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狂飙突进的人民币国际化
除了上面分析的欧元外,开始迈向国际化征程的人民币也成了美元的强大竞争对手,也就必然成为美国重点打击的对象。尤其是从2012 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更增加了从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的美国政府的担忧。
自从人民币开始国际化,就注定将迈向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因为任何一种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尤其是成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必然要挑战原有的货币势力。这种平衡的打破,必然会引起多方势力或生或死的争斗。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另外,军事实力强大也是必备条件,尤其是有了海上军事实力的保驾护航,人民币才能伴随着海上贸易的扩张而走向国际化。
而在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时候,就遇到一系列困难。在技术上,我国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人民币国际清算网络,在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上犹豫不定。中央银行虽然在上海、香港、新加坡、甚至伦敦等方面都有考虑过,而上海由于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不透明和落后,而且在中国境内建设国内和国际两套人民币清算网络,本身就不可能。新加坡和伦敦更是不可能,因为这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定价权的旁落,而且在未来的货币危机中埋下重大隐患。
由于这些问题在开始没有考虑清楚,耽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考虑到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开放的经济体,中央银行才决定将未来的人民币离岸借贷中心选择在香港,只有这样才能将人民币的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手中。
其实,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就开始逐步放开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当时由于市场动荡,基础货币美元的信誉发生动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稳定的国际化的货币。这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2011 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达到了2.08万亿元,相当于上年的4 倍以上,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到一成。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人民币用于直接投资领域的结算。在2012 年中国政府更是明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与一些主要的国际经济体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且开始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截至2012 年3 月份,中国已经和19 个国家建立了货币互换关系,涉及金额达16000亿元人民币。仅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和重要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直接交易具有不可避免的重要性。首先这能降低贸易风险,因为使用第三方交易货币的话,货币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次这能吸引更多的双边交易,通过直接交换,既能使得中国向他国出口更多的商品,又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进驻中国。
实际上中国的高层也有意无意地表示了对美元储备的担心,并透露出改变被美元剥削的决心。在2012 年四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专门就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占世界贸易量的10豫,外汇储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不能用一个长期贬值的货币(美元) 来作为储备货币。”这样一来,已经明确表示出了对美元挑战的意图,这也一定会触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神经。
2.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进入2012 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展。3 月22 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总额达310 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我国非常看重这次与澳大利亚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发达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使得人民币的形象和地位得以大大地提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人民币开始国际化以来的过去三年里,中国还未与如此先进和规模巨大的经济体签署过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已有的统计数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央行达成了逾20项货币互换协议,涉及金额超1.6 万亿元人民币,但都是积小成多、集腋成裘之举,而与澳大利亚签订货币协议,是第一次与发达经济体,也是第一次与经济规模巨大的经济体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样一来,会有越来越大的发达经济国家的央行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果然,在此之后,市场一度传闻,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可能很快就会和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二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人民币在国家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国际化。由于澳大利亚资源丰富,而中国又是资源的大宗进口国,因此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及铁矿石、煤和天然气的最大市场,对澳大利亚经济举足轻重。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财政年度,在澳大利亚的资源和能源出口中,中国的消费量占比超过了25%。这个时候,澳大利亚也就有和中国签订货币互换的动力。如果在与澳大利亚贸易结算领域使用人民币,那将使得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而大宗商品贸易领域历来就是各种国际货币竞争的焦点领域。
三是除了贸易领域,在投资领域也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是非常不容忽略的一点。根据中澳货币互换协议,中方与澳大利亚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最主要目的是,扩大使用人民币在两国贸易进行结算,还有小部分是用于投资结算。目前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大部分是用美元结算,中国当然很希望扩大人民币的结算,但是在以前,澳大利亚企业无法从本国国内获得人民币;而签署了互换协议之后,澳大利亚企业也就可以随时可以通过向澳大利亚央行来筹集人民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与澳大利亚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如此重要。如果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通过人民币结算的规模越来越大,那么就会严重动摇到现有美元在中澳贸易之间的结算货币地位,也将使得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两大重要参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话语权大大增加。很显然,美国肯定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3.中国与土耳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2 月21 日称,该行近日与土耳其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 亿元人民币/30 亿土耳其里拉,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中国与土耳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对于人民币在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约57 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还有南亚的印尼,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人口总数超过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而长期以来,伊斯兰世界与美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冲突不断,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朗危机等,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发生了太多流血冲突。在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存在抵制的同时,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国家的相处却一直较为和谐,巴基斯坦更是中国的长期盟友。中国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更容易被伊斯兰国家接受。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逐渐进入伊斯兰世界国家,这将大大开辟了人民币的广阔空间。
