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牛栏坑附近有座磊石寺,寺里有几位修行的老少和尚。这一天有个小和尚到牛栏坑担水。这是个办事非常细心的和尚,由于每天都到这里担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这天他发现牛栏坑附近多了棵茶树,而且这棵茶树非同一般。它枝干粗壮,茶树叶厚实,油绿油绿的,还带有隐隐约约的龟纹。回到寺里就将这个新发现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一听喜出望外,赶忙穿了袈裟,带着全寺的和尚来到牛栏坑。老和尚亲自焚香,祭拜这棵茶树,口里还不断地祈祷,请求茶神保佑好这棵茶树,让它在这里繁衍出更多的茶树来。
这次祭拜之后,每逢农家节日老和尚都带着全寺和尚来祭拜,并派两个和尚专门负责这棵茶树的施肥、浇水等事宜。就这样水金龟受到了尊敬,满足了心愿,树越长越茂盛,在和尚的精心培育下,逐渐繁衍出一片茶园。和尚采摘了茶树芽苞,因为金黄色的芽苞上带有龟纹,就给这种茶叶取名为水金龟茶。
不知春的传说
不知春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的天游峰一带。这个有点怪异的茶叶名,传说还有一段来历呢!
相传在明代有位老贡生,一辈子苦读经书却没有捞到显赫的功名,因而心灰意冷,退而过起了潇洒的归隐生活。他别无所好,只嗜好饮茶和书法。天下所有的名茶几乎被他喝遍了,但凡得知哪里有名茶就一定前往亲自品尝。
有一次与朋友饮茶时,一位朋友说武夷山茶的品类多,不乏名茶,尤其是“明前茶”更是口味独佳,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很多茶不能及时运出来。得知这个消息后,这位老贡生就命家人打点行装,他要到武夷山去品“明前茶”。由于路途遥远,加之路上遇到劫路者,他的盘缠几乎被洗劫一空,只给他一些零用银两并保住了一条命。等他赶到武夷山时,清明和谷雨节已过,第一轮春茶已采摘完毕,无法品尝到真正的“明前茶”了,他心里觉得非常不痛快,然而丽武夷山的美景却使他惊艳。他想这武夷山真不愧人们说的“天下奇山”,既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何不顺便游览一下这座天下名山呢!可是没有盘缠怎么办?于是他就借宿在一山民家,委托山民买来笔墨纸砚,在山上向游人卖字。这位老贡生的字还是很有水平的,两三天下来就卖了十几两银子。有了这些银子,他底气就足了,除了支付在山民家的食宿费用外,也有足够的银两游览武夷山了。
在游览中,他处处不忘搜寻茶树来开阔眼界,像九龙窠的“大红袍”、慧苑寺的“白鸡冠”、凤林丹岩的“吊金龟”等茶树名种,都寻访到了。但他还是不知足,继续边游览边寻访。当他来到天游峰下时,忽闻到一股奇异的香气。这种香气有兰花般的清新,又有桂花般的浓郁。他凭自己的经验断定:这附近一定有茶树,于是就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堆乱石缝里发现了几棵茶树。这几棵茶树枝叶茂盛,芽苞嫩黄带绿,油乎乎的,十分让人喜欢。老贡生踩着嶙峋的怪石采摘了几片芽苞,不由得感慨地说:“你这个不知春的东西,怎么现在才长芽苞呀!”话音刚落,就听到一个银铃般的声音飘过来:“‘不知春’,这个名字真好!我在这里采了好几年茶,也没有人给它取个名字。”
这时老贡生才发现不远处还有十几棵这样的茶树,有个胸前挂着红肚兜的姑娘正朝他这里走来。姑娘很大方,告诉他:她家已经在这里采了好几年这种茶,就因为名字土气一直卖不出好价钱。姑娘随即问他:“您为什么叫它‘不知春’呢?”老贡生其实是歪打正着,本来是埋怨这种茶树错过了清明、谷雨的时节,不知道春天已经到来,但又碍于贡生的面子,就借坡下驴地说:“它就是‘不知春’。”就这样这种茶就被称为“不知春”,姑娘家就以这个名字往山外销售此茶。
野藤茶的传说
武夷山有一种野藤茶,又叫藤条茶,由于焙炒的茶叶呈白色,东南亚一些国家又称它为白茶。
