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以补虚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作用,治疗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
【分类】分为补气(气虚证)、补血(血虚证)、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和补阴(阴虚证)、补阳(阳虚证)、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六类。
【配伍】常配行气化滞、利水渗湿、升阳举陷、活血祛瘀、养心安神、清热泻火、填精益髓等药。
【使用注意】①辨清虚实真假,不可误用于真实假虚证。
②适当配伍健脾和胃、行气消导之品,以使补而不滞。
③兼实邪时,须分清邪实与正虚主次缓急。
④味厚之品应文火久煎。
⑤宜空腹或饭前服。
⑥不可滥用,避免人为因素导致阴阳气血失衡。
补气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苓草气虚宜。若兼痰湿易六君,更益夏陈姜枣齐。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音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或虚软无力。
功用:益气健脾。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白术———助人参益气健脾,又燥湿助运。佐:茯苓———助白术祛湿健脾。佐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君子:本方四味药物作用冲和平淡,“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犹如宽厚谦和之君子。
健脾助运:白术补气健脾,守而不走;茯苓渗湿助运,走而不守,两者配伍可复脾之运化之功。
《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本方加陈皮、生姜、大枣,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医学正传》六君子汤:本方加半夏、陈皮、生姜、大枣,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本方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
《小儿药证直诀》白术散:本方加藿香叶、木香、葛根,主治脾胃气虚,泄泻呕吐频作不止者。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草苡仁,扁豆山药莲砂仁,桔梗上行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主治:脾虚湿盛之泄泻。食少便溏,或吐或泻,四肢乏力,形体消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亦治肺脾气虚之痰湿咳嗽。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方解:君: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祛湿。
臣:山药、莲子肉———助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又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助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佐:砂仁———行气燥湿,醒脾和胃。佐使:桔梗———载药上行以益肺。
炙甘草、大枣———助君、臣药益气健脾,甘草兼调和诸药。
培土生金:根据五行学说土生金之理,方以桔梗载诸补气药上行,使脾气散精,上输于肺,从而达到益肺保肺的目的,故本方也可用治肺脾气虚之痰湿咳嗽,实因脾病及肺,肺虚气逆所致。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桔梗而成。
《古今医鉴》参苓白术散:本方加陈皮,兼治湿阻气滞者。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用芪参,术草当归升柴陈,益气升阳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主治:①脾胃气虚证。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象虚软。②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③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温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人参、白术———助黄芪益气健脾。佐:当归———养血补虚。
———,。
升麻、柴胡———助黄芪升阳举陷。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气虚发热:脾虚清阳不升,陷于下焦,郁而不达,阴火上冲而发热。
升阳举陷:重用黄芪益气治本,兼以升阳,少用升麻、柴胡可助黄芪举提下陷。
气虚补血:气血同源,血为气之母,气虚补血(当归)可助气之生化。
甘温除热:气虚为本,发热为标。甘温益气,清阳阴火自退。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玉屏风散护卫灵,芪术防风补疏应,表虚汗多易感冒,益气固表皆可平。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
亦治虚人易感风邪。功用:益气固表止汗。方解:君:黄芪———补脾肺气,固表止汗。臣:白术———助黄芪培土生金,加强固表止汗之力。佐:防风———走表祛风以御邪。
玉屏风:本方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有如御风屏障,珍贵如玉。
补疏:即补中寓疏之义。方中黄芪补气固表,得防风而不留邪;防风疏风除邪,得黄芪而不伤正。
生脉散(《医学启源》)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主治:气阴两伤证。体倦气短,汗多,口渴,或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干红少苔,脉虚细或虚大而数。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方解:君:人参———益气补肺以生津。臣:麦冬———养阴润肺而生津。佐: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
补、润、敛并用:人参补肺,麦冬润肺,五味子敛肺,三者相合可扶虚收散,使肺主气之功复常。
药量:若病情急重者,药物用量宜大,尤其人参;病情轻缓者,药物用量宜减。
