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令全社会关注、令全民为之牵肠挂肚并且议论不休的话题。
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教育,最初是想追根寻源地釆写一部全景式报告文学。自1996年3月我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魂告急一一拜金潮袭击共和国》出版并在全国热销之后,这种愿望更是异常强烈。
然而,当时我供职《中国青年》杂志,实在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实施繁重的采访计划。与此同时,由于工作需要,我还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原计划不断化整为零地分解成不同角度的选题、策划方案,并组织作者为《中国青年》杂志采写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考场,你为什么那么丑恶》、《归来吧,师德》、《名次排队的忧思》、《谁来起诉应试教育下的公然违法》、《子女成材路上的殉道者》、《教育能否将包袱变成钱袋》、《高考改革,公众正含情关注》、《减负情况不妙》等等,以及1998年4月引起热烈反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的教育问题讨论,所有这些文章和创意,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出笼并刊发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并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许多报刊纷纷转载或转摘)有的还引起强烈反响,我由此也收集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稿及其他媒体关于教育的各种报道和资料。但是,我的个人计划却也支离破碎,并且因工作繁忙依然难以实施。苦恼之中,不得不将计就计,以编著的形式完成这部长篇书稿。1999年底,在工作之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这项工作,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告完成,真可谓名副其实的“跨世纪工程”了丨这部编著之所以拖了那么长时间,与2000年,国庆之后我调到《北京文学》任职并全力投入新的工作也不无关系。因此,现在呈现给读者的这部书稿,粗糙和不如意之处仍在所难免,我诚恳地期待读者的批评与交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编著稿,这部书先后编入或引用了理达、李建平、周秀龙、秦迁移、秋迟、国培源、晓晖、秦树洪、刘天时、秦昌汉、粱苹、徐海燕、洪克非、吴湘韩、陈维禧、郁进东、冯月、吴芯雯、赵新培、任浩、李作明、江涌、左然、黄全愈、孙云晓、达兰、李彦春、姜薇、吴必尚、林雪、陆铁林、罗飞、姜颖健……等等作者的文章或报道,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将按照国家有关版权的法规向他们赠寄样书和稿酬。对因地址不详尚未联系上的作者,我向他们表示歉意,并希望能主动与我联系。
最后,我还要感谢经济曰报出版社的有关同志,没有他们的慧眼与敬业,这部书稿就不可能这么快与读者见面。
杨晓升
2001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