这种野藤茶本来是武夷山上的一种野藤叶,当地的山民经常饮用。据说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传说在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刚登基的光绪皇帝身体赢弱,精神不振,慈禧太后派御医给光绪诊病,服了好多药,都不见疗效。皇宫内上下都非常焦急。这时光绪皇帝的老师中,有个叫陈子贺的,是武夷山人。他就对皇帝建议:“是否可以用些乡下的偏方治疗?”光绪问:“是什么偏方?”陈子贺就将武夷山野藤茶能强身健体的事禀报给光绪。此时的光绪被疾病折磨得身心疲惫,于是就派陈子贺回武夷山老家去取野藤茶。
半个月后,陈子贺带着野藤茶回到皇宫。光绪让太监按着陈子贺教给的方法,烹煎了野藤茶。先由太监试尝,太监觉得口感不错,半天后也没有见到异常,就又重新烹煎了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喝了之后,立时觉得咽喉松爽,接着又喝了些日子,光绪的精神大有好转,也能看奏折和处理朝政了。皇宫上下为之欢欣鼓舞。从此,野藤茶就声名远扬了。
福鼎大白茶的传说
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简称福大、福鼎。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的太姥山,已有100余年栽培历史。后来江南许多省区也移植栽培。关于这种茶的由来还有个神奇的传说呢!
传说太姥山的太姥娘娘是尧帝的母亲。有一次尧帝和母亲乘船沿着海岸南下,当他们来到东海时,大雾迷漫,辨不清方向,而且东风吹得强烈,他们的船就顺风来到海岸边。尧帝和他母亲等一行人登上海岸时,迷雾散去,展现在眼前的是湛蓝的天空,苍翠的山峦,明媚的阳光,使得他们的心情豁然开朗,就决定到山上游览一番。
他们在山上的石林中找到一座石屋,就决定暂时住在这里,在山上多玩几天。在一次登山时"尧母感到口渴难忍,可是到处都找不到山泉,更不用说水井了!尧母实在是渴得走不动路了,尧母的贴身丫鬟忽然很惊奇地说:“这些油绿油绿的嫩芽能不能解渴呀?”尧母听到丫鬟的话就说:“采摘些来试试。”丫鬟采摘了一把嫩芽,给了尧母。尧母将嫩芽放入口中细嚼慢咽,顿时就觉得口内生津,口渴的感觉立即消失了。这把嫩芽为尧母缓解了口渴,尧母非常感激这种嫩芽,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想把这种树培育成对人有益的植物。
尧母在这座石屋住下来之后,又在山上找到了山泉水,就每日精心为那棵救命的树浇以清泉水,使得这棵树长得绿叶繁茂,生机盎然。到了秋后,尧母采集这棵树的种子,留作第二年春天播种。就这样,几年之后,在山上就长出了一片这样的树林。可是这样的树叫什么名字呢?尧母百思不得结果。突然她就想到神农氏用树叶解毒的事:“是不是当年神农氏就是用这种树叶解的72毒呢?这是不是神农氏所说的‘茶’呢?”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就根据这种嫩芽油绿如雪状的特征,命名为“绿雪芽茶”,并且开始用这种“绿雪芽茶”为百姓们治疗疾病。后来当地百姓因为尧母曾住在这里,就将这座山取名为太姥山,将尧母尊为太姥娘娘。
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茶”能治疗疾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传播得沸沸扬扬。恰巧有一年福鼎地界闹起了瘟疫,当地的县知事就命人上山采摘芽叶,煮水为百姓消灾。结果是药到病除,很多染上瘟疫的人服了这种药就康复了。县知事非常高兴,就命人在秋后到山上采集这种“绿雪芽茶”的种子,在福鼎县广泛种植,并且推荐给茶商前来选购。茶商见这种茶芽强壮,白毫明显,确实不是一般的品种,就改名为福鼎白毫,推向了市场。
茉莉花茶的传说
茉莉花茶在北方享有盛名,它以鲜灵持久的香气,醇厚鲜爽的滋味,赢得了大多数北方人的喜欢。这种花茶是用经过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生茶,大多数的茉莉花茶是以烘青绿茶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它的由来,相传与北京的一位茶商有关。
