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毛峰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一带。它以“状如雀舌,香如兰花”而被列为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到黄山旅游的人或许会注意到,在云谷寺附近有一座墓塔的遗址,它就是云谷寺檗庵大师正志和尚的坟墓。传说黄山毛峰的得名是与他有关的。相传在明朝天启年间的一天,安徽黟县知事熊开元到黄山云谷寺作完佛事后,寺院长老在后厅款待熊知事。当长老命书童泡茶时,熊知事见到沸水注入茶杯后,立时就飞腾出一股白气。这股白气隐隐约约地犹如一朵莲花升腾而散,顿时觉得满屋飘香。熊知事饮用过很多名茶,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于是就询问长老,方知这是云谷寺附近产的毛峰茶。饮用间长老见熊知事对毛峰茶赞不绝口,在他下山时就送给他两包茶和两葫芦云谷寺的山泉水。熊知事顺便请教长老说:“这种毛峰茶用别处的水冲泡不行吧?”长老点头称是。
几天后,一位在太平县任县知事的旧同窗奉命进京途经黟县。熊开元知事就用黄山毛峰茶款待同窗。这位同窗十分惊奇,言谈中想买些带到京城去。熊知事说:“这是云谷寺的茶叶,恐怕是不外卖的,如兄需要,我这里还有一包未开封的,可送给你。”这位同窗得到这么好的茶叶,一路上好梦连连,祈望借助这包毛峰茶得到熹宗皇帝朱由校的赏识。到京城后,他就通过熹宗的贴身太监将这包黄山毛峰茶敬献给皇上,并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冲泡时的景象。
皇上饮用的名茶不计其数,对进贡的名茶不感兴趣,但对黄山毛峰的冲泡情景倒是极有兴趣观赏。皇上马上命太监冲泡,但是却见不到云雾飞腾的莲花景象,就勃然大怒,传令太平县知事进宫问罪。太平县知事战战兢兢地跪在皇帝面前,灵机一动就转嫁给黟县知事熊开元,说是黟县知事让他带来进贡的茶叶。因此,皇上传令熊开元进宫问罪。熊开元闻讯大惊,退而猜测一定是太平县忘记用云谷寺泉水冲泡而出的事,就派人从云谷寺取来一葫芦山泉水带进宫来。在皇宫当着皇上的面,熊开元亲自冲泡,果然出现了莲花飞腾的景象。皇上问其故,熊知事回答说:“只有用云谷寺的泉水冲泡,才会有这种奇观。”这时那位太平知事才承认:熊知事给他的一葫芦泉水,他忘记是冲泡毛峰茶的在路上喝了。此时的皇上仍陶醉于飞腾莲花的奇观,就没有追究太平知事的责任,只是下了道御旨,敕封熊开元为江南巡抚。
熊开元并没有领旨谢恩,却跪拜皇上说:“微臣年老力衰,不堪重任,请皇上恩准告老还乡。”通过他的百般乞求,皇上只得答应,并降旨熊开元享受巡抚俸禄告老。熊开元对此并不感兴趣,他要效法黄山毛峰的清高品质,径直到黄山云谷寺落发出家,取法名正志。他圆寂后就埋葬在云谷寺。
太平猴魁的传说
太平猴魁茶是一种稀有茶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的猴坑一带。它之所以称作太平猴魁茶,是有三层含义的:一是产地在太平县,二是经神猴示意栽种的,三是它的茶品超群乃为茶的魁首。
太平县境内的黄山出产茶叶,这里不仅有享誉海内外的黄山毛峰茶,还到处都生长着野茶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黄山的狮子峰上有两只白猴。它们是母子俩,相依为命。可是小白猴活泼不守本分,经常不顾母猴的阻拦,到处游游逛逛。这只小猴的胆子越来越大,它游逛的地方也越来越远。有一天它游逛时,被沿途的风光所吸引,不知不觉间来到了老人峰。这时黄山忽然被大雾所笼罩,它辨不清东西南北,迷失了方向,再也无法回到母亲的身旁。再说老母猴发现小白猴不见了,到天黑时还没有回来,它就呼喊着满山遍野地寻找。它找呀,找呀,找遍了狮子峰附近的几座山,都不见小白猴的踪影。当它来到老人峰的一座山坑时,就再也走不动了。
