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父母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勇敢。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和别的孩子产生纠纷,就急忙跳出来帮助孩子,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懦弱,因为他失去了自己勇敢争取胜利的机会,而只会在父母的羽翼保护下越来越软弱,变得越来越胆怯怕事。不经历风雨,温室里的花朵又怎么会有抵抗暴风骤雨的勇气和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勇气,就是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世界是勇敢者的,惧怕的心理动机将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成就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是非常重要的事。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居里夫人的女儿绮瑞娜的胆子很小,连雨天响雷她都怕。居里夫人心想:一个人要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胆小怕事是不行的。于是便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她不怕雷鸣的勇气。一次夜里下大雨,居里夫人悄悄地到女儿房里,绮瑞娜正用被子蒙住头!居里夫人掀起被子,把她领到窗前,给她讲雷电的原理。从此,女儿的胆子渐渐大起来了。
居里夫人教育女儿们不要“胆小怕黑”,不许她们在打雷下雨的时候用枕头遮住头,不许怕贼或怕生病。而且,还经常和女儿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当绮瑞娜刚刚能够独自站立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带她到河里游泳,前三次,女儿吓得大哭,第四次就高兴地拍水嬉戏了。
在居里夫人的教育下,她的女儿也成了很出色的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富有二十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女士通过访问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原因是什么呢?她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家庭重视培养孩子的勇气、自立的精神。
要想让孩子成为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赢取人生的佼佼者,父母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那么,在培养孩子勇气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允许孩子失败
很多孩子没有勇气,很多时候是因为担心失败。为什么呢?当孩子做出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时,有些家长会劝阻孩子:“你做不了这个。”当孩子受到挫折,家长又会说:“怎么样!我当初就说你做不了吧。”这样一来,严重地打击了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觉得,失败是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让孩子越来越胆小,不敢去尝试,不敢去挑战,这样又怎能成功呢?当你发觉孩子胆小时,作为家长应该知道,胆小的孩子可能有完美主义倾向,她总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敢去做;胆小的孩子可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总担心自己受到别人的训斥而不敢去做;胆小的孩子还可能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她总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而不敢去做。这时父母应该做的是多鼓励孩子,允许孩子失败,才能让孩子放心地去挑战自己,挑战困难。
2.给孩子表现的机会
有了家长的肯定,再加上外人广泛的认可,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强化。比如在亲友聚会时,家长可看准时机,轻声对孩子说:“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别高兴。”要注意的是,此时家长的声音一定要小,不一定非得当众大声宣布,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众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声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还是拒绝,家长不要再施加压力,给孩子个台阶下:“是不是今天没有准备好呀?那下次准备好时再唱吧。”这样才能在保证孩子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充分地表现自己。
3.扩大孩子的交际面
一般来说,怯于表现的孩子面对众多目光只是觉得不安,并非讨厌赞美和掌声,只要看看他们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闲暇时,带孩子和邻居聊上几句,帮孩子与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谊;购物时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付钱;经常到同事、亲戚家串门;节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游,让孩子置身于川流不息的游客潮中……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
六、自尊是人的内在动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和交流,如果在和孩子接触中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进而,扼杀孩子的进取心,那么,一个失去自尊心和进取心的孩子,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生活中有竞争力呢?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上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论什么情况伤害或者打击孩子的自尊心,都是愚蠢的行为。
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作为成年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往往有意或者无意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巨大影响。
李女士家的女儿小婉虽然才3岁,却会背几十首唐诗。每当家里有客人了,李女士就会要求小婉给客人“表演”。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接着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接一首,虽然小婉有时候很不情愿,可拗不过妈妈的坚持,只好硬着头皮背。
客人听了,总是夸奖孩子聪明,夸妈妈教育得好。听着别人赞美的话,李女士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但是,有一次,小婉却说什么也不配合妈妈了。愤怒的情绪像压抑了很久的火山一样终于爆发了。
那一次,李女士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李女士又让小婉当众表演。“小婉,给阿姨背首诗,阿姨看看小婉背得好不好”,当着同事的面,李女士满怀期待地等小婉背诗。但是,好一会儿,小婉却一言不发。低着头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玩具。
“小婉,背啊。”李女士稍稍提高了下嗓门,继续要求女儿背诗。小婉说:“我在玩玩具呢。”李女士生气了:“快给阿姨背一下。”
“我今天不想背!”小婉也大声喊着。
“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啊?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啊。”李女士提高了声调说道。
……
小婉听着妈妈的唠叨,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喊道:“妈妈,我不是你的玩具娃娃。我以后再也不背诗了!”