传说在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南方的一些商贾也纷纷北迁,在北京谋求商业的发展。在这些商贾中有一位叫做陈古秋的茶商,在北京开了一家茶叶店。经营了一段时间,生意并不如其他行业好。他发现北京人并不喜欢饮用南方的绿茶。为了开拓生意的门路,他就通过关系请来几位有过走南闯北的经历,而又喜欢品茶的当地名流,请他们帮忙品茶,看看北方人喜欢饮用哪种茶。陈古秋让茶店伙计依次冲泡了几种茶,大家都没有特别的表示,但又不便贬低这些茶叶,只是敷衍了事地搪塞几句。此时,陈古秋自然觉得有些扫兴,忽然他想起今年去南方购茶时一位客店老板转交给他一包茶叶还未品尝过,就让伙计找出那包茶叶,冲泡了给诸位品尝。当伙计将盖碗端上来时,陈古秋一打开碗盖,立即袭来一股扑鼻的香气,旋即在徐徐冒起的热气中,影影绰绰看见有位美貌姑娘捧着一束茉莉花,随着热气飘然而升,眨眼间就不见了。陈古秋觉得十分诧异,就为一位名流揭开盖碗,见到的仍然是刚才见到的情景。他就问这位老先生:“刚才的情景您见到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先生说:“老弟,这是茶中绝品‘报恩仙’,一定是你做了好事,人家报恩来了!你想想在哪里做过救人一命的好事?”一句话提醒了陈古秋,他就将去年在江南购茶时,在客店帮助一位衣衫褴褛的少女,成殓死去的父亲的事说了一遍。陈古秋说:“今年我又去南方购茶时,还是住在那家客店,老板转交给我这包茶叶,说是我救助过的那位少女送来的。我想见见那位少女,老板说她已经过世了。”说到这里,品茶的名流们无不为之扼腕唏嘘。其中一位老者说:“显然,这是茶仙暗示:茉莉花可以入茶。”陈古秋点头称是,事后他派伙计到南方学习各种茶叶的窨制(熏制)技术。第二年他就将新鲜的茉莉花与新绿茶相拌和,在密封的状态下窨制一天左右,再将其烘干,就成了具有馥郁香气和伴有茉莉花瓣的花茶。
信阳毛尖的传说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西南的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即通称的“五云两潭一寨”。这一带山高岭峭云雾迷漫,恰好适合茶树生长。
相传在很古老的年月,信阳这个地方的一个村子,发生了一次很厉害的瘟疫,全村人十有四五都染上了这种瘟疫,隔山差五地死人,人们都十分恐慌。有的背井离乡逃生去了,而有些老弱病残却只有等死。村子里有这么一家三口人,除夫妻俩外,只有一个独生闺女。闺女18岁了,出落得很大方。她想,父亲染上了瘟疫,什么农活都干不了,不能这样等死呀!于是她就到鸡公山的灵华寺去求签。寺内长老看着她求的签说:“这是个上上签,你只要朝西走上7天7夜,恰好翻过77座大山,就能满足你的心愿。”这个闺女毫不犹豫地拔起腿就朝着西方走去。
当她翻过了77座大山后,算计了一下,正好是经过了7天7夜的时光。累得她真是筋疲力尽了,坐在一块大石头边上就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甜,还做了一个离奇的梦。她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美髯垂胸的老者,给她一棵树,并告诉她:这是一棵茶树,回去后将它栽在山坡上,7天后准能发芽长出嫩叶,采摘这些嫩叶,再用山泉水烹煎,给大家饮用,染上瘟疫者立时就会痊愈。
闺女醒来后真的发现身边有棵小树,心想:刚才是神仙托梦给我,灵华寺长老说的“满足心愿”可能指的就是这回事。她就决定赶紧回家,按着神仙的指点去做。在归途中,她似乎觉得脚下生风,走得非常快,好像眨眼间就回到了家里。见了父母,她将自己的经历和做的梦陈述了一遍,父亲就拖着病体跟她到了山南坡栽种上这棵救命树,闺女天天给树浇水,小树的叶子渐渐变得油绿油绿的。到了第7天,果然长出了嫩叶。闺女将嫩叶采摘了一小把,又担了一担山泉水,回到家就烹煎了一锅“茶树叶汤”。
