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肝胆病配餐宜忌
21821500000018

第18章 肝胆病饮食宜忌篇(3)

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1600~2250毫克,而柑橘只含30~50毫克,苹果和葡萄还不足5毫克。猕猴桃内维生素C的含量比橘子高约40倍,比西红柿高约30倍。猕猴桃还含有维生素P、E及钙、镁、碘、铬、锌等矿物质。有研究人员用猕猴桃汁、维生素C和含维生素C量很高的柠檬汁,分别观察它们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的效力。结果发现,猕猴桃汁阻断率达93%,而维生素C和柠檬汁阻断率各约50%。把猕猴桃汁中的维生素C破坏后,再测验它的亚硝胺合成阻断率,结果依然达到80%。这个实验结果说明,猕猴桃除了含有大量维生素C外,还有其他阻断亚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质。用柠檬汁做同样的实验,结果维生素C破坏后,阻断常下降到20%,这说明猕猴桃所含的抗癌活性物质比柠檬多4倍左右。现已初步分离出这种抗癌作用很强的成分,它是一种多肽类物质,体外试验可看到,10微克这种物质即可使离体癌细胞死亡50%左右。由于猕猴桃有这种杰出的功效,人们赞誉为抗癌的“仙桃”。

乙肝和丙肝有慢性化倾向,并有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因而对这类患者来说,适当地食用猕猴桃此类水果是颇有裨益的。到了肝癌已经发生,再想用猕猴桃来治疗,那应该说难度就很大了。中医药学早已将猕猴桃根列为药物了,一般处方名为藤梨根,多用于治疗癌肿。藤梨根可以治疗慢性肝炎、肺结核、疖肿、跌打损伤等病。慢性肝病者可用藤梨根50~100克水煎,加少许白糖送服。

一些研究资料还指出,猕猴桃降血脂作用也较突出,经常吃猕猴桃的人,血脂平均可以下降至原来水平的1/3左右。血脂的下降显然有利于脂肪肝的防治,这方面的大规模研究资料尚未见有报道,但不少人在接受这种以猕猴桃为主的饮食调整后,B超显示肝脏的脂肪堆积程度大多有所改善,有的甚至完全消失。

肝病患者宜常喝酸奶

酸奶是鲜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的乳制品。酸牛奶较一般鲜牛奶营养更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食用酸奶后有利病情康复,并有防癌作用。

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减少腐败菌产生毒素,尤其对幽门螺杆菌、沙门菌、肉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幽门螺杆菌不仅可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而且是肝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酸奶中的乳酸菌可分泌一种被称为“TEB”的特殊酸性物质,它被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能渗入癌变细胞的细胞膜内,使癌细胞失去生物活性而被巨噬细胞歼灭。

无论从酸奶的营养成分,吸收程度,抗菌、抑菌作用以及“TEB”特殊抗癌的物质来看,酸奶十分适合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长期服用。

正常的酸奶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凝块稠密,细密均匀,无气泡,无杂质,有一股清香的乳酸味。变质的酸奶有酸臭味,凝块破碎,乳清析出并有气泡,这种酸奶是不能食用的。

肝炎患者宜常吃梨

梨是百果之宗,有“玉乳”、“蜜父”等美称。梨肉质白嫩,汁水丰盈,果味甘甜,除含有85%左右的水分外,还富含糖类、有机酸、无机盐、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及纤维等,所以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梨性寒味甘,有止渴生津、养心保肝、消炎去痛等作用,对肺热咳嗽、尿黄便秘、心烦气喘、黄疸肝痛等多有裨益。

特别是中医辨证有热证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常吃点鲜梨,能降火除热,利大小便,使痈疽之症转重为轻。如果肝病兼有慢性气管炎者,用梨加蜂蜜熬制成“梨膏糖”,或用冰糖炖梨,可滋阴润肺,止咳祛痰,还有明显的润喉作用。慢性肝炎阴虚火旺、胸闷易怒者吃梨可消结降压,镇静去烦。梨一般可作为久病烦渴者的保健食品。用腌好的鸡脯肉片炒鲜梨片;用酥梨、山楂、白砂糖制成红果梨丝,对肝病患者来说,真是餐桌上色香味美的佳肴。而脾胃虚寒、经常腹泻的肝硬化患者可以将梨温热后吃,或烧成梨水喝梨汤。

肝病患者运动前后的饮食要求宜知

肝炎恢复期、各种肝病好转及澳抗携带者每日都应适度运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职业、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摸索出对自己适度的运动量。但运动前后宜注意饮食保健。

①运动前不宜太饱或太饿。如在饥饿时运动,体内血糖过低,肝糖原要分解,无疑增加肝脏负担。正确的方法是在运动前半小时进食产热量418~836千焦的食品,如1杯麦片或果汁,也可吃几块奶糖或巧克力。