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如果人民币成为中国与伊斯兰教国家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那么作为伊斯兰世界国家的敌人———美国和美元该如何是好?答案自然是,美国和美元会将中国和人民币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看待并进行打击。
4. 中国与巴西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2012 年6 月26 日,中国外交部公告:为防范全球金融危机并加强中巴双边贸易关系,中国与巴西达成了一项价值300 亿美元(600 亿巴西雷亚尔或1900 亿元人民币) 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为十年。此时,中国与巴西签署这个货币互换协议对于人民币在南美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巴西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大宗商品贸易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与巴西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利于加大中国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纵深。中国和巴西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数据显示,自2009 年起,中国超过美国,跃升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 年,巴西向中国出口了443 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长43.9豫,同时中国成为巴西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二是有利于和金砖国家中的其他国家结成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提高新兴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作为金砖五国的成员国,中国和巴西一直是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中的重要力量。在2012年6月中旬于墨西哥举行的G20峰会上,中国和巴西已经在联手推动建立金砖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基金,该基金有望在明年的IMF 春季会议上取得进展。如果金砖五国货币互换基金能够成立,那么这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对美元的货币霸权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三是有利于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南美市场。人民币国际化以巴西为最重要的阵地,可以逐步向南美其他国家拓展。南美资源极其丰富,而中国又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民币国际化要取得成功,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结算领域取得突破必不可少,这就需要获得资源丰富国家的大力支持。
5. 中国与阿联酋签订货币互换协议
2012 年1 月18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与阿联酋中央银行签订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是350 亿元人民币/200 亿迪拉姆,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中国与阿联酋签订的这个货币互换协议意义重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阿联酋是中东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是石油进口国,人民币国际化在石油贸易领域取得突破,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在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领域获得认可,更重要的是动摇了石油贸易中美元霸权的地位。美国政府不可能让美元在国际石油贸易领域中的结算地位受到任何挑战的,因为石油贸易就是美元输出的一个载体,如果这个载体出现了其他货币,必然损害到美国的利益。长期以来,石油贸易领域的结算货币一直是美元,其地位非常稳固,虽然曾经受到欧元的挑战,但都被美元击破,如果人民币在国际石油贸易领域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将大大有利于人民币的输出,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不过,这也意味着会招来美国和美元的打击。
二是有利于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石油对外依赖度很高,超过50%,接近60%,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必须要大量出口商品以获得美元,然后中国用这些美元进口石油,但这导致中国环境、资源的恶化,如果手中的美元出现短缺,那么中国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石油。如果能直接用人民币进口石油,那么中国将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中国的能源战略也就获得了最重要的进步。所以人民币在石油贸易领域的国际化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与上述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可以通过印钞购买到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丰富资源,也可以购买到阿联酋的石油,只要对方的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人民币也开始享受到铸币税了,这无疑挑战了美元的霸权。尽管是开始,但已经萌芽,这是美国不能容忍的。而更不能让美国容忍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人民币向世界储备货币迈进。
6. 人民币首成储备货币
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资源丰富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从而在结算领域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在最重要的储备货币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因为货币国际化的目的,就是通过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确定,最终达到成为他国央行储备货币的地位,只有储备货币地位确立了,货币的国际化才算成功。所以日本央行拟购买人民币国债、人民币首成储备货币,才显得意义重大!
2011 年12 月25
日,中国央行表示:中日领导人同意加强两国金融市场合作,双方将建立“中日金融市场发展联合工作组”以推动两国的金融合作,日本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其中“日本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这一句话引起外界的关注,这是因为人民币首成储备货币,而且还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但很显然外界高度关注的日本购买中国国债一事属于高度保密,中国央行也未透露任何细节,只是表示“日本当局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的有关申请程序正在进行中。”但新华社此前的一篇报道透露了一些信息: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表示,日本将购入相当于100 亿美元规模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日本方面也透露出来一些信息。
2012 年3 月13 日,日本财政大臣安住淳在上午东京时间10 点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3 月8 日,日本政府接到了中国政府的答复,同意日本购买相当于650 亿人民币的中国国债。当大家追问财政大臣安住淳从什么时候开始购买?安住淳答复还需要几个月对操作系统进行准备;媒体再度追问,在选择时机上有什么考量?安住淳说将根据当时市场的动向来选择最佳时机。从日本财政大臣的答复来看,关于购买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这一事宜,显然日本和中国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准备。并且,背后蕴藏着很深的战略意义。目前,中日双方互相持有对方货币,并持有对方国债的战略举措的背景是,中日两国都是目前世界上居于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美国国债持有国,而美国目前由于经济不景气,美元贬值给这两个国家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众所周知的。同时,这两个国家目前又有巨额的地区双边贸易,但是在双边贸易中始终按照美元结算,这里面既包括兑换美元手续费的成本,也包括美元贬值之后双方的损失。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人民币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也在情理之中。截至2011 年11 月底,日本外汇储备总额达1.3 万亿美元,规模仅次于中国,居全球第二。
日本外汇储备构成中,超过七成是美元资产。作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首次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这样可以分散日本外汇储备的集中性风险,并避免弱势美元可能带来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