闺女将茶树叶汤分发给村里所有的染上瘟疫的人,没过一个时辰,病人们都痊愈了。当地人就将这棵茶树尊为神树。到秋后将茶树种子采摘下来,第二年又种在山坡上。几年间就成了一片茶树林。
村民们为了防止瘟疫再次发生,就每天用泉水烹煎茶树叶,久而久之,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后来茶树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就请来外地茶乡的师傅帮助炒制茶叶,结果炒制出来的茶叶细秀匀直,色泽翠绿,白毫鲜明,就被称作信阳毛尖,远销各地。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将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品尝了信阳毛尖之后,称赞说:“淮南茶,信阳第一。”
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冻顶乌龙茶产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的余脉冻顶山。它是由台湾人林凤池从福建带去的武夷山乌龙茶茶树苗,在冻顶山栽培而成的一种茶。
传说在清代末期,有位叫做林凤池的台湾南投县学子,学识渊博,很想到福建省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家里生活拮据,负担不起参加科举考试的盘缠,心情十分郁闷,颇有壮志难酬之感。他在无意间将自己的苦闷告诉给他的一个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很是同情他,就决定帮助他实现他的抱负。他在村子里走访了36个家庭,向主人介绍了林凤池的难处,并希望他们能借给一些银两,支持林风池去福建参加科举应试。这些家庭听说林凤池有抱负,肯进取,都纷纷捐助林凤池,为他凑足了去福建的盘缠。眼看考期临近,林凤池就匆匆上路了。
结果,林凤池不负众望,在应试中中了举。由于林凤池学业突出,主考官很欣赏他,就推荐他在建阳县当了个幕僚。一年后,林凤池准备回乡省亲。他想:来福建应试时幸好得到众乡亲的资助,此次回乡拿什么报答乡亲们呢?他在建阳县城寻访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建阳距离武夷山不远,在一次茶馆饮茶时,他想:武夷山的乌龙茶茶香醇厚,还能提神明目,何不带回些孝敬乡亲们?可是转念一想,与其带茶莫如带回些茶树苗,几年后茶树的芽苞就可以炒制乌龙茶,还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临行前他特地购买了36棵茶树苗,委托茶农精心带土包装好,还学习了茶树的培育技术,就回到了南投县冻顶山的家乡。
到家后,林凤池对资助他的每个家庭都赠送一棵茶树苗,并教给他们栽植在与武夷山气温条件相近的冻顶山上,并将他从武夷山学到的培育技术传授给他们。这样,武夷山的乌龙茶就在冻顶山落了户。几年后,经过精心培育繁殖,逐渐扩大了栽种面积,在冻顶山建成了36座茶园。后来,林凤池通过巡视官员将冻顶乌龙茶敬献给道光皇帝,博得了好评。此后,这种在台湾落地生根的武夷山乌龙茶就被称作“台湾乌龙茶”或“冻顶乌龙茶”。
蒙顶茶的传说
在一些古香古色的茶馆里,经常会看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联语,意思是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蒙山顶上的茶叶,茶品最佳。这种珠联璧合的搭配是人间最美的佳饮。
蒙山顶上茶,就是蒙顶茶。它产于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顶山,又称蒙山。这里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茶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