②运动中每20分钟饮半杯至1杯水。体力充沛、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者,可选用运动员保健饮料。含有咖啡因、果糖或带二氧化碳的汽水和饮品,并不是运动时理想的选择。

③运动后不宜马上吃冷饮,最好喝温热饮料。因为人在运动时产生热量增加,胃肠道表面温度也急剧上升。据测定,人在运动1小时所产生的热量能把6千克的水烧开,如果运动后吃大量冰砖、冰汽水等,强冷的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导致食欲锐减、消化不良,对肝脏康复是有害无益的。而且骤冷刺激,可使胃肠痉挛,甚至诱发腹痛、腹泻,牙齿、咽喉因冷刺激而产生功能紊乱,可继发炎症。

肝病患者旅途中的饮食要求宜知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各种肝病恢复期,甚至慢性肝炎、脂肪肝患者,绝大部分仍在坚持工作,总少不了要出差、旅游、疗养、探亲。人在旅途,车船颠簸,跋山涉水,风吹日晒,体力消耗明显加大。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为确保精力,增加游兴,旅途中一定要讲究饮食卫生,还要注意饮食种类的选择。

主食以方便面、苏打饼干、烤面包、蛋糕等面食为佳,主要补充体力和能量消耗。副食以煮熟带壳的鸡蛋、鸭蛋为佳品,新鲜香肠、鱼松、肉松、鱼肉罐头等也是上乘美味、轻便卫生的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一定量脂肪。饮料以淡盐开水、菊花茶、绿茶、矿泉水为优,可乐、雪碧、橘子水、冬瓜茶、杏仁茶、芝麻糊、果茶可根据个人爱好携带或就地购买,以补充水分丢失,清热解乏,生津止渴。但千万不要喝生水,不要购买不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以防病从口入。对冷饮要适可而止。

三餐主食后可备些陈皮梅、话梅、山楂糕条、柠檬干、桂花姜、加应子、芒果脯、黑白瓜子之类,既助游兴,又可防止晕车晕船。每日傍晚吃2勺蜂蜜或调水喝,味甘润肠,避免旅途便秘。四时水果是旅途必备之品,其中以柑、橙、梨、苹果、香蕉、西瓜等带皮果品最佳,吃前削皮较为卫生,味美多汁,为人体补充多量维生素、纤维素、有机酸、水分、果胶等养分,健脾保肝,止渴开胃,解饥消食。

出差旅游异地他乡,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美味佳肴到处都是。肝病患者切勿嘴馋,切忌饮酒,油腻高脂类食品也属禁忌。对辛辣过腥的小吃也尽可能不吃,喜爱的风味饮食或家乡名产要自觉节制;最好能自带筷勺、饭盒、茶杯等餐饮食具,饭前便后要洗手或用消毒巾擦手,严防消化不良、腹泻、过饱而导致旧病复发,病情加重。

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饮食调养原则宜知

妊娠合并肝炎(简称妊娠肝)患者的饮食调养,要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以及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生理要求来进行。通过饮食进行营养治疗,可避免加重肝脏的负荷与伤害,促进肝组织的再生与肝脏功能的恢复;同时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与热能,尽可能减少对胎儿正常发育的影响。其饮食调养原则是:采用高蛋白、高热量、充足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饮食中铁、钙等无机盐的供给。切忌油腻食品与难消化的干果类食物以及辛辣有剧烈刺激性调味品,应禁酒。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供给充足维生素。这是妊娠期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也是满足胎儿健康发育和避免畸形的需要。胎儿正常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当患肝炎时,母体的维生素C更易发生不足,故妊娠肝患者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标准应为80~100毫克。

②注意补充叶酸。叶酸参与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由于妊娠期雌激素、黄体酮分泌增加,加之肝炎病毒的破坏,造成叶酸的代谢紊乱,易使患者产生巨红细胞性贫血。此外,有报道指出:妊娠肝患者如果缺少叶酸,胎儿发生神经系统缺陷如无脑儿、脊柱裂等神经管畸形的危险增高。因此,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较一般成年女子约增加1倍,应多进食动物肝、肾及含叶酸多的蔬菜。

③注意饮食中铁、钙等的供给。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高,孕妇除需要补充自身消耗外,尚需储留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的损失,同时胎儿也要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内的消耗。因此,妊娠期每日饮食中铁的供给量应以18毫克为宜。饮食中的铁,以动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较高,一般为10%~2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则较低,如大米仅1%,大豆为7%。可见应多食动物肝脏、血、瘦肉、蛋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至于豆类及各种绿叶菜等也是含铁较多的食物,宜多吃。