在老人峰的这个山坑里,住着一位在黄山采集药材的老汉。他是太平县汤口人,为上山采药方便,每当采药的季节就在山坑里搭个窝棚,住在这里。这天早起他一推窝棚门,发现一只奄奄一息的老白猴倒在门外。心地善良的老汉,就拿来泉水给老猴喝,老猴由于体力透支得很厉害,没有喝几口水就死去了。
老汉将老猴埋在山坑附近的山冈上,算是为老猴送了终。老汉在夜里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死去的老猴给他托梦说:“明年的春天在你埋葬我的地方,会长出一片茶树,你好好经营着,就不用再登山采药了。”老汉对这个梦有些半信半疑,心想等到明春看个究竟吧!结果到了第二年春天,在老汉埋葬老猴的地方真的长出一片茶树!老汉这次意识到那只老猴是个神猴,是托梦报恩给他这片茶树的。老汉从此不再采药,专门经管这片茶树。几年间茶树逐渐蔓延扩展。整个山坡都长出了油绿油绿的茶树。老汉每年采摘茶芽,运到山下炒制,年年都卖出好价钱。在买茶交易时,茶商就根据茶的产地、神猴托梦和茶的品位,取名为太平猴魁。
敬亭绿雪的传说
敬亭绿雪茶产于安徽省宣州市敬亭山,自明代始就成为贡茶,据说每年要向朝廷进贡300斤。或许有人对这种茶的名称感到蹊跷,其实是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宣城(今为宣州市)敬亭山上有个茶园,茶园的主人是一位叫绿雪的姑娘。她年方二八,长得水灵俊美,还很聪明伶俐,勤劳能干,刚直不阿。既能经管茶树,又能炒制茶叶。本地所产的敬亭山茶,经过她的亲手炒制,茶条绿白分明,茶香如兰。
宣城城里有个茶商,依靠贿赂与官府勾结,几乎垄断了宣城的茶叶购销,堪称宣城茶业一霸。当他得知绿雪姑娘的茶叶品质甚优的消息后,既想独家包销姑娘的茶叶,又垂涎于绿雪姑娘的美色,于是就托媒人到姑娘家说亲。姑娘的父母不敢得罪这个茶商一霸,但又不想委屈女儿,就带着姑娘跑到敬亭山的茶园去躲避。后来茶霸闻讯就带着打手追到姑娘家的茶园,扬言“不吃敬酒,就得吃罚酒”。绿雪姑娘本性刚直,绝不屈服于强权,宁死不屈。她只身跑到敬亭山山顶的峭壁上,毅然跳下山崖。茶霸霸占茶园后的第二年茶树全部萎缩、干枯,茶霸想得到好茶叶的美梦落空了。
后来茶霸一命呜呼了,绿雪姑娘的茶园又焕发出新芽。敬亭山的茶农都说这是绿雪姑娘显灵了,就将茶园产的茶叶叫做敬亭绿雪茶。这种茶曾一度失传,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试种成功,使得新生的敬亭绿雪重新加入到安徽三大名茶之列。
小兰花茶的传说
小兰花茶又名齐山云雾,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齐云山一带。
传说在很古老的时候,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个老财主,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可是他却是个为富不仁的家伙。抢男霸女,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特别是哪家的姑娘出落得俏丽、俊美,他就一定要弄到自己的手里。
山脚下的东庄兰家有个姑娘叫兰花,刚刚16岁,就出落得大方、俊美。尽管她家贫穷,也不敢让姑娘下地干活,就是防止被那个好色的老财主知道了,打姑娘的算盘。殊不知,老财主手下有一群帮凶,经常给老财主通风报信儿。当老色鬼得知兰家姑娘长大成人而且很俊俏时,就派一伙人抬着花轿,吹着喇叭去兰家娶亲。兰家闻讯就让兰花从后门逃到齐云山。齐云山虽然山势并不陡峭,但是沟壑纵横,她就藏在一道沟壑的蝙蝠洞里,老色鬼的帮凶们在山上搜寻了一整天也没找到兰花姑娘。
兰花姑娘家的人也偷偷到山里寻找姑娘,只找到姑娘的一只鞋,以为兰花姑娘被出没的野兽吃掉了,为此兰家还为姑娘举办了丧礼。其实兰花姑娘并没有死,她在蝙蝠洞边上发现了很多茶树。由于蝙蝠在夜里经常落在这些茶树上休息,顺便将粪便洒落在茶树下,使得这些茶树长得十分茂盛,长出的芽苞也很壮实。兰花姑娘在家时就听说过采摘茶树芽苞炒制成茶的事情,她想只有依靠这些茶树为生了!
