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方剂歌诀小灵通
21679200000009

第9章 补益剂(2)

臣:黄芩、白术、续断———助人参、熟地保胎元。佐:黄芪———助人参、白术益气(升阳)以固胎元。

当归、白芍、川芎———助熟地补血调血以养胎元。砂仁———行气安胎,和胃止呕,并使补不碍胃。

佐使:炙甘草、糯米———补养脾胃,甘草兼调和诸药。

泰山磐石:喻本方益气养血安胎之功可使胎元如泰山般稳固,磐石般坚实。

安胎药:方中白术补脾安胎,续断补肾安胎,黄芩清热安胎,砂仁行气安胎。

用法:得效后还应不定期给药以巩固疗效,方保胎安无虞。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续、砂仁、糯米而成。

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用山萸,山药泽苓丹皮助,重补肾阴轻泻火,若益知柏旺火除。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或伴小儿囟开不合,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用:滋阴补肾。方解:君:熟地黄———滋肾填精。臣:山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

佐:泽泻———泻肾降浊,并防熟地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健脾。丹皮———清泻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性温。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本方证之治法,即滋阴补肾,以制约内生虚热之意。

三补:指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药物。

三泻:指泽泻、丹皮、茯苓三味药物。

用量之比:熟地黄颐山茱萸颐山药颐泽泻颐丹皮颐茯苓越愿颐源颐源颐猿颐猿颐猿。

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医方考》知柏地黄丸:本方加知母、黄柏,清泻虚火力强,主治阴虚火旺证。

《麻疹全书》杞菊地黄丸:本方加枸杞子、菊花,兼明目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证。

《症因脉治》都气丸:本方加五味子,兼纳气平喘之功,主治肾阴虚气喘。

(怨)《医部全录》麦味地黄丸:本方加麦冬、五味子,兼补肺阴,主治肺肾阴虚证。

(员园)《重订广温热论》耳聋左慈丸:本方加柴胡、磁石,兼潜阳之功,主治肝肾阴虚,虚阳上扰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山萸山药地,枸杞菟丝与牛膝,龟鹿二胶炒珠用,壮水之主功第一。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形体羸瘦,舌瘦质红苔少,脉细。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肾。臣: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助熟地滋补肾阴。佐:龟板胶———助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髓。

鹿角胶———补肾阳,“阳中求阴”。菟丝子、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左归:意指本方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

炒珠:鹿胶、龟胶皆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炒珠后可缓其滋腻碍胃之弊。

阳中求阴:即在大量补阴药中配以少量补阳药,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六味地黄丸去“三泻”,加枸杞子、菟膝、龟板胶、鹿角胶而成。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共成方,脊髓白蜜制丸服,培本清源制亢阳。主治:肾水不足,阴火偏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功用:滋阴降火。方解:臣:知母、黄柏———苦寒清热,降火以保阴。

佐:猪脊髓、蜂蜜———助熟地、龟板滋补精髓,兼制黄柏苦燥伤阴之弊。

培本清源:方以熟地、龟甲滋阴培其本,知母、黄柏降火清其源。

《丹溪心法》虎潜丸:本方去猪脊髓、蜂蜜,加虎骨、锁阳、白芍、干姜、陈皮而成,功专强壮筋骨,主治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

二至丸(原名女真丹)(《扶寿精方》)二至冬青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圆,肝肾阴虚可平补,能消眩晕与失眠。主治:肝肾阴虚证。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须发早白,或月经过多,舌红苔少,脉细。

功用:滋补肝肾。方解:君:冬青子(女贞子)———滋补肝肾。佐:旱莲草(墨旱莲)———助女贞子滋补肝肾,又凉血止血。

二至:方中冬青子以冬至日采收为佳,旱莲草以夏至日采收为佳,故名二至丸。

平补:冬青子、旱莲草二药清凉平和,滋补而不腻,适宜久桑椹:甘酸寒,具有滋补肝肾阴血作用,可增强本方补益之力。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一贯煎中生地黄,归杞沙参麦冬藏,少佐川楝疏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主治:阴虚肝郁证。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口燥咽干,脉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功用:滋阴疏肝。方解:君:生地黄———滋肾养阴(滋水涵木)。

臣:当归身、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助生地黄滋养阴血。

佐使: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并引药直入肝经。

一贯:意指以一味具有条达之性的川楝子贯穿于大队滋补柔润药中,并引诸药直达于肝,使肝体肝用得以两全。

滋水涵木: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乙癸同源。肾为肝之母,肾水充足自可涵养肝木。

川楝子功用:川楝子苦寒,有疏肝泄热止痛之功,苦燥易伤阴血。若将其配伍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则此弊不显。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百合固金疗肺伤,麦冬玄参二地黄,归芍贝母桔草配,金水相生痰血康。主治:肺肾阴虚证。咳嗽气喘,或伴痰中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方解:君:百合、麦冬———养阴润肺。臣:生地、熟地、玄参———滋肾水以制虚火,生地又凉血止血。佐:贝母、桔梗———化痰止咳,贝母兼清热润肺。

