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义在牡丹花附近搭起了草棚,作为安身之处。不料母亲因旅途劳累,患了病。毛义举目无亲,只得四处打听,寻医问药。忽然又遇到几天前的那位老者,老者不容毛义询问,就说:“你母亲的病要用活鲤鱼加新茶炖汤,喝了就会好。”毛义听了觉得有些蹊跷,老者没有见到母亲患病怎么会知道如何治疗呢?得病乱求医,不妨试上一试。于是,他就亲自潜入池塘里摸鱼,反复几次下水终于摸到一条大鲤鱼。可是到哪里去找新茶呢?他想,来到这里人生地疏,不知哪里产新茶,更不知到哪里去买,真让毛义有些为难了。他跪倒在地,双手合十对上苍默默念叨:只要上苍能给我指出一条明路,为了治愈老母亲的疾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他的话音刚落,忽然一阵狂风吹来,吹得他赶紧合眼。等到他睁开眼睛时,就发现棚户边的18棵牡丹花变成了18棵茶树,而且枝枝都顶着芽苞,白茸茸的,恰似牡丹花一般。毛义喜出望外,用茶芽炖鲤鱼,将汤汁给母亲喝了,母亲果然疾病痊愈。
事后,毛义和母亲就经管这18棵茶树,年复一年地结子,种植,再无偿地教给当地农民栽植、养育,几年后就成了满山遍野的茶树园,家家户户都以茶为生,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当地人为纪念毛义弃官种茶、造福百姓的功绩,在青山脚下建起了白牡丹庙,把这里产的茶叫做“白牡丹茶”。
白毫银针的传说
白毫银针是产于福建省北部的建阳、政和、福鼎一带。它的色泽白如银,形状细长如针,因此得名为白毫银针。在冲泡时,茶似银针挺立,漂浮于茶汤上层,待茶叶浸泡得水,再徐徐下沉,在橙黄茶汤的映照下,显得十分美观。
传说这种茶原本生长在福建北部的洞宫山的山巅,具有清热败火的功效,是当地人治疗疾病的首选草药。但由于山势陡峭,攀登路险,不到非采不可的时候,人们不敢轻易登山去采。有这么一年,政和一带从春到夏,半滴雨未下,天旱得庄稼干枯,地皮龟裂,最后导致瘟疫流行,很多百姓因染上瘟疫而死亡。当地人听老人说洞官山的山巅有一种茶能够清热败火,解毒去瘟,前后有几个人登山去采,但都有去无回,因而人们将登山采茶视为畏途。
在距离政和县城较远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家山民老两口都染上了瘟疫,他们膝下有一双儿女。儿女们见到老爸老妈都染上瘟疫,心急火燎,到处求医问药都不见疗效。为了救老爸老妈的性命,兄妹挺身而出,要登洞宫山采茶治病。他们来到山脚下向一位当地的老者询问登山的路径,老者告诉他们:“无路可走,就得从这山坡往上登,但要记住:山陡林密,阴风呼啸,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停住脚步,一旦停下就有滚落山崖的危险。”老者还告诉他们:“在洞宫山的山巅有座‘天池’,池边生长着很多灌木,就是你要寻找的茶树,或者采些枝芽,或者采些种子,都能治疗瘟疫。”兄妹听了毫不畏惧,哥哥对妹妹说:“我来登山,要是我遇到危险,你再接着登山。”
为给父母治疗瘟疫,哥哥不顾老者说的“山陡林密,阴风呼啸”,就告别了妹妹,怀着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情开始登山。当他登到山半腰时,忽然一阵黑风猛地从山上袭来,刮得他睁不开眼,就稍微停顿了两步,不料忽然觉得脚下的山石滚动,他滑落了一段距离就变成了一块巨石,再也挪不妹妹等到天黑还不见哥哥回来,估计是中途遇到了险情。她就找到山下的老者,请老者帮助分析哥哥的险情,并表示自己要前赴后继,继续登山。老者见姑娘态度坚决,很受感动,给了她一块烤糍粑。并不告诉她说:“登山时用糍粑塞上两耳,一定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声响或情况,都不要停住脚步!”姑娘牢牢记住老者的嘱咐,登山途中,她遇到过狂风,遇到过暴雨,也遇到过野兽号叫,因她的耳朵被糍粑塞着,什么也没有听见,埋头爬山,终于爬到了山巅。她在“天池”边上找到一行行茶树,正是秋季结子的时节,她高兴极了,就采了一包茶树种子。