聪明的兰花姑娘就钻木取火,用捡到的一块大石板当炒锅,又利用这些简陋的器具,炒制出带有兰花香气的茶叶。可是这种茶怎么才能卖出价钱,维持生活呢?兰花姑娘犯愁了。或许如常言道“吉人天相”那样,一天兰花姑娘遇到了一个砍柴人。兰花姑娘请他帮忙卖掉她的茶叶,可以五五分成。砍柴人对兰花姑娘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很惶恐地答应了。
砍柴人在村镇卖茶叶时,人们问他哪里来的茶叶,他就如实地告诉买者说:“这是齐云山蝙蝠洞出产的茶叶。”由于这种茶的兰花香气很浓,人们很喜欢喝,在传言中就被说成是蝙蝠洞仙姑显灵,蝙蝠洞的仙茶可以长生不老等等。这些传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而且越传越厉害,后来这个消息传到老财主的耳朵里。他就想将蝙蝠洞的仙茶霸占到自己的手里,于是派打手去看守蝙蝠洞。此时兰花姑娘不知世间的变故,一见老色鬼的打手来到蝙蝠洞,吓得撒腿就跑,不料一失足就跌下了悬崖。
老财主的打手们从蝙蝠洞找到很多炒好的茶叶,派人送下山。老财主就给这种茶取名为“齐山云雾”,用来到处送礼。不料,第二年春天这些茶树全都干枯而死,老财主也病人膏肓,不久就死掉了。
两年后,在兰花姑娘跌人悬崖的地方长出了一片茶树,用这种茶树芽苞炒制的茶叶如同蝙蝠洞的茶叶一样带有兰花的香气,人们意识到这是兰花姑娘化作的茶树,就将这种茶取名小兰花茶。
涌溪火青的传说
涌溪火青茶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湾—带,是在明代被发现的一种名茶。
传说当年在泾县涌溪湾有位秀才叫刘金,依靠每年的冬仨月教私塾为生。此人还略通医术,经常用中草药为乡亲们治病。这年春天,私塾放了学,他就到涌溪湾的湾头山采草药。在一块巨石旁,他发现了一棵很奇特的茶树,叶子一半金黄,一半银白。他早就听老人说过,湾头山有一种叶子黄白相间的茶树,经常登山采药,却一直没有见到过。他想,这棵茶树是否就是老人们说的那种茶树呢?他就采摘了一把茶树的嫩芽带下山。
安徽泾县当时虽不是茶乡,但距离茶乡较近,人们对茶叶的炒制略通一二。刘秀才回到家用做饭的铁锅,猛火揉炒,茶的香气渐渐溢出,使人觉得温馨舒服。炒制好的这种茶叶白毫清晰,墨绿如翠,冲泡后茶汤晶莹,香甜爽口。刘秀才发现了这棵茶树后,就经常上山为茶树施肥浇水,并到秋后采集茶树种子,在山上垦荒种植。几年间茶树成行成片,而且长得非常茂盛。刘秀才请来帮工,帮助他采摘茶芽,炒制茶叶和销售茶叶。在销售时刘秀才根据这种产于涌溪,茶叶的外观墨青翠和饮茶降火祛瘟的特性,给它取名为涌溪火青。茶叶投放市场后不久,销路通畅,很受茶商欢迎,到清代被列为贡茶,由此这种涌溪火青也就蜚声伞国了。
祁门红茶的传说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因为祁门一带的这种红茶品质最优,故以祁门命名。
从历史上看,祁门一带本来是绿茶产地,据唐代咸通年间司马途的《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记载,祁门地区“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这就说明当年的祁门地区是栽种绿茶,而且栽种范围很大,以茶为业的人占有的比例也很大。可是后来又怎么以红茶闻名于世呢?