李女士震惊了,不知道该说什么。
孩子也是有思想的,他们不是父母的“玩具娃娃”,更不是父母炫耀的道具,他们虽然年龄小,可也需要尊重,理解。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发展自尊的第一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以平等的姿态征求他们的意见。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进而扼杀孩子的进取心,那么,一个失去自尊心和进取心的孩子,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生活中有竞争力呢?
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保护孩子的眼睛一样。然而,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却比比皆是。
有的家长不经过孩子同意,就翻看孩子的日记、抽屉,查看孩子的隐私;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其实,家长对孩子独立空间的冒犯,最伤害孩子心灵,最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对孩子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家长直接攻击孩子的人格,尽管孩子只是不认真,因为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成了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了!
孩子的考试没有考好,有的家长会忍不住数落孩子:“你真笨!简直是个废物!没用的家伙!你看看人家某某,人家是怎么学习的?再看看自己,这样的成绩……”家长的话说说就过去了,却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己是个废物,是个笨蛋……孩子从此变得自卑,在同学、伙伴面前抬不起头来。
家长和别人聊天,孩子插话,有的家长就开始训斥孩子:“你给我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大人说话有你什么事!……”孩子的嘴闭上了,心扉也对父母关闭了……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与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之以同,富于弹性的课程,可以适应不同的兴趣与能力的儿童,面对不同的幼儿我们应当施以个别教育,或小团体教育。”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父母不仅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应该在生活中积极地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多一点儿耐心,多一点儿恒心,多一点儿爱心。不能因为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不能因为孩子有些担心,就说你真是个没用的胆小鬼;不能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就没有别人聪明;不能因为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父母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有的家长会认为,自己讽刺挖苦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啊,恨铁不成钢嘛!难道这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打击孩子的自尊?是不是小题大做了?岂不知,你对孩子的讽刺挖苦,不是体罚是“心罚”,是一种“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
当你不顾忌孩子的人格,开始要呵斥孩子时,不妨先读一下这个故事。
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来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拿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
翌日清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儿。”
母熊心里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
樵夫照她的话做了。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由此可见,语言伤害有时候超过肉体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孩子,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激发内心的潜能,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
其实,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并不难,只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能信心满满地“抬起头来走路”,都能在未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呢?
1.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决定和选择,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孩子最反感的是父母不尊重自己的人格。最伤害孩子心灵、最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是父母对自己独立空间的冒犯。因此要让孩子学习自尊、懂得自尊,父母先要尊重孩子。当然,对孩子的尊重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是不分优缺点的。如果一位家长只在孩子有成绩时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行,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2.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
请家长记住,要以民主、开放的态度对待孩子,因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是以不伤害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为前提的。
3.不拿孩子做无意义的比较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把自己家的孩子与别家孩子比较,而且总喜欢把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家孩子的优点比。“你看你的同桌成绩多好,不像你,就知道贪玩……我怎么养了你这样一个孩子呀!”
也许父母认为,拿优秀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会给孩子良好的刺激,让孩子能够反思自己,以优秀的孩子为榜样,其实,父母这是想当然。
在孩子看来,父母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会让孩子颜面尽失。孩子会认为,反正父母也看我不顺眼,我在父母心中也不是懂事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我哪儿都不好,我就这样下去,让你们心烦……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甚至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和对抗。本来孩子有好的一面,现在他可能会有意把不好的一面显露出来。
4.多一点儿耐心和恒心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争气,就开始对孩子厌烦、冷漠。殊不知,对孩子冷漠、厌烦,会使孩子在失望中失去自尊。父母应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满足中建立自尊。孩子爱表现自己,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成人不要怕烦怕脏,让孩子退缩一角,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并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孩子进步。
5.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
对于一些有自卑感的孩子,父母要不断地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伤害孩子,不应该心罚或变相心罚孩子。不应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那样做,则是父母的失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七、给孩子一颗进取的心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才会得到成功的青睐。进取心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因为一个人有了进取心,才能在生命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个少年喜欢弹琴,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另一个少年爱好绘画,想成为一名美术家。然而,他们都突然经历了一场灾难。结果,想当音乐家的少年,再也无法听见任何声音,想当美术家的少年,再也无法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两个少年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