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教育,还等什么?
21795400000057

第57章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才使中国学生更具竞争力。可是,这竞争力在哪儿表现呢?顶多在高考中吧?据说一些大一的学生便不再那么专心读书了。依我个人之所见,高考考那么难的数、理、化,无非只是为了重视选人而已,对学生今后真有用否,我持怀疑态度。有句名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读的万卷书根本不是行路所用得着的,人还能行万里路吗?

社会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非考试科目的老师在讲课,突然停下来说:“请后面打牌的同学说话不要那么大声,以保证前排睡觉的女生不被惊吓和中间正在解题的同学思路不被打断。”这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实际情况也差不到哪儿去。为什么我们不重视像历史、美术、军事这些本可以拓宽我们知识面的课程呢?原因很简单一一这些科不考试。如果明天就考物理,手头还有其他的练习没有做,就箅是很喜欢历史也只能忍痛割爱了。也许有人不相信考试对我们的强大压力,但你只要看一看历史、政治考试前我们昏天黑地地一通狂背,就不再会怀疑了。所以我想,如果教学能全面统筹安排,使数、理、化只占高考分数的30%?409%,英语、语文占30%~40%,历史、哲学、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音乐、电脑等广泛的知识再占30%~40%左右,不就可以让我们全面均衡地发展了?同时,数理化所占的分值减少了,难度自然会低一些,学生就会有精力发展其他爱好了。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素质教育应该和谐,在这个和谐中,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们只能说,全面发展的某些方面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可能比其他方面大一些。素质教育指每个人在精通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同时,还有兴趣、有精力进入其他领域。”所以,我希望教育进行体制改革,而&应该从高考制度上改起,如果不这样的活,学生真的很难有精力再发展其他兴趣爱好。

我认为:把竞争放在高中阶段,用高考来决定胜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中国大学应实行宽进严出制。诚然,这会使社会上的大学生增多,使这些天之骄子失去优越感,但我认为,正因如此,能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有紧迫感,在就业时去竞争,而这种竞争会更加符合实际,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这种竞争与高考竞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不仅仅要求分数而且更注重对整个人综合能力的评价,更多地注入了素质教育的因素。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实践。去年12月中旬,为了参加北京市西城区5所重点中学的辩论会,我一个下午没上课,去北京图书馆查资料。我发现,语文课上学到的许多东西,像指重点句、精读、略读等都被用上,我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喜悦。这不同于语文考试得高分的心情,因为,至少我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干一点事情,而不是去应付考试。可是,现在的中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很少,知识对于我们最大的用处就是考试。可以说只从考试看,我们的素质真的不错,可实际应用能力又怎样呢?这恐怕是现在高考制度造成的又一问题一我们只会纸上谈兵!

教育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但说到底,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受教育的主体一一学生。北京八中高一(1)班学生姜颖健对应试教育的真切体会和对素质教育的真诚期待,不是很令人回味和深思吗?

素质教育,新世纪中国的真诚期待

“教育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今天的这一代孩子赶上的是——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他们享有的物质条件令上一辈,甚至两辈人羡慕不巳,而他们所承受的成长压力也非上两辈人所能体会。他们心中究竟怎么看待自己、周边教育环境以及自身肩负的使命呢?

香港教育专家张明远指出,建设一种全面的教育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知识的、技能的和人的素质的。知识的教育称为第一教育,主要靠学校;技能的教育称为第二教育,由社会上各种职业培训机构承担;人的素质的教育称为第三教育,由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来完成。这三种教育并行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就是大教育观念的基本内涵。

21世纪对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甚高,包括应变能力、情感智商、自我管理、群体意识、人际关系、组织协调、环保意识等各个方面,髙质、高知、高能的“三高”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很多孩子心目中,素质教育应建立在培养兴趣、开拓思维的基础上。

2000年3月19日的《北京青年报》上,公布了该报对北京市两所著名的重点中学和一所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的关于素质教育的问卷调查。在收上来的近110份问卷中,孩子们的不少回答让我们在吃惊之余又陷人深思。

看一看孩子们心目中的素质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死板的书本教育。

一一应建立在培养兴趣、开拓思维的基础上。

——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学会生存发展的能力。

一一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有高考就别提素质教育。

一一素质教育无从谈起,只是应试教育的另一种说法。

——挺复杂,不好说。

——不留作业,不考试。

——一条漫长的路。

一一“披着羊皮的狼”,变相地增加学生负担,变相地增加考试难度。

孩子们心目中高素质的人什么样?

——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的人。

——学识渊博、思维敏捷,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人。

——道德修养高尚,敢于面对社会中肮脏的东西。

——正直,不自私,乐于助人,为集体着想。

——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一有文凭。

一一“保尔、盖茨、毛泽东、甘地、邓小平”。

孩子们长大了最想干什么?

