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常常有缺乏毅力的表现:刚开始时认认真真,时间稍长就会马马虎虎,不耐烦起来了。刚吃饭时很香,没吃几口就开始东张西望,积木搭了一半丢在地上不整理,做事一拖再拖。做作业时需要家长在旁边陪着,不断地督促,否则,就思想开起了小差,完不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如果家长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毅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将来是危害甚大的。就拿学习来说吧,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挑战,像攀登高峰,不能松懈,如果孩子缺乏毅力,在学习中就会困难重重。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考虑别人的辛苦,当然,自己也不用吃苦。虽然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错,很多知识一学就会,却不愿费力气和时间去巩固,这样,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时间一长,也忘记得差不多了。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坚持能力是在与困难、挫折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许多父母心疼孩子,主动帮孩子铺平道路,结果,是在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困难和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困难不是“大老虎”,让他们敢于坦然面对它。
明智的父母应该明白,生活在父母的溺爱和包办下的孩子,就往往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不懈的毅力及抵抗挫折的耐力,这样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缺乏竞争力,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给孩子未来的成功上一道保险。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呢?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从小事情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
父母要善于从小目标上开始培养孩子的毅力,如在学习上,不能泛泛地督促和考察孩子“坚持学习”,要将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可以让孩子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20个单词等。随着每一天的坚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从开始的意志和毅力,变成了习惯。
孩子从中可以发现毅力的重要作用,从而不再恐惧较高些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要太低,这样起不到训练意志力的作用;目标也不能定得太高,这样孩子很难达到,就会放弃,致使锻炼变成了打击。
2.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
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够大有作为。父母的期望虽然很好,但这会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孩子因而产生消极、逃避的心理,最后也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因缺乏毅力而半途而废。
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减轻他们身心上的压力,让孩子有一种“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实”的感觉。让孩子有完成任务的信心。这样,孩子才会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3.挫折教育不可少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坚强的意志是磨炼出来的,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对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玩具收起来,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战胜内心恐惧,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孩子受点儿挫折,对他今后的成长很有好处。
4.父母要监督、引导、鼓励孩子
任何孩子都有惰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缺乏毅力的表现。常常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沮丧、颓废,以致放弃。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监督的角色,并适时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软弱、惰性,增强他们的信心与毅力,使他们保持学习的连续性。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做事自然就有毅力了。
5.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毅力的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做事完完整整,不半途而废,并注意让孩子模仿,同时经常提醒孩子注意父母做事是怎样坚持到底的。
四、有责任才有动力
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是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培养责任心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会上,谈起孩子的责任心这个话题,一个家长焦虑地说:“我孩子的房间整天乱七八糟的,玩具玩完了从不收拾;学习也要靠家长督促,好像是为父母学习的,说她几句就闹情绪,甚至有一次还打算离家出走,这样的孩子怎么就从不替父母想想啊。”
另一位母亲提起自己的孩子,也是忧心忡忡。她说:“我先生有一次在外面出差,而我又生病了,做不了饭。儿子看到我病了,并没有什么担心,啃着面包,看着属于他那个年纪的动画片,无所不能的《哆啦A梦》的故事,让他全神贯注。他根本不问我病得怎么样,想吃点儿什么。后来,他饿了,就冲到我的床前,说,妈妈我饿了。我心里很担忧,这样的孩子以后能成才吗?”我对孩子说:“妈妈病了,你心疼吗?”他转着眼珠说:“可我还小,没有办法照顾你。”我想批评他不懂得心疼妈妈,可是,我没有力气说,再者空洞地教育孩子又能起到什么效果呢。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
听着家长们诉说孩子的种种没有责任的表现,我不由得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朋友爱好旅游,一有时间就世界各地跑。一次,他到瑞士旅游,在一个洗手间,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由于这响声时间过长,也过于奇特,不由得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小间探望。这一看,让他惊叹不已。
原来,他看到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一问才知道,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于是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它。
朋友讲的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但相比较之下,有些孩子的责任心就令人担忧了。
古人云:育人为本,责任为先。
培养责任心毋庸置疑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所谓责任心,就是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有责任心的孩子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孩子常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
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责任心是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孩子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培养责任心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都说如今的孩子自私、缺乏责任心。其实,并不能全怪孩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荒诞的理论让很多家长过度地注意孩子的智力发展,对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却不大重视。