人们说“登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姑娘下山时却觉得非常容易。她一路上没有遇到什么险阻,用了一个时辰就来到了山脚下。她知恩图报地拜会了山脚下的老者,给了他一些茶树种子。回到家里,她用采来的种子给父母烹煎后,连续饮用了几天,老爸老妈的身体就复原了。姑娘一见疗效不错,就给同村染上瘟疫的人也饮用一些,大家也都痊愈了。剩下的茶树种子他们就种在山坡上,几年后就成了成片的茶树林。后来又经一位外乡人的指点,他们学会了采摘茶树的芽苞,再经炒制就成了饮用的茶叶,还可以销售到山外去。前来购买这种茶叶的商人根据这种茶叶的外形将之命名为白毫银针。
佛手茶的传说
在福建南部的永春县有一种佛手茶,它的叶芽紫红而泛光,肥厚而绵韧,焙炒后条索紧抱,色泽油绿。用沸水冲泡,香气喷鼻,茶汤橙黄透明,喝在嘴里只觉得齿颊留香,神清气爽,血脉流畅。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为茶中名品。据说这种茶对人有健身作用,长期饮用对于降低血糖、血脂都大有裨益。
这种茶被称作佛手茶,是颇有来历的。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福建南部的永春县有座骑虎岩寺。这是闽南很有名气的寺院。这个寺院有个传统的习俗,就是每天要用茶礼佛。寺院的长老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和尚,他在一次吃佛手柑时,突然想到“要是每天供奉给佛祖的茶叶带有这种佛手柑的香气有多好”。他为此事思索了好几天,也下山走访了一些种柑的农户,终于得到启示,那就是将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的树干上。到了春天,长老在山下老农的帮助指导下,做好了嫁接工作。经过3年的精心培育,嫁接成功了!长出的茶芽肥厚而粗壮,香气馥郁而强烈,长老欣喜异常,就叫这种新茶为佛手茶。此后,骑虎岩寺每天就用佛手茶供奉佛祖。长老又让他的徒弟嫁接了一些佛手茶,在骑虎岩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后来长老的徒弟年迈时,为了让这种嫁接佛手茶的技术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将嫁接技术传授给当地的茶农,因此佛手茶的嫁接技术很快就传播开来,使得永春县的坡坡冈冈都种上了佛手茶。在“文革”期间,造反派认为“佛手”是宣扬迷信,就将佛手更名为“香橼”,佛手茶也一度叫做香橼茶。
还有个传说,说的是在明朝末年,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有位叫凤一瑶的郎中,精研百草,治疗疾病,深得百姓信任。有一次,他到附近的望仙山采药,发现一棵树形似茶非茶的植物,结的果实香气袭人,宛如佛手。他用嘴试着尝尝,顿感清香爽口,久久不散。凤郎中就把它采集回家。他将这种果实切片晒干,用来当茶喝,更是爽口。他就将它作为一味药称作佛手。
后来,几经试验,郎中发现这种植物能清凉解暑,帮助消化。人们就用它冲水饮,这就成了佛手茶。
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山的茶树多长在岩缝间,故称为岩茶,如水仙、乌龙、奇兰、铁观音、大红袍等都属于武夷岩茶中的珍贵品种。其中的“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