——医生、律师、记者。

——电脑工程师。

——电脑黑客。

——理医生。

一一像我爸爸一样,当一个跨国公司的经理。

——在世界各地美丽而偏僻的地方进行考察研究。

一一干我想干的,做起来髙兴的事。

——挣钱。挣足了钱之后周游世界,在世界各个角落建立自己的庄园。

孩子们最喜欢上什么课?

——选修和体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一一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气氛活跃而又不乱的课。

——有意思而且有用的课。

——没有最喜欢的课。

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受学生欢迎?

——美国式的。

——“众言堂”,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思维。

一一看幻灯片,然后总结。

一一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

——玩中学、学中玩。

——多媒体教学、上网。

——多教课外知识,因为我不想做井底之蛙。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检验学习的掌握程度。

——选拔人才。

——促使学生疯狂学习,折磨人。

——上好大学,拿到毕业证书,找到好工作。

——中国人太多,可学校太少,考试可以淘汰不少人。

——按理说是为了总结,其实是为了文凭。

——考试断送了一部分有才之人的前途。

一一满足一部分人的虚荣心,以及伤害一些人的自尊。

——硬性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们心目中分数重要吗?

——挺重要的,它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思维水平,还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对现在当然重要,但对将来没用。

——分数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分,实质在自己。

——重要,但我不在乎。

——我很想认为它不重要,但是如果分数低下,老师和家长怎么能够善罢甘休?

——对任何人都重要,老师和家长的尺子,学生的命。

父母教给了孩子们什么?

一一诚实对人,该争则争。

——从容面对困难,宽容对待别人。

——做人不能自私,好东西要与他人一起分享。

——不能和別人攀比。

——养孩子的辛苦。

——不稳定的情绪,工作的辛苦。

孩子们最喜欢哪种教育方式,鼓励、愆罚还是规劝?

——家长、学校可以放手不管,让事实教育我自己。

——老师和家长应该用行动来感化我们。如果他们自己做不到,就不配让我们做。

——鼓励和惩罚结合。

与人相处的知识从哪儿得来?

——从父母、长辈的言行,自己的经验。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竞争社会。

——从家长处得来,在好朋友间改进,在陌生人处实践并得到经验。

老师最爱说的一句话

一一“你们就是什么事都……”

——“不许……”

——“你们这群孩子,我当初……”

——“不上大学,你来干什么?”

——“把目标放在高考上!,

——“别说话了!”

——“是为了你自己学,又不是为了家长和我。”

——“你是不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

——“咱班的男生怎么这么不争气!”

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

——“又玩儿了半天。”

一一“不能……”

——“该拼命了。”

——“抓紧时间,该干什么干什么。”

——“你怎么又在看电视?”

学生自己最爱说的一句话

——我一定要……”

——“真棒!”

——“人类何时清醒。”

一一“烦死了!困死了!”

——“这不是真的。”

——“死定了。”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亲情与关怀。

——成就感,快乐与幸福。

——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友谊,爱情。

——自由。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缓解压力,奋力向前。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北京市丰台艺术学校的来振东校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2000年2月27日,他带着100名学生和老师,到新世纪剧场参加英国活力爵士乐队与北京中小学生的联欢活动。英国乐队表演之后,轮到少年宫的学生乐队登台表演。小乐手们照着乐谱,吹奏得也相当不错。这时,英国乐队中的一位音乐人提出让孩子们摆脱乐谱,随便吹奏一曲。台上的一个孩子吹了一首考级的曲子,这位英国乐人说:“你不要想乐谱,要用心去吹。音乐是人的一种美好对话,现在我吹一句,你答一句。”依然无人应答。

经过这位乐人15分钟的启发,一个孩子回答了上来,得到英国“老师”的热情称赞。半个小时之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吹奏作答,兴致特别高,观众的反应也十分热烈。当主持人提出因时间关系结束“回答”时,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呢。来校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英国的教育比我们高明得多。他们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告诉你要用心去吹,而且启发你怎样用心去吹,自己也十分投入,用激情去感染学生。而我们的老师一般只教你怎么按照乐谱去吹,强调准确、熟练,忽视了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创造。

已有38年教龄的来校长认为,在素质教育中,老师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老师观念要转变,要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地灌输。“老师绝对不能当演员,他讲课不是讲给听课老师听的,他是讲给学生听的,如果90%的学生听懂了,他这节课就算成功了。”

北京十五中校长王守愚认为,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为主%的,这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的。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基础上,由于计箅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课堂教学也将失去它独一无二的传播站地位,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手段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满堂灌”、“填鸭式”、“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改变。校长们的分析真可谓一语中的。而且我认为,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中国的教师们如此,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同%样如此。

当人类社会已经实实在在地走人21世纪的时候,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竞争,中国现行的教育却仍受制应试教育而将素质教育拒之门外。我们真应该深刻反思并扪心自问一假若中国因为人才的素质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败下阵来,谁该为此负起罪责呢?

中国教育,该是向旧的教育体制、旧的教育观念和旧的人才评价体系彻底决裂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