最好也不要超过7个——都同样有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段记忆的效率达到最高点。
分段记忆法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例如,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各门学科,也都是像这样分成各个章节各个单元,通过几年的学习积累而掌握的。这种记忆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人更快地看到成绩,增强自信心。一般来说年龄较小、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者对于分段记忆法的适合性要强一些。
我们在运用分段记忆法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A.识记材料的分段要平均,每段所包含的信息量、信息难度要基本均等,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如果是独特难记的材料或重点,要分开来记。
B.对于有一定关联的材料,记忆时不能把各个部分孤立起来,要特别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结,对联结过渡的内容进行重点记忆,以减轻个体含义对整体含义的干扰。
C.有的内容最好与整体记忆法结合使用,可先把记忆材料通篇创览几遍,然后再分段记忆,这些都要根据识记材料的不同而作不同对待,正所谓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反复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分成若干组,科学地分配每组识记的时间,进行反复循环记忆的方法叫做反复记忆法。
我们知道,记忆是按照识记——复习保持——认知提取的程序进行的,我们在学习记忆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几个环节。前面讲过,记的东西在刚开始时很容易遗忘,要是我们能在即将遗忘的时候再巩固一下,如此反复,长此以往,所记之物就会变成我们自己思维的一部分了。。而循环记忆法在实际应用中,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因此这是一种最佳的机械记忆法,其应用面是相当广泛的,尤其在识记外语单词方面更是效率惊人。
下面我们以识记50个外语单词为例,介绍循环记忆法的原理及实施的过程。
第一步:先把单词分成5个1组,并把这10组作好分组记号。
第二步:识记程序。
①识记第一组单词,每个单词识记2遍,要控制往时间,尽量记住,不可停留。然后把5个单词再复习1遍,是否记住,先不要去管。这样一来,每个单词就记了3次。
②识记第二组5个单词。先分别识记2遍,再把5个单词复习1遍。每个单词的识记也是3次。
③转过头来,把第一组和第二组的10个单词复习1次。因为这时候遗忘曲线正在迅速下滑,所以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避免刚才所做的成为无用功。这是第四次与单词见面。
④识记第三组单词两遍,接着再复习1遍。
⑤识记第四组单词两遍,接着再复习1遍。
⑥回过头,把第三组、第四组的单词重新复习1遍,加强记忆的深度。
⑦从第一组到第四组,再整体复习1遍,这样,第一至第四组的每个单词就一共见面了5次。
然后仿照第一组到第四组的步骤,对第五组至第八组的单词进行识记,再回过头来对第一组至第八组的单词进行一次总体的复习。这时,每个单词的见面就达到了6次。
依此类推,等学完了第十组后,从头至尾再复习1遍,每个单词见面共7次。这样,就能够把几个记忆环节和记忆的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每个单词在它留在大脑中的信息消失之前均得到了适度的巩固和确认,从而更快捷更稳定地进入长时记忆的通道中了。
二、理解记忆
前面讲的三种方法都是机械记忆的类型。它们的作用固然很大,效果也不错,但对于有意义的识记材料来说,效果是不是也那样好呢?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在背同样一份有意义的材料时,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率高出8倍,对于有些具有独特意义的,识记效果甚至高出了20倍,所以我们在实际记忆的过程中,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理解记忆的办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记忆的方法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
(1)概括法。
概括法就是对识记材料进行简化,摒弃一些并不是很重要的,抓住关键的知识点进行识记的方法。
所谓“有失才有得”,我们对材料的认识程度在简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理解也在逐步加深,同时材料也逐渐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而此时的自己就能站在抽象思维的高度通盘把握材料,记忆,从此不在话下。
细分下去,对材料的概括不外乎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概括主题。
一本小说或者是一篇散文,甚至是一首简单的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这对于每一篇这类文学作品来讲,几乎可以说是毫不例外的。不论文章有多长的篇幅,只要提炼出它的主题,以此为纲,就能抓住文章的要领,概括地记住它的主要内容,所谓“提纲攀领”,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这个意思。
在上语文课时,老师总是引导同学们对所学课文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课文,可以把它的主题概括为:作者以饱满的感情、简洁的语言,真实地记叙了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生动地反映了周总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高尚品质和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的真挚感情。
这就是文章的纲要,也可以算是一条线索,抓住了它,要点与内容就形成了一个整体,记忆起来效果就好多了。
②按顺序概括。
识记学材料时,把要记住的东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突出其顺序性,这样的概括法就是按顺序概括。
例如记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施行均田令;②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令族人取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并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制度。以上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均、二化、三迁。
再比如“王安石变法”有下列主要内容: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⑤保甲法。这么多的内容怎么记呢?可以将其概括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
这样念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简单容易,再现恢复时只需要根据这条线索依次“添油加醋”就可以复原了。
③简化概括。
对于那些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进行高度概括,把它简化成一个全新的名称,这是日常生活中较经常用到的概括方法。
例如:中国的历史朝代,用“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来记,就将我国几干年的历史朝代都记下来了。
再比如: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缩记为:团结奋斗,实现四化,建设“两高”。而原句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你看,缩短句子比原来的容易记吧。
和简化概括相类似的方法是“歌诀记忆法”——把一些较零乱的,无规则的信息编成歌诀,使其读起来抑扬顿挫,甚至可以广为诵唱。如我们现在提倡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对于这么长的一串字词,说上几遍,印象也不深,要是用“五讲四美”四个字来加以概括的话,就记得牢了。
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④概括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较长的资料需要背诵,怎么办呢?如果是不需要一个一个字地默写的话,可以选取那些关键的字句缩短篇幅,抓住主要的情节进行记忆。一部长篇小说卷首的“内容提要”,一部影片上映前的“新片简介”等,都属于内容概括。概括内容的这种方法,可以化多为少,缩短篇幅,大大减少人们记忆时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