“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西侧九龙峭壁的罅隙间。清晨的阳光正好照射到这一块岩上,到了中午,阳光就被后面的岩石挡住,故不受烈日猛晒。岩石上有一条小泉水顺着岩缝流经这里,泉水日夜灌浇着株根,但又不会侵蚀茶根。半山腰空气流通,漂游的云雾常来湿润枝叶。山坳里,没有狂风,从早到晚,保持着适宜的温度,且那一片呈红色的土壤含铁、铅三较强,最适宜茶树生长。这一小块土地上,只有三红“大红袍”。当人们发现后加以保护、培植,但繁殖仅限于这一小块土地,若换个地方种植,就要变种,所以特别稀贵。“大红袍”叶片很厚,泛有微红。制茶后只消数片泡开,就泛出金黄明艳的色泽,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泡七至八次也不会减味,被誉为国宝之一。据说这“大红袍”的得名,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有位秀才上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突然病倒。恰巧被武夷山的一位老方丈遇到,便把秀才扶到庙里,给他喝了一碗热茶,时间不长病就好了。后来这位秀才中了状元,回乡省亲时顺便到武夷山庙里拜谢了老方丈。状元问老方丈是用什么秘方很快就治好了他的疾病?老方丈带着他到九龙窠,指着峭壁上的三棵茶树说:“就是这三棵茶树的茶叶,可以治疗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摘一些,带到京城。
状元回京后不久,听说皇上患了腹泻症,一连两天不上早朝,连御医都治不好。他就献茶给皇上,结果是茶到病除。皇上非常高兴,就把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作为钦差到武夷山封赏。状元到了武夷山命老方丈派一人爬上峭壁,将大红袍披在三棵茶树上。结果三棵茶树在阳光下闪出红光。大家都认为这是大红袍给染红的,从此就把这种茶称作“大红袍”了。
武夷水仙茶的传说
水仙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区的建瓯一带。这是一种奇特的茶树,它只开花不结子,因而要靠压条的办法繁殖。
传说古时候建瓯有个善良厚道的小伙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依靠到武夷山砍柴为生。他在山上砍柴时,从不损害林木,也不伤害各类动物。下山卖柴也是从不要高价,总是任凭买柴的人随意给钱。这样反倒使他砍的柴卖得好。
有一天,小伙子砍柴时觉得闷热得很,刚一举起砍刀就汗流浃背,而且热得他头昏脑涨,口干舌燥。尽管这样,他仍坚持爬坡砍柴。霎时间雷声大作,眼看就是一场暴雨。他直起腰,往四外看了看,竟然没有可避雨的地方。他有些心急了,可是恰在此时见到一只小松鼠从他身边跑过去。他想小松鼠也是寻找避雨的地方,就顺着小松鼠跑的路线赶过去。
小伙子刚翻过一个小山冈,就见到一个山洞,于是就进洞里避雨。他一进洞就闻到一种清香的气息。四处寻找原来是洞口有棵小树,开着白花,散发着香气。他就随手摘了几朵小白花含在嘴里,顿时觉得满嘴清香,生津解渴。不大会儿觉得浑身清爽。雨过天晴后,他背起砍的柴下山时,顺便从那棵开白花的小树上折了个带花的枝条,并没有想干什么,只想下山时一路闻着这种香气。
回到家就随手将这个枝条仍在土墙边。不料,夜里下雨。小伙子发现从山洞折来的那根枝条又长出新芽,开出了小白花。他觉得很奇怪,就将那根枝条插在屋后的菜园里。几天后它就长成了小树,继续发芽、开花。小伙子就采摘白花卖到药店里。药店掌柜惊奇地说:“这是祝仙洞的茶呀,你怎么弄来的?”小伙子如实回答,药店掌柜说:“福气呀,很多采药人都不敢去祝仙洞采这种茶,你今后可不愁吃穿喽!”的确,小伙子每年折枝压条,不几年就有了一片茶林,依靠卖这种茶花,过上了惬意的生活。