补血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四物地芍与归芎,补血调血有专功,妇女经病凭加减,血家百病此方通。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唇甲无华,或伴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或细涩。
功用:补血调血。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血。臣:当归———助熟地补血,又活血调经。佐:白芍———助熟地养血和营,又缓急止痛。
川芎———活血行气。
血家百病此方通:指本方补血、活血两擅其功,且通过变换方中君药还可治疗诸多血证,如血虚用熟地黄,血滞用川芎,月经不调用当归,痛甚用芍药。
动静结合:熟地、白芍专于养血,为血中血药,主静;当归为血中气药,主动。补血而不滞血,行、川芎行血,血而不伤血。
《金匮要略》胶艾汤:本方加阿胶、艾叶、甘草,功兼止血、安胎,主治血虚有寒之出血或妊娠胎漏下血。
《医垒元戎》桃红四物汤:本方加桃仁、红花,活血力强,主治血虚兼血瘀证。
《医宗金鉴》圣愈汤:本方加人参、黄芪,功兼补气,主治气血虚弱,气不摄血证。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当归补血配黄芪,血虚发热煎服宜,芪取十分归二分,补气生血助生机。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
亦治妇女经期、产后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功用:补气生血。方解:君:黄芪———补气以生血,固表以留阳。臣:当归———养血和营。
血虚发热:即血虚阳浮发热。血为气之母,载阳气运行全身,血虚则阳气无所依附,浮散于外而发热,其脉虽洪大而重按无力。
补气生血:气血同源,气为血之帅(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则血生,此阳生阴长之理。
用量之比:黄芪颐当归越缘颐员。
本方黄芪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当归养血活血,通行经脉,故亦可用治疮疡溃后气血不足之证。
气血双补
八珍汤(原名八珍散)(《瑞竹堂经验方》)
八珍双补气血方,四君四物并枣姜,若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力更强。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气短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无力。功用:补益气血。方解:君:人参、熟地———补气养血。臣:白术、茯苓———助人参益气补脾。
当归、白芍———助熟地养血和营。佐: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腻。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佐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君、四物:即四君子汤、四物汤。
组成特点:本方可看作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生姜、大枣而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本方加黄芪、肉桂,温补气血力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人参养荣汤(养荣汤):本方川芎,加黄芪、肉桂、陈皮、远志、五味子,温补之功更著,兼宁心安神,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归脾汤(《正体类要》)归脾苓草参术芪,当归龙眼枣姜益,木香远志酸枣合,蠲除思虑益心脾。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②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舌淡,脉细弱。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解:君:人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
臣: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佐:茯苓(多易为茯神)、酸枣仁、远志———安神宁心。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佐使:甘草、大枣、生姜———益气和中,甘草兼调和诸药。
归脾:本方重在补脾,脾运复常则气血生化有源。
补而不滞:木香芳香醒脾开胃,行气消食助运,可使诸药补不碍胃,滋而不腻。
配伍特点: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补气;,。
少佐理气醒脾药使补而不滞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汤大枣参,生地麦胶与麻仁,桂枝生姜加酒服,气充血行复脉神。
主治:①阳气虚弱,阴血不足证。脉结代,心动悸,舌光色淡。②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咯痰不多,形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脉虚细。
功用:益气补血,滋阴复脉。方解:君:炙甘草———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黄———滋阴补血充脉。
臣:人参、大枣———助炙甘草益气补脾养心。麦冬、阿胶、麻仁———助生地黄滋阴补血充脉。
佐:桂枝、生姜、清酒———通阳复脉。
复脉:指服本方后,可使心之阳气得以温补,阴血得以充盛,血脉得以通畅,悸定而脉复如常。故本方又名复脉汤。
重用生地:方中生地黄用量最重,意在滋养阴血以充脉。
炙甘草用量亦重,意在益气通脉,甘缓定悸。
《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本方去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加白芍,功专滋阴生津,主治温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
泰山磐石散(原名泰山磐石方)(《古今医统大全》)泰山磐石胎动方,十全大补桂苓降,续断芩砂糯米配,气血双补安胎良。主治:气血两虚,胎元失养证。妊娠胎动不安,甚则滑胎、堕胎,伴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方解:君: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胎元。熟地———滋补阴血以养胎元。