现实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承担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义务,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孩子衣服从来就没有自己洗过,吃完饭就把饭碗推到一边,玩过的玩具随手就扔,被子要让妈妈代叠,洗脚要让妈妈打好温水,写作业要让妈妈给念题目,上学时书包也要让妈妈给背……总之,在父母的眼中,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把成绩提高了就万事大吉。
殊不知,孩子们就这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难怪有许多孩子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有一位母亲是这样培养孩子的:孩子喜欢睡懒觉,早上常常赖在床上不起。因此,去学校的时候常常迟到。但是,孩子害怕老师批评,就让妈妈帮忙撒谎,编一个迟到的理由。这样,孩子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后来,孩子不想去学校上课,也让妈妈编理由,借以逃避老师的询问。
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又如何能有责任心呢?一个不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如何能为他人负责?如何对社会负责?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讲美国一个小学生因破坏性行为受到禁止乘校车一周的处罚,孩子只好每天步行上学。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不用家里的汽车送他去上学,孩子的母亲坚决地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着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过:“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宜早不宜迟,父母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有意识地抓住和创造各种机会,来启发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变得容易了。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们经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有责任感的榜样。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经常吹牛、夸海口,而又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模仿,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2.从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首先,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也就是引导孩子从小自理自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诸如穿鞋、穿衣、刷牙、洗手,都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
3.不过度包庇孩子
很多父母一见孩子犯错,就急忙帮孩子解脱,这其实是不对的。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不允许孩子推卸责任,更不应帮助孩子寻找理由逃避责任。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出面解决。比如孩子损坏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帮人修理或照价赔偿;孩子一时冲动打伤了小朋友,家长就应要求孩子自己去登门道歉,并鼓励孩子去照顾被打伤的孩子等等。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损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赚钱赔偿邻居。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然而后来里根回忆说,正是父亲的这种做法使得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俗话说,责任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父母要让孩子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五、世界是勇敢者的
中国自古就有“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至理名言。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想要孩子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就要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要让孩子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
“小心,小心,我来!”“你行吗?还是算了吧!”这是许多父母的口头禅,出于保护心理,或出于不信任(甚至是怕麻烦)的心理,我们常常在孩子试图挑战自己的能力之前,就遏阻了他尝试的机会,让他既来不及证明自己,又来不及学会该有的能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落后了。
父母的爱子之心固然没错,然而,很多父母却忘记了一句话——世界是勇敢者的!
“世界是勇敢者的”。这句话是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用一生的体验总结出来的。
胆量、勇气和魄力无疑是这个时代重要的品质。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依靠勇气在事业上胜人一筹、取得成功的。
中国自古就有“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样的至理名言。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想要孩子成为有竞争力的人,就要培养孩子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要让孩子面对机会能勇敢、大声地说“我行”。父母应该知道,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勇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的朋友说,在英国生活,他明显地感觉到生活中人们信奉这样的价值观: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而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看不起的。他给我讲述了一件儿子曼迪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游戏课上,曼迪正专心致志地拼装玩具超人,当他把超人拼装好时,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走,并推倒在地。曼迪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老师面前哭诉。如果在中国,老师一定会调查事情的真相,再严厉地批评大个子男孩一顿,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然而,那位老师并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曼迪说:“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曼迪听到老师的话,迟疑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跑上去夺回了自己的玩具,还跟大个子男孩打了一架,虽然过程是波折的,但最后曼迪胜利了,他骄傲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玩具,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同时,朋友还告诉我,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气,磨炼孩子的意志,曼迪学校的老师还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英国西南部的瓦伊河畔,有一所由少年探险组织建立的河流探险训练中心,专门为来自世界各地8~16岁的儿童少年提供探险活动的机会,以训练孩子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每年夏天,这里都有大批的孩子来参加为期一周的训练。孩子们每天一早离开营地来到河边,进行水中安全和救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然后,小学员们练习登艇和划艇本领。登艇并非易事,每一次练习都有孩子落水,划艇就更加困难,在激流中划艇要有顽强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由于平日的艰苦训练,很多孩子都已经掌握了划艇要领,所以在激流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安然无恙。但这个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孩子落水,尽管孩子们都穿着防水服和救生衣,整个训练过程还是很危险的。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划艇技术,更重要的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也懂得了互助友爱、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