小伙子的日子过好了,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纷纷来他家观赏这种祝仙洞茶。因为当地人的“祝”字读音,与“水”字相近,在传言中就将祝仙洞茶传称“水仙洞茶”,后来又在传言中简化为水仙茶了。
还有个传说,说的是在武夷山的天心岩下有座天心庵,庵里的道士喜欢饮茶,就请来父女二人到天心庵种茶。这位父亲叫白云公,女儿叫白姑娘。父女俩精心种茶,除了供应天心庵的道士们饮用外,剩余的还能卖个好价钱,因此,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然而,白云公老汉因偶感风寒,酿成大病,不治而亡。白姑娘孤身一人,很精心地支撑着这个茶园。
有一天,白姑娘到附近的水仙洞担水,偶然间发现在石缝里长着一棵小茶树。她就将小茶树移栽到水仙洞旁的一块土地上,每次去担水时就给小茶树浇点水。到了第二年小茶树长得有三四尺高了,茶芽嫩黄,茶叶油绿,十分让人喜欢。白姑娘将采摘的茶芽炒制好,舍不得喝,也舍不得卖,就存放在自家的大葫芦里。因为是在水仙洞附近发现的这株茶树,白姑娘就给这种茶取名水仙茶。
几年后的一天,白姑娘上山砍柴时,遇见一个小伙子昏迷在山坳里。白姑娘心地善良,很有同情心。她见到昏迷的小伙子,就上前呼唤,小伙子似乎听到了她的呼唤,但就是打不起精神来。于是白姑娘就将小伙子背回自己家里。她用水仙洞的山泉水烹煎了一壶水仙茶,给小伙子喝下去。不大会儿,小伙子就苏醒过来。对姑娘的救命之恩,小伙子非常感激并告诉她,他叫鹤哥,住在山后,孤身一人,因为家里无粮,没有吃饭就上山。不料饿得晕了过去。
白姑娘很同情这个孤身青年,就留他住了下来,让他先恢复一写身体再回后山。他们两个人正值年轻,日久天长就产生了感情,结为夫妻。他们不仅经营茶园,还用水仙茶给穷人治病,很快就名声远扬,很多人慕名而来求医治病。
天心岩下的一个村镇里有个恶霸,听说水仙茶能治疗百病,就想将白姑娘的水仙茶霸占过来。有一天恶霸带着打手来到水仙洞,白姑娘与鹤哥一见来势汹汹,就想说理战胜恶霸。正当恶霸一伙摆开架势准备拔水仙茶树时,突然一阵旋风凶猛地向恶霸一伙吹来。吹得他们屁滚尿流,踉踉跄跄地跑了。恶霸不死心,过了几天又带着打手来抢茶树,结果仍然是被突然吹来的旋风吹得屁滚尿流。恶霸们这才悟出是神明保佑水仙茶树,从此再也不敢想入非非了。
水金龟茶的传说
被列为武夷岩茶“四大名茶”之一的水金龟茶的得名,颇有一番来历。据传说它是源自一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在很古老的年月,在武夷山的青云山云虚洞里有个硕大无朋的水金龟,它在这个阴冷的山洞里修炼到了1000年的时候,就奉玉皇大帝的旨意,来到天庭。它想到天庭谋个一官半职,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不料玉皇大帝却给它派了个看守仙茶园的差事。它心里很恼火,但又不敢发作,只得忍气吞声地“忠于职守”。
有一年初春的一天,水金龟忽然听到人间欢声雷动,它就锁好仙茶园的大门,偷偷地溜到南天门向人间观看。原来是武夷山九曲溪的茶园正在锣鼓喧天地祭祀茶圣陆羽。茶农们焚香叩拜,非常虔诚。水金龟觉得十分恼火,它不由得自忖道:“陆羽算个什么?一介凡夫!难道我修炼了1000年还不如他?”金龟心理产生了不平衡,打算到人间也享受一些香火,得到人们的尊敬。于是水金龟就偷偷地下了凡,来到武夷山的牛栏坑。
凭着水金龟在天庭管理仙茶园的经验,它觉得牛栏坑这个地方是个山垅,每天日照程度达到七成,山泉从山岩渗出,不急不缓,泉水都积存在牛栏坑里。加之土地肥沃,见湿见于,气温也是不冷不热,正是茶树生长的好条件。于是它就选择了一块平地,将自己变成了一株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