相传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叫余干臣的人,原来在福建做官,后因不满朝政,索性辞官回乡。他在福建为官多年,养成了饮用福建红茶的习惯。而回到家乡后,到处都是绿茶,想饮用红茶很是不容易。他想,安徽与福建有千里之遥,交通不便,红茶运到这里成本大大提高。如果能将福建的红茶在本地试种成功,岂不是为当地又引进一种新的茶叶品种?
于是,他用自家的山场,栽种福建红茶,几年后就试种成功。可是当地人习惯于喝绿茶,对红茶不了解,他就在至德县(今东至县)、祁门县设立茶庄,管理红茶的炒制和销售业务。他专门从福建请来熟稔红茶栽种、炒制的师傅,经过几年的试验、推广,外地茶商也逐渐认识到这里的红茶,以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再文火烘焙至干,采制工艺精细,条索紧细秀丽,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甜馥郁,带有玫瑰花香。从此祁门红茶就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使得祁门成为红茶的重要产地。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茶最初产于福建省厦门附近的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因为这种茶形状美如观音,叶芽沉重如铁,味醇香浓,故被称为铁观音。
关于这种茶的由来,有个美妙的传说:在清乾隆年间,福建安溪西坪镇的南岩村有个叫王士仕的秀才,每天都在村外的一个叫“南轩”的园子里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见到园子里的一块大石头边,生长出几棵茶树,枝叶茂盛得与众不同。这就引起了秀才的好奇。他遂将这几棵茶树苗移栽到园圃里,经常为它们浇水、施肥,悉心管理,几年后就可以采摘芽苞了。秀才将采摘的芽苞,请人进行炒制,意外地发现这种新茶外形美观,醇香袭人,冲泡之后更是香醇爽口,是一种极为少见的好茶。秀才决定扩大栽种面积,将整个“南轩”的园圃栽种上这种茶树。
几年后,这位王秀才到北京看望他的远方亲戚、侍郎方望溪,顺便给他带去几包自家生产的好茶。方望溪饮用之后,赞不绝口,问道:“这是什么茶?”秀才回答说:“是偶然间在园子里发现的茶树,村里人都不知是什么茶,还没有名字呢!”方望溪灵机一动,他想,这种好茶,何不请乾隆爷品尝品尝,说不定乾隆爷高兴了,还会给这种茶赐个名,那可就身价提高喽!几天后方望溪上朝时,就通过乾隆身边的太监,将这种茶献给了乾隆爷。
乾隆素来喜好饮好茶,听说方望溪进贡了好茶,觉得一定错不了。他察看了一下这种茶叶,觉得茶形美观犹如观音,芽条结实色泽如铁,沉重亦非同一般,就命人立即烹煎。烹煎的茶刚一端上来,就闻到一股馥郁的香气。乾隆刚要问这是什么茶,可是善解皇上心意的太监连忙说:“这是福建产的一种新茶,正等着皇上赐名呢。”乾隆听了很是高兴地说:“朕看取名铁观音最为合适。”就这样,秀才王士仕栽植的这种新茶就成了铁观音茶。
白牡丹茶的传说
白牡丹茶产于福建省福鼎市。这种茶的芽叶带有细茸茸的白毛,形如牡丹花瓣,故而得名。不过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这种茶却是由牡丹花变成的。
传说在西汉时期,福鼎有位太守叫毛义。为人正直清廉,嫉恶如仇。因看不惯贪官的倒行逆施,肆无忌惮攫取民脂民膏,毅然辞官,带着老母到深山老林隐居。当他们赶着车来到一座青山脚下时,突然闻到一种馥郁的清香。老母亲本来就喜欢养花,他们就向路边的一位老者询问花香来自何处。老者告诉他们前面的池塘边有18棵牡丹花,凡是有贵人来就放出馥郁的清香。毛义母子觉得这是吉利的征兆,就决定留在这里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