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白芍兼制肝木。使:甘草———调和诸药。

肺肾阴虚:肺阴亏耗,不能输布津液下达于肾,则肾水之上源竭;肾水既亏,水不制火,则虚火上炎而烁肺金,形成肺肾两亏,母子俱损之病变。故方用百合、麦冬润肺金,生地、熟地、玄参滋肾水,使得金水相生。

白芍功用:制肝木。金本克木,若金虚,则木易反侮金,故方配白芍柔肝以制化。

桔梗:上部出血忌升提,若咳血量大时,应减去桔梗。

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干地黄,山萸山药桂附攘,苓泽丹皮共八味,少火生气补肾阳。主治:肾阳虚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功用:温补肾阳。方解:君:桂枝、附子———温补肾阳,桂枝又助阳化气。臣: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肾养阴,合桂枝、附子少火生气。

佐: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防臣药滋腻。丹皮———清泻相火,兼制桂枝、附子温热之性。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本方证之治法,即温补肾阳,以消除内生阴寒之意。

少火生气:少量补阳药配入大量滋阴药中,意不在补火,(生肾气),亦即“水中生火”之义。

而在于微微生火用量之比:干地黄颐山茱萸颐山药颐泽泻颐丹皮颐茯苓颐附子颐桂枝越愿颐源颐源颐猿颐猿颐猿颐员颐员。

《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本方易干地黄、桂枝为熟地黄、官桂,加川牛膝、车前子,功专温阳利水,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证。

《严氏济生方》十补丸:本方易干地黄、桂枝为熟地黄、肉桂,加鹿茸、五味子,温补力强,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

右归丸(《景岳全书》)右归鹿胶并附桂,山萸山药熟地归,枸杞杜仲菟丝合,益火之源此方魁。主治:真阳不足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而迟。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方解:君:肉桂、附子、鹿角胶———温补肾阳,鹿角胶又益精养血。

臣: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滋阴益肾填精,“阴中求阳”。

佐: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养血和血,合鹿角胶补养精血。

右归:意指本方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使其归于原位。

阴中求阳:即在大量补阳药中配伍少量补阴药,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由肾气丸去“三泻”,易干地黄、桂枝肉桂,加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当归、枸杞子而成。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地黄山萸麦味斛,巴戟苁蓉与桂附,菖远苓薄生姜枣,肾虚窍闭喑痱愈。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方解:君: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

臣:附子、肉桂———助肉苁蓉、巴戟天温阳。麦冬、石斛、五味子———助熟地、山茱萸滋阴。

佐使:薄荷———轻清上行,疏郁利咽。

生姜、大枣———和胃补脾,大枣兼调药。

喑:即舌强不能言语。因肾阴虚,虚火内生;肾阳虚,水湿聚而成痰,虚火挟痰上蒙心窍所致。

痱:即足废不能行走。因肾阴阳虚衰,下肢筋骨失于温煦、濡养所致。

龟鹿二仙胶(原名延龄育子龟鹿二仙胶)(《医便》)医便龟鹿二仙胶,人参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诸虚百损皆可保。主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腰膝酸软,形体瘦削,两目昏花,阳痿遗精。功用:滋阴填精,益气壮阳。方解:君:鹿角胶———温肾壮阳,填精补血。龟板胶———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枸杞子———助龟板胶、鹿角胶补肝肾精血。人参———大补元气,益脾胃以养先天。

龟鹿二仙:意指本方用龟板、鹿角精血阴阳俱补,精生则气旺,气旺则神昌,以冀达龟、鹿之仙年。

《医便》:为明代医家王君赏(字:三才)所著。

七宝美髯丹(《积善堂方》)七宝美髯何首乌,当归枸杞茯苓俱,菟丝骨脂加牛膝,发白齿摇精血补。

主治: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

功用:补益肝肾,乌发壮骨。方解:君:赤白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臣:当归、枸杞子———助首乌补肝肾精血。

菟丝子、补骨脂———温肾固精。佐:牛膝———助首乌补肝肾,强筋骨。

赤白茯苓———健脾渗湿,使补而不滞。

七宝美髯:指用七味药物温补肝肾精血,使须发恢复乌黑华美之态。

用法:清晨温酒送下,午时姜汤送下,卧时盐汤送下。温酒助阳以应清晨阳升,姜汤和胃以应午时旺土,盐汤入肾以应卧时阴降。

赤白:方中何首乌、茯苓均赤白同用,取其相须之功,加强补、泻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