④注意饮食中钙、磷的供给。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对胎儿正常发育至关重要,母体血钙降低时,可发生肢体抽搐,严重者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每日应供给钙1.5克,可多吃含钙量高的牛奶与奶类食品,如不足时应增服钙剂。为使钙吸收好,需注意钙、磷比例(一般为1-1),同时还应供给维生素D及多晒太阳。

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宜知

①米面为主。满足每日糖量400克左右,旨在保护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但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过分用糖保肝,容易导致体胖、高血脂、动脉硬化和糖尿病,所以除主食外增加用糖量或吃甜食时要慎重。

②蛋白质食物要少而精。每日膳食中有60克高效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可交替食用鱼、瘦肉、鸡蛋、乳类、豆制品等较理想的优质蛋白质。由于肝硬化时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含氮物质)的功能降低,所以晚期肝硬化患者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根据病情注意调整。当有肝性脑病倾向时,每日蛋白质含量不宜超过20克。

③鲜菜鲜果应充足供给。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最好食品,每日食用量700~900克。

④限制油脂摄入,每日不超过20克。油脂在体内要靠肝脏分解利用,如肝功能减弱的肝细胞来不及分解处理摄入体内的油脂,就会引起肝脏脂肪浸润,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更能加重肝脏负担。

⑤限制水和盐。对肝硬化腹水或水肿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但常期限盐或食用无盐酱油,又易导致低血钠高血钾症,所以积极的办法是设法增进患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经常用少盐的糖醋小菜佐餐,同时保证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以提高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从根本上消除水肿。

⑥禁烟酒。烟毒和酒精对肝细胞有损害,属禁忌之列。

肝病患者的饮食防癌知识宜知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本身,就是人们已公认的致癌微生物。一旦饮食中经常含有致癌物质,就较容易促发肝癌。在此我们介绍一点饮食防癌的知识。

(1)切忌食用发霉食品

真菌中的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公认的致癌物亚硝胺类强75倍,比3、4-苯并芘强4000倍。该毒素能诱发人、猴、鼠、禽类发生肝癌。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广东等肝癌高发区亦已证实与当地的粮食、油料作物被该毒素污染有关。预防真菌污染食物,宜注意:A.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干、稻米、小米等一定要晒干晒透,存放在于燥通风环境中。B.发霉的花生、薯干、萝卜干等应剔除丢弃,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C.花生油及棉籽油均不宜久贮。当怀疑大批粮油奶类食品有真菌污染时,应请防疫站检测,允许后才能发放、销售或食用。

(2)动、植物油有哈喇味后不宜食用

陈腐油类中均含有丙二醛这种化学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异,导致变异蛋白质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此外,丙二醛聚合物能阻碍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并使人的老化过程加快。因此动、植物油切勿存放太久,已变质产生哈喇味的油不宜食用。用哈喇油炸炒制作的食品不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能导致癌症,使人缩短寿命。

(3)米糠纤维可防癌

日本福冈县卫生公害中心和国立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米糠纤维吸附致癌有害物的效果最好,而且已被吸附的有害物质很难从米糠纤维上脱落。研究者认为,米糠不仅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对保肝有利,而且由于人体缺乏消化米糠纤维的酵素,因此吸附有害物质的米糠纤维将全部以大便形式排出体外。肝病或乙肝表面抗原长期慢性携带者中,确实存在向肝硬化和肝癌转化的隐患。这类患者经常用米糠调剂食谱,以吸附和排泄消化道中的有害物质,确实是预防消化道癌症的一种办法。

肝病患者忌过多摄入蛋白质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形成了一种概念: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是有益的,肝病患者更需要吃得好些,多吃些蛋白质。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告诉人们,过多的蛋白质对人体并非是有益无害的。

蛋白质确实是组成身体的必需营养素,病变组织的修复必须依赖蛋白质。人的机体中55%~65%是水,水以外部分的70%~80%是蛋白质。补充蛋白质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肝病患者为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每日需要90~100克蛋白质,但不可强调高蛋白。蛋白质摄取过多,会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无法消化的蛋白质,在肠内腐败发酵,可加重氮质血症、氨中毒,甚至促发肝性脑病,所以,重症肝炎、肝硬化有肝性脑病趋势的患者,还必须要少食或禁食蛋白质。

如何科学摄取蛋白质呢?首先要适量。按照美国营养及人类需要特别委员会建议的美国膳食目标,蛋白质只能占每个人食物总热量的12%。还要做到合理搭配动植物蛋白质,适量的植物蛋白可以抑制动物性蛋白的脂肪异化,减少对动脉硬化和脂肪肝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充分合理的吸收。

肝炎患者忌高糖与高热量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